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缺钾治不好
A. 补钾补不上的原因
缺钾时临床症状常为原发疾病掩盖,钾缺乏使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全身无力,反应力降低,严重者可至软瘫和呼吸困难;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厌食、恶心、呕吐、胀气,严重者有肠麻痹和肠梗阻。缺钾使心肌应激性增高,出现心律失常,可有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发生房颤和室颤。
缺钾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的基础上,减少失钾。在医生考虑药物补钾的同时,轻度缺钾和慢性缺钾能口服进食的病人,应该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肉类、牛奶、奶酪
新鲜蔬果、橘子、葡萄干、马铃薯、香蕉、冬瓜
以香蕉的含钾量最多。
)
补钾口服效果比较好
B. 缺钾能根治吗
缺钾,是一两次还是经常都低,你有没有低钾表现,如四肢乏力,疲倦,心慌,早期常见胃肠蠕动减少,消化不良表现等,每次血钾低至多少,低钾程度轻重,而且看年龄,有无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关键是看啥子原因导致的撒,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正常饮食不会低钾,但可以偶有钾低3.4.左右,但一般无症状。
若为病理性的,常见的原因就是消化道问题导致呕吐,或腹泻等,而且少量2-3次的吐或腹泻(如急性胃肠炎,有时感冒也会吐),不会导致低钾,或只是低一点点,3.3-3.5这些,若次数增多或每次症状很严重的时候(多有消化系统病变:比如幽门梗阻),才会导致钾低,应针对疾病本身治疗,可针对血钾情况临时吃点补钾的,
其次,是肾胀疾病或药物引起(如利尿剂:如速尿),这种中老年人多见,一般有肾胀或其他器官的基础疾病,一般来说,药物导致的换药就可以了,但是要看患者本身疾病能否换用其他不影响钾代谢的药,根治关键是看疾病严重程度,病人身体情况,其他伴随症状,及低钾程度等多个方面综合来看。
再次,内分泌紊乱也可导致缺钾,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醛固酮增多就会导致低钾,且会出现高血压及其他症状,青中年常见,还有甲亢可导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不一定低钾,但多数低钾,总之就是导致钾代谢紊乱),出现反复发作以四肢软瘫,青壮年男性多见,主要治疗甲亢为主,甲亢控制后可自行好转,不用特别补充。也有部分有家族史,此外受凉、饱餐、疲劳等也可诱发,预防为主,避免诱因。
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缺钾只是一个症状,不是病,是由于其他问题而导致的,关键是看引起缺钾的原因。打字很辛苦哦!!!!
C. 缺钾能治好吗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 /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当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严重缺钾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临床医学资料还证明,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象。
夏季人体缺钾原因:
1、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
2、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减少,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
3、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
钾的功能常与钠相联系,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的新陈代谢,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血钾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严重后果。 钾在天然食物中分布很广,日常膳食中一般不会缺乏,如果膳食不平衡,偏食肉、蛋、多糖、多盐,而粮食、豆类、蔬菜、水果吃得少,就会发生钾的摄入量减少。烹调不合理,做菜馅去菜汁,吃菜时弄去菜汤,那就等于吃“低钾菜”,无形中丢失大量的钾。慢性疾病可能使钾的吸收不好,腹泻呕吐,有些利尿剂都可使钾丢失过多。糖元的生成需要钾,食用大量糖时,血中钾的浓度很快下降,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往往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所以需要补钾:
1、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
2、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
3、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
4、茶叶,据测定含有1.1%~2.3%的钾,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饮品。
需要注意的是,高钾饮食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少或无尿,钾不能及时被排出;休克或肾上腺功能不全等不仅不能补钾,而且要控制钾的摄入量。
D. 缺钾是怎么引起的能治好吗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当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严重缺钾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临床医学资料还证明,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象。
