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潮汕书册膏为什么条纹不一样

潮汕书册膏为什么条纹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10-30 14:14:24

1. 零食特产 汕头特产有哪些小零食

唯心 广东活动
汕头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着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点嚼头。

鱿鱼干
鱿鱼干是由新鲜的海鱼和枪乌贼干制而成的,尼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理几千年前,中国古书中就记软朱旦与乌贼相似,但无骨尔,越人重之”。

达濠鱼丸
传统名食。达端口为达濠旧称,为潮汕沿海鱼区之一,水产品丰富,海鲜加工食品多有特色,尤以鱼丸一项着称,保鲜远销港澳地区。

书册糕
书册糕,又名云片糕、炖糕,是潮汕地区传统小食,以其洁白细腻、清甜爽口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特点:书册糕,又名云片糕、炖糕。之所以称“书册糕”,是因为这种糕点一片片紧相贴,形似一小本装订成册的书而得名。之所...

潮汕沙茶酱
沙茶酱,是盛行福建省、广东省等地的一种混合型调味品。色泽淡褐,呈糊酱状,具有大蒜、洋葱、花生米等特殊的复合香味、虾米和生抽的复合鲜咸味,以及轻微的甜、辣味。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

莱芜紫菜
莱芜紫菜原野生于莱芜岛周围水中石头之上,尤以东屿居多。菜叶墨绿,薄细,柔韧。晒干后色泽深紫,透亮,无沙。吃用柔脆适中,味道清甜鲜口,营养丰富,富有含蛋白质,碘及多种维生素,无胆固醇,有抗癌功能。

黄花山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特点: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

谷饶狮头油甘
谷饶狮头油甘,广东地方美食。油甘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

黄花山高山茶
黄花山高山茶主产于公园内黄花山一带,属于广东潮汕地区茶叶品种的桂花香、芝兰香、奇兰香等,味清香、甜凉止渴适口。品质特性: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

黄花山荔枝
黄花山荔枝是广东黄花山着名水果之一,属亚热带珍贵水果。果实爽甜可口,甘软滑脆,深受人们的喜爱。品质特性: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应该是你要的资料。我的回答您满意吗?满意就采纳我,谢谢!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继续问我哦!

2. 潮州小吃有那些啊潮州小吃哪个最好吃

【无米果】无米果皮是番薯粉做的,馅料分咸甜两种。咸的是马铃薯、芋头或竹笋切成丁,加沙茶或咖喱。甜的则用芋泥或豆沙。像做小笼包一样,蒸熟即可食用。无米果玲珑剔透,俗称水晶包,是有名的潮州小吃。

【潮州酥饺】酥饺是一种潮汕小吃。 以前在农村,一年中有四个大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春节尤为隆重。 过年做酥饺是潮汕农村的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 做酥饺。

【红桃粿】红桃粿,把糯米饭、切成丁的湿香菇、虾米、切成丁的鸡内脏、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锅爆香,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即成馅。粳米粉冲开水做成红桃粿皮,把它搓成长条,捏一小块,压成圆薄皮,包上馅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笼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猪脚圈】猪脚圈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是潮州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一般猪脚圈均是卖小食的摊主,在路旁支起炉架,放上锅,边制炸边出卖。 猪脚圈味道、口感香脆,是潮州小孩特喜爱的一款小食。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朴枳粿】朴枳粿,是流行于潮 汕各县的民俗小吃。只要是适时季节,在潮 州的大街小巷都会有朴枳粿小摊的叫卖。朴 枳树叶芳香甘甜、柔润的气息,颇具山野田 园风味。

【果条卷】潮州人爱吃粿类,粿条卷就是其中之一。潮州的粿条卷,馅料充足,将竹笋、白萝卜、芋粒、香菇丝、猪肉碎等爆炒,调上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准备好的馅料杂烩混合,然后用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粿条皮卷成一卷卷,最后在香喷喷的粿条卷上面淋上几勺芝麻油,最后撒上一勺葱猪朥。

书册糕】书册糕,又名云片糕、炖糕。之所以称“书册糕”,是因为这种糕点一片片紧相贴,形似一小本装订成册的书而得名。书册糕清甜松爽,老少咸宜,尤其适宜婴幼儿喂食,有补中健脾的功效。

【翻沙芋】潮州翻沙芋,咬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咀嚼,那包裹着芋头的糖衣便会剥落一点,慢慢在嘴里化开,糖的甜味伴着芋头的浓郁,在口中同时化开,实在是一场绮丽的味蕾之旅。

【凤凰浮豆干】吃浮豆干时,要配以“草仔”,用清水洗净,和着豆干,蘸酱料一起吃下,有消食开胃的功效;更重要的是清爽的浮豆干,和略带薄荷味、苦甘味的“草仔”相配,味道上相得益彰,口感非常好。

【菜头粿】菜头,潮州人对萝卜的叫法,菜头粿是将萝卜刨丝混入米浆中进行蒸发的一种糕粿。因为糕粿中保留一萝卜的清香而广受潮州人喜爱。

3. 潮汕人过中秋节习俗(400~500字)作文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若从前工巧。

