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为什么不好
㈠ X.25网络与帧中继的异同点网络
首先帧中继是X.25网络的“简洁版”,其次帧中继与 X.25 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点对点式的交换网络。为什么说是“简洁版”呢,因为X.25实际上是为不稳定连接的运行而开发的,X.25 强调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而帧中继是因为光纤技术发展后,差错控制显得不太必要,则着重于数据的快速传输,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吞吐量 。帧中继省略了 X.25 中地分组层,以链路层地帧为基础实现多条逻辑链路的统计复用和转换,体现了“帧中继”因为简化了传输处理过程。由于帧中继使用数字连接(几乎没有错误),它不像X.25那样执行任何纠错或流量控制,然后帧中继会检测错误并丢弃坏帧,它把重传的丢弃信息的任务留给上层协议如IP上的TCP去完成。
㈡ 求问ISDN、X.25、帧中继各有哪些优缺点
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使电话局和用户之间仍然采用一对铜线,也能够做到数字化,并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除了拨打电话外,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他是一种网络。
帧中继和X.25都同属分组交换一类。是网络中的一部分,可做点对点数据传送使用。帧中继是继X.25后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方式,由于X.25带宽较窄,而帧中继带宽较宽,所以常将帧中继称为快速分组交换,与X.25相比,帧中继在操作处理上做了大量的简化。帧中继不考虑传输差错问题,其中节点只做帧的转发操作,不需要执行接收确认和请求重发等操作,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均交由高层端系统完成,所以大大缩短了节点的时延,提高了网内数据的传输速率。
㈢ 现在还需要帧中继技术吗
现在的网络仍然需要帧中继技术,而且这项技术还占有一定的定位。
帧中继技术( Frame 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56Kbps到1.544Mbps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
㈣ 有路由器 为什么还用帧中继
你们公司之间数据连接 需要可靠性吗?
不需要就用 两边接个宽带用个固定ip地址就ok了。
但是 丢包现象没人会保证
光缆的带宽 无限大 可是电信部门给你的带宽是固定的,看你月租是多少了。
帧中继之类的东西 就是 数据可靠连接的保证 基本能达到6个-8给我9的准确率; 误码率 会很低 两地之间基本不会丢包 或者是连接不上。他实质是在两地建立一个虚拟的带宽固定的直通网络 这个直通网路是独享的
㈤ 帧中继反向arp
关闭反向ARP的目的是不让他自己学习DLCI号 和IP对应,而采取静态Map 有几个原因
1,在那种网络中,速度是很慢的,自动学习无非会占用一定的资源和网络。
2,不稳定,很多因素,由于是一种过时的技术了,也没有怎么仔细研究。
3,静态的方便管理。
4,做实验的环境下用静态的更能突出他的工作原理,以便理解。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就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
帧中继不是不认IP 而是不认识 大多网络所用的以太网中的MAC地址 他靠的是DLCI号
在以太网交换机是靠MAC转发
在帧中继交换机是靠DLCI转发
㈥ 帧中继的特点
1.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比X.25网络要分别高或低至少一个数量级。
2. 因为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帧中继主要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适合语音、视频或其他对时延时间敏感的信息传输。
3. 仅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4. 仅能检测到传输错误,而不试图纠正错误,而只是简单地将错误帧丢弃。
5. 帧长度可变,允许最大帧长度在1600B以上。
6. 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使用复用技术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44.6Mbps。
复用与寻址帧中继在数据链路层采用统计复用方式,采用虚电路机制为每一个帧提供地址信息。通过不同编号的DLCI(DataLineConnectionIdentifier数据链路连接识别符)建立逻辑电路。一般来讲,同一条物理链路层可以承载多条逻辑虚电路,而且网络可以根据实际流量动态调配虚电路的可用带宽,帧中继的每一个帧沿着各自的虚电路在网络内传送。 帧中继的带宽控制技术既是帧中继技术的特点,更是帧中继技术的优点。帧中继的带宽控制通过CIR(承诺的信息速率)、Bc(承诺的突发大小)和Be(超过的突发大小)3个参数设定完成。Tc(承诺时间间隔)和EIR(超过的信息速率)与此3个参数的关系是:Tc=Bc/CIR;EIR=Be/Tc。
在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中,用户申请了一条64K的电路,那么他只能以64kbit/s的速率来传送数据;而在帧中继技术中,用户向帧中继业务运营商申请的是承诺的信息速率(CIR),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以高于CIR的速率发送数据,却不必承担额外的费用。
