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肺功能不好的人味觉差
①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有哪些表现为什么呢
肺不好,身体是会有所表现的。中医讲,肺为娇脏。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作为呼吸器官,负责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吸精气排浊气,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可以说,肺不好,人就无法正常呼吸,问题也就很严重了。
肺不好会导致吸进去的气体得不到及时的净化,浊气刺激肺部毛细血管、咽喉,就会引起咳嗽的症状。尤其出现在睡前、夜间的频繁咳嗽,很可能就是肺不好了。严重者会伴有咳血。
肺部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呼吸的顺畅,肺部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就反映到了身体的呼吸系统上面,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一定的异常,正常的人,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就一定要及时的检查身体的肺部功能,很有可能就是身体的肺部出现了问题。
戒烟一定要趁早。戒烟是保护肺部的关键措施,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包括远离有害气体,少去污染严重的地方;饮食清淡少刺激,多吃些清肺的食物;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
② 肺不好的人都会有哪些表现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肺”,在西方医学中肺就是一个器官,但在中医中认为,肺为娇脏,最容易受到外来有害物质侵害,肺为华盖,像雨伞一样给其他脏腑遮风挡雨,病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肺的病变在古代疾病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中医临床医籍几乎没有不涉及的,说明古人对肺脏病变研究之深之广,也说明肺脏病变在古代疾病谱中的地位。
3、坚持适量运动。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项目之一,体质较弱者可以从慢速散步开始,如每日步行500~1500米。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速度走,然后逐渐加快,适应后再增加锻炼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也可采用隔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的办法。
③ 感冒后为什么会引起嗅觉味觉失灵
先看看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一、嗅觉是如何产生的
中鼻甲水平面以上的鼻腔黏膜属于嗅觉区黏膜。空气中含有气味的微粒随着呼吸运动进入到鼻腔后,到达嗅觉区黏膜,被嗅觉区黏膜所感知,并产生生物电的活动,经过嗅神经的传导引起大脑对嗅觉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鼻腔的通畅、嗅觉区黏膜的正常、嗅觉神经的正常、大脑中枢的正常是保证嗅觉正常的四个关键条件。
二、嗅觉障碍的原因
1、各种使鼻腔阻塞不通的原因,都能引起嗅觉障碍,属于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因为鼻腔阻塞后,空气中含有气味的微粒无法到达嗅觉区黏膜,嗅觉区的黏膜就不能感受到气味的刺激,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嗅觉神经传导与嗅觉中枢的感知。使鼻腔阻塞不通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各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鼻息肉、鼻腔肿瘤等。
2、各种损害嗅觉区黏膜的病变,均能引起嗅觉障碍,属于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因为嗅觉区黏膜受到损害后,即使有气味的微粒进入到鼻腔嗅觉区,嗅觉区的黏膜也不会将气克服微粒的刺激转弯为生物电的活动,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嗅觉神经传导与嗅觉中枢的感知。使嗅觉区黏膜受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有毒气体的刺激、长期吸烟,使嗅觉区黏膜中生中毒损害;长期的鼻腔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使嗅觉区黏膜因长期消肿而变性坏死;萎缩性鼻炎,使嗅觉区黏膜上皮萎缩变性,等。
