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退休金都不一样
⑴ 退休金为啥每月不一样
法律分析: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成。
⑵ 养老保险每月领的退休金为什么不一样
退休金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因为我国养老保险目前是实行的地市级统筹,逐渐向省级统筹发展。
因为各地的社平工资不一样,自然缴纳的养老保险基数不一样,养老金也就不一样。
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为什么退休金全国各地不一样呢?
首先了解一下退休金的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养老金的高低,是由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决定的。
我国养老保险现在实行的是地级市统筹,部分地区是省级统筹。
所以,地区不同,那么社平工资就不一样。社平工资不一样,那么缴纳社保的基数就不一样,缴费基数不一样,社平工资不一样,自然养老金的多少就不一样了。
⑶ 全国退休金的待遇,是不是都是完全一样的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目前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是全国统一的,可是,针对男性和女性而言,它并不是说彻底统一,由于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规定是不相同的。我们对于男性的退休年龄规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的统一,由于不论是男士工人也罢或是男士党员干部也罢,一律需到60岁才可以去办理退休享有养老金的工资待遇。
总的来说,因为全国各地缴存基数的差异,加上明确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影响因素不一样,确实很难养老保险金同样的。一般来说,如果要领到同样的养老保险金,也是需要同样缴费年限、依照同样的缴存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并且退休时间同样、法定退休年龄一样,还规定在同一个地域离休。非常之难。
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⑷ 退休金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退休金是依靠什么决定的
其实大家应该能够看到的就是对于我们国家的老人而言,他们老了之后都是有退休金的,以及这样的养老金对于职工人员而言,他们老了之后是有退休金,而对于普通的老太太老头而言,他们都是有养老金的,他们能够看到养老金的发放,其实主要就是和。 当地的一个经济发展情况来决定的,而且是和他上一年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决定这些歌养老金的发放情况,所以说能够看到的是,这是取决于当地的一个经济发展水准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来决定我们到底会发多少钱。
⑸ 缴纳的都是同一种职工养老保险,退休时退休金为什么不一样
缴纳的都是同一种职工养老保险,退休时退休金为什么不一样?
大家交纳的全是城区职工养老保险,但在退休的时候所取得的退休金不一样,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它是一个很正常的难题,因为有的员工他可能就是说在所在单位的工作期限非常长,可是2个员工例如同一年离休,那样总认为他们应该拿到的养老金的待遇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往往在退休之后所取得的退休金待遇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样产生那样差距的一个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二者之间的养老金待遇不一样呢?
⑹ 退休金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退休金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这是正常的。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平均工资也有高有低,国家倾斜照顾的力度也不一样。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国各地的养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4157元,广州2019年人均养老金水平3586元。
其实,对于全国所有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都是一样的,其中决定条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资。
来看看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就是(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个人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可见,之所以各地养老金产生差异,这是因为各地的平均工资不一样,有高有低,参保人员的缴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 平均工资越高,参保人员最低缴费越高,人均养老金水平比较高。
这是各地养老金水平不一样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程度和平均工资高低的差异,这一点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个手指永远不会一样长一样,各地的养老金水平也不会统一到一个标准,就跟各地的工资水平不可能统一一个标准一样。
其实,经济发展落户的地区养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经超过4000元,跟北京的养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宁夏2019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3413元,跟广州的养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地方退休人员相对较少,而每年养老金调整时国家批复各地养老金调整方案时会对这些艰苦边远地区省份进行倾斜照顾,让这些地区的养老金上涨水平相对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213元,调整幅度5.14%,这个上涨金额跟北京人均上涨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谈到各地的养老金差异,这是正常的,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参保人员缴费也不均衡,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实是养老金双轨制造成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这一点是目前需要改变和缩小的。好在,现在很多地方上调养老金时,让企业退休人员涨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苏、宁夏企业退休人员上涨5.5%,事退人员上涨不超4%。
综上所述,各地养老金标准不一样,这一点无可厚非,也不必质疑。现在需要改变的是企退和事退养老金差距。
退休金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以前都是实行的地市级统筹,现在部分地方过渡了省级统筹,在每个统筹区内的缴费标准不统一,所以养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即使到今后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的差距也会长期存在。
虽然养老金的标准有高有低,其实并不是标准不一样,标准是一样的,比如养老保险缴费的比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退休年龄等,这些标准全国都是统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规定来缴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依法办理退休,按月领基本养老金,这些标准在全国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养老金待遇水平,我国是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理环境、气候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只要全国的法律法规是统一的,大的政策规定和原则是统一的,也是允许养老金的差异存在的。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参保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综合计算的工具,由于全国各地的缴费基数存在很大差异,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不统一,这些都是导致养老金差异的主要原因。
