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为什么不好生长
A. 种小麦播种后常见问题及对策,需要注意哪些
由于今年多雨,土壤水分较好,小麦的播种量也比较大,而且小区苗密度大,小麦幼苗容易茂盛。
针苗幼苗直立针状,叶呈针状,分蘖少,叶少。小麦幼苗长得很细,长度不等,不能形成足够的分蘖。垂直针苗形成的原因是播种质量差,播种过多,播种前播种过深或整地不良,播种后抑苗压力大。另外,有时为防止小麦苗冻害,施用土壤肥料盖住小麦苗,盖得厚厚,到春起时,也容易形成针苗。可以翻土、翻耕去除多余的小麦幼苗,并及时给针苗施肥浇水,使针苗尽快健康生长。露水幼苗覆盖不均或间作的小麦,或由于机械故障等原因,容易出现种子外露苗。暴露的幼苗易发生冻害和倒伏,使用除草剂时也易发生农药害。预防措施:及时查看田间种苗情况,发现种苗有露珠要及时覆盖土壤,不能忽视!
B. 小麦出苗后就枯死怎么回事
小麦出苗后枯死很有可能是水分缺失
缺乏适度镇压
前茬秸秆还田以后耕作层土壤过于蓬松,保墒防冻能力差,而且影响小麦幼苗扎根,易形成“吊脚苗”“悬空苗”,降低麦苗抗旱、抗寒能力,加剧黄弱苗发生。
注意在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根据田间土壤状况等因素确定镇压时间和强度。
田间积水
小麦播种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田间长时间积水,导致麦苗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在田间表现为低洼处苗少、黄叶多,通常呈点片状分布。
注意清沟理墒,保证涝能排、渍能降。土壤湿度适宜时顺麦行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结合中耕松土施入一定量的氮肥,促进缓苗。
地下害虫危害
玉米、大豆等旱茬小麦田地下害虫常发生较重,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3种,在入冬前或开春气温回升后发生,秋季危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危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入冬后天气转冷,地下害虫危害减轻。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出苗后可药剂灌根或撒施毒土等,适用药有辛硫磷等。
C. 小麦不长这是怎么回事
小麦长得慢的原因有多种,根据区域不同,种植条件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其中某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小麦长得慢,甚至不长。
小麦长得慢,不少人先想到的就是水肥问题,认为小麦长得慢,就是缺水、缺肥,这种想法也没错,但不严谨,有些可能是天气因素、病虫害、肥害、药害等等,想要找到解决办法,要先找到原因,对症解决,才能起到效果。
D. 冬小麦苗期异常苗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形成畸形苗、冻苗、黄苗、死苗,从而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1)疙瘩苗和立针苗
①发生原因:播种质量不好。如播量过大、播种时机器行走不均或播前整地不好,易形成疙瘩苗;播种过深、播后镇压时严重压苗,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壤明暗大坷垃多,使麦苗出土受阻会形成立针苗。另外,有时为了预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苗过厚,春季麦苗起身时也易形成立针苗。立针苗叶片少,麦苗长得细,形不成足够的分蘖。如果是由于播种过深造成的立针苗,扒开土层,可发现地中茎很长,影响麦苗发育。
②防治方法:一是播前精细整地,一般耕地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应达到耕层上松下实、底墒充足、地面细碎平整、无明显坷垃。二是提高播种质量,掌握合适的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不能过深过浅,且下种要均匀。三是掌握适宜的播种量,应根据地力、品种、产量而定,并做好麦种的发芽测定。四是对于播种过密、过深形成的疙瘩苗、立针苗,应尽早扒土把多余的麦苗除掉,以充分利用地力、光能,使个体生长健壮。五是适时浇好小麦封冻水。为了使弱苗转壮,巩固冬前蘖,增加春分蘖,结合浇封冻水追施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
(2)冻苗
①发生原因:浇冬水过晚或封冻浇水,使之不能下渗,在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苗使小麦窒息;冬季降温幅度过大,或在入冬前气温突降,致使麦苗发生生理死亡现象;冬季土壤水分多,下层结冰体积膨大,结冰土层把土壤和根一起抬起来,根被拉断而死亡;早春表土融化,下层仍结冰,叶片开始蒸腾作用,而根系吸不上养分和水分使小苗干枯饥饿。
②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冻品种。二是适期晚播,适当浅播,且浇足底墒水以培育壮苗。三是适时冬灌。四是冬季镇压。严冬到返青前要压麦2次,压碎坷垃,使土壤细碎紧实,弥合裂缝,有利于消除板结、龟裂,防止土壤漏风,保温保墒,抗寒保苗。五是盖粪盖土,防寒保苗。冬灌后,在松土的基础上盖土2厘米左右,这样可以稳定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确保小麦带绿越冬。
(3)黄苗
①发生原因:整地质量不好,明暗坷垃多,土壤悬松,扎根不实,导致麦苗缩心黄叶;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底肥,或种肥施用过多,使种子或幼苗烧伤;墒情不好,播种过深,使小麦苗瘦弱,叶片细长而黄;地力差的麦田播种过早,麦苗过旺,且未施底肥或追肥不及时,麦苗由于缺乏营养而发黄;土壤通气不良,根系发育不好,麦苗瘦弱,叶发白发黄;土壤缺氮、磷肥,尤其是缺磷肥严重时叶黄苗小;地下害虫、根腐病的为害形成黄苗。从小麦出苗到拔节前,只要发现田块中存在苗弱、苗小、黄叶、黄心、黄蘖等都属于黄苗。
