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好住院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好住院

发布时间: 2022-12-15 23:55:35

‘壹’ 为啥精神病人待遇如此之差

一、否认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二、忌讳心理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三、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冶”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迁延难愈。

四、求治心理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五、厌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统,持久的治疗,就可转为慢性,有的患者还会反复发作。在这种情配下,有的家属开始对病人产生厌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疗,不督促他们长期;按时按量服药。

六、迁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事和工作,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予照顾,百般迁就患者。

‘贰’ 精神病人是不是治不了

精神病能治好吗——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对话
姚贵忠

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治好

每当我向人介绍说自己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时,很多人就会面带疑虑地问:“精神病……能治好吗?”一般人所说的精神病,多数是指精神分裂症。这时,我就会很有信心地回答:“多数病人都能治好。”

的确,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六成以上的病人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对于首次发作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这主要是由于医生和普通人判断病人好没好的标准不一样。医生是从医疗的角度判断疗效,症状消失了,自知力恢复了,病就算好了。而普通人则认为,精神病人只有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工作,才算病好了。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之所以受到怀疑,原因就在于:药物的副作用使病人显得呆板、迟钝;病情容易复发,而且事实上精神病的复发率也确实相当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病人虽然已经达到临床痊愈,却仍然不能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所以,虽然医生认为很多病人已经治好了,但其他人仍然觉得他们有毛病。

不可否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目前确实不尽如人意,而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已成为妨碍病人康复的一大难题。但是,也应该看到精神病治疗复杂的一面,影响疗效的因素决不单纯是医生和药物,还包括家属和各种社会因素,有很多药物治疗以外的因素是医生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不能因为对眼前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就否定精神病学的成绩,更不能妄言“精神病”治不好。近三四十年来,许多治疗精神病的新药已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精神病治疗学也终将是不断发展的。可以相信,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会越来越多,效果会越来越好。在医护人员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同时,也衷心希望病人家属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帮助精神病的治疗,共同为精神病人尽一份力。

精神分裂症能“去根儿”吗?

常听人说:“精神病治疗了半天,也去不了根儿。”精神病容易复发,从这个角度说它去不了根儿,我完全同意,但是这种说法应该具体分析。

首先,什么叫“去根儿”?“去根儿”是不是说病了一次之后,就一辈子不再犯?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又有几种疾病能够“去根儿”呢?高血压、糖尿病能“去根儿”吗?感冒能“去根儿”吗?人人都希望所有的病能够“去根儿”,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这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而已。
其次,精神分裂症为什么难“去根儿”?前面已经谈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病人的个体素质、性格特点、家庭社会环境、治疗情况、遗传因素等等。医生的药物治疗只是这诸多因素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不可能单纯指望医生的治疗来解决精神分裂症的“去根儿”问题,家属和社会都要为病情的复发承担责任。这就好比体质弱的人容易感冒一样,如果缺乏周围人的照料,缺少营养物品的滋补,只等到感冒复发了,再请医生来治疗,那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怎样为“去根儿”而努力?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治病上,而应该做长远的打算。在维持用药的同时,全面地促进病人的心理、社会康复才是“去根儿”的根本出路。这就相当于为体弱多病者强身健体,俗话说:“邪不压正”,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抵御病魔的侵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扎根”的土壤。
精神分裂症病人何时需要住院?

住院治疗有“三利”:1.便于观察病情;2.对于具有攻击他人、自伤自杀危险的病人,居住在医院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地保证病人的自身安全,也保证病人的家人及周围人的安全;3.便于治疗。对于门诊病人,医生用药时往往比较谨慎,因为他无法看到和及时处理病人服药后所出现的各种反应。病人住院后,医生就敢于加大药量,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以加快治疗的进程。

住院治疗还有“三弊”:1.病人病重时,往往对医院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坚决拒绝就诊、住院。因此,常常需要哄骗,甚至强制病人住院。这样就可能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引起病人与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激烈冲突;2.住院期间,病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家庭生活被剥夺,这些对于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有很大的侵害;3.精神病人的住院时间较长(一般为3个月,病情顽固者可长达一年半载),环境单调,这对病人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习工作能力都有很大影响,出院以后需要很长时间去重新适应社会。为此,国外用日间住院(病人白天来医院接受治疗、参加各种活动,晚上回去与家人团聚)、家庭住院(家属陪同病人住在医院里)等方式来弥补以上弊端,但我国目前尚无此条件。