比如缴费基数,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以省为单位统一的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来作为参照,各个统筹区还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自己缴费的上下限,因此具体到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月单位之间、个人月个人之间,缴费基数也是完全不同的,由于缴费基数的不同,加上缴费年限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缴费15年,有的缴费20年,最长的有40年左右,缴费年限不但影响到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影响记账率的所得,同时还要影响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
除了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等因素以外,引发全国养老金比较大的因素还有退休时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月平均工资反映的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方和经济落后地方,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差距也非常大,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线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较大。之所以要在养老金的计算中加入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个元素,主要就是要将养老金的高低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进行挂钩,进行对接,体现退休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养老金,从全国来说的缴费规则、退休的年龄、养老金的计算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所以养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而这种差异会长期存在,即使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这种差异也是会永远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个通俗叫法。在养老金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退休人员,退休后领取的是退休金。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退休人员,领取的是基本养老金。2014年10月,养老金并轨以后,所有的退休人员,退休后领取的都是基本养老金。无论是退休金,还是基本养老金,二者的计算方式全国各地是统一标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金额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据我多年退休经办工作经验,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后,领取的养老待遇都叫退休金1.2014年10月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退休,领取的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补贴(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补贴(如党员活动经费,干部读书看报费用,退休党员慰问等),统筹外补贴(如采暖费报销,房屋提租补贴等)。对于这部分群体,我们通常成为“老人”。退休金的计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2.2014年10月,养老金双轨制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但是还未办理退休的人),过渡期10年,此期间退休的,退休金采取保底限高的计算方式,新老计算标准对比,就高不就低。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的人),与企业退休人员一样,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金。
3.企业和灵活就业退休人员,退休后,领取的是基本养老金。计算方式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
因此:
1.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领取的是退休金。
2.养老金改革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领取的是养老金。
3.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领取的是养老金。
二、为什么全国各地退休金的标准不一样?虽然退休金和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全国是统一标准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他们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计算因子是有很大差异的。
1.退休人员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有高低差异。无论是退休金还是养老金,都与个人工资收入成正比。退休前,个人工资收入越高,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老人来说,在按退休前工资收入折算后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养老金缴费基数就高,每月进入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就越多,缴费指数就越高。
2.退休人员退休前的缴费情况有明显差异。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前,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在并轨后,才开始缴纳社保费用。对于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但是企业职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以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按60%~300%进行选档,作为当年的缴费基数。
3.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因子每年都有变动。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因子包括: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平均工资、累计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这些因素都是变量,个别因素也许会一致,但是很难保证都一致。
写在最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即便是双胞胎,虽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遗传的基因也会略有差异。退休金(养老金)也是如此,虽然计算方式相同,但是计算的因子不同,进而,导致全国退休金(养老金)的标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实,不是计算标准不同,是每个人计算出的退休金(养老金)金额不同。
养老金并轨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趋于一致,但是金额的差距依然存在,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退休金(养老金)的有关问题,欢迎留言!
中国的人社部厉害!
