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国教育起点不一样
❶ 为什么全国义务教育的教材不统一
不一样。现在中小学教材版本有很多,不下10种。特别是语文、数学这种大学科。义务教育使用较广的版本主要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义务教育因为中考的缘故,一般一个地级市的教材基本选用一个版本的。
❷ 在你看来,中国教育的困境是什么
教育的困境是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我国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约走过了资本主义社会二三百年的历程,社会中积聚着大量的难点热点问题,这是许多电视剧都演不出的精彩,需要我们理性看待。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更是复杂矛盾的集中折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还有教育的待遇提升与多年提升缓慢的问题,考试改革与人民的满意度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将困扰着教育的发展。
❸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
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过渡,主要提倡素质教育。
1、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指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准进行学习。
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
“应试教育”采取强制的做法,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实施局限的知识教学,大搞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学校中的学生基本上是都是不注重个性化的,学生被一个“标尺”统一要求和衡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种应试方法也曾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在中国,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制度也流行于东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还有东南亚的新加坡等诸多地区。中国是世界第一应试教育大国。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延伸: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心声。
一、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四、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❹ 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为什么没有什么变化
而今天中国实行教育制度尽管比起封建时期有了很大进步,
但还是难脱其影响。
说起现在
中国的教育现状,
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
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
严重的问题,
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
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
但还是心甘情愿的
往里跳。
自
1977
年恢复高考来,的确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高考制度它的弊端我们应该
是亲身体会的。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本该自
由发挥的文科也被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陷于困顿之中。
我们在高考之前的十几年的学习仿佛
只是为了一张试卷而服务的。
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做不了,
只能背书。
我们向往的事情不能想,
只能埋头于题海。
我们的爱好被规定为只能是学习。
好学生的定义变成了冰冷数字。
上至教
育部,
下至父母学生,
仿佛一切都是为高考服务。
千军万马抢过高考这一独木桥,
实际年中
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
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位。
对于
高考弊端我不想多说,
因为人们对这个的争执已经持续了很久,
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也
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
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
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
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
不管跟国外
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
高考还有一个优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
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
几乎
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
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
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
作,
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
时间一样,
机会平等。
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
要的原因吧。
对于高考这么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东西,真令人难以抉择啊!
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
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
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
长的时间。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在我看来,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
大家千辛万苦地通过高考位的就是有朝一日
能从容地踏进大学的校门。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
说实话,
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
这
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
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
教育数三道四。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
学教育吧:
1.
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这句话
的含义,就是指我们国家对于办教育,就像是办工厂一样,而且是低档大路货工厂,
以为数量就代表质量,多就是好,大就是强。比如我们发了很多毫无价值的论文,数
量全球第一,大学生扩招,数量全球第一,就有教育官员宣称: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
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徒惹笑谈。这都是不懂基本的“教育”概念才会闹出来的笑
话。)
2.
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
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
除非
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说实话,这句话我很赞同。在大学
里我很少看到有教授或老师对喜欢某一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当然也许是因
为我孤陋寡闻)
3.
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真应了那句话:乱世出英
豪。我们的今天从历史上大踏步地倒退,今天没有真教育,没有真文化,更没有教育
家。没有大师,只有大楼,只有一堆靠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换来的票子,以及一栋栋的
房子,一批批等着拿个文凭去打廉价工,对真理和智慧毫无兴趣,也没有自己理想的
“学生仔”)
4.
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
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在中国,头衔就是一切啊)
5.
