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学古帖不好看

为什么学古帖不好看

发布时间: 2022-08-12 03:17:42

⑴ 中国书法,数十年的练习,最终目的是模仿古人写字,到底值不值

从古至今,都是模仿。也就是临帖。那时没有复印机。临的好的,接近于复印机,就是高手。多下点苦功的,就临的像。就成了所谓的书法家。

1,要想读大学的工程专业,先得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加减乘除乘法小九九开始,要学一系列的基础数学知识,最后才能学你要的工程专业,这是必须的。

2,同理,学书法也要先从遍临古人名帖开始,循序渐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写你心中自己的书法。

3,曾翔,王镛,邵岩,王冬龄之流,否定继承传统,直接就跪倒在倭寇和西洋人面前当人家干儿子的做法不足取。资深的书法人对临摹都是“法其理而不法其形”,既学习经典,又不囿于古人,所以但凡是名籍入册的书法大家,与古圣古贤绝不会“撞脸”。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待学古与临摹,应该秉持的态度——参考借鉴用笔之法、结字之巧、用墨之技、章法之妙,而不是模仿、抄袭,替古人背书、抄书。

汉字对于书法的意义,本质上在于它的形态。书法是以这样的形态作载体的。但是,汉字的语意,对书法自身并不重要,甚至没有关系。艺术是一种表现方法,精神内容本身不是艺术,而是被艺术表现的对象。所以,表现方法就是艺术自身的全部内容。学习书法,基本的内容就是学习书法的表现方法。精神方面的提高也重要,但是属于字外功夫,所以可以放到书法学习之外去提高。汉字与书法已经割裂了。

在古代基本上是汉字离不开书法,书法即是汉字,统一的。在今天,学习汉字不再使用毛笔,汉字可以离开书法而存在,只是书法离不开汉字而已,这是一种附庸关系而非融合。硬笔书法学习借鉴毛笔书法,在实用层面上基础了传统书法,而毛笔书法逐渐向艺术层面发展。实用和艺术开始分道扬镳。

⑵ 为什么学习书法都要从临习古帖开始呢

书法临习要过六关

一、过好中锋关。

何谓中锋?东汉书法家蔡邕曾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使笔锋在点画中间运行,这便是中锋。“作书贵用中锋,是千古不易的定论。以前我对对中锋用笔的概念只有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往往对自己所写的字,点画边缘出现一边整齐光洁一边带有锯齿或一边墨色较浓一边较淡、立体感不强的现象百思不解。后来,在临习过程中,严格地按中锋用笔的要求进行。经过一段时间临习,无意中发现以前的现象逐渐消失了,立体感增强了,点画也浑凝圆劲、秀逸含蓄了,才真正地体验到了中锋用笔的感受。随着临习的逐渐深入,自己对中锋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了。我发现,中锋用笔固然很好,但除篆、隶得保持笔笔中锋外,楷、行、草字如也笔笔中锋的话,是否会缺乏一种意趣、情采。带着这个疑虑,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学习,我查阅了一些书藉和名家的论着,才懂得对任何事物都不可机械地去套用的道理;明白了“正以立骨,偏以取势”,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中锋与侧锋用笔的辩证关系。

二、过好藏锋关。

所谓藏锋就是起笔用逆锋,收笔用回锋,把笔尖藏于笔画之内,写出来的点画坚劲挺拔,给人以含蓄、浑劲、沉着的感觉。藏锋在篆、隶、楷中尤为重要,篆、隶点画几乎笔笔藏锋。因此,藏锋必须训练与掌握的笔法。写字时是随笔而入,以致写出来的字处处露锋,点画到处棱角突出,存在许多断笔,形如折木,点画处处棱角突出,毫无浑劲、沉着、含蓄可言。当开始临习汉隶《张迁碑》时,颇感吃力。面对困难,自己狠下决心按照藏锋用笔的基本要领进行苦练,终于在一个月后由原来感到吃力到基本适应,起笔收笔从不习惯到习惯,基本上通过了篆、隶的藏锋关。当临写《颜勤礼碑》时,一开始写出来的字怎样也无“颜”的味道。是何原因?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主要是起、收笔未能做到藏锋?横画尤其是长横和垂露竖成不了“枯骨”状,长撇体现不出“蚕头燕尾”等效果。问题找出了,关键的就是按楷体的点画起收笔的藏锋要求进行练习,找出规律,练出感觉,使之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与法帖相似的点画来。点画写象了才能求得字的像,字写像了才能写出法帖字体的神来,才能真正入帖。后来在临习的过程中也悟出了藏锋与露锋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字中往往藏与露是相辅相成的,该藏则藏,该露则露,藏露结合字就会具有自然、优美、生动的神采和韵味。