退休金实际上是没有标准。退休地方不一样、退休年龄不一样、缴费年限不一样、缴费基数不一样,养老金都会不一样的。
目前,退休金又叫养老金,我们国家叫做基本养老金。我们社保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公式是统一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 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另一种是等于 (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实际上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的 社会 平均工资,就是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因此,两种计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 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
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基础养老金的相关因素(一)我们可以根据基础养老金公式得出: 基础养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相挂钩 。
(二)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实际上就是本人的缴费档次的平均值。平时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档次缴纳社保的,因此我们平均指数一般都在0.6~3之间。
也就是说, 基础养老金跟当年的缴费基数和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有关 。
(三)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 相关。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每一个月,每一个月都可以转化为0.0833年。
疑问: 有人说,在一个地区社平工资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数缴费,和在社平工资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数缴费,退休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是一样的吗?
由于跟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可以具体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数缴费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
如果按照60%的基数缴费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
按照5000元基数缴费,在5000元社平工资的地区当年缴费指数就是1,退休就能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如果退休时 社会 平均工资是1万元,那么就会每月领取100元的基础养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数缴费,在8000元 社会 平均工资的地区当年的缴费指数是0.625,退休能够领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按比例计算,退休时8000元 社会 平均工资的地区, 社会 平均工资涨到16,000元,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130元的基础养老金。
这种情况下社平工资高的地区养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显社平工资高的地区退休划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相关因素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实际上是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加上历年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所得出的记账利息。
(一)个人账户养老金, 跟本人的缴费基数相关 。因为个人账户累积的原始钱数恰好等于缴费基数的8%。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跟每年的记账利率有关 。过去的时候,我们的记账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据投资运行情况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时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016年开始,有国家统一公布记账利率,当年就高达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跟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有关 。退休年龄越大,养老金计发越数越少。40岁是233个月,70岁是56个月。相同个人账户金额下,40岁退休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到70岁退休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4。
过渡性养老金实施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养老的方式,都被称为统账结合制度。一般都是从1995年到1996年开始改革养老保险计发方式的。
在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老职工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会额外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各省市并不相同,有的参照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只不过缴费年限是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有的是视同缴费年限,有的视同缴费年限,直接确定为视同缴费指数是1。情况非常复杂,而且过渡系数全国从1%~1.4%不等。
过渡性养老金的好处是跟 社会 平均工资相关的。
结语虽然说我们的退休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但是由于各地的 社会 平均工资不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不同等因素导致养老金的计算结果和水平都不一样。
毕竟 社会 平均工资决定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养老保险缴费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资计算养老金待遇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机关事业单位每人创城奖励每年都在两万左右,(含退休人员)相当于企业退休人员几年涨的退休金?创城奖励就该机关事业单位集体贪污?创城那是每个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个科室的事。