防治低钾的关键是补钾。临床上可选用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黄豆、绿豆、蚕豆、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据测定含有1.1%~2.3%的钾,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饮品。
钾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物质。它和钠共同作用,调节体内水份的平衡并使心跳规律化。钾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很重要,对协助维持稳定的血压及神经活动的传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钾会减少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无法顺利进行,容易倦怠。另外,会妨碍肠的蠕动,引起便秘;还会导致浮肿,半身不遂及心脏病发作。当人体钾摄取不足时,钠会带着许多水份进入细胞中,使细胞破裂导致水肿。血液中缺钾会使血糖偏高,导致高血糖症。另外,缺钾对心脏造成的伤害最严重,缺乏钾,可能是人类因心脏疾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人体缺钾的主要症状是:心跳过速且心率不齐,肌肉无力、麻木、易怒、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精神错乱、以及心理冷淡。
儿童每日应摄取钾1600毫克,成人每天2000毫克,含钾的食物包括乳制品、鱼、水果、豆科植物、肉、家禽、未加工的谷物、绿叶蔬菜等,比如杏、香蕉、啤酒酵母、糙米、无花果、蒜、葡萄干、番薯等。镁有助于保持细胞内的钾,而摄入过量的钠、酒精、糖类;服用利尿剂、轻剂、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心理压力过大会妨碍钾的吸收。
需要人群
1、大量饮用咖啡、酒和爱吃甜食的人较容易疲劳,这是缺钾造成的。
2、严重腹泻的人即使在尿潴留状态时,失去钾的可能性仍很大。假如使用利尿剂的话,将会失去更多的钾。
3、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减肥,失去的不仅是体重,体内的钾含量也会下降。这会造成体力减弱,反应迟钝。
4、神经和肉体的紧张会导致钾的不足。
E. 为什么钾一直都补不上来呢
可能有某些病在暗自发展,建议去医院检查。补钾原则如下:
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忌直接静脉滴注与推注)。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临床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钾浓度不超过 3.4g/L(45mmol/L),补钾速度不超过0.75g/小时(10mmol/小时),每日补钾量为3~4.5g(40~60mmol)。在体内缺钾引起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时,如尖端扭转型心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反复发作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心率失常时,钾盐浓度要高(0.5%,甚至1%),滴速要快, 1.5g/小时(20mmol/小时),补钾量可达每日10g 或以上。如病情危急,补钾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止高钾血症发生。 小儿剂量每日按体重0.22g/kg(3mmol/kg)或按体表面积3g/m2计算。
例如在补钾时氯化钾制剂为10%溶液不可静脉直接推注,以免心肌抑制而死亡。一般用0.2%的浓度静脉注射,最高浓度不超过0.3%。也就是1000ml溶液最多不能超过3ml氯化钾。250ml则为0.75ml氯化钾。则10%氯化钾为7.5ml。
速度不大于 60 滴/分钟、见尿补钾,但是严重低钾患者应具体对待,一般认为补液的浓度和速度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内的入量多少,浓度高时减慢滴速同样是非常安全的,应该具体灵活掌握方法。
补钾公式 (期望值-实测值)乘 体重 乘 0.3/1.34 所得为10%氯化钾毫升数 一般先用半量。
F. 缺钾,为什么补不上去,一边补一边下降
参考下面的内容,补得多单不是都被吸收了,可能被排出来了,你可以去医院详细的检查下
下面是网络的搬运内容:
钾摄入减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不能进食.如果给这些患者静脉内输入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然而,如果摄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则在一定时间内缺钾程度可以因为肾的保钾功能而不十分严重.当钾摄入不足时,在4~7天内可将尿钾排泄量减少到20mmol/L以下,在7~10天内则可降至5~10mmol/L(正常时尿钾排泄量为38~150mmol/L).
钾排出过多
⑴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腹泻时粪便中K+的浓度可达30~50mmol/L.此时随粪丢失的钾可比正常时多10~20倍.粪钾含量之所以增多,一方面是因为腹泻而使钾在小肠的吸收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仅可使尿钾排出增多,也可使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由于胃液含钾量只有5~10mmol/L,故剧烈呕吐时,胃液的丧失并非失钾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钾是经肾随尿丧失的,因为呕吐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使肾排钾增多(详后文),呕吐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促进肾排钾.
