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为什么学不好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为什么学不好

发布时间: 2022-10-20 03:52:35

⑴ 高中生物我怎么总学不会,基本概念都会。一碰题就不会,求高手详细指点。你的学习方法,求!!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王老师觉得您属于没有掌握生物学习要领。
概念是必须掌握的,但高中阶段记住就能做题的,也只有必修三环境和选修,必修一以及必修二通过记忆是不能达到很高效果的。
先说必修一,记忆的基础上,试着多做一些题目,细胞这部分好理解,难得是代谢,细胞分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多记忆一些图,务必保证看到图立马想起来是说的什么内容。
必修二方面,重在理解,遗传题目变化万千,不是单单靠做几道题、背几个概念就能应付的,我在必修二第一节课会让学生做一个数独题目,培养兴趣后做题就不难了。
至于必修三选修,纯碎记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⑵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小弟开始没好好学一直现在讲新课是有点跟不上。

我靠,你没分了还来问这么复杂的问题?
不过我刚高考完,非常理解,并且我也碰到过和你一样的问题,都是开始上课走神,后来就麻烦了,但经过我的刻苦努力我的生物可是很好很好了,嘎嘎嘎——
不说废话了,进入正题。
有丝分裂:
间期:细胞中染色质丝复制DNAX2,染色体没有(染色体是染色质丝螺旋之后的产物)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中间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纺锤丝出现但未连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数目是DNA的一半

中期:纺锤丝连上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平面上,所有数目不变。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染色单体向细胞两侧运动,染色体数目X2。(注意只要连在一起就只算一条染色体,无论是两个染色单体连在一起或者一个染色单体单独存在都只算一个染色体)

末期:染色体变回染色质丝,染色体没了,DNA此时已算是到了两个细胞,所以数目变为一半。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两个核膜和核仁,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能不能不说,太麻烦。这样吧,教你个方法,我当时就这么过来的:不懂看书,教科书,有关这一块书上写的很详细,绝对比我的详细。学这一块关键在于把细胞的动态变化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演一遍,一定要常想,比如考试碰到这类题,可以做个记号,等老师讲时就把那题的有关细胞变化想一遍,再来重做一遍,效果绝好。这些是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累死了,考完除了估分第一次想高中知识,看完了书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追问。注意这一块看书别指望看一次就全掌握了,很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毕竟内容蛮多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而又不能断,所以多看几遍吧!

知道的分除了回答问题据我所知还可以常登录到知道的网页,注意只是网络知道的网页就可以遇到彩蛋,点击后可获5点积分,此外用钱是充不了的。

⑶ 生物的细胞分裂老是学的乱乱的,请问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记住的

细胞分裂的知识点是可以学好的。
1、每个时期的特点,需要记忆
2、拿到细胞图像需要能够根据分裂特点加以准确的判断。
3、多看题目。
4、和同学多讨论,研究。
祝你学好。

⑷ 高一的生物"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这一部分比较难学.有什么办法

这个很简单的。
方法在于对两种过程下,
DNA数目,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的理解与记忆。
可以用条形图来记忆。
头脑要清晰,要有那种分裂的动态感觉就最好了。
碰到这种题目,象给了几个细胞分裂的图的题目,
首先看外型方的就是植物,圆的就是动物。
然后就是看一些特殊的。
不如如果不均等分裂,
那么就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或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分裂
出现四分体啊,一定是减数分类。
还有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一定是减数分裂。
==都要自己去总结归纳的。

⑸ 高中生物的"细胞分裂"的那块,很不好学,请问有什么诀窍吗谢谢了!

难不难要看会不会学。把分裂各期的特点以及示意图画在一张纸上,每天看一看,没必要看的很认真,但是一定要看,看得多了,就算考试的时候记不住细节,也会觉得错误答案不太顺眼。做题的时候多总结。其实细胞分裂考来考去就是考那么几个点,不用太担心

⑹ 生物减数分裂那儿怎么学啊我总不会!不会做题!呵呵!

多向老师请教嘛。搞清在第几段有什么分裂特征,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以下提供给你作参考: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着两两配对。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 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 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注:1.染色体复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相对于复制后而言)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 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注:1.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态发育并最终成为四个精子。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编辑本段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 4N 2N 4N(2)中期; 4N 2N 4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2N 2N 0(4)末期; N N 0。{顺序依次为DNA分子数 染色体 染色单体}
编辑本段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1、在减数分裂1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在子细胞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是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这就是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 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顺序依次为DNA分子数 染色体 染色单体} (1)前期; 4N 2N 4N(经过间期复制后) (2)中期; 4N 2N 4N (3)后期; 4N 2N 4N (4)末期; 2N N 2N, 减数第二次分裂; (1)前期; 2N N 2N (2)中期; 2N N 2N (3)后期; 2N 2N 0 (4)末期; N N 0