这就是中国特色!!!地区差异!单位差异!上下级差异!工农差异!就只有中国搞得出!!
退休金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养老金各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主要就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消费水平也不同,各地区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龙江鹤岗,属于五线城市,消费相对就要低一些。房价也要低一些,毕竟这个城市的经济,就目前来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线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资也就低,养老金也就偏低。
反观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费水平自然也就高,房价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评工资高,养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养老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来定的。如果在北京领着高额的养老金,到鹤岗这样的五线城市生活,相信一定会比在北京幸福。毕竟日常消费的差异,在物质层面,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如果在鹤岗领着偏低的养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点养老金只够缴纳物业费的。
所以,这样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毕竟在一线成活的退休人员,要活得好,在五线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员,要活的起。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退休金的计算公式全国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在过渡性养老金公式最后面的系数发达城市高点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标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机会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差距,而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大,地区之间差距主要体现在 社会 平均工资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这是正常的,一线发达城市生活水平高,物价高,社平工资高养老金多一些,三四线城市生活水平低,物价便宜,社平工资低,养老金少一些这很正常。
但是有些规定相差太远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都有视同年限,但视同指数的规定,企业是各地规定一个固定值,有的省市为1.4有的现定为1,事业单位更是离奇。视同指数以职级分高低,如副高5级为1.9887,副高七级1.657,而企业副高与普通工人样,统一规定为1。都是同一职级悬殊相隔太大,养老金出现成倍差距,象这种现象全国就应该统一。不然对有职称的企业人员是一大打击。如果国家不纠正这种乱象,将来大学生还有谁到企业工作?还有谁去读理工科?这不是人为造成的不合理吗?目前国家在考虑社保资金全省内和全国内调拨使用,尽量使资金平衡。但在养老金计算规定上,不要全国各地一人把号各吹各的调,要在规定上达到全国统一,特别是“中人”视同指数的规定上达到全国统一。
国家应该统一退休工资标准才行。
⑺ 社保交的年数一样,为什么有的人拿的退休金不一样
因为社保的累计缴费年限不过是决定我们养老金待遇高低的其中之一,并不是完全全部的条件。意思就是说除了社保累计缴费年限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条件也会决定和影响着我们养老金待遇是高是低,比如说养老保险的平均缴费指数,它也是会影响我们今后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
总的来说影响着养老金高低的标准这几个因素:
一、社保种类,社保种类的不同拿到的养老金指数自然不同。
二、 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顾名思义就是钱交的越多越久,拿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
三、社会平均工资 ,所在城市平均工资越高越发达拿到的养老金也会多一些。
四、 退休年龄,退休时间越晚,社平工资也会越高,毕竟社平工资每年都在上涨 。
⑻ 退休中人在不同的年份退休,退休金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有的网友反映,2015年退休的中人比2018年退休的中人退休金低2000元左右。
理论上,说是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这个情况要从中人的过渡待遇说起。
2014年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规定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是十年的过渡期。
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老办法待遇高,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金。新办法待遇高,在发放老办法退休的基础上,额外发放一定比例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具体比例按照一年增加10%计算,2019年是50%。
老办法退休待遇是怎么计算的呢?首先按照本人2014年的工资标准,乘以退休工龄确定的老办法计发比例,加上退休职务职级(技术职称)所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再加上2015年的增加退休费标准。
以上结果就是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发基数。以后每年要乘以工资增长率,2015年退休使用的工资增长率G2014实际上是零,因为,2015年的退休工资增长已经加到基数里面了。
如果是2019年退休的话,就需要经过五次增长,包含了2015年的增长。上述所说的2015年退休,包含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退休的人员。
2015年退休的人员,实际上就参加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具体是根据各省市的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一般来讲,2019年还将继续进行调整。这三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增长幅度大约是是5.5%,4.5%和4%。合计,增长14.4%左右。
老办法退休待遇的三年工资增长率分别是6%,4.5%和3%,2018年退休的人员在计算老办法退休待遇的时候,基本养老金也增长了14.1%。
如果说我们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相差不大的话,理论上老办法基本养老金是差距不大的,只有3‰左右。