月饼也是中秋佳节受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糕点。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潮汕人以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着称于世。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其它是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据有关史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品尝潮州朥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特书“茶食泰斗”四字回赠。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州朥饼后,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月饼的制作,最初是在家庭内各自进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精制、美味、定型、专业化发展。
潮式月饼以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较为着名。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月饼始于清干隆年间,尤以范合盛作坊更有名气。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由乡民薛源合和侯源合两间铺号创制,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是用加猪朥的面粉作皮,甜豆沙作馅,经印制、烧烤等精制焙成。饼皮脆薄多层,入口成粉,有香味,饼馅香甜、软滑、清凉。产品销往各地深受好评。
近年来,潮式月饼在遵古法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工艺原理,用科学方法配制更适合广大群众口味的馅料,推出潮粤合壁的莲蓉、五仁、蛋黄、水果等不同饼食,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誉,备受青睐。
书册糕,又名云片糕、炖糕。之所以称“书册糕”,是因为这种糕点一片片紧相贴,形似一小本装订成册的书而得名。书册糕清甜松爽,老少咸宜,尤其适宜婴幼儿喂食,有补中健脾的功效。之所以叫“云片糕”,是因一片片白色的糕片如白云;而称之为“炖糕”,就在于一个“炖”字,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有了下锅隔水炖这道工序,所以称为炖糕。潮汕书册糕较出名的是潮州龙湖炖糕(上)、澄海隆都云片糕(下)等。
澄海樟林与惠来隆江,听起来是两个不相关的地名,不说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猪脚饭是潮汕地区最出名的,各有千秋,更有意思的是,隆江和樟林都出名绿豆制品,一个是绿豆饼(上),以皮薄馅软,甜而不腻而闻名,一个是绿豆糕(下图左,右为芝麻糕),以制作考究、松软可口着称。两者都是潮汕地区中秋常见的拜月贡品,你比较喜欢哪种呢?

说起中秋拜月的水果,当然少不了说到林檎,“欲尝佳果何处寻,莲花山下出林檎。”约200多年前,澄海樟林旅泰华侨从国外带来林檎树种,种植于樟林荖巷一带,后逐步扩大种植,成为特产。樟林地处韩江三角洲,生产的林檎果大肉厚,鳞皮鲜艳呈粉绿色,肉质白色如膏似脂,味甜清醇。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深受潮汕人民喜爱,也成了中秋拜月必不可少的一种水果。
潮汕人拜月,供品除月饼,芋头和其他果品、水果外,最具特色的还有化妆品和文具。化妆品美其名曰是个月娘梳妆打扮的,实际上则是年轻的拜月者祈求自己能变得越来越漂亮,拜文具是祈求读书的小孩能更加的聪明伶俐学习进步,这些习俗由来已久,寄托的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中秋拜月少不了的各种纸塔,金桃,以前都是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手工制作来拜月娘,现在越来越多是直接买来成品。

中秋之夜,用芋头拜月娘,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相传,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其上哪家睡觉,尤其是新娶媳妇头夜要跟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州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之俗。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
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中秋节这天下午,孩子们四处收集残砖瓦片,选一个开阔的场地累砌瓦塔。小型瓦塔直径二三尺,高四五尺,大型直径七八尺,高丈余。叠砌的方法是取来几块旧墙土角或石条砌成塔脚,然后找来几块砖头砌起一个瓦塔门,用旧瓦片从塔脚逐层砌起来。架瓦片时注意留空隙,二片瓦之间留一空隙,第二层就在下层的空隙处叠起来,依次砌上去。在叠砌时逐渐收缩,成塔状,最后出现塔尖,用一砖片盖于塔尖。塔中央一般插有一根较粗的木条做塔心,烧塔时可以不断燃烧保持火势。砌塔时下面要留有“灶口”,并用柴草填实塔里。黄昏时分,孩子们便把柴草点燃。燃至夜半,熊熊烈火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窜。这时,他们又将准备好的松香、食盐、硫磺和鞭炮往塔里撒,发出噼啪作响之声(似鞭炮)和蓝色火焰,甚是好看。
潮俗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
潮汕人过中秋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潮语歌曲《一壶好茶一户月》

4.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为什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若从前工巧。


降神

降神活动也是中秋夜一个神秘有趣的活动。据说,一到中秋,诸神也都出游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袛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降神活动,主要有关戏童、请篮姑等等活动。

戏童即由12个少年捧着香火,到水田里拔来一株水稻带回晒谷场。大家围着唱:“关呀关,关戏神,戏神雅雅来显身……神来演老爹,神来演老爷。老爷老爹去底处,老爷老爹来显身。”这样反复唱上二十来分钟,就会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出来,手舞足蹈地唱“关蛤婆”。唱一阵后,要往此人脸上喷水,方可复原。

而请篮姑是妇女们的游戏,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用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披在竹篮四周,然后在篮子里放一个椰子壳,这就是篮姑了。降神时,两个人面对面地盘坐在地上,用手托住竹篮,前面放一张矮凳,其他人则唱“篮饭姑,篮饭神,盘山过岭去抽藤。抽藤缚篮饭,篮饭老老好诓神。”如果有神,那么这篮就能以叩头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热点内容
苹果手机静音了为什么 发布:2025-07-04 09:16:47 浏览:119
为什么放射科晚上没值班的 发布:2025-07-04 08:52:03 浏览:134
为什么手机相机拍不出真实颜色 发布:2025-07-04 08:51:25 浏览:21
为什么苹果手机静音有震动 发布:2025-07-04 08:51:24 浏览:746
D703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7-04 08:51:11 浏览:602
男人为什么喜欢戴套 发布:2025-07-04 08:35:01 浏览:435
为什么游戏充值ios和安卓不一样 发布:2025-07-04 08:17:56 浏览:776
为什么苹果手机的运行速度很慢 发布:2025-07-04 08:08:32 浏览:800
为什么半夜起来眼睛有点发红 发布:2025-07-04 08:03:24 浏览:311
带避孕套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干 发布:2025-07-04 07:57:26 浏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