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十几年的英语为什么还不好学

十几年的英语为什么还不好学

发布时间: 2022-09-28 06:50:36

Ⅰ 为什么英语学了十几年还不会这个问题是关键

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今天李笑来老师发在公众号的文章”英语和你真有锚关系‘,里面这几段话非常好玩:

“高考英语词汇大纲,大约 3600 个词汇。我们被要求多长时间学会这些词呢?不算小学、也不算学龄前,只算初中高中,那么就是 6 年。相当于每年学 600 个词。一年多少天呢? 365 天。也就是说 ⋯⋯****要是每天背****2****个单词,那每年还可以有****65****个休息日****⋯⋯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翻译过来,就是:学外语很难的!你很笨的!就你这德行,一天能背下两个单词就好不错了!**

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信了。我们彻底信了,甚至,连它都成了信念之后还不相信自己已经信了。**

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不好英语了吧?你都把自己 锚定 成弱智了,怎么还能指望自己学好呢”**“

不由得想起我们可爱的学渣们,真不是你们不好好学(虽然这个原因也得承认),而是思维设定,锚的设定出了问题。这个锚可能是原来的,也可能是别人的,自己强行拉过来,总之都不好使,我们先来看自己设定的锚:

1.自卑状态:学英语怎么就那么难!
既然是学渣了,可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起码12年时间里面是没有好好学过英语,都只是上课和考试的被动接受而已,因为成绩不理想,没有正反馈,只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所以一直以来给了自己极大的心理暗示:英语很难学好的。有一半学员在加我好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英语很差“,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第一句话是My English is poor, 这也是让老外非常疑惑点,明明说着一口不错英语为啥这么否定自己?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大概90%都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主观描述之差就剩杀人放火吸毒了,但是一测试词汇量和句子运用,其实都还不错

这深层原因就是过去的无意识学习经历,让自己没有底气和自信,对英语并无掌控感,,虽然客观上提高了不少,但自己对如何学习和提升并无概念,从而对未来如何学习充满了恐惧。

比如我一个学员Jack,其实完全可以自由表达了,但是他表情严肃,用英语流利地和我说“我的英语是在是太差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还不知道有没有救”,我不由得哭笑不得,他是身处在飞速进步的状态中却不自知。

2. 焦躁状态:为什么我还不能听说读写流利?
**

与自卑状态相反的是焦躁状态,这个通常在学习者生活和工作需要英语的时候,发现自己时间有限,无从下手,他们的行为有以下:

1 )寻求外在的力量
**

学习者希望通过交给培训机构多少钱,来搞定这个事情,好的培训机构和老师的确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升效率,但是一味的依赖老师和机构,自己不主动参与和改变,并无那么美好,例如我有一个学员曾经报了一年1.8w的课程,一次都没去过,这就是自身的问题了。

2 )目标设定过高

因为时间有限,就很想在短时期内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例如几个月就听说读写流利,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问老师“为什么我学那么久都还是无法自如表达”,其实这个自如表达,好比谈恋爱找到“合眼缘”,要求极高,例如词汇10000打底,在国外带过两三年这类标准。根据国外测试网站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平均词汇量是6636,这其中的数据因为参与者水平较高而不够准确,实际平均值在3000-4000, 35000左右徘徊。词汇量上10000属于5%少数派才能达到的,例如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英语专业的,以及学校学霸和名校高学历人群。而大部分学习者,可能词汇只有3000,一句话都不会说,基本语法也只是有个大概印象,一句话都凑不齐,在这个基础上想要一两个月达到听说读写流利那是逆天,成功率比中头等彩票还低。

**3. **别人的好锚

此外我们还会羡慕别人的好锚,
所以很多学习者一直在专研网上各类学成者的文章,今天看到“背新概念让美国教授震惊”,明天看到“。。。学习法”,其实这些英语大牛的经验和方法都非常可取。关键是,学习者很少会去想,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比如自己的实际基础是否可以达到,时间精力分配,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一名上班族可能每天只能抽空一小时,就无法通过每天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对政治兴趣不大的学习者则无法接受新闻听力这种枯燥的训练。如果只是在盲目的追求形式,看到方法A很好,就去开始挖坑,中途又看到方法B,又换个方法了,就好比烧开水一样,始终无法到达烧开的那个点,就无法到达质变的成果,选择的教材也同理。过度追求学习方法和材料的形式,而没有反复尝试和坚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结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学习者一直沉迷于方法的研究,从未跨出行动的第一步,后面的提升就更无从谈起了。

以我两名学员为例,tiffany之前上过外教聊天的课程,但是认为自己更适合每天有老师布置任务和监督,因为自己没法坚持自学,而灰色因为语法基础非常薄弱,上外教课很吃力,他们都是通过比较之后,认定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方向和节奏感,这个就是新锚。

以下是根据我跟踪学员半年情况后抛出的锚,供同频率者参考尝试,其中最关键在前100天,因为:

这每一项100天的成果,学校阶段的上课模式都需要3年,是时候建立自己的锚的时候了!

