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三座山的天气不一样

为什么三座山的天气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7-08 21:11:01

⑴ 为什么同一座山温度会不同

太阳照到地面后,由于土壤保温的作用,土壤温度会越来越高,地面空气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越来越低。这是一天当中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山的情况有些特殊,山脚处与周围地面温度差不多,越高的地方本身周围空气的温度就低,而山体本身由于面积越来越小,保温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温度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山脚下温度很高,而山顶却白雪皑皑的原因。

⑵ 海拔一样高的地方天气是否一样!忽略极端地区。

天气应该不一样的。因为天气是指短时间的气候变化,比如今天晴天,明显下雨。很显然即使海拔一样,也很可能出现天气不同。

如果说气候的话,可能会有一点相似,但受到纬度因素的控制,比如在不同纬度的两座海拔相同的山,气候就不一样。并且海陆分布也影响气候的形成。只有在经纬度很接近,海拔相同的地区才可能出现气候一样的情况。

⑶ 为什么有时候一山之隔的天气不一样

仅仅一山之隔,但山两边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却天差地别?在宝兴县这边的夹金山麓下,公路两旁草木葳蕤丰茂,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近处青绿苍翠欲滴,溪流纯白如银,水声潺潺,入春后,更显山花烂漫,处处鸟语花香——这里的景色可谓妖娆迷人,可气候却实在不敢恭维,不是淫雨霏霏,就是白雾迷茫?当翻过垭口,呈现在眼前的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蓝天无垠,艳阳朗照,朵朵浮云洁白无瑕,空气透明清新,放眼能看到前方耸入云端的冰山雪峰,俯视脚下的大地,则见高低不平的黄土地上一片荒凉萧瑟?这里群山裸露,土丘寸草不生,而且气候异常干燥,热风劲吹,溪水断流?谁能想到,仅仅一山之隔,两边的气候差异却如此之大,难怪当地有这样的谚语:“过一山,另一天”“一山之隔两重天”?

⑷ 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呢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着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着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⑸ 为什么同一座山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

其实很简单,海拔高度不同会影响天气的温度,而且平地之中也会有隔犁沟下雨的情况。 。”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国云贵山区。俗话说: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纬度原因,因为一个山里纬度应该是相同的。另外山里都是陆地,没有和海的海陆差异(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大气的环流影响基本是由于纬度的原因,地貌在影响气候上主要表现就是在山里。因为山上由于海拔的原因,会造成例如日照,气温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应也不同,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地理现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国云贵山区。俗话说: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纬度原因,因为一个山里纬度应该是相同的。另外山里都是陆地,没有和海的海陆差异(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大气的环流影响基本是由于纬度的原因,地貌在影响气候上主要表现就是在山里。因为山上由于海拔的原因,会造成例如日照,气温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应也不同,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⑹ 为什么山越高天气越冷

这与两个概念有关: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虽然以上是解释焚风效应,但是也充分说明海拔高的地区温度相对要低于海拔低的地区。主要还是由于湿绝热递减率这个概念。

高原地区云层稀薄,空气稀薄致使保温、吸热作用差,平流层中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光里的长波辐射,并以热量的形式发射给地面,夜间地面再反射给云层,高原地区云层稀薄,所以温度偏低,昼夜温差也大。

简单的说就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温度下降0.006度

⑺ 为什么五台山气候很冷

是地理环境造成:五台山有五座山环绕而成。可以说是与世隔绝。气温也和山区的气温一样。与平原的气温相比自然是要冷些。

⑻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天气还是气候

是气候。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座较高的山地,海拔高度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

⑼ 为什么每个地方的天气和气候会不同

因为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纬度、海拔高度、温度、气压带、大气环流等等都不一样,造成了每个地方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天气与气候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掺杂的影响因素很多: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内来回移动,造成地表的受热不均,进而造成各地的温度的差异,形成五带。
地表的受热不均会对大气产生影响,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就形成了风;
风又分由高纬吹向低纬的和低纬吹向高纬的,也就有了冷风和热风;
并且风在高低纬度间会形成大气环流,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热带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辅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南信风,东北信风,西风漂流带,极地东风带)。
纬度的不同,使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并且昼夜长短变化不同(与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又有关),形成的温度又会有所不同;
山地,海洋,洋流,纬度等等都是会影响天气和气候。

⑽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那座山

这是一种地理现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国云贵山区。
此外还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也是说的地理现象,是指昼夜温差大,我国新疆就是这样。

热点内容
苹果手机为什么拍照后台自动刷新 发布:2025-05-21 10:07:13 浏览:269
羊的眼睛为什么不闭 发布:2025-05-21 10:03:00 浏览:992
为什么把东西丢进水里 发布:2025-05-21 09:53:53 浏览:934
为什么好多软件不能改名了 发布:2025-05-21 09:38:07 浏览:975
为什么淘宝的a2奶粉这么便宜 发布:2025-05-21 09:33:53 浏览:41
手机壳为什么用热水泡不上 发布:2025-05-21 09:19:42 浏览:697
为什么手机淘宝有的价格很便宜 发布:2025-05-21 09:03:06 浏览:550
我喜欢的人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5-21 08:51:58 浏览:646
猫为什么晚上睡觉容易醒 发布:2025-05-21 08:09:12 浏览:677
为什么新买的手机后台运行时间短 发布:2025-05-21 08:07:05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