现在多数专家的观点是,精神病人尽量不住院,只有到病情异常严重,或者在家里无法维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需要住院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极度兴奋、冲动伤人;2.有自杀企图;3.拒绝治疗,家属又无计可施;4.诊断不明,需要住院观察以明确诊断;5.严重的药物反应;6.多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佳,需要住院系统调药。

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多长时间合适?

有人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住院治疗是3个月一个疗程。其实,精神科的药物治疗并无固定的疗程,所谓“3个月一个疗程”,只是说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的住院时间是3个月。

这3个月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称为“住院三部曲”。第一部是急性治疗期。病人住院之后,首先要了解和熟悉病房环境,消除其恐惧或敌对心理,还要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使那些过度兴奋、躁动的病人尽快安静下来。此期一般需要2~4周;第二部是完全治愈期。病人在相对安静、合作的前提下,系统地接受治疗,直至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这是最主要的治疗阶段,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以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此期可长可短,一般为6~8周;第三部是调药巩固期。病情达到临床痊愈之后,需要在医院里巩固2~4周,然后酌情调整药量,准备出院。在治疗阶段,药量比较大,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因此在出院之前,要尽量摸索出既能巩固疗效又能降低副作用的最佳剂量。

以上所说的,是多数病人的住院治疗过程。三期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只是笼统的划分。住院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人,多数是由于在第二期里,有些症状比较顽固,长时间不能祛除,或者症状消失了,自知力却总是不恢复。

国外有一种观点,主张精神病人住院的时间越短越好,只要病人冲动或者自伤的危险性不是很大,能够配合治疗了,就让他回家去服药。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它主要是为了避免住院的“三弊”,特别是为了避免住院对病人社会功能的损害。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美国的精神病院已日趋减少,人们正在将有限的医疗资源从医院转向社区,即按照一定的区域将精神病人组织起来,督促他们服药,并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但是,这样做就需要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和社会管理,而我国的家庭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都很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家属还是希望既然病人已经严重到住院的程度,住一次院就要尽量把病治彻底之后,再接病人回家。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您家里的看护条件较好,也可以同医生商量,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是不是住院时间越长,治疗就越彻底?

这句话要具体分析。如果病人住了3个月医院,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仍然不承认自己有病,回家就有可能拒绝接受治疗,此时就不能让病人出院,继续换用其它药物治疗,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但是,有20%左右的顽固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目前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把他们治愈,这样的病人继续住院的价值就不大了。医生怎样才能知道谁是顽固性的病人呢?这就需要一种药一种药地去“试”,然后再两种药三种药地合并应用,倘若病情仍无起色,医生就会无奈地把这些病人归入那可悲的20%之中。

由此可见,病人的预后如何、继续住院有多大意义,这些全靠医生的综合判断。现在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精神病医院床位收不满,考虑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生就尽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这是很不合理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只能考虑病情,而不应该把其它因素掺杂进来。作为病人家属,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既要尊重医生的判断,又要有自己的思考。

还必须考虑到,住院治疗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在精神病医院这个单调、封闭的环境中,要让病人“脱胎换骨”,通过住院治疗使精神状态完全焕然一新,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应付各种事情,这恐怕也不太现实。有时,家属和医生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争议。医生认为病人已经临床痊愈可以出院了,家属却认为病人仍然双眼发直、待人不主动、生活懒散等,住院时间还应该再长一点、治疗再彻底一点。家属说的这些情况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是病人在住院期间无所事事,呆懒了,还有可能就是病人得病以前的性格表现。这些都不

一定要在医院里调整,况且有的情况在医院里也无法彻底调整,需要回家以后慢慢适应。

总之,延长住院时间,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提高疗效,而在有些情况下则不能,家属要对住院能解决的问题、解决的程度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

医生如何判断精神病人的疗效?