②防治方法:一是对于因墒情不好或因播种过深形成的黄苗,要用竹耙耙去表土,帮助麦苗出土,或进行清理,使分蘖节盖土变浅,以促进麦苗生长。二是对于因土壤过于黏重通气不好形成的黄苗,应及时松土,散墒通气。三是对于因缺乏氮、磷肥的土壤,抓紧时间补施速效性的氮、磷肥,以使麦苗尽快转壮。四是对于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种肥过多造成的黄苗,应立即浇水稀释肥效。五是对于因地下害虫、根腐病造成的黄苗,可采取中耕、搂麦、浇水等技术措施促其转化。若黄苗有继续发展成死苗的可能,要抓紧时间查苗补种,或进行移栽,以防止缺苗断垄。
(4)死苗
死苗有死心、死蘖和叶枯死亡。
①发生原因:整地质量不好;小麦浇水过多或过少;土壤板结,发生龟裂,致使麦苗断根;冬季灌水过量,造成地面积水而结冰,使根系窒息分蘖死亡;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不均匀烧苗;播种过早,麦苗长势过旺;冬季突遇低温,麦苗受冻严重;病虫为害等以及上述的黄苗、冻苗严重时都会致死。
②防治方法:一是播前整地,做到地表平整、耕层疏松、秸秆粉碎、底肥均匀、墒情良好。二是浇水时防止水量过多,以免小苗窒息。三是施用有机肥做底肥时,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且撒施均匀,勿留粪底。四是播种不宜过早,要适期晚播,以免麦苗长势过旺。五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六是禁止麦田放牧。麦田放牧会造成麦苗受到损伤、根系被拉断而引起死苗,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春季恢复生长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因此严禁麦田放牧。
(5)僵苗和小老苗
僵苗,是指麦苗生长停滞,长期停留在某一个叶龄期,不分蘖、不发根;小老苗,是指麦苗生长到有一定数量的叶片和分蘖后,生长缓慢,叶片短小,分蘖同伸关系遭到破坏。
①发生原因: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良、土层薄、土壤肥力差或供肥不足。
②防治方法:疏松表土层,破除板结。结合顶凌期间返浆,开沟补施适量磷、钾肥,以加速麦苗生长。
另外,对于旺苗在管理上要做到:对土壤肥沃、底肥充足的地块应采取控制措施,推迟春季第一次施肥和浇水时间;对地力差且由于早播形成的旺苗,要加强管理,适量补施氮肥,防止脱肥。
E. 小麦苗发黄枯死掉了是什么原因
依我个人来看小麦苗发黄枯死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干旱造成小麦发黄:
干旱造成小麦发黄是指当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消耗时,小麦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变黄,严重时死亡。田间表现为整个麦田发黄较一致,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生长缓慢或停滞,新叶短小,根小而细。这类小麦多发生在底墒不足,抢墒播种,透风跑墒,没有浇封冻水的田块,要及时对小麦进行灌溉。
2、玉米秸杆还田量大造成小麦发黄:
玉米秸杆直接还田,可以起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作用,但秸杆还田的要求是一亩还二亩、配施氮肥和深耕25厘米,现在秸杆还田农民实际上是一亩还一亩、耕层不足20厘米,有的不配施氮肥,这样,便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秸杆腐熟与麦苗生长争水争肥。在春季小麦返青浇水后,土壤踏实,出现小麦苗悬空成片发黄,甚至死亡。
5、冻害造成小麦发黄:
小麦春季返青后,抗寒能力下降,特别是拔节以后对低温非常敏感,当遇到恶劣的低温天气,温度降到正常植株不能承受的时候,极易遭受冻害。小麦遭受冻害后,一般先从生长锥表现症状,受冻的生长锥初期表现为不透明状,以后细胞解体萎缩变形。田间表现为叶色暗绿,叶片像用开水烫过一样,受冻轻者叶尖失绿变黄,然后干枯,重者造成地上部分干枯或整株死亡。
F. 小麦发黄不生长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麦苗发黄原因:
一:干旱等原因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二:肥力供应不足。
三:药害,上季药害残留或今年打药导致。
四:病虫害影响等,如纹枯病,麦蜘蛛,蚜虫等都会导致小麦发黄。
五:气温低等原因影响。
低温冻害导致,建议喷施芸苔素和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并及早追施尿素使其快速返青恢复生长
小麦根腐病,用四霉素或者咯菌腈或者枯草芽孢杆菌喷雾,间隔5~7天连续喷施3~5次。或施速效氮肥,使病苗尽快恢复生长。
小麦播种过深,也会照成不生长,不利于麦苗根系下扎,吸收营养差。小麦根腐病,上茬除草剂残留导致,雨水多,抠根,都可能小麦黄化,可以叶面喷施甲壳素、海藻精 、 芸苔素内酯 、碧护等调理剂加恶霉灵加生根剂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G. 小麦苗黄苗弱会影响产量,小麦苗弱发黄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小麦苗黄苗弱会影响产量,小麦苗弱发黄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小麦苗黄苗弱,对小麦的产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小麦弱苗的有效分糵就少,无法形成足够多的有效穗,要想产量拿上去,是很有困难的,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小麦,苗黄苗弱呢?
