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站桩为什么眼睛向上瞟

站桩为什么眼睛向上瞟

发布时间: 2022-06-05 10:31:57

⑴ 站桩需要注意哪些

1、不要穿紧身衣服站桩,要穿宽松衣服或富有弹性的休闲服装,女士不要穿高跟鞋站桩。穿宽松的衣服有利于气血循环,有利于体认自身的功感变化;
2、要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合自我的站法。体弱多病者开始可选坐式或卧式,身体好转后再进行站式练习。身体素质较好者可适当增加站桩时间;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者或年龄较大者,时间逐渐延长。以养生为目的者,舒适自然为其要则,目的是培养锻炼“内气”。以技击为目的者,选练的站式要符合技击要求,增强功力为其要则;
3、在饥饿状态下不要站桩。饥饿是机体能量匮乏状态,站桩所需求的能量供给跟不上,就会过度的消耗内能,对健康不利。过饱的也不要急于站桩,因为此时机体将以胃部消化为主导,站桩会引起胃肠不适;
4、站桩以呼吸自然为度,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当感到呼吸不够用或胸闷时,可自然的深吸一口气或深呼一口气,此状态为过渡态呼吸,当机体不断放松和入静后,呼吸会变的缓慢均匀,以至形成功态呼吸;
5、站桩时,眼睛可睁可闭,也可半睁半闭,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完全听任于站桩者的自我感受。如果感到闭眼能快速入静就微闭双眼,在闭眼状态下如果出现了身体摇摆现象或困睡现象,就把眼睛慢慢睁开;
6、站桩时间较短时,不存在收功问题。但站桩时间达1小时左右时,结束站桩不可突然把手放下,要适当活动肢体,如轻轻拍打臂部、两腿在原地稍作移动等,然后再将两臂放下;
7、对于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晚上站桩不要太晚,以免难以入睡。有的人站桩后大脑得以充分休息,结果没有了睡意;有的人站桩后比较兴奋,反而睡不着。当然也有一些人站桩后很快进入梦乡;
8、站桩至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出现气机发动的现象,即出现腿部肌肉颤动或自发动作,此时,既不要刻意强化,也不要有意克制。也可将两眼睁开,放松一下身体,颤动或自发现象就会减弱或停止。
9、不要刻意追求气感。把姿势站好后,尽量保持放松和入静,有了“内气”效应后,可适当加以体认,暂时没有气感或气感较弱时,不要拔苗助长,要让其自然产生,自然变化;
10、当室外寒风较大时,要在室内站桩,尤其是不能站在风口练功。因为站桩时身体放松,毛孔打开,寒湿邪气极易进入人体,使人感染风寒而感冒;
11、不要站死桩。特别对于体弱多病者而言,当出现不适感觉后,可将两臂放低一些,或下肢变换一下站式,比如原来两脚为平行开立时,可变为稍息式,或在原地活动一下足部,当腿部特别累时,可变为坐式练法;有的人站桩如果出现枯燥感,也可选用某些动功加以操练
12、不同派别的拳术或养生功法均有站桩练法,操练者要选择某一固定的功法体系加以练习,因为不同派系的站桩虽然都是以站式操练,但这些站桩的姿势和要领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矛盾;
13、站桩贵在坚持,不要急于求成,一曝十寒。站桩引起的机体的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经过相应的时间积累,才能逐渐改善各器官的机能变化,以达到强筋健骨,疏通经脉的效果。此外,每次站桩都有留有余地,不要站的疲惫不堪才结束站桩,如果当天站桩后,休息了一夜仍由疲惫之感,就需要调整一天的站桩运动量。

⑵ 站桩的技巧和方法

1,关于站桩。

站桩有坐卧站三类,以站为主。全身力的运用,脊椎是个关键。拳谚云,起于脚,运于脊,形于手。看着是手打人,实际力量应是从脊椎发出来的。什么时候你能从脊椎发出力来,你就上了一层搂。可以这么说,懂得用运脊椎,一般的练家恐怕就都不是对手了。在武术来说,也就算进了一个门槛。手是大树的枝干的梢头,手能有多大力?加上胳膊,力量也大不到那里去,脊椎是大树主干。坐着比较难找出脊椎力量的运用来,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关于脊椎在站桩的调整,前面已说,不再赘述。