3、各种引起周围性嗅觉神经损害的病变,均可以引起嗅觉障碍,也属于末梢神经性感受性嗅觉障碍。因为周围性嗅觉神经或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后,无法进行生物电冲动的传递。引起周围性嗅觉神经损害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病毒性感冒,损害嗅神经或嗅神经末梢;鼻部或头颅外伤,损伤嗅神经。
4、各种引起中枢性嗅神经损害或影响到嗅觉中枢的病变,均可以引起嗅觉障碍,属于中枢感受性嗅觉障碍。此类病变在临床上较少,主要是颅内肿瘤、颅内出血、脑萎缩等。
三、嗅觉障碍的分类
1、呼吸性嗅觉障碍:
(1)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因鼻塞所致,鼻塞通畅后嗅觉可以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多见于感冒(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感冒后出现脓涕多)、鼻腔异物阻塞(小孩、成年人鼻腔手术后填塞物未取出),以及鼻腔或鼻窦慢性炎症。可以不必针对嗅觉进行特殊治疗,只以治好鼻病,嗅觉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2)非阻塞性呼吸嗅觉障碍:如气管切开术后,空气不进入鼻腔所致。
2、感受性嗅觉障碍:
(1)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因嗅觉末梢感受器(嗅觉区黏膜)或嗅神经末梢病变所致。此类患者鼻腔多通畅,若伴有引起鼻塞的病变,在解除鼻塞后,嗅觉不能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并多有嗅觉同一反应,即用不同的强烈气味刺激均能引起嗅觉,但不能分辨出不同气味。可见于萎缩性鼻炎、嗅神经炎、老年性退变,以及化学性(如有害气体刺激、长期吸烟)、病毒性(如流感后)或感染性(如长期慢性鼻窦炎)嗅神经末梢损害。
(2)中枢感受性嗅觉障碍:多因大脑钩回病损,嗅觉中枢损害所致。此类患者鼻腔正常,无嗅觉同一反应。可见于颅脑损伤、基底脑膜炎、脑炎、额叶脓肿或肿瘤、垂体肿瘤、脑血管疾病(栓塞、出血)等。
3、混合性嗅觉障碍:既存在呼吸阻塞性嗅觉障碍,亦存在末梢感受性嗅觉障碍。改善鼻塞后,嗅觉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4、功能性嗅觉障碍:可见于癔病、精神病患者。
四、嗅觉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1、必须了解引起嗅觉障碍的病因与病史,以便于明确是什么性质的嗅觉障碍。
2、有无嗅觉功能的测定:用香精、醋、樟脑油、煤油、水装在完全相同的小瓶内,检查嗅觉.其中水作为对照剂。病人手指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闻其每一个小瓶,说出嗅到的气味.以同样的方法测另侧。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测定有无而不能测定嗅觉丧失程度。
3、嗅阈测试法(稀释法):主要将气味刺激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检测对气味感知的最小刺激浓度。方法略。
4、嗅觉同一反应检测:对多种强烈气味均能感受到气味的刺激,但不能分辨出是何种气味。
五、西医如何治疗嗅觉障碍
临床上,对于嗅觉障碍需要针对性治疗者,主要是两类。
1、对于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解除引起鼻腔阻塞的病变。
2、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可以考虑使用维生素(维生素B1、B12)、ATP、改善颅脑微循环的药物,如甲钴胺,血管扩张剂。
甲钴胺:主要作用机理为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如果用药1个月(按说明书剂量)后效果不明显,即停服。
血管扩张药:任选1-2种即可。①川芎嗪100mg/次,3次/日;②脑嗌嗪50mg/次,2~3/日;③地巴唑10mg~20mg/次,2~3次/日;④烟酸100mg/次,3次/日;⑤654—2每次5~10mg,3次/日。
五、中医如何治疗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不闻香臭”、“鼻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可见鼻闻香臭有赖宗气充沛,肺气和利。《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卷二十九说:“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东垣试效方·鼻不闻香臭论》卷五说:“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又一说《难经》言心主五臭,肺主诸气,鼻者肺之窍,反闻香臭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胃气失守,寒邪客于面,鼻亦受之,心不能为用而不闻香臭。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洁古老人云,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明医杂着·鼻塞》卷三说:“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清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
