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为什么解放战争打的不好
⑴ 都说孙立人厉害,是东方的隆美尔,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交手,即失败,为什么!
其实不光是看交手记录,还要看他的资本,即当时交手时拥有多少资源。孙立人曾经和陈明仁痛击四野,确实厉害。
⑵ 新一军在解放战争中战斗力为什么不及74师
纠正一下楼上的错误
整编74师抗日是以军为番号
在其第二任指挥者王耀武时达到巅峰
全军近5万人 属于有4个师的加强军
内战时国民党对其部队进行了所谓的“整编”
军对外一律称为整编师
74师仍有3个作战旅 共计3万2千与人
至于楼主
新一军是远征军淬炼出的王牌
又有一个美式155榴弹炮团 共36门
其战力相比74可谓只高不低
楼主知道不?
现在已编入历史书的中国远征军救出英美联军
7000人便是新1所为
其军长孙立人也赢得了个“东方隆美尔”
的称号 连英国女王都给他亲自授勋
而张灵甫抗战时是从团长做起
一步一步爬至军长的
自然不能与孙相提并论
解放战争初期 新1由郑洞国挂帅
全军指战员因孙军长不在而作战不积极
张在抗战时表现也称得上一位英雄
但还未到与孙相提并论的程度
⑶ 解放战争胜败的本质原因
主要原因:
1、国军兵力不足,如果能再多二十万,就不会占领长春后就停止进攻吉林与哈尔滨。
2、苏联干预,苏联把缴获的关东军大量的武器装备都交给了四野,苏军因制式不同,用不上。国军占领长春后就停止进攻吉林与哈尔滨也有怕苏联干预的因素。
3、接收政策失误,拒绝接收安置40满洲国伪军,结果被四野接收,军力剧增。
4、苏联协助在浑春、大连(当时苏联占领)建立兵工厂,用军舰保护从大连转向北朝鲜再到山东的军火运输线。有军事常识的人们就知道:武器装备可以缴获,弹药就无法靠缴获了,不然抗日、抗美援朝怎么不能靠缴获呢?当然,苏联的支援不是无条件的,代价就是蒙古。http://..com/question/77185580.html
5、土改政策:会忽悠
政治比的是谁更擅长欺骗,谁更狠毒!
农民以血泪代价参与合伙抢劫后,所获得的土地等不动产十年后又被强制“合作化”收回了!民国政府还未来得及推行土地改革政策,到台湾后才实行。
对知识界先用m主来忽悠,一旦政权稳固后,再来个三反五反、反右,秋后算帐。真正能看穿其本质的也就胡适、梅贻琦、钱穆(历史学家)等真正的大家。
同样是这个学说,在北欧诸国经过改良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公正、最廉洁的几个国家(都自称社会z义)。
发达国家的人民深知:如果没有程序上的合法性,自己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利,今天给与你的,明天就可能被夺走!
最关键的还是最初阶段的前4条,刚开始时,东北军民还是真心实意欢迎国军的!土改是后来的事。
大兴军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力猛增的秘诀
发信人: blueseasea (不厄菩提),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力猛增的背后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Sat Mar 17 11:43:57 2007), 本站(lqqm.net)
⑷ 客观的比较,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张灵甫的74师战斗力哪个更强
转自孙立人吧
首先,就军事才能而言,孙立人比张灵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张灵甫在孟良崮一战中犯了重大错误,导致74师是五大主力中第一个被全歼的。而孙立人一生中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也从来没有过指挥失误的时候。
再次,就战斗力而言,新一军也决不在74师之下。淞沪会战,孙立人率领的税警总团在温藻滨,大场,苏州河血战两周(此地是整个淞沪会战中双方争斗最为惨烈的地方,被日本人称为“血肉磨坊”),击退日军7次进攻,日本人称孙立人的税警总团是在华以来所遇到的抵抗力最强的部队。
仁安羌一役,新38师一个团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200余人,是整个抗战中为数不多的我军伤亡小于敌军(取得了小于1的作战交换比)的战役之一。
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质疑新一军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新一军是第一个接受美式装备的部队(兰姆伽整训)难免会让人觉得“新一军是装备出来的”。但是以上两场战役,新一军均未接受美式装备(淞沪会战时还未正式成军),仍然打得非常出色。而74军虽然勇猛凶悍,但是今本上每一次都要靠重大伤亡(伤亡数字绝对要比敌军多很多)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只能说,单论勇猛,74师恐怕是第一。如果要对比综合战斗力,74师肯定是不如新一军的。
再者,退一万步讲,就算新一军没有接受美式装备,同74师一样,在条件艰苦异常的国内战场抗战,以它的综合战力,仍然不会比74师差。因为孙立人非常会练兵(他有一套自己的“孙氏操典'),由他亲手训练出的部队,不单是战斗力强,单兵素质,文化水
