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为什么功德不好
1. 冥想对人有害吗
其实冥想有很多好处:夹强注意力;避免为小事分心;更健康;让你了结自己。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法方,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至于不好的地方,目前我还没有发现。
2. 冥想有什么坏处
冥想没有坏处,但是冥想的修炼过程开始是有些困难的,途中也会有些迷茫的,最后必然会到达光明的终点。
冥想会让一个人表面上显得愚笨,其实内在会相当的聪明。
3. 冥想会有危险吗
冥想会有危险吗
冥想会有危险吗?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样身体才健康,但是不少人想用冥想来代替睡眠。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冥想会有危险吗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冥想会有危险吗1
冥想会有危险吗:
1、冥想让人体机能压力提高
有德国研究者对于冥想的类型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有几种类型的冥想会使人的心跳加速,并且让心血管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压力加大。相关的研究结论已经被发表在了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上。
德国研究者让实验者在三个月内每天去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冥想运动练习。第一种是将冥想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面;第二种是“心慈冥想”,让自身对周围的环境都保持着利他主义的态度;第三种是“灵堂通明”冥想,让人在练习过程中去加深对自己此刻自身的情绪,思维,感觉的理解。
经过研究发现,在冥想过程中,后面的两种冥想,让实验者的心跳频率要明显高于第一种,并且心跳节奏的可变性也降低了。这说明这两种冥想让他们的心血管系统的压力给增加了。所以像这种让人进行大量内心活动的冥想运动,会让人们的机体压力提高,从而对健康不利。
2、冥想容易被邪灵攻击
有很多冥想其实是一些心思不正的人用来与鬼怪通灵的方式,这类人会将自己自愿的放入一个被邪灵攻击的环境当中。当他进入冥想的时候,邪灵就会对他进行干扰,甚至因想到他的行为。
邪灵们总是对这些人冥想的人虎视眈眈,一旦他们出窍,邪灵就有很大的机会占据他们的身躯,这在西方的鬼怪说里面是经常发生的。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证实。
冥想可以代替睡眠吗:
冥想不能替代睡眠。虽然在某些方面两者看起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冥想和睡眠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其次,尽管冥想和睡眠都能够提供深度休息,但是冥想要比睡眠得到的休息质量更高。当睡了很长时间的时候反而会觉得身体越疲乏,通常高质量的睡眠时间是每天6-8h,睡得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将导致身体有压力和有劳累感。而冥想却不然,每天冥想两次,每次20min左右就已经足够了。
冥想是有危险的,要控制好度,而且这个是不能代替睡眠的。
冥想会有危险吗2
三个你需要知道的冥想的隐藏危险
1、冥想会带来倦怠,空虚,甚至是恐惧的感觉
弗洛丽安·露丝博士是南伦敦毛德斯雷医院的心理学家顾问,她组织了许多关于冥想的副作用的研究,并发现了很多不好的消息。她报道过“失去人体”这种少见的案例——冥想者会感觉他们在影片中看着他们自己。露丝说一些冥想者会因为“失去人体”而激发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其中包括倦怠,空虚,与现实截断,甚至是会感到恐惧。
这些冥想潜在的副作用在事先准备的时候很有必要有些了解,因为如果你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被诊断出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说抑郁或者焦躁,MBTC或许会成为你的治疗方式。
2、冥想会带来自我感知的变化,并造成损害