每一位住院病人出院的时候,医生都要给他开一张诊断书,上面除注明住院时间、住院诊断以外,还要写上住院疗效。因此,家属应对医生作出的疗效判定有所了解。

精神病人的疗效共分为4级:

痊愈:精神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

显好: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

好转:症状较住院前减少或减轻,自动力未恢复;

无效或恶化: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由此可以看出,疗效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神症状和自知力。对于门诊治疗的病人,家属也应该用此方法定期为病人评定疗效,以掌握病情、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住院的最佳疗效当然是“痊愈”,稍差一些是“显好”。以这两种疗效出院的病人就是病好了,或者基本好了。如果出院疗效只是“好转”,说明治疗不太满意,病人的症状比较顽固,病情比较难治。一般讲,以“无效”或“恶化”出院者几乎没有,但有时会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比如病人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需要转到其它医院治疗,或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拒绝继续住院等,此时医生会在诊断书上注明“自动出院”,即:不是医生认为病人该出院了,而是家属自己接病人出院的

‘叁’ 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好吗

解答:根据你的字面提供的资料,我作用以下的分析。
首先要理解长期住院的含意。长期是指多长的时期?怎样才算得上是长时间呢?要知道精神病是很难医治好的,一般都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调理。如果长时间地住院就会使到精神病患者和外界社会接触的时间过短,会使到他容入社会比较困难。不排除有些医生为了金钱会建议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恶行。不仅医院也是一间盈利的机构,虽说他们挂在嘴边的“医者父母心”的含金量有待考察。所以精神病患者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某些事情就大起大落,自己要懂得调节。减少精神病发再次入院的机会。不过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具体也要因人而异。长期住院会使到精神病患者对住院产生了依赖的心理。也就是说,一定在社会发生了什么烦人和难解的事情之后就会考虑到住院,去逃避。那样精神病院就成了精神病患者的一个安乐窝。那样精神病患者就不会用自己的心智去克服病患。其实对于精神病患者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去一些康复的训练中心。参加多一些康复方面的心智训练,和心理方的辅导工作。同时也要做到依时服药,减少复发的机会。

‘肆’ 治疗精神病,住院与不住院哪个更好

很多精神病患者还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属,都不希望患者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感觉患者在生活上会得不到好的照顾,而且怕他们会受到欺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咨询了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专家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下面的答复。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于这个问题谁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视病情而定。如果病人没有严重的兴奋症状,存在伤人毁物,影响社会治安,有自杀意念,不吃不喝,不语不动,伴有躯体疾病,家庭或单位无人看护,不能保证病人坚持按要求服药,具备上述任一情况,以住院治疗为安。若上述任何情况都不具备,则可不住院在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为什么不适宜长期住院治疗?任何精神病人如果长期住院,从客观上就会起到与家庭、人群和社会环境隔绝,对疾病的恢复是不利的,长期住院与世隔绝,病人的个性会逐渐发生缺欠。慢性精神分裂症本身就容易形成个性衰退,长期住院,衰退的速度和程度会更快、更重,所以许多国家都倡导缩短这类病人的住院时间。现在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短期住院给治疗打下基础。然后,在院外继续服药,进行康复治疗,不脱离社会生活,是个最合乎情理的综合措施。所以说,有些单位一遇到了有精神分裂症病人,就采取让其长期住院的处理方式是不妥当的。住院治疗—必要时的选择多数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的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只有在病情异常严重,在家中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才选择住院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形:极度兴奋、冲动、伤人、自杀倾向、拒绝治疗、严重的药物副反应、诊断不明确需要住院观察等。住院治疗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医生就会安排出试、出院,进行院外适应性治疗,以避免长期住院造成社会功能的减退。依靠社区康复站提高患者综合能力建立社区康复站,稳定期的病人可以来到社区,由医院医师到站指导,除了有心理学志愿者和社工帮助康复外,还定期组织学员出去参观游玩,提高学员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专家最后指出,精神病患者到精神病医院不是治疗目地,而是一种精神病治疗需要。这要根据患者,以及患者病情,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伍’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愿住院

