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降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
❶ 太阳升起的时间与什么有关 太阳为什么每天升起的时间不同这与什么有关
日期(决定太阳赤纬,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差距)
观测地点(纬度,和太阳赤纬共同决定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时间;经度,决定和标准时间和地方时间的差异)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写上了,那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吧: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的赤纬发生有规律的变动,和观测点的纬度共同决定白昼的时常;此外,由于黄赤交角和地球偏心的存在,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换而言之,每天正午的时间也会出现有规律的摆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每天太阳升起时间的不同.
❷ 一年中每天的时间都是不变的,但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那么子时的时间会一样吗
和季节有关。
造成太阳升起方向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轴和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有66度34分的夹角。
夏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都是在西方偏北一点的地方;从夏季到冬季,这个位置会慢慢改变,到了冬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也是在西方偏南一点的地方。
以北半球为例,除了春秋分是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到秋分之间太阳都从东偏北方向升起,西偏北落下;从9.22-3.22之间是从东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
(2)太阳升降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扩展阅读: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这使得黄赤交角存在,从而使得在地球上看从正东方的地平线上射来的太阳光线时,视线与太阳光线已经形成了黄赤交角幅度之内的一个交角。
由于太阳光线是与黄道面平行的,而黄赤交角正好使水平测地线与黄道面相交,这样自然认为正东方的视线与真正从正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线偏差了。从而在夏半年看到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从西偏北方向落下,冬半年则对称之。
如地轴不倾斜,即地轴与黄道面垂直,黄赤交角为0°的话,那么太阳永远都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1、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和落下。
2、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和落下。
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时,除极昼、夜地区外,太阳就会从正东偏北升起,即东北升起,从正西偏北落下,即西北落下。全球如此。
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在夏至,太阳在我国纬度地区在东偏北25度左右的方位升起,西偏北25度左右的方位落下。
在冬至,太阳在我国纬度地区在东偏南25度左右的方位升起,西偏南25度左右的方位落下。
(2)太阳升降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扩展阅读: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这使得黄赤交角存在,从而使得在地球上看从正东方的地平线上射来的太阳光线时,视线与太阳光线已经形成了黄赤交角幅度之内的一个交角。
由于太阳光线是与黄道面平行的,而黄赤交角正好使水平测地线与黄道面相交,这样自然认为正东方的视线与真正从正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线偏差了。从而在夏半年看到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从西偏北方
❸ 一年中太阳升落时间不同的成因
夏至日是。。。太阳由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直射。。晚上向西北落下
冬至日。。。东南升。。。正午位于正南方向。。晚上向西南落下
我是今年高考结束的文科生
太阳升落方位问题是《地球运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地理教育》杂志曾连续刊发多篇文章对此进行讨论,本文系其中之一,刊发于93年第4期。本文从纬度、季节、南北半球比较三个方面考察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于中学地理教师及高校地理系学生阅读,可供《地球概论》教学及《高中地理》教学参考。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天球上的太阳不断相对于天赤道作回归运动,其真接结果是造成太阳赤纬(即δ)的周年变化(表现在地面上便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导致太阳周日圈反复地北进南退,伴随这种北进南退,地面观察者眼中太阳的升落方位亦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太阳赤纬不为零时,纬度越高(不管南北纬),太阳升落的方位角(以东点、西点为起点,在地平圈上度量,偏北为正,偏南为负,用符号A表示)越大,而且太阳赤纬为正(负)即太阳直射在北(南)半球时,方位角为正(负),亦即太阳升落方位偏北(南)。根据纬度的差异又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
(1)在赤道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与地平圈直交,故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地升起而又垂直地落下,且太阳赤纬是多少度,太阳升落方位便是多少度,即δ=A。例如:每年11月7日,太阳赤纬约为-16°19′即太阳直射南纬16°19′,此日的太阳升落方位亦为-16°19′,即在赤道上看11月7日这天太阳是从正东偏南16°19′处升起,在正西偏南16°19′处下落。
(2)在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最低点与地平圈相切,故太阳升落方位最大为90°即与北点或南点重合。例如:6月22日北极圈上开始出现极昼,太阳周日圈全部在地平圈以上,其最低点恰与北点相切,故这天在北极圈上看太阳,是从正东偏北90°即正北方位开始升起,而在正西偏北90°即正北方位下落到最低点,换句话说就是6月22日在北极圈上看太阳升落方位为+90°。