⑺ 高中生物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
前期 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体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时靠近核膜有两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围绕它们的亮域,称为中心质或中心球所组成。由中心体放射出星体丝,即放射状微管。带有星体丝的两个中心体逐渐分开,移向相对的两极(图1)。这种分开过程推测是由于两个中心体之间的星体丝微管相互作用,更快地增长,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纺锤体。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止。核膜的断片残留于细胞质中,与内质网不易区别,在纺锤体的周围有时可以看到它们。
前中期的主要过程是纺锤体的最终形成和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纺锤体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星纺锤体,即两极各有一个以一对中心粒为核心的星体,见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一为无星纺锤体。两极无星体,见于高等植物细胞(图2)。
曾经认为有星纺锤体含有三种纺锤丝,即三种微管。一种是星体微管,由星体散射出的微管;二是极微管,是由两极分别向相对一级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区来自两极的极微管互相重叠。现在认为极微管可能是由星体微管伸长形成的。三是着丝点微管,与着丝点联结的微管,亦称着丝点丝或牵引丝。着丝点是在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侧发育出的结构。有报告说着丝点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功能。无星纺锤体只有极微管与着丝点微管。
核膜破裂后染色体分散于细胞质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其着丝点分别通过着丝点与两极相连。由于极微管和着丝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最后各种力达到平衡,染色体乃排列到赤道面上。
中期 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中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面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这种移动的速度依细胞种类而异,大体上在0.2~5微米/分之间。平均速度为 1微米/分。同一细胞内的各条染色体都差不多以同样速度同步地移向两极。子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是靠纺锤体的活动实现的。
末期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称为末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
细胞体的分裂称胞质分裂。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束或起沟的方式完成的。缢束的动力一般推测是由于赤道区的细胞质周边的微丝收缩的结果。微丝的紧缩使细胞在此区域产生缢束,缢束逐渐加深使细胞体最后一分为二。
高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靠细胞板的形成。在末期,纺锤丝首先在靠近两极处解体消失,但中间区的纺锤丝保留下来,并且微管增加数量,向周围扩展,形成桶状结构,称为成膜体。与形成成膜体的同时,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器的一些小泡和颗粒成分被运输到赤道区,它们经过改组融合而参加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逐渐扩展到原来的细胞壁乃把细胞质一分为二(图3)。细胞板由两层薄膜组成,两层薄膜之间积累果胶质,发育成胞间层,两侧的薄膜积累纤维素,各自发育成子细胞的初生壁。
【细胞有丝分裂记忆口诀】有丝分裂并不难
间前中后末相连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
1.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丝.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并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 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最终生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Meiosis)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
〖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
〖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
〖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
注:
1.染色体复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注:
1.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变态发育最终成为四个精子。
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无丝分裂 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无丝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最后,细胞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膜。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无丝分裂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优缺点】
由于无丝分裂比较简单,分裂后遗传物质不一定能平均分配给子细胞,这涉及到遗传的稳定性等问题。无丝分裂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有丝分裂消耗能量少;分裂迅速并可能同时形成多个核;分裂时细胞核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不利条件下仍可进行细胞分裂。

染色单体: 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此名字通常用来形容处于随后的细胞分裂期它们分开的之前的染色体。
从有丝分裂前期的早期到中期,染色体沿其长轴发生纵裂。这样被分成的二条染色体各称为染色单体。开始成为一对的染色单体两者并不分开,逐渐它们具有独立的基质,并在其中各自形成二条染色丝。而且染色单体往往出现互相关联的螺旋。这些螺旋的圈数在中期以前逐渐减少,并且着丝粒也开始分裂。从中期进入后期时,一对染色单体就互相完全分开,作为子染色体分别向相反的两极移动。减数分裂的二价染色体是由4条染色单体(四分染色体)产生的。

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例如豌豆有14条染色体,7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又进行了交换并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这对于遗传重组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有性生殖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的一种——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分裂的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列在一起,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分裂期开始后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进行配对。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由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因为它们尽管形状大小相同,但它们并非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成对存在,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细胞中每对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化学组成是一致的,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对姐妹染色单体都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彼此分开
姐妹染色单体是对原有染色单体概念的拓展和深化。运用这一概念能够明析地反映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比笼统的染色单体的提法更形象、具体和贴切。
一般来说,染色单体应包括姐妹染色单体,但二者并非等同关系。
其一,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成对存在,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就像连体的同卵双胞胎姐妹婴儿;而染色单体应指细胞中全部的姐妹染色单体,它们的大小、形态及来源不一定相同。因此,对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中的数量应以几对数来叙述,就像几对同源染色体一样,而不宜用个数。
其二,细胞中每对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化学组成是一致的,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而染色单体之间所携带的DNA分子结构及遗传信息就不一定相同了。
其三,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对姐妹染色单体都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彼此分开(就像连体的同卵双胞胎婴儿经手术后形成两个独立的人一样)

⑻ 我的生物几个分裂学的好差,经常把些知道点给弄混了,急切寻找一高手给我分析分析.