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嗅觉的生理病理与肺、心、脾密切相关,因鼻为清气道,司嗅觉,为肺之系;心主五臭;脾主升清,清阳出上窍。故鼻为肺之体,脾之所养,心之所用。不闻香臭当治肺、心、脾为主,常有四法。
1、清肺通窍法
清肺通窍法多用于因反复感受风寒风热邪毒,久羁鼻窍,内舍于脏腑,肺气不清,阳明郁热,以致鼻窍失利,气血瘀滞,不闻香臭者。本证多见于中青年体实阳盛,患有慢性鼻病之人。常表现为嗅觉明显减退或消失,鼻腔通畅时或有轻度好转,鼻腔干燥感,口微干微渴,鼻黏膜多暗红肿胀,小便黄,舌红胖,苔微黄,脉弦或弦滑。
临证可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常用药物,葛根、生地黄、麦门冬各15g,白芷、赤芍药12g,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路路通各10g,升麻、甘草、木通、穿山甲各6g。
大便秘结加紫草,经其既清热降火,又通利大便,或加桃仁、火麻仁之类的通便亦可。
2、养心通窍法
养心通窍法主要适用于心血亏损或心脾两亏,窍络痹阻所致不闻香臭症。多表现为嗅觉减退或消失;或有鼻塞,鼻内干燥感,鼻黏膜色淡或淡暗微肿,或鼻腔无明显异常;全身可见面色萎黄不华,乏力,睡眠欠佳,多梦,或有心悸怔忡;舌质淡或有瘀点,脉细缓或弦细等心脾亏虚之证。若阴血不足,心火上亢者,可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尖红,脉细数等证。
临床可用柏子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柏子仁12g,枸杞子、麦门冬、玄参、丹参15g,熟地黄各15g,威灵仙、当归各10g,石菖蒲、炙远志、穿山甲、甘草各6g,
方中取玄参、麦门冬、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甘草滋阴生血养心;穿山甲、丹参、威灵仙活血通络;远志既可助柏子仁养心安神,又可助石菖蒲通心窍以司嗅觉。
加减:心火上亢者,加生地黄、黄连、阿胶之类滋阴降火,调和阴阳。若为心脾两亏者,酌加芪、术之类益气健脾,或用归脾汤加减。
临床上,不闻香臭而治以养心通窍之法者,当注意选加通心窍、通经脉药物,前者如远志、石菖蒲,后者如穿山甲、威灵仙、鸡血藤之类。
3、升清通窍法
升清通窍法主要用于因脾胃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正虚邪滞,鼻窍失利所致的不闻香臭症。《东垣试效方》卷五载:“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升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嗅觉减退或消失,或伴鼻腔干燥,肌膜枯萎;或伴鼻塞流涕,肌膜肿胀,鼻腔通畅时嗅觉或微有好转;全身或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或淡胖,脉细缓。
临床证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30g,党参12g,当归、陈皮、黄芩各10g,葛根12g,石菖蒲、穿山甲、炙甘草各6g。
方中以补中益气汤升清,因鼻属阳明,而葛根入阳明经,亦能升清,故以代柴胡;加黄芩味苦能泄,使升中有降;石菖蒲芳香化浊,开通鼻窍;穿山甲活血通经。
加减:若有鼻内肌膜枯萎者,加玄参、麦门冬、丹参、威灵仙之类养阴润燥,祛瘀生新;鼻塞有涕者,加苍耳子、石菖蒲、白芷之类化浊除涕通窍;大便秘结者,加枳壳行气通便。
4、活血通窍法
活血通窍法主要用于因鼻槁,阴血亏损,鼻窍肌膜失养日久,脉络闭阻,以致嗅觉功能障碍者。临床上凡因鼻槁病程日久,鼻腔宽大,鼻甲萎缩明显、外伤等,伴有嗅觉障碍者。临床上,可用桃红四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尾12g,丹参20g,桃仁、川芎、赤芍药、生地黄、乳香、没药各10g,红花、穿山甲6g。
加减:根据萎缩性鼻炎阴虚、气虚等辨证结果进行加减。气虚者,酌加黄芪、白术;阴虚者,酌加玄参、麦冬、木通。
医案(六则)
例1(李凡成医案)
陈某,男,23岁,农民。1986年3月12日初诊。经常性鼻塞二年余,近十个月来并有嗅觉明显减退,香臭难辨,鼻息通畅时亦然。现鼻塞轻微,有时有少许黏黄浊涕,食纳时好时差,二便尚调,无其他不适。
检查:两侧鼻腔黏膜暗红,下鼻甲轻度肿大,收缩反应好,经引流,鼻道无脓性分泌物。收缩鼻黏膜5分钟后,仍然闻不出香水气味,闻乙醇仅有刺激感。舌质红略胖,苔白黄微腻,脉弦滑,诊断为慢性鼻炎、嗅觉障碍。
治疗:拟清热泻肺,活血通窍。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桑白皮20g,黄芩、地骨皮、赤芍药、茯苓、白芷、路路通各10g,葛根15g,升麻、石菖蒲、法半夏、陈皮、甘草各6g。
4月8日二诊:服药五剂后,鼻腔通畅,对香水、菜香、油气、臭气都能闻到,食欲转佳,按原方续服五剂。1987年4月回信谓嗅觉完全恢复,鼻腔通畅。
按:本例患者全身无证可辨,仅据舌脉及鼻腔体征,辨为肺经郁热,方药对证,以其津伤之症不明显,且苔黄微腻,食欲时差,恐内有湿郁,故原方中去生地黄、麦门冬之滋,复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石菖蒲化湿浊。患者病程较短,正当年青,自愈力强,而药中肯綮,故见效亦快。
例2(李凡成医案)