平也普遍较高,而这对于打仗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孙立人训练出的部队,不论在什么时候接受军政部的检阅,战斗力均名列全军第一,超过其他任何主力军(从税警总团就开始了)。以上两场战役,新一军之所以显示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孙将军平日的严格训练。
因此,还是那句话,单论勇猛,74师恐怕是第一。但如果要对比综合战斗力的话,74师肯定是不如新一军的。
========
74师知名度高,就是因为他在国内打了很多的硬仗恶仗。可以说,国军发动的许多重大战役(比如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战役,雪峰山会战),74师几乎都参加过,立下的战功也比其他的部队要多,当然,自身伤亡也很惨重。
74师论综合素质,不如孙立人的新一军。
⑸ 淮海战役为什么不让孙立人指挥
从资历和职位来说都不大行。孙立人27年才参加军队,淮海部队中比他有资历的将军大有人在。孙立人只是新一军军长,而淮海的80万国民党军是以军团为作战单位的,这些军团长军衔都在其之上。
从能力上讲,也是不行的。蒋介石并非无识人之能。孙立人能带领一个军打硬仗,但是缺乏大军团作战经验,把握全局的能力未经考验过。
淮海战役需要一个有地位、有资历、有能力的帅才。孙立人显然不能成为候选人。
⑹ 抗日名将薛岳和孙立人,为何解放战争中没什么表现
薛岳在初期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半年多时间多次战败,损失惨重,因此被撤职,从此闲置。直到后期,指挥近十万人驻守海南岛,被四野击败,去了台湾。
孙立人在东北,作为一个军长,和上司杜聿明不和,多次对抗,因此被调走
⑺ 归纳总结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国民党溃败的原因
1. 逆历史潮流而动
抗战结束,人心思稳,大家都想过上安静日子。都不愿意打仗。但是这家伙非要打。
国民皆盼望民主,愤恨独裁,渴望民主政治。但是他非要搞三个一(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成为“独夫民贼”。
2. 得罪了所有的人
老蒋不善于团结人,却特会得罪人。
农民恨他,因为他没给农民好处,反而苛捐杂税;农民是埋葬蒋氏王朝的主力军。蒋最大失误就是得罪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工人恨他,因为他从来没关心这一群体;
资产阶级恨他,因为他只会搜刮他们;
军人恨他,因为他们的家乡,父老乡亲被压迫、剥削和蹂躏。
3. 个人品质极差
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心狠手辣,特务活动,脾气暴躁,蛮不讲理,人人对其畏而远之,已成过街耗子,落水狗。
4. 心术不正
林彪的部队四平失利,损失惨重。孙立人将军率大军乘胜追击,赶到松花江边。但是蒋不愿意看到死敌白崇禧指挥的战役露脸,不顾李宗仁的坚决反对,下令停止追击。这样的例子很多。。明知共军围点打援,非要把精锐部队送进去。
6. 重用庸才
汤恩伯、陈诚、顾祝同.....,因为他们效忠老蒋,所以军权许之,而且把精兵交给他们指挥。而“小诸葛”白崇禧,刚铁将军孙立人,足智多谋的杜韦明等,一直得不到重用。
7. 麾下草包多
虽有军统中统等特务机关,但是却被对手打入各个领导层,分化瓦解。最高消息还没传达到前线部队将领,对手已经知道并做好部署。
8.不会总结经验教训
辽沈战役,几十万东北军化做乌有,但是却不吸取血的教训,反而又与解放军进行了淮海、平津2大战役,结果国军精锐全失。
9.腐败
毛主席淋漓尽致地抨击过他们:
“八曰取缔贪官污吏,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举凡兵役也,公 也,经济之统制也,灾民难民之救济也,无不为贪官污吏借以发财之机会,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人民怨情已达极点,而无人敢暴露其凶残。”
面对有亡国亡党之危险的腐败,做为最高领袖的蒋不是彻底解决,而是一方面大肆中饱私囊,一方面当立牌坊的婊子,还搞什么无关痛痒的“新生活运动”。当小蒋在上海发起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触及其连襟孔祥熙时,他坚决喊刹车。因为惹火了孔,他的老底就会被揭露出来。
10.心狠手辣
搞特务政治,实行恐怖统治,枪杀爱国人士,如李公朴闻一多等。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后,蒋介石决定毁灭长沙,实行“焦土抗战”,于11月12日午夜,放炎焚烧长沙,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有52万人口,83万居民的长沙城化为灰烬,至少万余人葬身火海,1938年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汹涌黄水居高临下,一泻千里,堤脚下四个村庄,瞬间被冲得踪影全无!据当时报纸报道“滔滔大水,由中牟、白沙间向南泛滥,水势所至,庐舍荡然,罹难民众,不知凡几。”另据“行政院善后统计署”统计:“计有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3911345人外逃,893303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09176万元。另据报道,总计受灾人口超过6000万。