三、过好提按关。

笔画的粗细变化是在提按动作中完成的,提按是写好点画的关键。刘熙载曾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指出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书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按交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通过提按的交递,再加上轻重、缓急的丰富变化,这样点画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产生美妙的韵味与鲜活的形象。如果写出来的字线条粗细一致,就会与硬笔字无异,毫无神采与美感。这是点画缺乏提按所致。按易掌握,难在提上,一笔而成的而又按提交递就更难。为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提按的技法,在临习《书谱》时自己选定了一些基本上是一笔而成,且提按交递特点较明显的字来练习,如“晋”、“者”、“岂”、“鹤”、“置”、‘‘质”、“资”、“绍”、“湿”、“弊”、 等。同时也注意对某些轻入重按又轻出的点画的训练,如类似柳叶形的撇画及轻入重按收笔的捺画等。经过训练来掌握这些范字和点画的提按规律、特点。

四、过好转折关。

“转折”在书法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转”是用笔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方折棱角笔画的笔法,其要领是,在转的关节处笔不停驻下来,只有提按的变化,没有折、顿的处理,“如折钗股”,是篆、行、草中运用最多的笔法。“折”与“转”相反,是写出方的点画方法。折法,多运用于义方笔书法的起笔处(楷字藏锋起笔的手段)、收笔处以及横画和竖画的交接处。此法多运用于楷、隶书中,行、草亦时有所见。在练习“转”方面,自己主要选出《书谱》中特点较明显的字如“思”、“回”、“因"、“过”、“物”、“习”、“胡”、“力”“翠”的上部、“翰”和“题”的右部、“墙”的右下部、“奇”下部等进行练习。同时,也注意某些转画中保留折意方面的训练。“转”是行、草尤其是草的最基本的写法,“转”法掌握好了,才能一笔将草字写出来,才能写出草字奔、飞的势态针对“折”的练习,我特意选出《颜勤礼碑》、王羲之《圣教序》中带有“长横”、“田”、“门”、“贝"、“一”、“日”、“月”、等的字作为范字按“折”的要领进行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过好速度关。

运笔的急缓在书写中是至关重要的。运笔的急与缓是形成作品不同风格和产生节奏、韵律变化的主要原因。落笔迟重取其雄厚,急速方能流畅、遒劲。运笔的急与缓须有机的结合,方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否则,一味迟重则失却神气,一味急速则失却形势。认为 “快”才是熟练的最好体现是错误的。认为“草书”的本质就是快更是不对的,我在学书之初就是以这样的错误来实践的结果怎样也写不出原法帖的“形”,更谈不上“神”了。在苦恼中痛定思痛,经过一番思考,悟出了书法的速度是有急缓之分的,字体不同、点画不同其书写速度是不同的,我们在临习时只有贴近其原帖字的书写速度和节奏,才能得其“形”、“神”。一般来说,篆、隶、楷体的书写速度相对慢些,行、草的速度则要快些,横画、撇画相对快些,竖画、捺画则要慢些, “能急不愁缓,能重方能轻”,经过反复的训练,随着书写中对急缓运用对节奏方面逐步熟练,慢慢地进入到“随心所欲”运用较自如的阶段。也就会领悟到“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觉失势”的道理。

六、过好轻重关。

用笔的轻与重,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效果。用笔轻者,令人感到轻松、秀丽、和雅、飘逸;用笔重者,则会给人以沉着、拙重、凝炼、浑朴之感。用笔的轻重,主要基于“力度”的大小,而这种力度则完全取决于运笔时力度控制上。这种力度是毛笔之毫锋与纸相磨擦产生的使人感觉出来的力度。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专用实笔,又会滞笨。从运笔技巧来说,其轻重、虚实是一对统一、对立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虚实相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苦练中达到善使笔锋。为了更好的善使笔锋,在临习中,须十分注重用笔锋运行,把握其虚实、轻重的分寸。辅之以往高执笔杆,运用悬腕力、臂力推动笔锋向前铺毫运笔;十分注意笔笔以锋用力送到底,例如“撇”画及类似“秋”“火”的最后一笔。经过刻苦训练,在点画线条的力度和质感上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六个方面的用笔要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书写的过程中很好地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⑶ 练字的字帖用古帖最好吗