站桩时,后脚跟不要吃力,身体重力在脚尖之后的前脚掌上。脚跟是虚的。似踩地非踩地。站着脚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势有关。应该是以舒服为好。 力量过于下坠,时间长了就会不舒服。拳谚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头顶好像是杂技演员顶着碗水,顶不正了水就要撒,这样头就中正了,头中正了,上面似有个东西向上轻轻牵引,虚虚领着,呼吸的气沉向丹田,五脏六腑才舒服。在站的时候,整个身体有 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站的时候,身上那个地方不舒适,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程度。酸胀麻 ,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太过说明站姿有些问题。

开始傻站就行,别考虑那么多。傻人才出功夫呢。站得飘飘欲仙,那时再考虑脊椎等问题,才有效果。站桩没几个月,其他都谈不上。

站桩环境幽静为好。尤其在高山之巅,感觉美极了。眼界开阔,胸怀也为之开阔。但这样的条件城市人不长有。夜间在高楼凉台上的感觉也不错。周围视野开阔,夜阑人 静,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觉容易体会。我再说一遍,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 拳术里非常重要的感觉,对练习力量有不练自得之功,气不练自在,劲不练自长,全在这里面。

2,关于没有练过拳术的人。我的建议是,参加个拳击训练班,或参加中国式摔跤 训练班。有些击打动作必须有教练指导,老老实实练上几个月,自己瞎琢磨效果比较差 。既然只是防身,不要到武术训练班。散打训练班当然也可以。实际对打几次,你才明 白真打起来是怎么回事。仅仅坐在家里想是不行的。我个人比较偏向拳击和中国式摔跤 ,不是非常看好散打。也可能是我的偏见。此外,再按照我介绍的练习站桩。如何单纯练习速度和力量?拳击里有一套教法,我是不大赞同的,作为学员,知道和应付教练就行了,不必认真去练。等你站桩有一定程度了,慢慢就回理解速度和力量是怎么回事
了。

站桩到一定程度,身上抗击打能力非常强,这是站桩的副产品,不用追求,自然得 来。站桩到一定程度,有气感,不必理会。任其自然。有时气由脊椎两侧向上拱,有的 人反应比较大,有的反应比较微。早年我练时,有位师兄站在那里,上身前后打摆,说是被气撞的,看的我们一群直笑。
-----------------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如果人们能过主动的在劳作时,尽可能少的消耗体能,尽可能少的产生劳损,那么我们生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 如果人们能在更多的时候,模仿甚至超过睡眠的放松状态,那么恢复体能和修补劳损的几率就会更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生病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减少。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明了气血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并避免劳损,那么,我们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为了说明,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

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如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这样,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们知道脊柱内部神经异常丰富,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对躯干进行指挥反馈,头顶虚悬,因为保持了颈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体不受外力压迫而变形,不至影响神经和保持脊髓通量。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锻炼方法因为特殊的原因,或者为了避免闭眼带来复杂的内景而形象心神安宁,要求睁开眼睛锻炼,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东张西望、思想涣散,一样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宁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锻炼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领。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所以,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腭的表现出来。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其实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车上抱着孩子,环抱的双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挡别人挤着孩子的那种感觉。再有,如果说弯腰是胸背向前合拢的趋势,就好像肩胯合拢的趋势,那么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因为可以用力,又违背松静自然的大原则了。应该注意,前面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体会什么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样做。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前面说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前面我们把身体的各部分姿势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没有对胯进行阐述。这是因为对胯的要求比较难体验,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太过注意胯的话反而会引起紧张,所以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们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关注呼吸,但不人为的去加强、改变呼吸的状态,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锻炼方法中,才会有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

精神,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静、情绪放松、意念专注,保持一种超然怡然的心态。在情绪剧烈变动的时候,不要进行站桩锻炼。

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锻炼方法和目的,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样的高度,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人生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 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似乎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虽然各门各派在传承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都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心得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门派生存的观念已经逐渐淡薄,传统的锻炼方法正在被逐渐的公开和融合,有些秘密也就不应该成为秘密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关于站桩的高度的这个方法,智邦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关于这一点,是首次披露。 也许读者会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其实,传统锻炼的有些心得和诀窍一旦你千方百计的探求得到后,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其实有很多秘传的诀窍,就是公开说出来,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会当作很普通的一句话忽略掉。关于站桩的最佳高度,也应了传统常说的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虽然太简单,时机确很管用,如果在介绍站桩的时候,平平淡淡告诉你,恐怕你也不会去注意和接受,所以,说了一大堆,只是想要你影响深刻。

站桩的最佳高度,一句话:起跳的高度!