冥想的主要关注点都跟随着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黑夜”项目,这个项目记载了一些佛教徒中的冥想者被一些创伤记忆所攻击。威洛比·布里顿教授带领着研究员和心理学家们研究着这个项目,并记录下了很多令人惊讶的存在在佛教徒中的.问题,其中包括认知感、知觉、以及感觉上的失常,还有社会关系上的损伤以及自我感知的变化。
一个佛教徒僧人,Shinzen Young把“黑夜”中的现象描述成“对空虚的不可逆的深入”以及“启迪的邪恶双生子”。另外一个有这种感受并在冥想中受到伤害的人将这种练习的结果描述成“心理地狱”,还有另外一个人担心他受到了“永远的伤害”。
然而冥想专家表示这种极端副作用十分少见,只可能在冥想时间延长之后才会发生,比方说连续数周的静修营。然而,这种信息也开启了对于冥想的一种新角度的看法,并正在导致这种浪潮的崩溃。
3、冥想会造成自信下降并使你一直消极,被控制,以及顺从
在主流看来,冥想只是一种使人冷静下来并专注于自己的方式。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冥想是佛教徒传统中用来获得对于尘世的理解,降低压力,以及审视自己内心和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冥想必然能带来使人平静下来的好处——当人在需要冷静下来以及抵抗压力的时候。然而,我们也有时候需要愤怒,悲伤,并决心去改变一些事。
冥想中这种专心的狂热正在学校、医院,甚至一些公司,比如说Google的事务处中被采用,以用来弥补在一些情况,比如说压抑,不公,歧视,以及其他我们正在面对的困难情况所产生的裂缝。这种措施相当于使用压抑的精shen类药物来抑制热,或者是一种“停止想这个”的命令,这会使人的自信心下降。这很容易导致你被孤立,消极,以及变得顺从。
冥想的这些危险以及其他的潜在危险都可以被视作是生活的保留节目。很多情况下冥想是有益的,但他也会带来一部分副作用。就像布里顿所警告的,冥想不仅仅是平和、平静。他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场所来观察心中所想的事情。心理学材料(过去的怨恨,伤痕,创伤等等)会展示出来他们需要别的支持,甚至是治疗。
4. 我一直就觉得冥想是一个骗局,如果真的存在,和发呆睡觉没啥区别。
1、冥想不是骗局,只是你没有进入冥想才会有不好的感觉
2、睡觉跟冥想不同,睡觉是进入了潜意识状态。冥想是能看到意识和潜意识同时存在。
3、发呆属于冥想的一种形式,只是你认为”发呆没有什么用“,所以你没有从发呆中得到启示。
5. 冥想禁忌规定
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下面我为你讲解关于冥想禁忌的事情,希望能帮到你。
冥想禁忌
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还能管什么事情呢?家里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念翻出来,就把咒提起来,用咒来转化自己的念头。不是压念头,念头来了不压,不阻止,让它来,我就是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空,这就是转化。不是压制,压制是把念头压死,压到死水里去了,一个念头不起,死在那里,死水不藏龙,那样不能开悟。所以我们成道不要压念,念头尽管来,不睬就是。
二、 不能求神通,一点不能求!求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是有份。因为心有所求就是执着,执着就是成魔的因素。我们心中空净如洗,一点不着,一点不执,一点不求,那才能真正的成佛,就是自心是佛,自性成佛。心空净,才能成佛,心不空净,不能成佛。所以成佛是在心,不在神通。外道也有神通,怎么他们成了外道呢?成了魔王呢?就是因为他们太执着了,心不空静。心真正空静了,什么也不可得,一法不立,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样才能成佛。所以说要开智慧成佛,不是发神通成佛。大家不要执着神通,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 吃饱了饭不能马上上座,对胃不好,要隔开一到一个半小时,才能打坐。
四、 心情不愉快、烦恼时,不要打坐,因这样压制了肝气不通,会生病。所以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出外散散心,把不愉快的心情消化掉,再来打坐。
五、 尤其要注意的是夫妻同房的事情。因为夫妻同房伤害身体很厉害,打坐之后,不能马上夫妻同房,要隔开5-6小时;同样的,同房之后也不能马上打坐,须经过5-6个小时休息后再打坐,如果立刻打坐很容易生病!