贾某,女,59岁。1987年4月28日初诊。自诉1976年8月感冒并引起鼻窦炎后,嗅觉丧失至今。近几月鼻窦炎症状加重,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之类方药二十余剂,鼻已通畅,无脓涕,但嗅觉未恢复。现对花露水、汽油、煤气、乙醇、麻油、菜香、腐臭等各种气味均嗅不出,偶尔可闻到生大蒜气味(不只是刺激感)。刻下:无鼻塞及鼻涕,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食欲素差,手足心热,咽喉及鼻腔干燥感,眼睛干涩,时心烦,难入眠,早上口苦,二便调。有吸烟嗜好。
检查:双侧鼻腔黏膜色淡微暗,下鼻甲略大欠润,各鼻道无分泌物(一个月前照片有右侧上颌窦炎及额窦炎)。舌淡显暗滞,中心苔微白黄,脉细缓。诊断为右侧鼻渊(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
治疗:拟益气健脾,养心通窍。用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枸杞子、麦门冬、酸枣仁、穿山甲各10g,薏苡仁15g,陈皮、炙远志、石菖蒲、炙甘草各6g。七剂,并嘱戒烟。
6月20日再诊:上药服四剂即已见效,服完七剂,嗅觉满意,为巩固疗效,再要求续服原方七剂。
8月5日三诊:因未戒烟,于8月2日引起支气管炎发作,嗅觉又完全丧失如故,再按原方共服十四剂,并戒烟,嗅觉恢复甚感满意,未再反复。
例3(李凡成医案)
张某,女,45岁。1986年12月12日初诊。鼻腔、咽部干燥感多年,嗅觉完全丧失十余年。食纳一般,二便调,全身无明显其他不适。
检查:一般情况好,双侧鼻腔稍宽大,下鼻甲轻度萎缩,鼻黏膜干燥,左中鼻道及左总鼻道有少许黄痂,无臭气。咽部黏膜干燥少津,无明显萎缩。舌质淡红,脉细缓。诊为鼻槁(萎缩性鼻炎)、嗅觉障碍、慢喉痹(干燥性咽炎)。
治疗:拟补中益气,升清润燥。处方:黄芪、葛根各20g,当归、白术、玄参、麦门冬、桔梗、黄芩各10g,升麻、陈皮、炙甘草各6g,五剂。并服鱼肝油丸,外用复方薄荷油滴鼻。
12月18日复诊:鼻、咽干燥感明显好转,嗅觉无改善,无不良反应。续服上方十五剂。
1987年1月17日五诊:经服中西药与点鼻后,鼻、咽已无干燥感,嗅觉有恢复,对乙醇、大蒜气味、花露水等浓郁的气味可辨知,鼻腔无痂皮,鼻甲仍呈萎缩状。处方:原方加丹参15g,姜黄10g。共服药二十余剂,食物的香味多可闻到,嗅觉恢复基本满意。
按:本例患者证候不典型,从脾虚清阳不升,兼阴虚肺燥之证认识,故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玄参、黄芩、麦门冬以清肺润燥,加桔梗升提宣肺;以其病属鼻槁,故后加姜黄、丹参以祛瘀生新。
例4(李凡成医案)
肖某,男,28岁,教师,1986年4月21日初诊,鼻科医案45号。诉因感冒引起鼻不闻香臭七年,对各种气味均闻不出,鼻腔通气良好,微干感,无黏浊涕,无其他不适。
检查:鼻腔形态正常,舌暗红略胖,苔微黄腻,脉弦缓。诊断为嗅觉障碍。
治疗:辨证依据不足,以心主血脉,主嗅觉,脾主升清,从心脾不足,窍络痹阻论治。治拟补益心脾,活血通窍。柏子养心汤加减,处方:丹参30g,生地黄、当归尾、玄参、党参各15g,桔梗、茯苓、天冬、麦门冬、柏子仁、石菖蒲各10g,炙远志5g,五剂。
26日复诊:可以闻到脚臭气,舌淡胖,苔黄腻。上方加法半夏10g,六剂。
1987年2月19日三诊:谓药后嗅觉恢复满意,未再治。本月初感冒,嗅觉再度完全丧失。证见鼻塞,涕清量不多,乏力,纳差。查见鼻黏膜色淡红不肿大,舌淡胖,苔白,脉弦缓。证属脾肺气虚,寒邪滞留,瘀痹窍络。治拟益气升清,行气活血,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20g,党参、当归尾各15g,川芎、柴胡、辛夷、石菖蒲、白术、陈皮各10g,远志、升麻、炙甘草各6g。
3月9日六诊:谓服上方五剂后,诸症好转,嗅觉有恢复,服完十六剂,嗅觉恢复满意,可闻到乙醇、汽油、香水、肥皂等气味。续以86年4月21日方加赤芍药15g,连服三十剂。
5月14日约诊:行嗅觉检查,与常人无异。至今效果巩固,虽感冒两次亦未复发失嗅。
例5(李凡成医案)
周某某,女,21岁,技术员,1986年4月21日诊,鼻科医案20号。诉鼻腔干燥不适,嗅觉减退三四年,近年嗅觉消失。平时乏力,易感冒,食纳一般,月经调。自1985年10月以来,连续服用六味地黄丸、脾约丸数瓶,鼻干微好转,其他无改善。现有头晕心烦,大便结,二至三日一行。
检查:双侧鼻腔顶有脓痂,鼻甲明显萎缩,干燥,鼻腔宽大,舌质淡红带紫,苔薄黄,脉弦。证属气阴不足,脉络痹阻。
治疗: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处方:当归尾、赤芍药、生地黄、丹参、黄芪、党参各15g,玄参20g,川芎、麦门冬、草决明各10g,水煎服。外以生地黄、丹参、赤芍药、苦参各10g,红花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每日2~3次。
6月14日四诊:服上方二十一剂,心烦减,无明显鼻干感,近有鼻内胀痛。查见两鼻腔黏膜红润,鼻甲略有增大,左侧鼻腔顶部脓痂消失,右侧之减少。续以上方去草决明,加枳壳、桃仁各10g。同时嘱服蜂蜜,外用药同前。
10月6日八诊:服上方二十八剂,嗅觉恢复,鼻已不痛,近来鼻腔干燥又增明显,鼻唇起泡而痒痛。查见双下鼻甲萎缩较前有明显恢复改善,鼻黏膜干红,右鼻腔少许干痂,舌红,苔黄,脉弦带滑。本病因气阴两亏,用药清润不足,甘温太过,以致脾经热邪上熏,改拟滋阴清热,活血通络。处方:玄参、葛根、生地黄、生黄芪、丹参各20g,当归尾、赤芍药各15g,牡丹皮、黄芩、路路通、木通各10g,升麻、甘草各6g,水煎服。连服十剂。鼻内滴药同前。鼻唇疱疹处涂青黛散。
1987年6月26日邀复诊:嗅觉恢复正常,鼻干基本消失,已有涕可擤,鼻甲恢复正常,但偏小,大便仍干燥。再处以清润降火之剂,嘱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大便通畅。