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并非你听到一句话就能彻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话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解说工作。虽然相对于锻炼内景来说,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桩高度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 同样的道理,两脚的最佳宽度应该是多宽呢?想来你读者也猜出答案了,对,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站桩的时辰、场所和方位

中医理论阐明,人体气血运行,不同的时辰,不同经脉的气血旺衰是不一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种锻炼,不同的季节、时辰、方向等等,都应该有相对的站桩时间和方向。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因为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对于自然界各种时空影响的敏感,都已经降低到最便于自我保护的程度,试设想如果人类对自然非常细微的变化都感应强烈的话,是无法适应这个星球的生存环境的。 所以,我们进行站桩锻炼,尤其是初级阶段,对于站桩的时辰、场所及方位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自然时空环境发生剧烈变换时,人体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它的影响,那么,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空气清新,但应避开风过大的地方,如有树木花草溪流湖泊则较为适宜。冬季如在室内练功,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 比如,温度骤变,风雨雷电,雨雪雾霁等等太过时,我们还是应该避开这种剧烈变动的时间进行锻炼。时辰上,精神倦怠、体力劳顿、过饥过饱等等时间,都应该避免进行站桩锻炼。同时还应注意,饭后饭后应隔开半小时左右才宜进行站桩锻炼,站后也不要立即饮水,特别是冷水。练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裤带不宜紧。

每次锻炼坚持的时间

经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行人体一周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静坐杂谈中谈到,静坐半个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气血阴阳更替的时间,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 我们一再强调保证锻炼每次的时间,其道理读者应该明白了,所以大家应该特别注重锻炼的时间,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关于站桩的高度,读者往往还会有许多疑问,一般问的最多的是高桩和低桩的锻炼强度和效果的差别。有些人说,我的体力不支,把桩架拿高点,会不会有效果?效果会不会降低?等等。 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尚好,能够坚持把桩步站的比较低的,都应该先进行低桩锻炼。 原因我们会在【锻炼的层次】相关章节里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这里只做简单的说明: 低桩,按照过去的说法,开始锻炼人体气血比较粗、浅的部分,这样会为今后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着重姿势,对呼吸、意念要求轻浅,调动人体的能量也就比较“粗”,这样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粗就是层次低,而是如果一开始就锻炼深细侧重意念类的方法,内部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把握的,或者说,没有“粗、浅”的基础,绝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深细的内部运动。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低桩引发的气血运动,对身体表浅层次的矫正作用更大,它几乎不给你人为意念干扰的机会,摧枯拉朽般的自己运作,也就是说锻炼身体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因为他的锻炼层次更接近“质”的层次,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就最大,特别是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大众,一开始就用着重意念、放松比较容易的锻炼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达,且在内景复杂的时候哪一把握反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虽然这么说,高桩锻炼也一样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只是锻炼的时候要把握要点。若是身体稍差对于低桩有所不适应的人,可以适当抬高桩架,抬高到什么程度为限呢?我们还是用时间来限定。比如有人说,我想从高桩入手,逐渐降低加大锻炼量,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种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个小时以上,记住不是轻松达到,而是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当你能够在这个高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适应这个高度身体能够放松后,再加大锻炼量,降低桩架。 为什么练了高桩还要去练低桩,不是高桩锻炼的会深细些吗?其中的道理在一个“透”字,读者锻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字。就好比一个大学生,不一定会做中学最难的题目一样。 对于身体很弱实在无法进行低桩锻炼的朋友,高桩的锻炼也是可行的。高到什么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动的人,勉力能抬起一个手指头,都可以进行桩功锻炼。或者肢体完全不能动,意识清醒,也一样进行“桩功”锻炼。