总结

一名普通学习者,如果词汇大概在3000,有初中语法基础,每天学习1-2小时,则可以在3个月(100天)达到第一次质变,6-8个月完成完整提升,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初学者则需要追加半年,2年时间,达到听说读写流利的门槛:10000词汇量,这个阶段,就是别人眼中的英语高手,会觉得学英语so easy!

Ⅱ 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但英语水平一直提升缓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序言:我们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大家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英语水平一直不高,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并且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背单词,一本单词书已经买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一页都没有翻过。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在英语上,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Ⅲ 为什么你学了10年英语,却依然水平很差

决定顶尖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英语了,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有的甚至超过10年。

这些年,我们背单词、练听力、学写作、说口语,为了学好英语,我们听英语歌、看英语剧,还报英语班......

但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水平依然很差?四级勉强能过,六级有点玄乎,口语更是一塌糊涂。就算自认英语很好的人,离顶尖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学英语上,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依然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像大卫-贝克汉姆一样踢足球,像科比-布莱恩特一样打篮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某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

你可能会认为,我们之所以如此平庸,是因为天赋所限,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或是因为缺少运气和机遇。

然而事实却不是如你认为一般。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的研究发现: 决定顶尖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一套练习方法,它要求人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

就拿足球来说,爱好者们是为了乐趣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所以他们会停留在舒适区,总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踢球。

而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却经常处在不舒服的位置,他们被教练要求连续做30次50米加速冲刺,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或是带球过人......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

天赋,真的不是决定顶尖水平的关键因素。 很多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能够改造身体和大脑,产生像天赋一般奇迹的能力 。

通过刻意练习,美国人查尔斯-赛尔威齐奥24个小时做了46001个俯卧撑,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伦敦出租车司机大脑的海马体,经过高强度训练后会比之前增大不少。

对于英语来说,有的人花了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学习,但很多时候只是呆在舒适区、无意识地重复着已经做过的练习,如背背单词、做做练习,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只有20个小时。

而有的人虽然只学了1年,但他们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刻意地练习,不断地收集反馈,并根据反馈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调整方法再进行练习,即使这样会让他们很不舒服。

表面上看是10年和1年的差距,实际却是20个小时和500个小时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了10年英语,依然水平很差,而有的人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有 四个原则 :

原则1、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具体提升哪方面的技能,且目标越小越好;

原则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导师、专家,或经典书籍;

以便让我们能够和该领域中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人们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看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之间的差别就是由他们的心理表征不同造成的)进行对比,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原则3、研究思考最杰出的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原则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离开舒适区进行训练。

按照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程度,又可以将刻意练习分为 四种情况 :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早期,海军飞行员的战斗力非常糟糕。

1968年的前5个月,总共击落越南飞机6架,自己却损失了10架;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结果没有一个打中目标。

这种情况使得美国海军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提高飞行员的战斗能力,使他们快速具备一流的水准,这就发展出了后来着名的“王牌飞行员计划”。

具体做法就是,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出来做教官,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把仅次于教官的飞行员挑来做学生,组成蓝军。

然后,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教练组常常会把学生组逼到失败的边缘,让这些学生在最紧急、最危险、最复杂的状况下去做出战斗决策。

一天的对战结束后,教官就会和学生沟通复盘、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判断战局的,学生在其中寻求改进的办法。

第二天,学生再带着新的办法去训练。如此持续反复、毫不间断地练习。

结果到了1970年,这批经过特殊训练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时,实现了击落12.5架敌机,自己只损失1架飞机的骄人战绩。

这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成果的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及时的反馈,以及周而复始高强度的跳出舒适区的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停下手头的工作、完全脱产地去进行高强度的刻意练习。这时,我们可以 采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

比如,销售技能一直是一个隐性知识,很难提升。

但有一家叫蓝色兔子的公司,采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去训练销售经理,在没有耽搁工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他们的销售能力。

每年,公司都会把业绩最好的高级销售经理聚起来开会,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但这些会议往往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

于是公司就想出一个办法。

再开会时,从这些高级销售经理中挑出一个人来,模拟公司真实的客户,然后再挑出一个人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其他人就在旁边对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这个销售经理他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得到改进。