如果想长期练,要达到一定造诣,首选名家古碑帖,或当代名家对毛笔古碑帖的硬笔临摹字贴(只练硬笔的话)。如楷体可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碑帖,具体看你自己的喜好。
因为古碑帖是现代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根源,并且是积累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水准。想要真正入门,当然是先学古碑帖开始。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当然如果只是想日常写字好看点,选自己喜欢的名家硬笔字帖就可以了,如钱沛云、田英章的硬笔楷书、行书字帖,随心所欲,个人建议钱沛云,楷书和行书都比较有灵性。
不管练古碑帖还是硬笔帖,最好是辅助一些相关教学视频或名家临摹视频,因为视频可以直观的让你看到书写者的运笔过程,加深理解,强化你的记忆,事半功倍。
练字只是形成一种正确的,更好的书写习惯而已,所以练字的诀窍在于:及时检验书写的问题、不足,及时更正,用意识控制手指、肌肉,从而控制笔,按正确的书写习惯(字贴的字)不断练习,循序渐进,直到意识、肌肉已经形成记忆习惯,方能入门。练习过程是:1、由浅到深:从基本笔画部首到间架结构到词句到篇章;2、由简到繁:从笔画少的易写的字到笔画多的难写的字;3、由易到难:从楷书、隶书到行书、草书;4、由专到博:先练一家,出帖小成后再练其它几家,再入帖至大成,再出帖练百家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

⑷ 学习书法要临习古帖,为什么那么多大名家的书法没有古味他们的字还要天价

也许他们有了自己的风格。或者是因为书法市场逐渐兴起,就像古玩业,都在炒作。

⑸ 为什么我练书法却越练越难看呢

链接:https://pan..com/s/1hxwrerLKomrgBuD-6CQ9bw

提取码:icvc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实用价值外,更兼有艺术价值,因此书法作品常与绘画并举,是我国文化的资产,这里有零基础也能学好的书法课,15天轻松写出漂亮人生!

⑹ 学习书法是不是一定要临古帖

既然是学习书法,那就必须要临古帖。如果只是为了把字写得能拿出手,临古帖可以,临当代人的字也行。学习书法和学习写字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古帖里有传统的笔法,有传统的字法,有传统的章法,有传统的墨法,有古人的书法精神!学习书法,若不临古帖,那写出的字将是自由体,江湖体。自由体和江湖体字,是俗不可耐的字,没有一丁点儿的雅致的味道和观赏性。

⑺ 练字有什么技巧吗

想要练得一手好字,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想法,还需要持久的努力与坚持。但有一手好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现在的社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时候都需要本人的签字有时或许就是因为字,在应聘的时候可能就选择写字好的人而不选择那个写字不好的人。

练字的技巧也有很多,在练字的初期,要买一些字帖,每天对字帖进行临摹,按照字帖上的规范,一笔一划的写出来,在一个人练字的初期,肯定没有什么效果,但正因为这样,所以一定要坚持练习,因为练字本就是一个长久的事情,不可能说你刚开始练字,就练一两天的字你的字就一下子变得非常好了,那不可能,因此练字是一个需要花长时间坚持的事情,而临摹的字帖也要选择一个靠谱的,不能说找一个字帖上的标准都不对的来练习,那样只能越练越错,所以选一个好字帖是很重要的。而在练字的时候,也不能总是临摹他的,因为那样时间久了你只能说在字帖上写的好看,而一拿出来写,就又回到原样了。

所以在平常按照字帖进行练习的同时,也要拿出一段时间自己对着字帖上的字练习,用一张田字格的纸,每天练一篇,这样虽然写的不是很多,但是主要的是不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感觉,这样写会让人更容易坚持下去,虽然写的不多,但是只要用心写,每个字都要求自己写的很好,那作用也会非常大的。

希望大家有练字这个想法的一定要坚持练习,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让你做无用功,白忙乎一场而没有多大的提高。

⑻ 学习书法为什么要学古人的,不能学现代人的

这要看你想把书法修练到什么程度,假如你只想把字写好看一点,其实练今人书法家的字,反而比古人的更适合。
假如你象成为书法专家,那么就要学古人的经典了,原因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人字帖,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公证的好字。

⑼ 怎么样用古帖(多宝塔碑)练习钢笔字只是为了把字写好看,不是要当书法家

《多宝塔》是碑,与毛笔和钢笔写出的点画有一定的差距,临贴时点画要求横平坚直,点画之间的距离尽量写匀称,另外碑帖上的一些转折不是能用钢笔写出来的,也无需刻意模仿,否则就是做作。

热点内容
为什么有些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发布:2025-05-25 17:17:53 浏览:418
雷霆游戏为什么不能用微信登录 发布:2025-05-25 17:16:18 浏览:236
哮喘病人为什么晚上会喘 发布:2025-05-25 17:11:08 浏览:384
为什么美团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发布:2025-05-25 17:09:41 浏览:868
为什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意 发布:2025-05-25 17:06:17 浏览:272
为什么电脑主机是两个电源按键 发布:2025-05-25 17:04:54 浏览:787
为什么手机显示归属地不一样 发布:2025-05-25 17:03:11 浏览:145
冬天能用散饵为什么不好用 发布:2025-05-25 17:01:48 浏览:351
ios13为什么软件还是很大 发布:2025-05-25 17:00:51 浏览:741
小米手机流量打开了为什么不能用 发布:2025-05-25 16:57:40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