例6(针灸专家王凤仪医案:录自王凤仪着,针灸医案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
潘x x,女,27岁,病志4922号。主诉 嗅觉障碍四年。现病史:于四年前开始嗅觉失灵,逐渐加重,现已闻不到任何气味。伴睡眠不好、头鸣。脉弱。此病多由肺虚,邪蕴于鼻,气血壅滞而成。治以宣肺通窍。取穴:大推、肺俞、迎香、上星、百合、合谷、素髎、外关。方法:(1)肺俞、大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火罐15分钟,(2)迎香、百会、台谷。(3)上星、素髎、外关,用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以上三组穴,每次选一组穴,每日一次,轮替应用,连续治疗1个月而愈。
附:嗅觉障碍的中成药治疗(配合性应用)
作用机制复杂,有可能改善嗅觉神经功能、促进嗅觉区黏膜上皮的正常恢复等。选1-2种即可。常用药物如:
银杏叶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都梁滴丸、复方天麻密环糖肽片、益心酮片、愈风宁心片、活血通脉片、抗栓胶囊、灯盏细辛胶囊、镇脑宁胶囊,等等。
④ 肺功能不好的表现有哪些可以吃什么来调理
肺功能不好都表现在咳嗽、喘憋、痰多,此外,有些严重的肺病除了咳嗽、咳痰、喘憋以外,还会出现咳血、全身四肢水肿,严重的话会出现手指、脚趾紫绀。还会因为肺影响到脑子的问题,病人会出现神志不清、精神不好、脾气暴躁,最后会发展成为昏迷、嗜睡等情况。建议:你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多吃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食物,比如百合、莲子、雪梨、荸荠、山药、枇杷等,还可以多喝绿豆百合粥。
⑤ 失去味觉怎么回事
主要是气血虚、气血不足引起的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血液循环不畅,疲劳或体内毒素过多引起的上火现象。你可能受冷感冒·或是是体虚上火,贫血,缺少运动,睡眠质量不好!肝火太旺!压力过大,心情过于抑郁寡欢,上网时间过长,烟酒过度体力下降,加上当温度跟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的体力就会下降,抵抗力量就会下降,,最常见就是感冒,咳嗽,口干,鼻塞,咽喉痛发热,微感风寒,乏力,烦躁,躯体酸痛,注意力难于集中,头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这是由于心肺功能受抑制,机体可能出现供氧不足津液过于损耗内分泌失调,肝脏功能紊乱引起燥火或感冒症状
⑥ 经常口苦头晕这是为什么
口腔里偶有异味,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消化系统等暂时出现了状况,可最近身边有朋友说,嘴里经常苦苦的,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西医:心理因素也能引起口苦
口苦多由于胆囊功能差,特别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种反应。还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为胆汁反流至胃,也会引起口苦。另一方面,有的人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发炎等人群也易出现口苦的情况。
同时有研究显示,现在也存在一种精神性口苦现象。一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都可能出现口苦。这也要引起注意。
西医建议:
1.口苦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长时间或者经常出现口苦应及时到医院查找病因。
2.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中医:口苦是由湿热引起的
北京某医院伟医生介绍,时常产生口苦,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其中又包括肝胆湿热和胃热两种。肝胆湿热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胃热产生的口苦,部分人肝胆没有炎症,但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同时,一些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人等)的人也会有口苦的情况。
另一方面,很多脑力工作者,由于工作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当、不规律、活动少等特点,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湿热,也会引起口苦。
中医建议:
1.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治疗引起的口苦。
2.对于压力大的人,应该尽量使饮食规律、食物结构合理,少食辛辣,多吃水果、蔬菜等。
3.适当运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力工作者,运动要加强,而且要有规律性。进餐时,应尽量少考虑工作的事情。