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
们不获礼遇。
(我想这句话足以让那些整天嚷着要与国际接轨的所谓的教育专家闭嘴
了)
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
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
但也足以引起我
们的反思了。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
而十几亿的中国人
至今却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我想这已经足以说明中国教育
是何等地失败,何等落后啊。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大的问题,
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
的。
比如,
英语教育,
虽说英语几乎变成了国际语言,
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认真的甚至是病
态的苦学它啊。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还是会在国内工作的,
英语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难道
在中国用得到英语与人交流?可是现在在大学中,
对英语的学习要求已经远远大于它的实际
需求了。
有的甚至考中文博士都要求英语水平达标。
也许用一句笑话最能表现出中国这种近
乎疯狂的英语教育现状:闭上眼以为在牛津,睁开眼却在天津。
其次,
中国很不重视孩童时期的教育。
可这个学期的教育却很重要,
因为它将决定一个人
一生的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
在中国,
如果有一个
5
岁的孩子能在众人面前认出字母
“
o
”,
那么他必将得到众人的赞叹,羡慕。
“这孩子真聪明”
,
“长大了一定有出息”等等,他的父
母也会面露自豪。可是
1968
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
3
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
识礼品盒上的字母“
O
”
。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
的。
”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
三个月后,
法院判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因为陪
审团的
23
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她说,我曾到东方的某个国家
旅行,
在一家公园里曾见个这么两只天鹅,
一只完好无损,
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
剪去
翅膀的被收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员说,
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不起来;在小水塘里的那只,
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
但起飞时由于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
也只好老实地呆在水塘里。
今天,
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里的一只天鹅,
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
或者说
他们早早地将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
那片只有
ABC
的小水塘。
美国内华达州后来在修改
《公
民教育保护法》
时,
依据伊迪丝的案例对相关条文作了修改。
美国现在的
《公民权法》
规定,
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
1
、玩的权利;
2
、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两项规定使美国的创新科
技保持的世界领先。
我想在中国幼儿在学校也拥有两项权利:
1.
认字母数字的权利。
2.
回答
“是”的权利。
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请参考网络文库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
我个人认为呢 中国是个大国 要改革肯定不是很简单的 只能说慢慢来 一步步的来
❺ 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你认为有什么
中国的教育存在什么弊端?穆瓣草籽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应试教育。培训出了很多,只会考试,高分低能的孩子。很多都是以分数为导向,题海战术。只会做题,没有思维和方法,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洗衣做饭,自己看病坐车等等;
一些祸国殃民的伪专家、教育家发明了孩子别输在所谓起跑线上这一华丽的词语开始,全民教育的恶梦就开始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未来别输起跑线上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惜代价,一些各类的吸血鬼猖獗起来达到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程度,成千上万善良无辜的家长所付出血汗钱共同筑就了一个新的起点而以!升学率,重点率没有丝毫的变话,而有的家长为此会付出一生最后又回原点。
❻ 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有什么不同
这个话题太大了。
首先是形式上面的:
中国大学还是有班级的概念的,分学院,学员下面有系,专业,班。我当时所在的学校每个班有一个班主任,有两个班助(一个大三一个大四)。基本上班级是一个集体概念,比如参加运动会或者系里面有什么活动,大家会以班级出动。
在美国大学是没有班级的概念,有分专业,系,学院,但和国内不同的是,不会有系与系之间的联谊赛之类的。举个例子,国内可能会颁奖XX系,最佳学生会组织奖,但美国是不会有这种概念的。专业,系,学院都只是学术上的划分,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你有归属感的集体。
其次是专业方面:
在国内选专业是高考之后报志愿时候你就要做的选择。有些大学应该是可以录取了之后再转专业的,但转专业应该比较难(我有个朋友在国内大学有转专业的经验,他是托了关系才转专业成功,我不知道是特例还是普遍情况)。
在国外,很多学生申请的时候会申请GeneralStudy(综合性学习),在大学上一年以后再决定专业。你决定专业以后,要向该专业所属院系提出申请。
再者排名问题:(学生成绩的排名,不是学校排名,国外的学校排名比国内学校排名要更为清楚)
感觉国内大学还是有排名的概念的,而国外是完全没有排名的概念的。
最后课程的评分
我的个人感觉是,国内大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为最后总的课程成绩。但国外大学不同的课程评分的方式不同。举个例子,某课要完成3个Project,三个考试,3篇Paper。这节课的期末成绩的组成为,project10%each,exam1&220%exam325%,paper1&25%,paper310%,attendence5%.除此之外还有extracredit的机会。
美国大学上课时候学生比较自由,除了个别老师特殊要求以外,学生是可以用Ipad,手提电脑做笔记的。可以吃东西,坐姿也是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大部分的课是至少每周都有一个新的作业要交,每次上课前要有一定的阅读要读。美国的初高中教育是非常轻松的,大学时非常紧张和有压力的(因为上大学就意味着成年了)。
国内大学的话,就不评价了。
❼ 什么是教育起点的不同
就是你第一次开始学习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