不过,2015年退休的工人只是增发10%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2018年退休要增发40%。
按照山东省2018年一位副高级教师的退休金计算公式,新办法比老办法退休待遇要高出1800元左右,40%就是720多元。2015年退休时,由于 社会 平均工资比较低,相应的差额也就比较少,10%可能只有100元左右。
这样我们的退休金差距可能只有600元,退休越晚的中人,养老金越高。
出现所谓差距2000元的情况,可能就是有人直接把新老办法的待遇差当成了待遇差距,2018年退休只提取40%的。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每一个人的职称不同、工龄不一样、退休当年的 社会 平均工资不一样,新老办法退休计算的方式也不一样。
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主要涉及到三个关键因素, 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 这三个关键因素不可能完全一样 ,养老金的差距也因此有大有小。
而 不同年份退休,主要是影响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每年都是在增长的,所以迟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要比早退休人员更高一些,但是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通过国家每年对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差距并不会很大。
对于“中人”来说,养老金的计算更加繁杂,特别是十年过渡期内,不但要按照老办法计算养老金,还需要用改革后的新办法计算, 然后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得出的养老金进行对比,保低限高 。
对于新办法计发待遇高于老办法的, 根据退休年份的不同 ,每年发放的超出部分的比例也有所不同。比如,2015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对于2015年退休的人员这个10%是固定不会再变动的,不会到2016年就变成20%。只有2016年退休的人员,发放的是超出部分的20%。所以, 在这部分的计发上,不同年份退休的人员也会有一定差距。
但是像四川省的退休“中人”那样,在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差不多的情况下,因为退休年份的不同, 每迟一年退休养老金多出1000多元,这个是非常不正常的 ,也是其他省份没有出现的情况,因此引起了广大早退休“中人”和“老人”的强烈意见。 所以这个政策在2019年1月刚实施没多久也就停止了 ,重新按照老办法的养老金进行预发。
目前来看, 四川省人社厅对于这件事情也是比较重视的 ,毕竟关系到广大“中人”群体的切身利益,从人社厅网站,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人社厅 在2月份多次赴其他省份考察学习他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并且去到各个单位收集“中人”对改革的意见建议。
对于四川的“中人”们,只能期待下一次重新修改后的政策会更加合理,不要让大家又空欢喜一场。
我和我的同学,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单位,同样的工作时间,同样的工作地点,这些不可谓不是同条件了不,从开始工作,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工资有时候一样,有时候不一样,但是,从来都相差不大。 当同学晋升到中级职称时,我是二级教师,我的工资比他少了200多元;当我是中级九岗时,同学是中级八岗,此时工资相差只有200多元/月;当我们都是八岗时,我们的工资差仅有几十元,那是因为他的上年度绩效工资高一些,缴纳的社保基数高,数额多了一些。 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同条件的工资收入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也不可能相差甚远的。
那么,根据现在影响养老金的原因来看,如果这样的两个人同时退休,我们的养老金不会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同学比我晚退休三年,这三年之中,他的个人账户存储额能比我多多少呢?考虑到工资的增长,以比我们现在相同的总工资6225元增加1000元的标准计算,三年后个人账户存储额也不过能增加2万多元,就是再加上1万多元的职业年金,仅此养老金能增加30000÷139=200多元。 过渡性养老金可以提高三个百分点,社平工资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综合来看,无论如何也没有2000元的差距。
那么,同条件的相差三年退休,为什么养老金会相差2000元呢?一定有特殊的情况发生。
中人的意思是 2014-2024,因为2014年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就没有养老统筹这一说,明白吗?你201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缴费叫视同缴费,意思是政府财政给你包了,2014年以后按照法定公式扣就是了。问题出来了:社平工资年年涨,2014-2024期间退休的人在2014年以前政府财政包干的缴费怎么计算,如果按2014年以前公布的社平工资,明显吃亏,例如2000年工作的时候有些省会社平才800多块。怎么办呢?给你补啊,怎么补?叫保底限高。总的测算原则是:中人退休要达到养老金替代率的0.8-1。
主要是缴费年限、社平工资和过渡期调节比例不同造成的,应该是正常现象。为什么呢?
一、我国养老保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
二、2015年退休与2018年退休相比,缴费年限相差3年。在这三年里,2018年退休的综合工资要比2015年退休的增加了不少吧。机关事业单位都是以本人的综合工资标准,然后按社平工资100%的基数来缴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年限每相差1年,养老金的差距应该在200元以上,3年下来至少要相差600元以上; 社平工资每年的增幅都在8%以上,2015年退休时的社平工资与2018年的社平工资至少相差2000元左右。按照社平工资越高,养老金越高的原则,退休时间相差3年,两个人的养老金差距应在1000元左右。
三、在10年过渡期内的退休中人,养老金是按照新、老两种办法来对比计算的,限高保低。对新办法计算多出部分的养老金按照每过渡1年增加10%的调节比例来发放。2015年是过渡期的第1年,只能发增加部分的10%,2018年是过渡期的第4年,可以发增加部分的40%。估计这一块2018年退休的至少要比2015年退休的多拿养老金500元以上。
通过分析和估算可以发现,2015年退休的中人原本和2018年退休的条件就不相同了。由于退休时候相差3年,养老金相差2千多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人”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中较为特殊的群体。题主虽说同条件,但这不符合现实情况,条件不可能完全的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不同一年退休,涉及的参数不同。 如社平工资、养老个账利率等;
2、“中人”的养老金计发实行“保低限高”。 如果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高于老办法计算出来的金额,超出的部分将按照一定比例发放。
