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挖方和填方体积不一样
❶ 填方挖方是什么啊
填方指的是路基表面高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填筑至路基表面部分的土石体积。土木工程施工时向地基或其他地方填充的土石方;挖方是指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去部分的土石体积。
推土机填土方法
1、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堆填。
2、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离约为10~15m,以减少运土漏失量。
3、土方推至填方部位时,应提起一次铲刀,成堆卸土,并向行驶0.5~1.0m,利用推土机后退时将土刮平。
4、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履带应重叠一半。
5、填土程序宜采用纵向铺填顺序,从挖土区段至填土区段,以40m~60m距离为宜。
人工填方:
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砂质土不得大于30cm,粘性土为20cm;用打夯机械夯实是时不大于30cm。
深浅坑(槽)相连时,应先填深坑(槽),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如分段填筑,交接填成阶梯型。墙基及管道回填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回填、夯实。
❷ 广联达污水管道沟槽的回填体积为什么比挖方体积大
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是个坑的地方就是挖方比填方少。
❸ 在土石方工程中、为什么填方和挖方不相等
因为挖方是自然方,而填方是压实方。
❹ 挖方为天然密实体积,而填方为压实体积,两者如何换算
公路上根据土石软硬程度,把岩土分成6级,分别是松土、普通土、硬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移挖为填时,根据填方压实度不同分别给预高等级公路1.23(松土),1.16(普通土),1.09(硬土),0.92(石方)的松方系数;给予三、四级公路1.11(松土),1.05(普通土),1(硬土),0.84(石方)的松方系数。
❺ 在设计中土方填挖相差悬殊,是什么原因
设计图纸中的路基土方,包括挖方和填方,在设计图纸的划分里应该有明确的土方挖(填)量是多少的。路基反开挖80cm,就是挖方量;开挖至路槽底然后进行灰土或其它类型的处理,就属于路基填方了。挖方量即为开挖前的标高与开挖后的标高之间的高差,得出断面面积,再乘以长度,即为总挖方量。
❻ 关于挖方、填方、利用方、弃方。土方和石方的理解。
1、本桩利用:是指两桩号内挖方体积可以利用去做填方的,一般指20m之内,比如K0+100挖方面积WA,填方面积TA,K0+120挖方WA,填方TA,可以根据平均断面法,求出20米内的挖方体积VWA,填方体积VTA,假设挖方是100方,需要填方是40方。那么本桩可以利用40方。
2、远运利用:接着上面的问题,如果挖方100方全部可以利用,那么本桩用完后,还有挖余方可以运到其他桩号去,这就是60方可以拿去远运利用,远运利用分几种。
一种是推土机施工,和挖机+汽车配合施工,一般200以内就直接用推土机推过去了,超出就是用挖机+汽车, 如果,周围都不需要土方,那么这60方就成了弃方,需要运到弃土坑。
3、借土填方:这个概念是纯碎从取土场运土来填,和本身路上没关系,接上面说的,假设K0+040-K0+060需要300方土,而且之前远运利用的运来后,还是不够,这样就需要从取土坑取土了。
4、根据设计图纸,设计标高以上的土石方需要开挖至设计标高,所以叫挖方;未到设计标高的地方需要回填至设计标高,所以叫填方;利用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就叫利用方,若不能利用的就叫弃方。
5、方就是立方。
6、方量的计算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打方格网进行计算,也可采用断面法计算,现在有很多专业的计算软件,还有红外线扫描法等。
(6)为什么挖方和填方体积不一样扩展阅读:
1、挖方:一般指在公路宏线范围以内的需要挖出的土方或石方,取土场的挖方与它不是一回事。分为利用方和弃方,利用方又分为本桩利用和远运利用。
2、填方:一般指在公路宏线范围以内的需要填筑的土方或石方,分为利用方填筑和借方填筑。
3、挖方、石方爆破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填方按压实体积计算。
4、本桩利用方不参与费用计算,其“挖”在相应挖方中计算,其“填”在相应填方中计算。远运利用只计算其调配运输费用,与本桩利用一样,其“挖、填”不再另计。
5、一般规定:人工挖运0—100m,推土机100—200m,铲运机200—1000m,自卸车1km—15km。
❼ 填方量和挖方量为什么不和填方面积挖方面积的表格对应啊应该怎么看呢谢谢
每个桩号处都有一个填方面积和挖方面积,
填方量(填方体积)=(前一个桩号出的填方面积+当前桩号处的填方面积)÷2×(当前桩号-前一个桩号)
这个填方量意思就是从前一个桩号到当前桩号之间的填方体积量。
❽ 挖土方,有个实方与堆方换算系数,是多少请教。
在土方工程量计算时,不仅要计算出土的天然挖方体积、所需的天然填方体积,还需要进行土方量平衡,将挖出来的土弥补填方。
由于土壤的可松性,天然密实土挖出来后体积将扩大(称为最初松散),将这部分土转到填方区压实时,压实后的体积也比最初天然密实土的体积要大(称为最后松散),因此挖方体积=填方体积并不意味着土方平衡,考虑到外运弃土量以及内运埋土量(包括建筑基槽开挖土方量等),土方平衡计算更加复杂。
1、松散系数:
最初松散系数 K1 = V2 / V1 (可从有关规范中查询到,对于普通土,取值1.2—1.3)
最后松散系数 K2 = V3 / V1 (可从有关规范中查询到,对于普通土,取值1.03—1.04)
V1 ——土在天然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V2 ——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虚方);
V3 ——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
一般K1和K2都大于1,且K1 〉K2
2、压实系数:
目前在许多设计规范中,已没有压实系数,只有上述两个松散系数;
但仍有不少单位在使用松散系数(相当于最初松散系数),以及压实系数(土方压实后体积与压实前体积之比)。
根据压实概念,压实系数可以由最初松散系数与最终松散系数求出:
压实系数 Ky = V3 / V2 = K2 / K1 (一般Ky 都小于1)。
因此:K2= Ky*K1
K1=K2/Ky
3、土方平衡:
假设场地需要外运抛弃土体积为Qt (松散状态的体积,即虚方)
假设场地已有或内运的埋土体积为Mt (松散状态的体积,即虚方)
场地内开挖的天然密实状态土方体积为(土方计算获得):Vw
因此场地内挖方松散后的体积: Vw * K1
场地内可用的松散状态土方体积总量:
Vs = Vw*K1 – Qt + Mt
换算成压实后的土方体积:
Vs’ = (Vs / K1) * K2 ( 或: Vs’ = Vs * Ky )
场地内需要的填方体积(计算获得): Vt
土方平衡的条件为: Vt= Vs’
即: Vt = [ (Vw *K1 – Qt + Mt) / K1 ]* K2
= Vw*K1*Ky + (Mt – Qt) * Ky
注:在以上公式中,土方体积均按正值考虑。
❾ 路基清表挖方面积不为零,而挖方体积为零,是为什么
填方路基在填筑前,应将原地面线表土清理,这是清除表土,规范没有明确给出清除表土厚度,但人民交通的很多出版物都有提到,清除表土的厚度不宜小于30cm,清除表土后,应对原地面线进行填前碾压,这个碾压的标准相比零填及挖方碾压要低,上述工程量计算:每一断面左右坡脚线间的距离是填前碾压及清除表土宽度,前宽度加厚宽度乘以断面距离除2(梯形面积)即为填前碾压面积,该面积乘以清表厚度即为清表体积。
零填及挖方碾压因为该部分即为路床范围,碾压后应直接施工垫层或底基层,故压实标准要高,应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工程量计算:一般为垫层或底基层底面全宽。
若相邻两端面分别出现填前碾压、零填及挖方碾压,则应按前述计算方法将该两断面宽度算出,求出面积除2,靠近填前碾压一侧作为填前碾压面积,靠近零填及挖方碾压一侧作为零填及挖方碾压
❿ 一个大面积地方场地修坡土方没有被拉走挖方和填方数据不一致怎么回事
大面积修坡挖出的土方还在,填土有差异很正常,没必要计较这一点点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