罹患精神类的疾病。

病人自己往往都是不会承认,也不容易轻易就接受这样的现实。

不认为自己得了精神类疾病,不配合就医。

不乐意住院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

曾经罹患过,已经有住院的经历的人,就一定是不乐意住院。

住院的痛苦,只要是住过精神科的人,都最清楚了。

病人的意识清醒的时候,对精神类专科医院的惧怕和恐慌,是真实的。

如今社会压力复杂,住院之后的诊断和治疗,也算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病人,往往是多种药物,在尝试着治疗。

吃药的苦痛,病人自己最清楚了。苦不堪言的。

‘陆’ 现在为什么精神病人好了还出不了院

关于精神病人出院 段艳平
精神病人特别是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人入院后,经过临床治疗,由谁来决定出院,常常会出现经管医生、家属及患者的意见分歧。医生:患者急性症状缓解,可以离开封闭病房康复,但患者或家属不愿出院,该如何分配医疗资源——困惑;患者:认识到疾病,并理解治疗的重要性,且对院外生活充满祈望,但医生不建议或家人不同意出院——无奈;家属:好不容易让病人住院了,曾经的杂乱生活终于平静了,虽盼望家人早日回家,但害怕病人再次发病,扰乱平静的生活——矛盾。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患者病情缓解,由医生建议或患者提出,最后由送病人入院的监护人签字后出院。在这里,出院更多地强调了监护人的决定作用,却忽略了患者本人在出院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基于目前中国更多的强调了“知情同意书”的作用,在出院时,是要求由送其入院的监护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出院。对于自愿入院及开放病人来说,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但对于封闭病房的病人,常会碰见家属急于或不愿接病人出院,导致治疗上的困难和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 从国外的一些法规中,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出院与复核检查小组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精神卫生法中的规定的一项权利。按照该法规定,非自愿住院的患者要求出院或转为自愿住院,可以向经管医生提出要求。一旦经管医生同意即可出院或转为自愿住院身份。这是患者最快最直接改变非自愿住院身份的途径。如果经管医生拒绝患者的请求,只能复核检查小组申请复核听证会。患者申请复核检查小组听证会时,指定治疗医院必须通知患者家属,以便亲属出席提供患者继续住院或出院的相关证据。”英国也有相类似的规定。 我认为这是可行的,同时也将一定的权利归还给患者,以人文的关怀去对待患者的决定和要求,是对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的尊重,这对患者的康复是有益的。我觉得把病人出院的权利归还给病人的好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治疗的目的。我国非自愿住院的病人主要以强制入院或医院保护入院,主要是根据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存在对自己或他人暴力攻击或自伤自杀的危险,或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治疗的目的是尽量恢复其对自己的行为的判断和控制能力,回归社会。封闭病房在治疗中的角色是急性期的治疗,在治疗的方案上与缓解期的病人是不一样的,而且过长时间的封闭,会导致患者与外界更多的隔离,产生“住院综合症”,整天的无所事事,表情淡漠,对未来没有希望。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住院,而是出院,即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 第二,康复的要求。社区康复作为精神病学的第三次革命是有重要意义的。精神病属于慢性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但不能说精神病是不能治愈的。当病人急性期过去后,要更多的强调康复,而康复的地点放在封闭病房就不合适了。封闭病房隔离了外面的纷杂社会,虽安全但单调,尽管有很多医院采用了心理治疗中的很多方法丰富其生活,但不能满足作为“一个人”的要求。正如加拿大的自愿住院的病人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包括住院和出院,非自愿住院的病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治疗,转变为自愿住院的病人,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所以封闭病房的病人,也可以有相应的途径来获取自己的权利。 第三,人文的关怀。在北大六院的大厅上留有沈渔邨院士的训诫:“将人文精神(不太记得了,只记得人文在精神病学上很重要的意思。)”强调人文精神首先要尊重精神病人的想法和要求,从姚大夫的意大利之行的文章,以及加拿大的相关法规,可以看出对待精神病人不要过于急于求成。即使在目前,我们的治疗方案很先进,在一月或两月时间,就可以使一个急重病人缓解,但一次的长期住院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改变其易复发的特点。而以人文的精神对待病人要求和选择,起码可以让其享受人生的感觉。 在出院问题上,也曾经让很多大夫困扰,主要是难于说服病人家属出院。曾经我就和
另一大夫,还有一个社会工作者一起来劝说一个病人家属,让其接病人出院,整个气氛很尴尬,病人很气愤,且对其家属产生了一些妄想的思维,对医生也心存怨恨,似乎是怨我们无能或有意不让她出院。所以就是我们这么多人,都不能解决这种家庭本身的关系问题,让一个刚从急性期的煎熬中挺过来的病人,成功的说服了家属才能接其出院,那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起码他们的社会功能恢复有待回归社会的康复过程。 我国目前很多精神卫生研究所或心理卫生中心已经设立了康复科,为院外的病人提供指导和健康教育等,可以缓解长期处于照顾精神病人的家属的焦虑。同时家属也可以抽身做自己的事业,陪伴病人在生活中逐渐学习成长。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医院逐渐完善,精神病人真正的可以实现社区康复,不存在非自愿入院的问题,也就没有出院的困扰了。 归根结底,存在非自愿入院,就存在出院的问题,精神病人是可以通过治疗好转或痊愈,同时也相应的享有选择出院的权利,这是对他们的尊重。