六、 女人月经来不要紧,可以打坐,但是不能双盘,双盘容易造成血崩的危险,所以月经期要注意。怀孕时还可以继续打坐,但是四个月之后就不要盘腿坐了,可以躺着修;到八、九个月快要临盆时,就不要修了,可以躺在床上念六字大明咒,有观世音菩萨加持,对修法没有妨碍。
冥想类型
呼吸冥想
呼吸是在思想恍惚的时候起着思想聚焦的作用。
将思想集中于鼻,想象空气缓慢的流进鼻内,化为白光或七彩小河滋润和洗涤身体的内部,一般来说,初学者是比较困难的达到入境,需要反复练习,可通过数1~4次呼吸为一个循环,不断的尝试。
你要明白,思想的小河是不断流动的,看着先前的思想随着河流流向远方,两种想法的产生是存在间隔的空间,而冥想就开始于两种想法之间的空间。
视觉冥想
当头脑的想法无法摒弃,可以通过注视物件来转移。
可以选择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头,或是一张特别的图片等等。当自己平静下来之后,观察面前的物件(放在地板上,物件不要移动),观察物件的形状、大小、纹路、想象气味、温度、重量等等,想象完毕之后让景象慢慢消退,把自己带回到当前。
因为人的头脑看着的大多数事物都是不放在心上的,很少能够注意到细节,当注意细节时将会超越头脑的不断猎奇和分散注意力的本质了,所以每当你觉得头脑被某些想法分散精力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与某一件物品上。
声音冥想
声音最好是自然的声音,或古典音乐,这样的声音没有太多的意义,也不需要你赋予它意义,这可以不让你分心,你要做到的是设法在产生声音的那一刻注意它,在那个时刻只有那个声音存在。
另一种方法便是自己制造声音——咒语,通过自己发声能够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关于咒语可以盗用一些不懂得咒语,比如“嗡”,不要有其他的意义,免得分心。
创造自我的安全空间
在你的头脑中想象并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那里可以是一片金色的沙滩,或者是幽静的森林,也可以是一个温馨的小窝,总之确定好之后就不要再改动了,但可以增加一些东西,每天抽点时间去自己的空间逛逛,长此以往对你的好处是巨大的。
瑜伽
有一个瑜伽动作可以更好的让你放松从而更容易进入冥想。
眼镜蛇式
取下眼镜、首饰、手表。脸向下躺在地毯上,手臂和手肘顺着身体两侧放下,手掌和手指与下巴的两边对齐,与肩膀同宽。
手向下用力撑起躯干,慢慢抬起头、肩膀。手臂伸直,脊柱紧张,最后手臂充分伸长,头后仰,小腹接触地面。
注意:过程要缓慢,保持姿势15秒,思想集中,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慢慢回复,休息一分钟再做一次。
6. 十日内观冥想1|为什么要坚持内观冥想
我们可能都有过,或甚至正长期处于:
忙、焦虑、暴饮暴食、悔恨过去,计划未来,从未实现的计划、更焦虑、失眠、工作无法集中、对家人没耐心,人际关系一团乱麻…
当然,谁的生活能一帆风顺呢,谁没有一点烦恼呢?可是,我们会发现身边那些冥想的人,生活状态确有不同的。
冥想的人,她是不是就从不会烦恼、焦虑或其它负面情绪呢?
冥想者,她们也经历着生活中的琐事也会有情绪,只是她们可以 更容易平复情绪、更专注于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这样的人是更从容地面对问题,她总活在当下……
1、持久的情绪控制;2、培养慈悲心;3、改变大脑结构;4、减轻痛苦;5、加速认知;6、提升创造力;7、提升专注力;8、提高多重任务工作能力;9、减少焦虑;10、对抗抑郁症。
(1)她们拥有平和乐观的心态,有很好情绪管理能力
哈佛幸福课的研究者对比了冥想者大脑和普通人大脑的钟型曲线,得出结论:冥想者的快乐程度很高,他们很容易感染积极情绪,对痛苦情绪的抵抗力很强。
研究者还测试了冥想者对于惊吓的反应。当普通人听到一声巨响,会吓一跳,这个惊吓反应很重要,因为你越容易受到惊吓,通常说明更容易产生焦虑。而冥想者面对惊吓,却保持了绝对的镇定和冷静,这也表明了他们很少会产生焦虑情绪。
我有一次上瑜伽课,大家都很专注的练习,突然风很把门很大声的关上,我以为大家都要吓坏了包括我,但其实没有,只有一个练习中无法专心的小女孩露出稍微的惊吓,其它人很淡定地继续练习。课后我和大家致歉,显然大家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过多情绪。
(2)她们精力集中,做事专注,很容易投入而高效的完成工作
众多的电子设备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我们已然习惯,工作一会刷刷朋友圈,听演讲听一半逛逛知乎,似乎没什么事情是真正一气呵成的。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即使工作做完了,因为思路断断续续,很难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
而冥想者却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注在眼前的一件事情上,不会因飘忽的思绪,手边电子设备的诱惑,而中断自己的节奏。
冥想在成为乔布斯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后,很快在美国硅谷刮起了办公室冥想旋风,冥想对于有效提升专注度的研究已经得到证实。
(3)她们睡眠质量极高,生活条理清晰,生活品质高
坚持练习的冥想者,大脑额叶(负责做决定的部分)的脑灰质会明显增加,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情绪管理部分)也会变大。
他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情绪更加稳定,不容易受到大脑中杂乱思绪的影响,更容易进入熟睡状态。
通过冥想,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做了有条不紊地规划,遇到问题,他们能抵挡情绪的干扰,首先去想解决办法。因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脱离了原有的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生活,那生活中原本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4)她们更富同理心,对自己很她人更宽容真诚,人际关系和谐
厘清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也把自己正向上的能量传递给了其他人。他们更容易体察别人的情绪,对别人的处境更能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的正念情绪会感染到周围人,有他们在的地方,不缺少对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5)她们更了解真实的自己,不追求完美,也不试图成为别人
冥想者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敏锐觉察,创造身体与内心的连接,让他们更容易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面,直到本质核心。
(6)她们活在当下,勇于探索
即使工作单调重复,即使时间从来不够用,他们也总能通过一次次的冥想练习,唤醒有些麻痹的神经,了解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为此付出执着的追求
(7)她们看起来总是很有生命力
“有些人活着,但她已经死了”但是冥想的 人,你看的人,生活状态,就像一棵树,总是摇曳生姿;即便平淡而重复的生活她也能过得有滋味。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小确幸,当然即使什么都不做,你接近她们也能感觉到这种生命力 。
冥想和禅其实是同一个事儿。
在印度或西方习惯用冥想(meditation),我们古时喜欢叫禅。
说到冥想和禅,你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什么?