这里展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只要选择了桩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时以上的稍高一点桩架”还是“低桩累积半小时的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灵活掌握,但是我们依然推荐只要身体能够承受数十秒低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低桩锻炼起。它对你的身体的“清理、整理、调理”的力度,你会慢慢体验到。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可否认,在传统锻炼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女性锻炼或不适合女性特殊时期的锻炼,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传统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锻炼的原则,不要选择不适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调整特殊身理情况下的运动量,完全可以实践传统健身功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秘静克女士跟随王乡斋先生进行站桩锻炼,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长寿,90多的高龄还能公园教导后辈练习站桩,为推广站桩健身做出卓越的贡献。

站桩,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⑶ 站桩是睁眼还是闭眼

练习站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练习站桩的时候,对呼吸的要求,要看不同的阶段。

1、初始阶段:如果你是刚刚开始练习站桩,那么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去注意呼吸,忘掉呼吸,忽略呼吸。因为你刚刚开始练习站桩,有的人体质、体力还很吃力,此时如果注意呼吸,反而容易造成憋气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还有一些毛病的桩友,开始一定不要去注意呼吸,而是保持自然呼吸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憋气,练习的也轻松一些。

2、中级阶段:当你站桩达到半年左右的时候,体力、体质都得到了提高,这时候呼吸会自然变得深、长。这个时候,调整呼吸的方法有两个大的方向: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3、高级阶段:再继续练习下去,呼吸是一个重点的练习内容,因不同的流派、不同师傅的要求不同,此时需要按照师傅的要求,认真练习即可。

至于站桩的时候睁眼还是闭眼,最好还是闭上眼睛,所谓闭目养神,当然当你烦躁的时候,睁开眼睛一会也可以,不过总的来说,要闭上眼睛,因为我们练习站桩的目的是养生,是为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比较注意养生健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在工作或学习疲劳之后,能够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就会感觉疲劳消除了许多,精神也恢复了不少,头脑也有一种说不出清亮感觉。可以说,闭目养神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着,既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杂念,集中精力,进一步还可以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故有人也称之为专意保养。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所谓神补,就是养神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许多医学家们都把调养精神作为防治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良方,历来主张养生之道贵在养神,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之于养生是何等的重要。

在众多养生的功法习练中对眼睛的争闭有不同的要求,静坐就要求大家最好闭眼,这样容易达到入静的状态,但是站桩的时候就要求大家不要闭眼睛。然而,为什么我们强调站桩的时候不要闭眼呢?

其实,这里面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是,闭眼站桩,身体容易失控,精神上也容易出现偏差。我们站桩是双脚支撑,闭眼不闭眼,对我们站立姿势的平衡控制能力是不同的,这一点大家做个简单的试验便知,单脚支撑,一脚悬空,不闭眼时我们会保持有比较好的身体平衡,但只要一闭上眼,绝大多数人就很难再继续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了,单脚如此,其实双脚站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站桩时我们要求身体不动,随着意念活动的深入,身上是会有相应的感觉的,如果这个时候你闭上双眼,你自己一时会感觉很好,这也确实有利于比较细致的体认,但不一会儿你的身体就开始晃动,而你越是去体会这种感觉,你晃动的幅度就越大,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出现很多的负面作用,跌倒受伤都还是小事,一旦脑子都失去了控制力,就会出现一些精神方面不正常的反应,也就是常说的出偏。

二是,闭眼站桩,自身与外界没有了联系,已失去技击之本义。闭上双眼站桩的确有助于内在的体认,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但自身与外界远处目标没有了联系,很难让自身与大宇宙产生关系,更不要谈跟宇宙融为一体,没有了这种联系,就失去了应有的本义。

所以说,我们对于站桩的一般要求,就是不要闭眼,好似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东西“神不外露” “神如雾豹”,即使是专为养生,确实需要“敛神听微雨,心静听雨声”不可完全闭合,始终还是要与外界有一定的光感联系。但是,我们这样强调,并不是要否认闭眼养神的养生道理,相反在坐式桩法与卧式桩法的锻炼上,

⑷ 如何站桩

养生桩如何练习呢?
1。首先找个静处,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且平行。
2。臀部微微向后下方坐,同时带动膝盖微屈,膝盖尖不超出脚尖。
3。上身自然中正挺直,不要挺胸。
4。头部自然中正。
5。眼睛微闭。
以上动作做好后就静静站10分钟左右。