让人民群众付出如此巨大而惨重的代价,结果仅使日军暂时停止西攻郑州,将武汉的沦陷时间至多推迟了一两个月而已。
⑻ 孙立人为什么没有指挥海南岛战役
孙立人由于有在美国接受军事教育的背景,表现上相对亲美,而且他在军队资历浅、人脉少,和国军大部分将领格格不入,尤其是与杜聿明为首的蒋介石嫡系将领不和,所以受到了黄埔系的猜忌和排挤。第三次四平之战后,孙立人就逐渐被架空脱离了军队实职。
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同年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孙立人就此基本脱离“税警团系”老部队。
1948年底,孙立人兼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和台湾防卫司令。1949年8月,他升任台湾防卫总司令。制定实施台澎防卫计划,构建全岛防卫工事体系,整训溃军。1950年3月他当上了陆军总司令。随着孙立人地位的提升,他开始受到美国人的重视,并开始逐渐沦为美国人的棋子,因此引起蒋介石的强烈疑忌。1954年6月黄杰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改任总统府参军长,失去兵权。次年因兵谏事件辞职。1950年3月海南岛战役爆发时,孙立人刚刚履新陆军总司令,身为总司令丢下台湾犯险跑到海南去进行战地指挥是不可能的。
⑼ 请问:孙立人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哪些战绩
46年的孙立人1946年1月,孙立人被派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参谋总长会议,1946年3月下旬,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由于东北战事受阻,蒋介石急电孙立人返国指挥新一军。5月15日,在四平被攻陷前夕从郑洞国手中接过新一军的指挥权,正面攻击四平,时值新六军廖耀湘部在杜聿明指挥下迂回攻占塔子山,即将切断四平守军的退路,林彪见战况不力,先下令撤退,再给军委打电话报告。杜聿明接到投降的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提供的准确情报后,确定共军战力已失,命令所属5个军进行超越追击,孙立人一路的新五十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五日内攻陷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在救援海城的问题上,孙立人与杜聿明发生了矛盾,致使184师因孤立无援而投共,因为美苏的秘密协定,美国势力不进入北满和美国希望在中国推行两党制,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休战。国军部队追击到松花江南岸为止,但蒋介石为了显示国军在松花江以北的存在,指令杜聿明派一个团渡过松花江,占领交通要点陶赖昭堡,杜聿明明知此地地形低洼,防守困难,但是是老头子指定的,不好反驳,就把皮球踢给孙立人,孙就派非嫡系的新五十师派一个团执行这个任务。
1947年,林彪为打破杜聿明的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1月5日,孙部新38师1个营被共军第3师包围,孙立人命113团主力解围,结果在其塔木被全歼,113团团长赵狄被击毙。新50师150团从德惠出援也被击溃,这是孙立人第一次见识共军围点打援的威力。2月21日,1纵、2纵、6纵和一些独立师共12个师,突然二下江南,歼灭城子街新一军新38师89团,占领九台和农安。民主联军原想乘胜对德惠发起攻坚,却久攻不下,新五十师一四九团因坚守德惠被蒋介石赐名“中正团”,孙立人和陈明仁立即指挥4个师北上解围德惠,杜聿明打开了小丰满水库,使松花江江水大涨。企图截断民主联军的退路,迫使民主联军在松花江南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东北民主联军却回避决战,撤到松花江北。随后在三下江南作战中,陈明仁的71军又有两个师被全歼,师长阵亡。新一军和新六军也各被歼灭一部。杜聿明屡次发电向蒋介石批评孙立人,指责其作战不力,骄横跋扈。蒋介石明升暗降其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解除兵权,其新一军军长之职由坚守德惠成名,黄埔出身的新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陈诚赴东北,拆散新一军组成新一军、新七军、以其老部队新50师使用新一军番号,而把孙的新38师改为新七军命其驻守长春,最后在长春围城后在他老部下李鸿带领下缴械投降,孙立人离开东北时,东北局势已经恶化,孙立人及时退出东北,对他个人而言是幸运,保全了他的名声。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早在1945年缅甸反攻胜利,孙立人声名如日中天的时候,有记者采访了共军总司令朱德,问他怎么看待新一军的战绩。朱德回答: “是的,他们打的很好,但那是在异域,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美国人的全力支持,如果他回到国内这个环境,我不认为他能长期保持这种态势,制度总是比人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