举例来说,某用户申请了CIR为64kbit/s的帧中继电路,并且与电信运营商签定了另外两个指标,Bc(承诺突发量)、Be(超过的突发量),当用户以等于或低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时,网络将确保此速率传送,当用户以大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时,只要网络不拥塞,且用户在承诺时间间隔(Tc)内发送的突发量小于Bc+Be时,网络还会传送,当突发量大于Bc+Be时,网络将丢弃帧。所以帧中继用户虽然支付了64kbit/s的信息速率费(收费依CIR来定),却可以传送高于64kbit/s的数据,这是帧中继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帧中继技术、信元中继和ATM技术的发展,帧中继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也在逐步改变,业务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向ATM过渡。
市场上的帧中继交换产品大致有三类:
a)改装型X25分组交换机。
b)以全新的帧中继结构设计为基础的新型交换机。
c)采用信元中继、ATM技术、支持帧中继接口的ATM交换机。a)型交换机在帧中继发展初期比较普遍。主要是通过改装X25交换机、增加软件使交换机具有接收和发送帧中继的能力,但仍然保留分组层的一些功能,时延较大。b)型是专门设计的设备,具备帧中继的全部必备功能。c)型是最新型的交换机,采用信元中继或ATM交换、具有帧中继接口和ATM接口,内部完成FR和ATM之间的互通。在以ATM为骨干的网络中,起着用户接入的作用。中国帧中继网所采用的帧中继交换机一般都采用了ATM技术,即用户终端设备采用帧中继接口来接入帧中继节点机,帧中继节点机的中继口为ATM接口,交换机将以帧为单位的用户数据转换为ATM信元在网上传送,在终端侧再将信元变换为帧中继的帧格式传送给用户。 帧中继业务是在用户与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户信息流以帧为单位在网络内传送,用户与网络接口之间以虚电路进行连接,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继还可以灵活地提供带宽,即按需要分配带宽。因为帧中继的主要应用是局域网互连,而局域网中业务流的大小是很难预测的,如果你预定了固定的带宽,那么不管你是否在传送数据都要付费,这是很不合算的。
帧中继提供了用超过你预定的带宽传送突发性数据的能力。帧中继在多协议环境下也很有用。尽管IP协议似乎一统天下,但它不是唯一在使用的协议,这是一个多协议共存的世界。例如,还有SNA网络,它使用IBM公司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SDLC),全世界有60000多家企业使用帧中继,还有一些主要以多媒体业务为主的企业使用ATM。极少有客户仅使用一种协议。他们的网络中有多种协议,而帧中继可以处理所有这些协议,因为它只需要简单地将其他协议封装进帧中继的帧当中,然后在网络中传送,它并不关心所封装的内容。
帧中继网络还提供封闭型用户群的功能,通过它你可以知道进网和出网的用户,而不像在公共的因特网中,在任一节点你都没有办法知道此刻有哪些人在网络上。使用帧中继还能够预测网络的性能组别,因为你可以设定服务参数。如果你所在的国家有很好的电信基础设施的话,这将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网络解状方案。
帧中继技术首先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应用。1991年末,美国第一个帧中继网-Wilpac网投入运行,它覆盖全美91个城市。在北欧,芬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在90年代初联合建立了北欧帧中继网WORDFRAME,以后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也开始了帧中继网的建设和运行。在中国,中国国家帧中继骨干网于九七年初初步建成,能覆盖大部分省会城市。至98年各省帧中继网也相继建成。上海已能提供国内、国际的帧中继业务。
原邮电部在1997年12月颁布了国家帧中继骨干网试运行期间的指导性的收费标准。建议的收费标准是按CIR值收取费用。例如如果用户原来租用一条64Kbit/s的DDN电路,每月需付3000元,如果租用一条CIR=64Kbit/s的帧中继电路,只要付1200元,而且还能以高于64Kbit/s的速率发送信息,真是获得了高质廉价的服务。许多公司已经或正在考虑申请帧中继电路,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中国电信为了推广帧中继业务,在1997年12月专门赞助主办了中国北京、上海、日本、东京、名古屋四城市间的网络围棋赛,通过帧中继来传送四地棋手的活动画面(速率384Kbit/s),&127;四方棋手虽然各处一方,但各位棋手的英容笑貌彼此却能相见,这是用帧中继技术实现活动图象时实传送的很好的应用例子。路由器都支持帧中继协议,帧中继上可承载流行的IP业务,IP加帧中继已经成了广域网应用的绝佳选择。帧中继上的话音传输技术(VOFR)也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帧中继电话”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随着IP技术的发展,作为数据通信基础网络技术的帧中继技术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其发展前景无限。
㈦ 现在广域网都用的什么协议 帧中继淘汰了吗
帧中继现在基本拆完了.协议不一样封装成可以传输的桢就可以了,
㈧ 为什么中国很少用帧中继
银行网络基本都是帧中继呀。帧中继太慢,娱乐业务不适合。
㈨ 求助:1:我配置好了帧中继网络,帧中继映射表里也全部符合要求,为啥互相ping不通呢
让我来告诉你答案!把你的配置法上来看一下,包括拓扑图,你自认为是做好了映射,而实际上映射不全,我估计是这样。这是一个NBMA网络,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BGP宣告的路由是否进入路由表,是有许多先决条件的,必须有内部路由可以到达他的网关(宣告的下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