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桥上的上下台阶不一样
Ⅰ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首先来看一下建筑相关规范中对台阶(楼梯)踏步的一般规定: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米,并不宜小于0.1米,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米。
在建筑设计中,关于台阶(楼梯)踏步截面尺寸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舒适原则,第二是安全原则,第三是节约原则。现代建筑的基本尺度是基于人体工学。人在平地上的步幅约为60~65厘米。经过人体工学的研究,得到大致的三个规则:
平均步幅规则:2r+g=s,其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s为步幅(60~65厘米);安全规则:g+r≈46厘米;舒适规则:g-r≈12厘米。
中国的建筑规范和建筑设计资料集基于日本设计资料集的取值,将s取值为60,因此通过以上三个公式的综合,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踏步尺寸,高度定为15厘米,宽度定为30厘米。
因此人流量大、安全标准高的公共建筑中,要求以此为下限。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的高差不一定恰好与这个模数对应,基于均分的原则,会以此有微小浮动。而在一般建筑楼梯或者消防楼梯的设计中,因为人流量小,安全隐患相应的也小,本着节约的原则,楼梯高度可以适当增高,宽度适当减窄,但坡度不宜大于38°,比如住宅楼梯的高度上限是17.5厘米,宽度下限是26厘米。
而一些特殊建筑比如幼儿园的设计中,考虑到儿童的步幅要小,规定高度区间是12~14厘米,宽度区间是26~28厘米。
(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周刊
Ⅱ 长城的台阶为什么高低不齐
长城的路曲曲弯弯崎岖不平,台阶相当难爬,大小不齐,高低不平,其实都是长久以来自然界的风化和登山人所踩踏的痕迹。
Ⅲ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
如果踏步过少而同步流行人过多则可能发生共振,则会对桥体结构产生致命影响,甚至坍塌。
Ⅳ 过街天桥为什么那么厚
过街天桥是现代化都市中协助行人穿过道路的一种建筑,修建过街天桥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完全的分离,保证交通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
悬挂式
编辑
悬挂式结构的过街天桥以桥栏杆为主要承重部件,供行人通过的桥板本身并不承重,悬挂在作为承重梁的桥栏上,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将结构性部件和实用型部件结合在了一起,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相对降低工程造价,但是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桥栏杆异常粗大结实,因而行人在桥上的视线会被栏杆遮挡,而且粗壮的桥栏杆很难给人以美的感受,因而在城市景观功能方面有所欠缺。
承托式
编辑
过街天桥
另外对于年老体衰和残疾人来说,过街天桥会增加他们出行的不便;但过街天桥实现了行人和车流的完全分离,行人的安全更有保障,车辆的行使更加畅通。
与地下通道相比:地下通道较少受到天气的影响,在一些特殊的城市区域,地下通道不会破坏城市景观;但过街天桥的造价更低工期更短,同时不会影响道路的承重能力。
现在各城市的大型过街天桥装有电梯装置,方便了老人乘用。
弊端
在中国大陆,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量非常高,自行车是普通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对于这一部分市民来说,携带自行车通过过街天桥是非常费力的事情,尤其是有些城市的人行过街天桥只修建了阶梯而没有修建坡道。
对于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来说,独立将轮椅推上过街天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绝大多数过街天桥没有设计供轮椅同形的无障碍通道。
虽然天桥(与地下通道)的设置表面上看似是给予行人一种安全保障,避免他们的动线与道路上的车流直接交会而提升道路安全,但是在某些地区,在设置有天桥之类立体人行设施的路口,往往会将平面道路上的人行横道给取消并且取缔行人直接横越马路。这种作法乍看是确保了行人的安全,但有些交通学者却认为此举事实上是对行人用路权的一种打压。
根据这派学者的意见,行人与汽车都应该公平拥有道路十字路口的穿越权力,如果建造了行人用的立体穿越设施却禁止平面上的穿越行为,这意味着是逼迫行人去回避车流、不尊重行人用路权力。为了避免这问题,他们建议让天桥等立体穿越设施与平面上的设施并存,不愿绕道而行的行人应遵守交通号志(例如红绿灯)的指示在正确时机穿越马路,而天桥与地下通道的存在,则是给予行人较高度的尊重让他们有自行选择是否要绕道穿越马路(而可以避免等候红绿灯)的权力。
Ⅳ 关于天桥的资料
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天桥设计有缺陷