(3)在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到极点之间看:由于太阳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圈以上而且是倾斜的,故一天中太阳高度仍有变化,太阳开始升起和下落到的最低点方位角均为90°即太阳升落方位亦与北点或南点重合。例如:6月22日在70°N处看太阳,一天中太阳总在地平以上转圈,只在半夜时下落到最低点,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天空,方位角为+90°。
(4)极昼期间在极点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赤纬,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例如:12月22日在南极点上看,太阳周日圈始终高出地平23°26′,且只有方位变化(每日一周)而无所谓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5)在开始出现极夜的纬度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最高点与地平圈相切,故太阳只在正午时在方位为900的一点出现,但刚一露脸即已下落。如8月7日太阳赤纬为+16°19′即太阳直射北纬16°19′,该日南纬73°41′的地方出现极夜,这天太阳只在正午时在方位为90°的一点即正北方露一下脸。
(6)在赤道与极昼极夜出现的纬度之间看:由于太阳周日圈与地平圈斜交,且纬度越高,两者之间的夹角越小,故太阳升落的方位角也就越大,而且普遍地A>δ。方位角的大小可用球面三角正弦公式求得:sinA=sinδ/cosψ( 式中A为方位角,δ为太阳赤纬,ψ为当地纬度 )。例如:12月22日太阳赤纬为-23°26′,赤道上方位为-23°26′,南北回归线上为-25°41′,南北纬45°为-34°13′,极圈上为-90°。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太阳赤纬值越大(小),方位角越大(小),而且赤纬为正(负)方位为正(负)即太阳升落方位偏北(南)。例如:
(1)每年的3月21日与9月23日即二分日:太阳赤纬为0°即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周日圈与天赤道重合。由于天赤道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乃东点、西点、Q点(又称上点,其位置在赤道上与当地天顶重合,北半球在天顶正南相当当地纬度的一点,南半球在当地天顶正北相当当地纬度的一点)的连线,故全球各纬度看太阳都是从正东方位升起,在正西方位下落,其中正午时的太阳位置在赤道上位于天顶,北(南)半球位于天顶以南(北)相当当地纬度的一点。
(2)每年的6月22日与12月22日即二至日:6月22日太阳赤纬为+23°26′,达一年中最大值,各纬度方位角皆为正(北偏)且亦达一年中最大值;12月22日太阳赤纬为-23°26′,绝对值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故各纬度方位角皆为负(南偏)且亦达到最大值。
(3)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情况是:3月21日以后到9月23日以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赤纬为正,各地方位角均为正,这段时间内太阳升落方位均偏北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在西偏北方向落下;9月23日以后到次年3月21日以前,太阳赤纬为负,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方位角均为负,这段时间内太阳升落方位均偏南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起在西偏南方向落下。
(4)据太阳赤纬随季节的变化情况可知:6月22日以后到12月22日,太阳周日圈不断南退,太阳赤纬由+23°26′逐渐变化为-23°26′,太阳升落方位在各纬度都将是由最偏北逐渐过渡为最偏南;12月22日以后到次年6月22日,太阳周日圈不断北进,太阳赤纬由-23°26′逐渐变化为-23°26′,这期间太阳升落方位在各纬度亦由最偏南逐渐过渡为最偏北。
3.南北半球比较也有几条规律可循:
(1)太阳升落方位是偏北还是偏南在全球各纬度都是一致的,与所处哪个半球无关,所不同的仅是因为纬度不同偏北偏南的程度不同。原因是各纬度的东点与西点是共同的,都是当地地平圈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例如:12月22日,全球各纬度看太阳升落方位都是偏南,北半球是如此,南半球亦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因为各地纬度不同看到太阳升落方位偏南的程度不同,在赤道上为-23°26′,15°N、S处为 -24°18′,23°26′N、S处为-25°41′,45°N、S处为-34°13′,66°34′N、S处为-90°。
(2)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同一日期的太阳升落方位亦相同,但昼夜长短状况刚好相反。例如:6月22日,15°N、S处看太阳升落方位都是+24°18′即从东偏北24°18′处升起,在西偏北24°18′处下落,但在15°N看太阳周日圈向南倾斜,地平以上部分大于地平以下部分,昼夜长短状况表现为昼长夜短,而在15°S处看则太阳周日圈向北倾斜,地平以上部分小于地平以下部分,昼夜长短状况表现为昼短夜长。
(3)不管哪个半球,只要太阳赤纬值的绝对值相同,则同一纬度上看太阳升落方位的绝对值亦相同,但表现在昼夜长短状况上则可能有昼长和夜长两种情况。例如:太阳赤纬值的绝对值均为23°26′,在45°N处各地看太阳升落方位的绝对值均为34°13′,但这可能有以下二种情况:一是太阳赤纬值为+23°26′,此时太阳是从东偏北34°13′处升起在西偏北34°13′处下落,昼夜长短状况表现为昼长夜短;二是太阳赤纬值为-23°26′,此时太阳是从东偏南34°13′处升起在西偏南34°13′处下落,昼夜长短状况表现为昼短夜长。
总之,太阳升落方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因纬度而不同,随季节而变化,它是太阳回归运动在地面上的反映。只要掌握了太阳回归运动或太阳直射点在地面上的移动规律,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规律便可迎刃而解。只是要注意:除赤道外,太阳周日圈与地平圈并不垂直相交,因而只有在赤道上A=δ,而在其它纬度上都是A>δ;极夜期间不存在太阳升落亦无所谓太阳升落方位;极昼期间(除极点外)太阳升落方位均为90°,只有极点上太阳周日圈平行于地平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赤纬,不存在太阳升落方位问题。
❹ 太阳每天升起的时间分毫不差吗
以北京为例(北半球)。每天都不一样,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在夏至前,每天约提前接近1分钟,越接近夏至的日子,提前的时间越短。在冬至前,每天约错后1分钟,但是越接近冬至,错后的时间越短。
每天日出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但是日出时间的变化,却是由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的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间有倾角。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网页查询全国各地的日出和日没时间:
http://www.time.ac.cn/serve/sun_time/chinamap.htm