静坐?瑜伽?僧人?开悟?平静?放空?放松?
有人说: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我更愿意认为,是可以治愈你的心,也是治愈身体的良药。而冥想更是是活在当下的练习。并不是每个都能到达三摩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超脱,当然这个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目标,但即便无法到达,最重的是过好当下每一刻不说吗?而也许有天我们悟了、超脱了,那也是极棒的事情啊。
——以下摘自南禅寺官网
内观 (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这整条(法的)道路,对于全宇宙普遍性的问题而言,正是普遍适用的治疗药方;而且不是只专属于特定的某个有组织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修习,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因为种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冲突。每一个人都能平等无差别地获得实际的效益。
特色
··是一种能将苦从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每一个人因而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
··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使我们能以宁静、平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上的紧张、困难和问题。
··不是基于盲目信仰的一种典礼或仪式
··不是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不是一种休闲、渡假或社交的机会
··不是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
师承传统
毘钵舍那(Vipassana),简称内观,是由释迦牟尼佛所传下,在阿育王时期,由须那迦(Sona)及郁多罗(Uttara)二位尊者传至缅甸。二十世纪初期缅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将此法门依次下传
(1)铁吉老师 (Saya Thetgyi,乌铁 U Thet)
(2)乌巴庆老师 (Sayagyi U Ba Khin)
(3)S.N.葛印卡 (S.N Goenka)
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师将此法门反哺印度,其后遍传欧美、日澳、泰国、尼泊尔等地。此法门直接对治烦恼习气,效果甚佳,广受欢迎。
在国内各大寺庙也是有开展免费的十日禅修课程,感兴趣的,大家可以上网查找相关信息。
必须强调的是,这是一个不带任何宗教性质的冥想方式。
我在长期的冥想学习中,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冥想方式,进入的法门不一样,可能光呼吸冥想我就可以给你十几种不同方式;但到现在,于我自身体验而言,一切的冥想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就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禅修。
而我现在分享的,这基于他给的框架,结合我冥想经历、瑜伽教与学的经验、心理学知识,以及佛经等个方面的知识,融合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冥想方式。
内观冥想核心理念是 :在冥想中建立与自己身心灵的联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让自己身心灵都活在当下;在于以冥想服务生活。
我妈妈是学佛的,我曾经动用过去庙里学习的念头,甚至出家,她对我说:世间最难的修行是在家修行,这样的修行有时候功德更大。当然她是为了阻止我这么说的,我略一思索也是,而且还有那么一句话“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己的心不静,成了出家人也是修行全无的。
至此我打消了出家修行,但确从未停止过修行。
葛印卡老师也曾经说过,很多人远离世俗来十清修,回去后却不载打坐,那也是不好的。我们若是能自己每天坚持打坐,那么在哪又何妨呢?
聆听万籁,聆听内心?怎么聆听?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的课要去做的了。
冥想一问: 每当你感到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你如何面对?转移注意力做点别的?烦躁得很什么也做不了只想摆脱困境?
冥想挑战: 去想一件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去面对和感觉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所有感觉,面对它,看看面对它之后你的感官,当你深入面对它,你将发现你真正摆脱这件事,这个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