如:浙江省人民医院门口北侧的人行天桥距离医院大门口仅十几米远,初衷显然是为行人进出医院提供方便,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座天桥的上下引桥都设在北面,也就是说,行人从医院出来并不能顺路上桥,而是要在桥下兜一个圈绕到北侧才能上。所以穿越上塘路的人们对这座天桥视而不见,而是快步踏上上塘路,南来北往的车一辆紧接一辆地过来,行人们在马路中间三两成群,一有空隙就过马路。
2.斑马线与人行天桥并存
如果说,嫌距离太远或上下不方便而不去走算不上正当的理由,那么,斑马线与人行天桥并存则给了地面过街的行人一个最好的理由。
有了斑马线,行人完全可以从人行道上从容穿越,面对直上直下的台阶,天桥成为摆设也就不足为怪了。
3.人总是有惰性的,为了方便自己,横穿马路,是不可缺少的捷径 。
还有,就是上天桥,得上楼梯,由于惰性的原因,就懒得上楼梯了 。
4.安全意识不强!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Ⅵ 地下同道两侧的台阶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地下通道两侧台阶不一样,很可能跟风水挂钩。我过古代把单数看为阳数,双数看作阴数。单数人们会认为吉祥。地下通道两侧的台阶考虑到层高和单步高,也要考虑到步数的凶吉。本答案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迷信。
Ⅶ 为什么楼房一二层间的楼梯的两段台阶不一样多
两次台阶数量不一样多原因很多如以下原因:
1、为了符合建筑模数。
2、根据规范要求,台阶数量一般不宜大于18级,不应小于3级。
3、可能一层是商用商铺,跟上面标准层的层高不同,导致两层台阶数量不一致。
4、首层商铺门口有台阶,而住房入户门口没有台阶,导致一二层台阶数量不一致。
5、建筑不光为了满足使用要求,也会考虑艺术角度,根据艺术需要,也可能导致结构不是都是标准层,两层层高不同,所有台阶数量自然不同了。
Ⅷ 为什么一楼台阶级数排列和别的楼层不一样
如果有地下室的话可能会是这样,要不然层高不够。一级台阶算170mm,一层楼的高度就是18×170=3060mm地下室的高度就是11×170=1870,可能再加两级向下走的台阶之类的,刚好站人。
记得采纳啊
Ⅸ 天桥的台阶数怎么计算
1、首先准备好计算器和记录用的笔和本。
2、其次通过亲身用笔将所需要的台阶由上往下进行划分记录。
3、最后将划分的数量用计算器进行综合的计算即可。
Ⅹ 为什么走过街天桥有上下摇摆的感觉
1
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形态各异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把楼房、马路、过街天桥以至结冰的湖面都染成了玉一样的洁白。我和弟弟趴在窗户上观赏着雪景,发现雪花转眼就在楼梯上积了厚厚一层,邻居们上上下下都小心翼翼的,惟恐一不小心就摔个大跟斗。“走,扫雪去!”
说干就干,我和弟弟拿起了铲子和扫把跑到门外开始扫雪。雪花很好扫,可有些雪已经被踩实了,就象粘在地上一样,根本就扫不动。怎么办呢?我突然看见墙角上靠着一块薄薄的木板,我灵机一动,大声说:“嘿!有办法了,我们可以用它把雪推走呀!”“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弟弟拍了拍头,高兴地说。于是我们就开动了这个“简便扫雪机”,扫雪的效率果然提高了许多。那些硬实的雪块一碰到木板,本来挺“横”的模样立刻一扫而光,被木板象切苹果一样“切”成了一片一片,堆到一边的雪堆里了。但也还是有“顽固不化”的捣蛋分子,我用了好大的劲也推不动,手还撞在了坚硬的楼梯上,擦破了一点皮,疼的我眼泪都快掉出来了。雪花依然像数不清的小精灵在我的身边飞舞,既像是在讥笑我,又好象在给我温柔地赔不是。我咬了咬牙,用木板的边缘狠狠地砸了几下那几块硬邦邦的雪块,又用力一推,终于把它们清理干净了。
有了合适的工具和巧妙的方法,我和弟弟终于很顺利地扫完了整个楼道的雪。再看弟弟,圆圆的脸冻成了红苹果,想必自己也差不多吧。我们收拾好工具,嚷着“收工啦!”,飞快地跑回了温暖的家里。
雪,还在下。我透过窗玻璃望着楼梯上渐厚的雪花,心想“明天大概还要再忙一场啊!”
2
天,下了一天的雪。我家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雪。特别是前门和后门都给雪包围了起来。这一些雪就像是天上面落下来的鹅毛一般白,一般软,美丽极了。可是这么美丽的雪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不把它从道路上面铲掉的话,人走上去可能会摔跤的。所以,爸爸对我说:“孩子,我们一定要去把路上的积雪铲到路边上去,让大家走得比较放心。”我点了点头说:“好,我们现在就动手吧!”
于是,爸爸从家里拿出了二把工具,一把铁锹和一把扫帚。爸爸把扫帚给了我,他自己拿铁锹。我们就从自己的家门口开始清扫起积雪来了。爸爸在前面铲雪,我在后面的路上扫着。
积雪非常厚,有十多厘米,这在我们江南小镇来说已经是非常少有的事情了。我用力扫着地上的残余的积雪。扫着扫着,我想这么多的雪全部扫到路边的地里非常可惜,我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一些雪来做一个雪人,一举两得嘛!我就开始把雪扫到中间。然后,把远处的雪扫过来,扫到一堆。等到雪多了,我就滚起了雪球来了。滚着滚着,我觉得脚下有一点滑,心里在想下雪天地上本来就是滑的,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也不去多想了,还是一股劲地滚。突然,我摔了一跤。我爬起来又滚。
这时,我看到爸爸已经铲到前面的大街上去了。我想我得追上爸爸,不能够让雪留下一点,否则,明天,有人像我一样摔跤了怎么办?老人是经不起摔的呀!于是,我加快了速度扫了起来。
分我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