1耕地质量差,底肥不足
播种密度大、播种早、播种过深这些都是会导致小麦苗变黄,而形成弱苗,小麦种植的相对密度过大,稻苗人头攒动,互相遮挡阳光,播种太早,小麦苗立冬前人群过大,耐低温能力减少,小麦播种过深与过浅,都对小麦的生长不利,一般小麦播种深层在3~5cm为最好。过深与过浅,均不益于小麦生长。小麦倘若播种的太早,在立冬前人群过大。
6土壤透气性差
小麦苗根系需要一定的空气进行呼吸,倘若土壤湿度过大,小麦苗根系呼吸不良,也会形成不利小麦生长的因素之一。土壤透气性差,小麦苗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很容易感染各种病害,最后导致小麦苗叶片发黄。引起小麦发黄的因素,大体上就这些。
H. 小麦苗不生长新根怎么办
第一,赶上了播期,但是土壤湿度大,播种后不能镇压,根系与土壤间缝隙大。第二,秸秆还田之后,粉碎程度低,没有翻耕,根系生长层没有腐熟的秸秆多,根系不能吸收养分。出现这种情况,农户应该如何解决?
图片
1、土坷垃多,根系扎不实。有的农户说,小麦出现这种情况,能不能打叶面肥,促进生长?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芸苔素等,起到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要想办法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
建议冬前通过浇水或者镇压的方法,压实土壤,减少土壤间的缝隙,压碎土块,使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如果土壤表面干旱,建议及时浇水。如果土壤本身湿度大,或者苗黄苗弱,不建议镇压。
图片
2、秸秆还田之后,缓解小麦苗黄苗弱,根系弱,有两种方法。第一,在播种前,多用一些尿素或者碳酸氢铵,促进秸秆腐熟,防止秸秆争肥,影响麦苗生长。一般每亩多用15~20斤尿素或者50斤碳酸氢铵,不可用氮过多。
图片
第二、发现麦田秸秆没有腐熟,土壤干旱浇水时,加上速腐剂,也能加快秸秆腐熟。同时压实土壤,根系与土壤接触,吸水吸肥能力强,减少冬春冻害死苗。因为前期土壤湿度大,有些表面土壤干旱,但深层湿度大,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当天能渗完。
小麦根系不下扎,长势弱的情况,无论什么原因,常用的补救方法就是浇水或者镇压,但是在浇水时,也要注意时间,浇水量。镇压时要注意麦苗长势情况,苗黄苗弱,还没分蘖时,不能镇压,土壤湿度较大时,也不能镇压。
I. 麦苗越长越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播种过深 。因为播种过深,导致麦苗目的地茎太长,出芽时种籽营养物质耗费太多,导致小苗叶片长细,根茎发育不全,麦苗柔弱,针对这种麦田可融合浇水亩追肥尿素溶液5KG。针对早已浇水的麦田,可以用1%的尿素液喷洒2次,每一次间距7天左右。壤旱灾, 关键产生于抢墒播种,一直没有浇水的麦田。主要表现底部叶片变黄,慢慢变枯,心叶迟迟不长,次生矿物根少,抽穗艰难。对于此事状况应立即浇水,推动麦苗立即生长发育。
肥效不够变黄:关键产生在土壤有机质差、基肥严重不足的土地,具体表现为微黄、分蘖力差、小苗弱。该类麦田除要施足有机肥料外,还需要增施适当有机肥,1亩进行开沟沟施尿素溶液7.5-10KG、磷钾肥30KG;1亩用尿素溶液1KG加叶片宝5mL对水50KG开展叶片喷雾器,可促进叶子颜色快速转绿。相对密度太大变黄:播种不均匀或播种量太多,使麦田人群相对密度很大,还会造成小麦发黄。其防范措施:快速补苗并立即施肥,若已进入拔节期,可采用压苗方式挽救。
J. 过年了小麦苗还稀怎么办
这几天我在山东农村调研,对今年春天小麦苗黄、苗弱、枯死现象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1、当初播种量小或播种质量不好造成出苗少基本苗数小,这种情况并不多;
2、播种晚或播种浅,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播种后没有及时镇压或出苗后浇一遍大水压一压土壤,造成小麦根系在土壤中悬空生长,冬季被冻死的多,这种情况占比更多一些;
3、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或者基肥施用少,冬前苗子弱被冻死的多;
4、播种过早或播种量超大,尤其是施肥量过大,造成冬前旺长而被冻死,或者春季返青的时候因为每个茎叶都得费力竞争光、水和营养来恢复生长,使其冬前老叶枯黄的更厉害,进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黄苗和枯叶;
5、干旱、除草剂药害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