先帮你整三个出来。。

————【有丝分裂】————
(参见 http://ke..com/view/8888.htm)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有丝分裂记忆口诀】
间前中后末相连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动物)
两消两现新壁建(植物)
【意义】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无丝分裂】————
(参见 http://ke..com/view/7536.htm)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减数分裂】————
(参见 http://ke..com/view/26941.htm)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最终生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
1.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2.减一中期.四分体处于赤道板上.
3.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
4.减一末期(也是减二前期)细胞一分为二
5.减二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6.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7.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意义】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分裂】————
(参见 http://ke..com/view/828810.htm)
二分裂是一般指生殖方式

⑼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中的有丝分裂难理解,怎样做才容易

学习有丝分裂,着重要理解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或者说染色体的行为。每个时期出现的每个行为特征都有它的缘由的。
首先,你要理解有丝分裂的整体思想: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且遗传物质和亲代细胞一样,所以其过程必定是要把它的遗传物质复制成两份,而后就是怎么样把复制好的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要记住遗传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分的时候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所以分裂期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为“平分”服务的。下面几个例子给你:
间期,这个应该比较简单,完成第一件大事就是复制,筹备物质,把所有的遗传物质复制两份,当然是件很花时间的事,所以间期很长,是在细胞核里完成的,从外面看不到变化就像静止一样,在连续分裂的细胞整个过程中就像间断一样,所以叫间期。
分裂期:间期已经复制好两份遗传物质了,所以在分裂期干的就是“平分”这件事儿。其中,1.核膜为什么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要把这些东西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那核膜就是一个障碍,所以分裂期伊初就得让它消失,当然分裂完成末期就得重新形成。
2.染色质为什么要在前期开始螺旋缩短变成染色体、在中期变成最粗、末期又解螺旋成染色质:比喻一下,染色质就像一堆松散的毛线,染色体就像整理好的螺旋缠好的毛线棒。一堆散乱的毛线你能很容易地分开吗而且最重要的得保证不出错。怎么办呢?不难想象,得把毛线的一根根整理缠好再分。所以前期就开始螺旋缩短,到中期的达到最后最高度的螺旋程度,因为中期的下一个时期后期就要分开啦。当然后期以后,因为已经分好了,所以染色体就从高度紧张的螺旋状态逐渐解螺旋,到末期恢复染色质状态。
3.为什么前期、中期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要在连在一起(连在一起那就只能算是一个染色体),在后期才分开变成两条真正的染色体:当然是因为要等中期染色质最后完全螺旋整理好,在后期才能分开才能不出错。
4.在前期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原来分布很散乱,为什么中期要在赤道板上排好,在后期才能分开变成两个真正的染色体:也是为了“平分”不出错,在中间排好再一起在分开,就不会出现两极一边多一边少的状况。
5.纺锤体: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的,染色体中期要排到中间赤道板上,后期要拉到两极,所以纺锤体在前期出现,末期消失。
6.染色体条数变化:因为在中期之前(包括中期)两条单体连在一起算一整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当然算一条染色体,后期一个拉开成两个真正的染色体(这时候就没有单体了),所以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7.DNA:在间期完成复制后就加倍了。
综上所述,万物存在皆有它的原因,一定要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头到尾把整个过程整理一遍,可以画图帮助理解记忆,在做一些题增加解题经验练练兵,我想就可以了。
以上都是个人理解,表达难免有生涩之处,望理解。
附:有丝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行为,减数分裂中才有。

⑽ 高中生物要怎么学才好呢为什么刚上高一的我总感觉他人认为最简单的生物学不好呢

去读书...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大字小字都不放过...现在的书里很多都是高考原题...直接都编到里面的问题里了...还有像细胞分裂...激素调节... 什么的这些过程...也要看书...不明白问老师...要达到自己不看书可以画出来流程!很荣幸我也是读高一的,以前俺生物不看书都及格上了高一都是50十几,现在我觉得提高成绩的方法多啊,最重要还是熟悉课本,高一大多数是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一定熟读,我觉得最近看见很多这个问题了,问我时我总说要多看图啊图像大脑更容易记忆,比繁琐的文字好多了,熟悉到一定程度心中自有

热点内容
苹果6为什么耗电那么快 发布:2025-07-05 12:48:28 浏览:327
为什么搞软件的过三十五岁就过期 发布:2025-07-05 11:33:33 浏览:726
天猫里面的苹果手机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7-05 11:09:56 浏览:554
猫咪肚子很撑为什么还吃东西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671
手机为什么来电响3声自动挂断 发布:2025-07-05 10:49:59 浏览:420
淘宝为什么要把鞋盒撕掉 发布:2025-07-05 10:29:41 浏览:99
光环助手苹果版本为什么没有搜索 发布:2025-07-05 10:28:55 浏览:977
为什么画了眼睛会疼 发布:2025-07-05 10:28:17 浏览:447
为什么苹果手机连 发布:2025-07-05 10:20:49 浏览:752
为什么微信权力榜打不开 发布:2025-07-05 10:15:49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