❺ 太阳一般是几点升起来的呀
太阳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不一样。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事实上北半球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日出最早的时间在6月中旬。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借由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计算出来的时间会比真实感觉的有些不同,所计算出来的日照时间会比真实感觉到的长,而所计算出来的黑夜的时间则比真实感觉到的短。
一年之中日出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天当中,不同纬度的日出时间也是不同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我们从地球上也能观测到太阳在一年当中围绕天球黄道自西向东旋转一圈,导致太阳的赤经与赤纬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变化。并且不同季节,其变化的快慢也略有不同。
❻ 为什么一年四季太阳升起,降下的时间不一样
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
先看第一张图。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但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的,而是倾斜的。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叫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叫黄道面)之间,有一个23°26′的夹角。
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不同,同时也造成地球一年中的不同季节。这就是第二张图。
再看第三张图。第三张图中的第一个小图,对应的是第二张图中的D位置,是春分日。以后的几张小图分别对应第二张图中的A、B、C位置。
当地球转到第二张图中的D位置时,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世界各地都是早晨6点日出,下午6点日落。到A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在太阳照射之下。不管地球怎么自转,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叫极昼。相应地,北半球日出时间比早晨6点更早,日落时间比傍晚6点更迟。而且纬度越高,越靠近北极,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反之,在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南极地区是极夜。
过了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到第二张图的B位置时,是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全世界各地又是早晨6点日出,下午6点日落。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继续向C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时,地球到了C点,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北极出现极夜。北半球日出时间晚于早晨6点,日落时间早于傍晚6点了。
❼ 为什么太阳高度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不同
太阳高度角,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在南北回归之间有太阳直射,所以这个范围内太阳高度角能达到90度,而且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所以也会在不同时间达到最大.在其他的地区内,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所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时,也就是夏至日,北回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之后太阳直射向南移动,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就是冬至日,整个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因为地点不一样,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季节变化也不一样.简单说下北回线及其以北地区,冬至日(12月22日)过后,此地区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到夏至日(6月22日)达到最大,然后慢慢变小,冬至日达到最小,就这样轮回.
❽ 为啥每个省日出日落时间不一样
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睡眠方式与习惯,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即所谓“百灵鸟 ”式的人;有的则善于晚睡晚起,即所谓“猫头鹰”式的人。这两种不同的觉醒与睡眠方式各有哪些特点呢? 所谓“百灵鸟”式醒睡方式的人,每天很早醒来,起床活动,精神饱满地投入当天的工作,到下午工作效率就慢慢降低,夜暮降临,即呵欠不断,昏昏欲睡,急忙上床就寝,很快便进入梦乡,这类人一般很少有失眠。
所谓“猫头鹰式”,早晨醒来后,慢悠悠地翻翻身,睡意盎然,恋床难舍,磨蹭很久,勉强起床后,上午的工作效率不高,到了下午精神才慢慢的来了,入夜后劲头反而最足,工作至深夜毫无倦意,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只是迫于第二天还有工作,才勉强上床就寝,这类人即使让他们早上床也是难以入睡的。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睡眠研究中心发现这种觉醒一睡眠节律的差异,与人体的日常体温周期性变化有关。“百灵鸟式”的人,每当傍晚,其体温在正常幅度的下限,第二天早晨开始升高,到上午升至上限;而“猫头鹰式”的人,在傍晚时体温已上升至正常幅度的上限,深夜后始见下降,翌晨还在下限值内,午后始见上升。
❾ 在同一天里不同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由这些人所处位置的经度决定的。
或者,换个说法,是由这些人所处位置的时区决定的。
相对来说,经度决定太阳升起时间的说法更加准确一些。
❿ 太阳升起的时间有差别吗
有啊。因为每年都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4天,太阳分别直射地球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所以太阳是从春分开始往北移,然后往南移...
所以春季和秋季昼夜长短是一样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所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也会有变化的。只是来来去去也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