‘柒’ 精神病总治不好是什么原因

精神病为什么治愈后老是反复复发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精神病是以幻听,妄想,暴躁。思维上的情感障碍。这类疾病主要以幻听,或是大脑出现的别人要杀他,思维逻辑上面的错乱。并且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
为什么去精神病医院看好了还会复发呢?为什么有些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这样呢?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其他因素,第一精神病患者,在康复后,需要对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平时不要刺激病人。如果出现犯病,往往打是治不好的。这样只会加重病情。另外食物方面主要以清淡为主。不可吃油腻烧烤食物或是刺激性食物,如辣椒。使用会刺激神经加重病情。
还有就是精神病沟通方面,在他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时不要与其争论。要不予理睬。否则也会加重病情。在病人犯病时。可以记录犯病时间。提前1到2小时服用镇定或是安眠性药物!

精神病医院以利培酮片,奥氮平片。嗪丙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以抗兴奋妄想症降血压药。并不能真正有效根治治疗精神病。往往抑制并不能根治。精神上问题。还是需要用心去治疗。

精神病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压力引起的,或是血瘀导致,失眠导致,寄生虫感染导致,刺激性导致,或是体弱神经衰弱,遗传性。
每种原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压力导致的可以减少压力平时多户外。还是以心理医生辅导为主。
血瘀这种导致的血管硬化需要的就是通过针灸头部,去除血瘀块,或是服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水蛭,蚯蚓,三七。活血化瘀。
失眠导致这种可以检查是否有烦心事,可以服用柴胡20,酸枣仁15,郁金10,浮小麦25,加以治疗。或者白天服用舒肝解郁颗粒,晚上服用安神类药物。平时少动怒。辅助综合治疗。
寄生虫感染,比如喝了河水就容易感染寄生虫从而诱发,这种只能拍片检查无误后开颅取出。
刺激性这种是受到刺激导致,需要心理辅导,抗精神病药,或用电击头部(风险大不推荐)。平时少吃刺激食物,少动怒。
体弱这种只能增加营养,平时少活动为主。慢慢这种可以自愈。
遗传可以说是最难治愈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要对症下药。都是可以治愈的!

热点内容
为什么有些人找不到对象呢 发布:2025-07-27 21:57:24 浏览:381
为什么茅台味道不好 发布:2025-07-27 21:54:41 浏览:542
便宜的圆珠笔为什么不好写 发布:2025-07-27 21:52:51 浏览:298
为什么前端时间白带多了 发布:2025-07-27 21:52:45 浏览:813
华为什么软件可以检测电池 发布:2025-07-27 21:39:53 浏览:279
手机莫名没网是为什么 发布:2025-07-27 21:38:21 浏览:42
为什么百度上下不了文件 发布:2025-07-27 21:34:11 浏览:693
为什么在吸烟的环境下眼睛不舒服 发布:2025-07-27 21:29:48 浏览:27
苹果手机发图片用短信为什么发不了 发布:2025-07-27 21:15:53 浏览:415
2021年12月13日淘宝为什么是黑白色 发布:2025-07-27 20:53:14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