以题主说的15年退休和18年退休为例:
假设俩个人超出部分都是2000元的情况下,15年退休的人超出部分发2000*10%=200元,18年退休的人超出部分发2000*40%=800元,这二者之间的差额就在600元。
所以说, 不同年份退休的,退休金就会不同。
15年退休与18年退休的中人,虽说领到的初始养老金不同,但15年退休的人员随着每年养老金的上涨,也从另一方面拉近与18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一、不同一年退休,涉及的参数不同
我们的养老金高低,可以简单粗暴的归纳为“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但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养老金金额时,那可不是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非常复杂,跟参保人员历年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历年的社平工资、退休时上年度的社平工资、个人账户的存储金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等等因素都是有关系的。比如:
1、社平工资不同
社平工资年年都在涨,以厦门为例:15年的社平工资是5360元/月、18年的社平工资是6288元/月,这差距就近千元,直接影响到基础养老金金额和过渡性养老金金额的高低。
2、养老个帐利率不同
不同年份退休的,养老个帐利率不一定会相同,个账利率影响个人账户的存储金额,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金额。
二、“中人”的养老金计发实行“保低限高”
“中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制度改革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广,也不是一蹴而就,是缓慢的过程,因此,国家对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中人”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那么,什么是“保低限高”呢?
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低于老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则按老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发放,使其养老金不降低;
如果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高于老办法计算出来的金额,超出的部分按以下标准发放:
第一年(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
第二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20%;
第三年(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30%;
第四年(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40%;
第五年(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50%;
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
机关养老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 改革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不降低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按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都会高于老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
2015年退休人员(中人)为什么比2016年退休人员(中人)的养老金少近一千,是2014年10月工资大幅调整,2015年退休的以2014年的(增资前)平均工资作基数乘以系数,2016年退休的是以2015年的平均工资(增资后)的平均工资作基数乘以系数,所以低很多。但增资前(2014年10月以前)退休的(老人)当年也大幅度增加了养老金(比如教师中级职称增加500元),可2015年退休的中人按增资前的平均工资作基数算的养老金,又没享受到增资前中级职称退休增加的500元,所以唯有2015年退休的人员没有享受到当年大幅度增资的政策,故而造成不公。以后凡遇大幅度增资的次年退休人员,都有可能出现类式真空年,这是制定研究计算养老金方法的失策。
退休中人在不同的年份退休,退休金(现称养老金)多少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既合情又合理。
根据退休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并轨的改革实施方案,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之后至202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中人‘’,以及202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新人‘’,在养老金计算上,以个人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包括视同缴纳)的时间和数额为准,计算到月份。
由此看出,个人缴费时间的长短、缴费多少,直接决定了养老金的多少。就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参加工作时间越长养老金就越多,因为包括视同缴费时间。同时,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如职称级别不同、教师教龄不同等,也影响养老金的多少。因为职称、教龄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决定了以往工作期间缴费比例的多少。工作期间缴费越多、缴费指数越高,退休金自然就会多。
新方案很不公平。中人晚一年可多五百多,晚退三年多,可多领二千多。照此方案,晚十年,多领五六千。中人都是视同缴费,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砖家们不是在有意制造退休人员的贫富差距吗?哦,愿来这些砖家们都比我们这些中人要晚退休,这新方案全是为他们的利而定的。
所谓砖家专制定不公平不公正,造 社会 不稳定。职称相同就迟退三年,每月多领2000多元退休金,是不是为你们退休多领退休金制定政策哦|
⑼ 全国的退休金待遇,是不是都是完全一样的呢
全国的退休金待遇,是不是都是完全一样的呢?不是完全一样.每个地区养老金都是独立核算的。养老金的计算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取决于你本地区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
⑽ 同样工龄退休金为什么差距大
法律分析:缴费时间、基数不同以及退休年龄不同。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符合第一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 应按最高的标准发给。 退休费低于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