养生桩的练习计划
初学者每次站桩10分钟左右,每天1-3次,坚持1-3个月。效果自会显现。
练习站桩功的注意事项:
1。练习前排空大小便
2。不要吃太饱
3。穿宽松的衣服
4。不带电子产品
5。练习完后请轻拍头顶,按摩四肢和轻搓脸部
6。练习完请勿马上碰冷水

站桩什么时候都可以练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心态:如果你觉得心情好,想站桩那就站就可以了。情绪波动过大时请勿站桩,平复后再去练习。
2、一天中:一般早晨练习会比较好,阳气初升时,站一站,头脑也会格外清醒。
3、一年中:以春夏练习最好,春季阳气初升,很多人都会感觉到精神饱满,这个季节练习也是比较好的。

⑸ 怎样站桩

你好。站桩一般是用来养生改善身体素质的,因为在练习时我们只要站高桩就可以了,也就是膝盖的弯曲程度不用太大,微微一点点就可以了。以下是基本要点:

1、双脚平行,与肩同宽;

2、重心放在涌泉穴;

3、膝盖自然微微弯曲,不超脚尖为主;

4、臀部微微往后坐,似坐非坐;

5、上身保持自然中正;

6、头部后靠衣领,保持中正;

7、双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腋窝虚开;

如下图所示:

以上是站桩养生功的基本要领。

注意事项:

练习站桩前请穿着宽松衣物,且穿平底鞋。

练习后请勿马上接触冷水,轻搓双手及脸部即可。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请继续提问或者私信我。祝你身体健康。

⑹ 如何站桩以及站桩要领

却可以站桩以及他的站桩要领的,并且站桩的要领我们一定要掌握,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大家。

⑺ 站桩有什么好处站桩的要领是什么

站桩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身体发热:初站桩后,初步感觉热气弥漫逐渐及与腰胯、小腹盎于背以及周身四肢,继使自身之元气充及五梢(五梢者舌为肉梢,齿为首梢,为筋梢,为血梢,十指为神经末梢。)充沛之热以关元、气海最明显。

2、周身发汗:体温增高,热能可通达全身,畅及四肢,周身皮肤毛孔开,透出微汗,出汗不宜过多,以汗透毛皮为度,初步可治疗伤风感冒,经常练功者能遍烧全身,汗流如雨,湿透衣裤,可永绝感冒。

3、唾液增加:站桩入静嘴似笑非笑、齿微叩、舌往上微卷、唾液自然增加,自如泉涌,其味清洌,久则甘甜,具生长荷尔蒙及助消化之功效,唾液增加时,可缓缓吞下,不生津时可用舌满口搅动,使之再生,称为“神龙搅海”。

4、健全脾胃:站桩放松入静,锻炼肝胃脾,健全脾胃,增进食欲,强固整个消化系统机能,可使胃肠蠕动功能加快产生肠鸣,发动胃气,如打噎呵气等现象,久之可永绝肠胃病。

5、降低血压: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使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恢复健康,调和气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

6、强健心脏:松静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力,心脏跳动缓慢,增加休息,心机能得以休息,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7、打通督任二脉:经络通顺,能透尾闾,循夹脊神经穴位通路盎于背,达于顶,复循会阴尾闾运行不止,可使上元神气、中元心气、下元肾气接通为一,可还精补脑。

8、补肾益精:精为命宝,精衰则神衰则万病生,站桩功则在补精补肾、益阳壮阳、添髓活髓、恢复元神、增强体魄。

9、补脑安神:站桩可使大脑安静下来,得以休息,加深睡眠,此一安静壮态不同于睡眠和一般休息,系一种特殊的入静放松,是特殊性内仰状态,可使大脑皮质神经得到特殊的休息,使其运动转向机能的恢复,能量的消耗转向能量的贮存和补充,故能补脑安神,对失眠神经衰弱得到恢复。

10、返老还童:站桩可以防止衰老及延缓衰老,人所以衰老主要是细胞新陈代谢功能衰退,骨髓干枯内分泌荷尔蒙不足所致,站桩功可自生荷尔蒙,旺盛内分泌腺,充实骨髓,活泼中枢神经,鼓荡血气,增强生命代谢功能,疏通经络,旺盛精神,永葆青春。