又: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均可出现口苦;口腔本身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也可出现口苦;其他如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至于患有某些肿瘤的病人,那口苦就更多见了。一般性的口苦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严重的口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还会使患者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
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物——维生素C片,对任何原因的口苦症都有效。维生素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化,一般说来,轻度的口苦只要服药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的口苦症,连续服药3~4天也能解决问题。服用维生素C无副作用。当然,使用维生素C片治疗口苦症只是救急之法,治标不治本,而口苦仅仅是多种疾病或不良生活因素所致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因此为预防和根治口苦症,最好的办法是医治原发疾病,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还要注意口腔卫生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口干,想到的便是饮水解渴。殊不知,经常性的口干也可能是患了某些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口腔疾患:如上下牙对合不好、鼻中隔偏歪、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这些人经常张口呼吸,口腔内气体呼进呼出,带走较多的水分,致使口干。
慢性肺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肺功能一般较差,机体缺氧严重,因而常进行张口的代偿性呼吸,一旦肺功能有所改善,口干症状便可缓解。�
维生素B2缺乏:机体缺乏维生素B2时,也会引起口干,同时还会有口角溃疡、咽干、舌体溃疡。
防治口干舌燥3法
1.莲子芯水可防治口干舌燥:将莲子芯用开水沏,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日饮二三次可预防口干舌燥、虚火上升、嗓子疼痒、声音嘶哑、脑觉昏沉等。同时还可治疗咳嗽。
2.吃拘杞子治夜间口于症:每晚吃拘杞子30克,嚼得越烂越好,要坚持不断。但应指出,对长期口干的老年人,应进一步检查,例如有人患癌症, 也有口于的现象,请万万莫大意。另外,对糖尿病或老年人因津液分泌减退而感到口干者,尤其在夜间,可将拘杞子洗净备用,需要时取一粒含在舌心上,几秒钟后,就会从舌根生出津液,解除了口中干渴,入睡前含人,一夜不用喝水。
3.蜂蜜加米醋治咽干舌痛: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1匙蜂蜜、2匙米醋,冲一大杯开水,连续喝几个月就会好转,同时对大便异常也可得以恢复正常。
治疗头晕方法
方法一:
鸡蛋红糖治头晕
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个鸡蛋、30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天。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方法二:
篱栏药膳治头晕
用中草药篱栏25克,带壳鸡蛋一个,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适量油、盐、味精调味。煮熟后,去篱栏渣和蛋壳,一天分2次食用药粥和鸡蛋,一般连续食用3天,头晕头痛症状即有明显好转。此药粥不仅香甜可口,可治疗头晕头痛,还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方法三:
鸭蛋赤豆治头晕
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汤治头晕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黄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
菊花治头晕
菊花功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高血压的人可用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者有帮助。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方法六:
茉莉花炖鸡蛋
用黑布蒙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炖鹧鸪和茉莉花炖鸡蛋。
方法七:
运动治头晕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头晕的长者,只需持续进行一些简单、轻松的运动,情况便可获得极大的改善。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心理学家约妮在最新一期《内科年鉴》中发表其研究报告时表示,运动疗法可以减少慢性眩晕的症状和身体不适,而运动疗法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最理想是在首次出现头晕后立即开始。
她说,头晕是一种常见情况,通常是因为内耳的问题而造成,但这将对病患者,特别是长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愿外出甚至无法独立生活。现时,医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处方药外,很少有其他治疗眩晕的方法。其实,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眼部、头部、身体运动是可以治疗头晕,而且不需要任何设备,人人都可做到,但医生却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绍。
她领导进行的一项研究,将一百七十名平均年龄为六十岁而经常有头晕的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运动训练或是一般的医疗照顾;其中,运动组有护士教导他们进行半天的运动。在几个星期后,护士约晤每个病人两次,提供建议并助加强信心;然后在满三个月和满六个月时,测试每个病患者的状况。
在三个月后,三分之二的运动组成员,头晕情况有明显改善,而“标准照顾组”到六个月后,才有三分之一人的情况有改善。
约妮表示,运动组的病患有比较多的诱因参加头晕治疗,因此他们十分愿意每天做头部运动。她说,只要让病患者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好处和坏处,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做头晕治疗
⑦ 肺部感染出院后味觉不好为什么
你好,这种情况多考虑是炎症导致的味觉不好的,一般随着病情的慢慢康复,一般会好的。
⑧ 有的人生病后会没有味觉,这是为什么呢
引言:许多人生病的时候,都会感到食欲不振,吃不下饭,再美味的东西摆在面前,也没有胃口。
总之,生了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吃药和治疗。没有胃口可以慢慢调节,不可以一点儿也不吃,为了自己身体的营养,哪怕是咬牙也要吃下去。生病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心情和规律的作息,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⑨ 肺功能不好的表现有哪些
肺功能不好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长期吸烟人士因肺部积累了大量烟毒,长期咳嗽使呼吸道感染,肺部的通气功能会随之下降。平时的生活环境也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如果生活环境比较潮湿就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肺部感染,从而病变为炎症增加肺部负担,肺功能不好的人对外界抵抗力减弱从而导致人体容易感冒、咳嗽。平时要多注意休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不要过度劳累以减轻肺部的负担。
肺功能不好的表现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息等。肺功能不好主要与肺部感染有关,若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肺功能下降,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中医肿瘤专家张明可以延长患者生存周期,肺功能下降应尽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及功能锻炼。
肺功能不好的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呼吸时有喘憋感,稍微活动后需要大口喘气,不能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等。肺功能下降主要与肺部病变有关,应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
如果患者的肺功能差的话,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表现,1.肺活量过低,患者在做肺活量的吹气测试时,坚持的时间较短,而且呼吸比较费劲的话,可能肺功能较差。2.患者会出现频繁的咳嗽,但是没有痰液咳出的现象,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通常不能跑步,上楼。3.如果患者的肺功能变差,严重者会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功能不好的人眉毛都比较干枯。这就是因为肺气不足的现象。而且皮肤的毛孔粗大,肺主皮毛,肺是给皮毛运送营养的部位。肺部功能不好会直接导致各种皮肤问题。比如容易枯燥,粗糙。暗淡无光,毛孔粗大,头发焦黄。肺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引起鼻塞。鼻子和肺通过呼吸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