第二天会议,这个销售经理再进行一次销售,由其他人再次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司把这个过程都用视频录下来,当作学习资料,使得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完全脱产的培训,只要 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就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很多情况下,我们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又没有牛人朋友、同事,这时该怎样进行刻意练习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 借助经典案例、优秀书籍,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进行训练 。

比如,美国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能写出通顺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富兰克林又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叫做《观察家》的杂志,发现里面的文章质量非常高,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文章。

可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能给他提供反馈,于是他就去模仿他们的写作方式。

最开始,他模仿这些作者怎么措辞,思考自己写这句话会怎么写,为什么人家和我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用词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可却总感觉文章哪不对。后来他注意到,然来自己文章的某篇布局和结构逻辑和人家不一样。

于是他就去把《观察家》上的文章段落打乱打散,自己重新梳理,思考自己写这篇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比较作者有什么不同的顺序,人家为什么这样写。

在不断地揣摩、研究和练习下,富兰克林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作家,他的着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富兰克林其实就是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就是刻意练习。

同时,他也解决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的问题——想提高能力,却没有优秀的人提供反馈。这时, 我们可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拆解、分析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

但有时,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兴领域,没有经典的案例和书籍,行业的意见也不能确定是否正确。

这时,我们应该 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高效、高质量的反馈,以此来提升效能 。

美国的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照片来判断乳腺癌是否会发生,可是随着他们从业时间的增加,判断照片的能力并没有提升,有时还会退步。这是为什么呢?

然来,放射科医生看一千张X光照片里面,可能只有4~8个癌症特征能够被发现,也就是说,医生获得有效反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而且,就算在这些少数情况下,因为隐私的原因,病例到了病人的私人医生手里,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

在这个领域中,过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提高判断X光照片的能力。即使是资历最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一定就都正确。

这时候,该怎么提高医生的判断能力呢?

心理学家埃利克森就建议他们 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进行刻意练习 。

先把病人以前的X光照片收集起来,然后再把这些病人10年的病情档案找到,从中去寻找那些有价值的案例,就是有特殊反馈效果的案例。

比如说当初放射科医生看X光照片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病人发病了;又或是刚开始医生觉得可能有癌变,但实际上却是误诊。

将这些有价值的案例汇总起来,成立一个案例库,就成了训练医生的良好素材。

医生可以再次诊断这些已经知道结果的X光照片,并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有没有改进的办法。

过去可能一年只有1次低效反馈,而现在变成每天能够进行几十次高质量反馈的训练,使得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正确率有了大幅提升。

要在一个领域内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给我们提供反馈,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学到那些宝贵经验积累下来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仍可以退而求其次,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去运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就像情况2、3和4中的例子一样。

回到学习英语这件事上来,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比如想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然后,我们应该去找这个领域内杰出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指导,这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去寻找写得非常棒的英语文章。

接着,我们要分析这些文章为什么写得很好,是词语的运用,是句子的安排,还是整篇文章的布局?我自己写的和这些文章的差距在哪里?我应该怎样练习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最后,按照已经分析出来的方法,强迫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进行练习、比较分析、再练习。

相信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我们定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英语达到很高的水平。

(参考: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的《刻意练习》、李叫兽的《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Ⅳ 为什么学英语学了许多年还是很渣

英语学不好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个原因是你不够认真,努力地学习英语。第二个原因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也就是说你并不擅长于学英语这一块。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老师的问题,可能老师这教学方法不对。

就像我们读书的学生一样,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学英语,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都学了十几年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英语很厉害。也不是说整个班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四六级。这主要是因为你努不努力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班里有学霸,也有学渣。大部分的学霸都是靠后天的努力而形成的,很少有那种天才的存在。因为他们平时在上课期间认真听老师听讲,课后会自己主动地复习预习。所以你学英语学了很多年还是很渣的可能是你自己本身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主动复习,预习的学生来说,学再多年也是那样。

还有一种就是天分的问题,就像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些人比较偏向英文歌,而有一些人偏向于理科。可能你对学英语这一方面并不是很有天分,对于英语的那些语法不能够理解通透,这个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教你的英语老师的问题。可能他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那么的适合你,他没有根据你具体的情况来教你怎样学英语。又或者是英语老师自己本身的发音有问题。就像我有一个舍友,她的英语我们所有的人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因为她的口音跟我们正常人说英语的口音不太一样。这是她们以前的英语老师发音的问题,不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Ⅳ 为什么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烂到不行

