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高原地区待久了对身体不好

为什么高原地区待久了对身体不好

发布时间: 2022-10-28 11:35:28

Ⅰ 长期在西藏呆有什么不良反应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对身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点,首先紫外线强烈,对皮肤有损害。再次~氧气含量低,对心脏负担,是个加重,同时系统的影响所有的内脏的性能。有人说可以时不时的休假,拜托休假只能减轻危害,并不能彻底的消除。唯一的方式就是,经常运动让身体健康,或者不要长期的呆在哪里,尽快回到低海拔地区!再次~西藏地区卫生条件不好,所以最好不要使用隐形眼镜,要带的话,尽量选择一次性的,用完就可以丢弃的,这些东西在西藏首府,拉萨就有卖的,你可以去买!还有可以带一些鼻腔外用药和润喉片以免应干燥而引起的鼻喉不适~最后在进入高原地区时,一定要去医院做好检查以免上去后得高原反应,不是开玩笑,真会死人的~好了这就是我在网上查的,给你归纳的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Ⅱ 长期在高原生活对身体有何影响

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临床表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绝大多数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病,多见于移居男性居民。红细胞增生过度、血粘度增高及缺氧性损害,加重了全身的缺氧,形成因果交替的循环,可发展成出血、血栓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等各种并发症。 应注意检查全身多系统受损情况,如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和继发性痛风等。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血栓性栓塞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警惕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暂时性脑缺血、脑卒中、肺动脉栓塞等。 慢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症状迁延不愈;移居高原长期生活正常者以及少数世居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均可发生慢性高原病。 (一)慢性高原反应 在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后,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属于本症。有的病人可伴肝大,有的出新蛋白尿,症状多样,且时多时少,时轻时重。 (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发生红细胞增多者最为多见。这是生理性代偿反应,而且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红细胞过度增多也可产生症状。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红细胞超过650万/μl,血红蛋白超过200g/L,红细胞压积超过62%,可诊断本症。患者有高原反应症状,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有紫绀和面颊部、眼结合膜毛细血管网扩张和增生,可有杵状指。由于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滞性增大,可形成脑内微血栓而引起一过性脑缺氧发作。还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右心衰竭。 (三)高原血压异常 高原高血压起病缓慢,症状与一般高血压病相似。高原低血压多发生于移居高原较久或世居者中。发病地区多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可有低血压症状。脉压低于2.7kPa(20mmHg)的高原低脉压症患者亦不少见,且多与低血压同时存在,症状类似高原反应。高原血压异常的类型常有波动和转化,回到平原后可逐渐恢复。 (四)高原心脏病 多见于移居者在高原出生成长的婴幼儿。成年移居者在进入高原6-12个月发病。起病隐袭症状逐渐加重,心悸、胸闷、气短、劳动时加重。有时咳嗽,少数病人咯血。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体格检查见紫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体征。可有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重症出现心力衰竭。胸部X线表现肺动脉凸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心电图式右室肥厚、劳损,或不完全右室传导阻滞。

Ⅲ 在西藏呆久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西藏呆久了,可以导致慢性高原病,主要表现为:
一、慢性高原反应,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可有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晕厥。
二、高原性心脏病,由于缺氧可以引起肺血管痉挛、硬化,使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功能衰竭。时间久者可出现全心功能衰竭。
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长期在拉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代偿性增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可以加重心脏负荷和组织缺氧。
四、血压升高,因为缺氧,使小血管收缩、痉挛,循环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Ⅳ 在西藏呆久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由于西藏具有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大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常年生活在西藏对身体有以下危害 :

1、由于西藏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2、在缺氧条件下,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且暴露时间越长,损害越严重,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着而持久。

3、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身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4、高强度紫外线的照射,会损害人体的皮肤,导致很多皮肤疾病。

(4)为什么高原地区待久了对身体不好扩展阅读

在西藏高原的防护准备:

1、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

2、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3、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4、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Ⅳ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问题!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着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着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着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Ⅵ 高原地区对身体的影响