⑵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常见因素有:
①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钠,水重吸收的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药(速尿,利尿酸,噻嗪类等)都能使到达远侧肾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而此处的流量增加是促进肾小管钾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上述利尿药还能使到达远曲小管的Na+量增多,从而通过Na+-K+交换加强而导致失钾.许多利尿药还有一个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共同机制: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速尿,利尿酸,噻嗪类的作用在于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Cl-的重吸收从而也抑制了Na+的重吸收.所以,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既可导致低钠血症,又可导致低氯血症.已经证明,任何原因引起的低氯血症均可使肾排钾增多.其可能机制之一是低氯血症似能直接剌激远侧肾小管的泌钾功能.
②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由于远曲小管泌氢功能障碍,因而H+-Na+交换减少而K+-Na+交换增多而导致失钾.近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近曲小管HCO3-的重吸收减少,到达远曲小管的HCO3-增多是促进远曲小管排钾增多的重要原因(详后文).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由于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所致的渗透性利尿,以及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故可发生排钾增多.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原性和继发怀醛固酮增多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K+交换增加,因而起排钾保钠的作用.Cushing综合征时,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大量增多.皮质醇也有一定的盐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大量,长期的皮质醇增多也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而导致肾排钾增多.
④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HCO3-,SO42-,HPO42-,NO3-,β-羟丁酸,乙酰乙酸,青霉素等均属此.它们在远曲小管液中增多时,由于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负电荷,因而K+易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腔液而随尿丧失.
⑤镁缺失: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髓袢升支的钾重吸收有赖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K+-ATR酶,而这种酶又需Mg2+的激活.缺镁时,可能因为细胞内Mg2+缺失而使此酶失活,因而该处钾重吸收发生障碍而致失钾.动物实验还证明,镁缺失还可引起醛固酮增多,这也可能是导致失钾的原因.
⑥碱中毒: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⑶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只有9mmol/L.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⑵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⑶过量胰岛素: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有增加
G. 缺钾可以治好吗!
你好,可以治好的,一定要去医院查明缺钾的原因,对症下药,治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祝早日康复!
H. 缺钾病能彻底治好吗
正常血钾3.5~5.5
钾的来源全靠食物中摄取。85%由肾排除。
发病原因:1.食物摄入不足:多见于手术后期不能进食的病人2.排出过多:如严重的呕吐腹泻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利尿剂3.体内钾转移:当葡萄糖合成糖原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钾可随之转入细胞内。如果大量注入葡萄糖,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时,可使血钾降低
表现:1.中枢神经抑制:早期烦躁,严重时神智淡漠或嗜睡2.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软瘫,甚至翻身抬头困难
治疗:去除病因造成缺钾的原因防止继续丢失2。补充钾盐,如能口服最为安全。
时多吃水果,一般的水果含量都很高,特别是香蕉。牛奶的含的钾也很可观!可以多喝~
I. 缺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人群在合理饮食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缺钾的症状,虽然人体内钾含量遵循“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的原则,但是正常人体代谢的情况下,一般食物的含钾量绝对足够身体的需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持在3.5-5.5mmol/L之间。
比如昏迷患者、某些手术在术前和术后需要禁食等,可能会因为摄入减少而出现低钾表现。再有就是一些减肥的女性,由于长期节食,可能会因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选择性进食,由于食物中钾元素不足而导致钾的摄入降低。
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血钾主要参与神经肌肉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维持这些细胞的正常功能。简单地说神经细胞传递冲动、心脏平滑肌收缩。
肠道平滑肌及骨骼肌收缩都需要血钾维持一定浓度,特别是心肌的节律性,兴奋性这种电生理特性与血钾浓度密切相关,这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的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钾元素,而且,我们的身体有相当完善的调节机制,以维持电解质包括血钾在正常血水平。
这种调解机制非常强大,机器人原理够复杂的吧,但是它远远望尘莫及,甚至它的控制理论都是从人体的反馈和负反馈控制理论仿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