总的来讲,就是输入不足。

大部分国人认真学习的时间就是高中。而中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最大的问题就是课文太短,单词太少,我记得好像高中阶段要求是3000个词汇左右,比日本香港的少很多,这点单词量,就连看个打游戏的菜单都困难,还想要流利的口语?做梦。
有些人动不动就说美国黑人就只会两三千单词,英语说得倍儿棒,你要是信进去了,你就输了。人家这两三千单词,是主动词汇,是能说出来,而且知道用法的词汇。你高中学的那三千单词,那是被动词汇,最多也就是在课文里见了一面(都不见得听过,很多偏远点的地方初高中是没有条件进行听力训练的),看到英文能知道他们的中文意思,但看到中文,你就不见得能翻译出他的英文意思了,至于怎么用,可能就更不了解了。
也就是说,你要想主动掌握3000个词汇,至少应该被动掌握7000到8000词汇,换句话说,课文至少要提供7000到8000词汇让学生“见面”,高中教材离这个标准差的太远。
任何语言,包括英语,是否能学好,主要取决于输入量。而且这个输入越接近真实情景,越复杂越好。中国英语教学法里面,真正进行语料输入的时候少,反而花了太多的时间的背单词,背语法,背什么搭配啊,特殊用法啊,该不该加to啊,这些都不是有效的输入。语法知识,应该是在掌握了大量语料之后的总结,单纯掌握一堆语法规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说,我建议,真正有志于把英语学好的人,决不能固守教科书,而是应该尽早扩大自己的英语阅读和 听力学习范围。

Ⅵ 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学不好

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学不好?

主要还是语言环境造成的。周围都是讲汉语的,你学的再精,总也没人用英语跟你交流,你也没有机会讲英语,你生活工作的地方根本接触不到英语,你怎么可能学的好呢?不仅如此,就算是曾经很流利也有可能会荒废了的

Ⅶ 学了十多年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学的不好

学了十多年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学的不好
学习英语方法很重要的 重在积累 口语 听力 和阅读
学了十多年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学的不好
学习英语方法很重要的 重在积累 口语 听力 和阅读
学了十多年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学的不好
学习英语方法很重要的 重在积累 口语 听力 和阅读
学了十多年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学的不好
学习英语方法很重要的 重在积累 口语 听力 和阅读

Ⅷ 为什么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烂到不行

没有用心学,或者学习的方法不对,或者训练的程度不够。
举例:
说了好多年的汉语,一样不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学唱歌很多年,一样唱不好歌曲。
做了很多年饭,一样没有达到厨师的水平。
解决办法:
每天坚持背1小时单词,读1小时英语报纸,听1小时英语新闻。
坚持1月见效,3月精通。

Ⅸ 很多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数十年之后仍然不能很好掌握和自由运用的原因

汉语英语基本语言结构不同,无论语法与词法差异都很大,比如形容词,在汉语可以做谓语,而在英语却不可,它在英语里有比较/最高级,在汉语却没有。另外,英语词汇存在一定的屈折变化,且有为数不少的不规则情况,这些都增加了非母语者的学习难度。其次,文化传统使然,中国中小学语文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而美国很多中小学语言课会有一定的拉丁语学习,这对于各自掌握母语都有好处,但同样也增加了各自学习对方语言的难度。英语里很多词源、习语,俚语缘自西方家喻户晓的圣经、古罗马/希腊或北欧、日耳曼历史有关,这对于不甚了解西方文化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除了死记硬背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习惯上中国学生即使在国外也喜欢扎堆儿生活,交流语言多数说汉语,这对于掌握英语极为不利。最后是对学习英语的目的与热情问题。中国学生即使留学在外,纯粹把英语当作专业攻读的并不多,所以很多中国学生抱着够用即可的心态,只是把它作为沟通工具。这种情况下对英语语言的精髓不可能有好的领悟。

热点内容
为什么穿袜子晚上脚背会很痒 发布:2025-08-14 10:58:12 浏览:356
为什么有些女人喜欢画画 发布:2025-08-14 10:56:34 浏览:897
局部手术前为什么不能吃东西 发布:2025-08-14 10:55:07 浏览:598
为什么圆脸留刘海不好看 发布:2025-08-14 10:55:03 浏览:170
为什么不一样的微信号功能不一样 发布:2025-08-14 10:50:00 浏览:467
b超为什么没有颜色 发布:2025-08-14 10:49:15 浏览:556
微信为什么安装不上怎么办 发布:2025-08-14 10:49:11 浏览:243
药品上面的颜色为什么会掉 发布:2025-08-14 10:41:54 浏览:448
为什么晚上突然肚子疼也会晕 发布:2025-08-14 10:40:22 浏览:542
十五年份酒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8-14 10:39:35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