十一、培补元气:站桩功可使元气通达全身,使全身气脉通顺,通畅无滞,内脏五官、四肢筋骨经脉以至末梢神经,无不贯到,而收到整体锻炼又不费力。
站桩是练习内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体潜在的生命原动力,增强内劲。内功是外功的基础和源泉,内功过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桩要诀、提高站桩质量,十分重要。

站桩的地点随处都行,不过最好选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草的地方,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选择一个你愿意去的地方。

站桩面向哪里由自己选择。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欢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目标,面向这个目标站桩。如果在树林里站桩,可以面向你所喜欢的绿色,绿色养眼,可收一举两得之功效。

站桩时,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内微微弯曲,慢慢上举,与胸同高。两手自然伸开,掌心相对,或与中丹田相对。全身自然放松,心静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软,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气血畅行无阻。如果丢掉舒展,松只能成为松软无力、干瘪软缩。少许,两掌心就会感到微微发热,这是毛细血管扩张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双手握不住拳头。站一会儿,两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许,慢{曼下按,就像按着大气球一样。再过一会儿,两手可以继续慢慢向下,掌心相对或与下丹田相对,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静自然。全身放松,顺其自然,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站桩还要配上呼吸。吸,细而匀长,吸天地之灵气,一直吸人丹田滋润全身。两手微微分开,觉得全身膨胀、顶天立地,双目眺望远方山头,感到自身高大无比,甚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有时可以采取体吸法、胎吸法、龟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万物能量,全身觉得融和通畅。有时候,太阳出来了,仿佛一缕阳光注入体内,这就是采日之精华。呼,两手微微相合,身体缩小,气往下行,通过涌泉、劳宫向外发放或向五心充足。就这样,随着呼吸松静开合,全身变大、缩小,变大、缩小,有着一种松绵软麻、舒适轻盈的感觉,守我自然之躯,养我浩然之气,从而达到协调全身、统一机能之目的。

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达到天地人极度的和谐与统一。松静自然,舒眉垂腮,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练非练,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去享受自然,去调身、行气、养神。陶醉于幽静美境之中,陶醉于清爽空气之中,仿佛自己已经同四周的空气融为一体,已经同高山大河融为一体,已经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已经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⑻ 站桩的好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健身作用

1、不空状态

所谓不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具备不定向支持力,具体表现为打不坏、拆不散的高稳定间架结构。

2、贯通状态

使力量传导畅通无阻,以形成轨迹复合运动所造就的“势”的极大限度的发挥。

3、培养精气神

通过站桩,养成一种如虎扑食、高度戒备、如临大敌、一触即发的精神气势。

(8)站桩为什么眼睛向上瞟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坚持时间

站桩最基础的时间要求,必须保证四十分钟,如果低于四十分钟是没有效果的。另外根据不同需求,时间也各有不同,养生为目的,站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如果以武术练功为目的,则需要站到两小时甚至更多。

2、站对挣桩

站对争桩时,可以让同伴从各个角度推压练习者的间架、前膝进行检验,如果间架很整很强韧并且极具弹性,一受力之下立即复位、弹回,一般就为正确。如果一受力就散了或是用力死顶着,就是错误的。

3、左右互式

左右式不可偏废,均要练习,可以一段时间站左式,一段时间再站右式。

4、三步功法

三步功法不可更改程序,应逐步体认,并且亦不可偏废哪一步,各有各的功用,均要顾及,可以站两天三线就位,站两天对争桩,再站两天贯通桩,交替练习。

热点内容
我的斯文为什么在电脑上不显示呢 发布:2025-05-11 15:53:49 浏览:138
手机上的耳机孔为什么会坏 发布:2025-05-11 15:39:18 浏览:947
为什么苹果手机录屏能录上 发布:2025-05-11 15:35:35 浏览:36
为什么微信发视频会打横 发布:2025-05-11 15:15:04 浏览:676
渠道特供的化妆品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1 15:15:02 浏览:969
为什么60甲子和黄历不一样 发布:2025-05-11 15:15:02 浏览:730
小米为什么打不开ins 发布:2025-05-11 15:13:32 浏览:292
为什么微信设置了声控密码都没用 发布:2025-05-11 15:03:33 浏览:782
为什么眼睛一觉睡起来变小了 发布:2025-05-11 14:57:23 浏览:143
迷你世界周围的东西为什么不一样 发布:2025-05-11 14:46:16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