高原地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刚去到高原的人一般都会有高原反应。如果长期生活在高原上,很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红蛋白出现异常,,还会导致血压波动不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高原性肥厚性心脏病。

Ⅶ 人在高原待久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高原的特点是低压、低氧、干燥、寒冷、风大、辐射强,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影响。平原人员进入海拔3000米
以上高原,可能出现的急性高原反应为头痛、头晕、心悸、气促,较重的会食欲下降、呕吐、腹痛或腹泻,甚至出现口唇发绀和面部浮肿;如果在短时间内进入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身体会更难以适应。
高原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识别要点: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不适应。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在高海拔地区,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吸氧、休息后仍得不到缓解,应尽快下到低海拔地区就诊治疗。

Ⅷ 长期在高原地区工作对身体有何种影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临床表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绝大多数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病,多见于移居男性居民。红细胞增生过度、血粘度增高及缺氧性损害,加重了全身的缺氧,形成因果交替的循环,可发展成出血、血栓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等各种并发症。 应注意检查全身多系统受损情况,如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和继发性痛风等。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血栓性栓塞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警惕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暂时性脑缺血、脑卒中、肺动脉栓塞等。 慢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症状迁延不愈;移居高原长期生活正常者以及少数世居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均可发生慢性高原病。 (一)慢性高原反应 在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后,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属于本症。有的病人可伴肝大,有的出新蛋白尿,症状多样,且时多时少,时轻时重。 (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发生红细胞增多者最为多见。这是生理性代偿反应,而且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红细胞过度增多也可产生症状。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红细胞超过650万/μl,血红蛋白超过200g/L,红细胞压积超过62%,可诊断本症。患者有高原反应症状,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有紫绀和面颊部、眼结合膜毛细血管网扩张和增生,可有杵状指。由于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滞性增大,可形成脑内微血栓而引起一过性脑缺氧发作。还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右心衰竭。 (三)高原血压异常 高原高血压起病缓慢,症状与一般高血压病相似。高原低血压多发生于移居高原较久或世居者中。发病地区多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可有低血压症状。脉压低于2.7kPa(20mmHg)的高原低脉压症患者亦不少见,且多与低血压同时存在,症状类似高原反应。高原血压异常的类型常有波动和转化,回到平原后可逐渐恢复。 (四)高原心脏病 多见于移居者在高原出生成长的婴幼儿。成年移居者在进入高原6-12个月发病。起病隐袭症状逐渐加重,心悸、胸闷、气短、劳动时加重。有时咳嗽,少数病人咯血。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体格检查见紫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体征。可有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重症出现心力衰竭。胸部X线表现肺动脉凸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心电图式右室肥厚、劳损,或不完全右室传导阻滞。

Ⅸ 在西藏待久了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着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着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着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Ⅹ 在高原上呆时间长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问题分析:
长期生活在高原上,会导致你体内血红蛋白出现异常增高,血压波动不稳,严重者会出现高原性肥厚性心脏病。

意见建议:
一般生活在低海拔的人群连续在高海拔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才会慢慢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早进行预防,在上高原前多进行有氧锻炼,以增强体质。

热点内容
为什么猫猫眼睛颜色会不一样 发布:2025-07-04 19:30:45 浏览:496
为什么淘宝支付页面有汇率 发布:2025-07-04 19:19:27 浏览:767
为什么微信支付宝一天能转账 发布:2025-07-04 19:09:41 浏览:691
为什么u盘插电脑会那么的烫 发布:2025-07-04 19:07:02 浏览:534
蛇为什么睡觉眼睛睁开 发布:2025-07-04 19:05:37 浏览:700
为什么电缆上颜色不清楚 发布:2025-07-04 18:57:32 浏览:733
为什么插上路由器找不到wifi 发布:2025-07-04 18:49:08 浏览:834
我国为什么晚上没有高铁 发布:2025-07-04 18:35:57 浏览:544
为什么微信聊天图片放大后会跳图 发布:2025-07-04 18:35:21 浏览:272
微信为什么不能注册新号 发布:2025-07-04 18:34:21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