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嘉靖为什么那么便宜

嘉靖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时间: 2022-12-16 23:52:19

❶ 嘉靖为什么那么痛恨杨慎

他不是痛恨,他是记仇。

嘉靖并不痛恨谁,只不过是爱记仇而已。尤其爱记住挑战过他尊严的人,嘉靖可能是个处女座傲娇小公举。

杨慎是明代着名才子之一……

嘉靖:哦~你说谁是着名才子?朕给你个机会再说一次!

吃瓜:那个……尊敬的英明的陛下,当我什么都没说!下雨了,我妈叫我回家偷菜,拜拜。(火速逃离现场)

其实我怀疑高智商的嘉靖是知道的。

❷ 如何客观的评价嘉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有能力,无道德,有权谋,无责任的昏庸的能君。他可以保证正常情况下王朝不崩溃,却不能保证百姓吃饱穿暖无冻馁之苦。他不能挽救乱世中王朝的崩溃,却能保持衰弱的王朝不灭亡。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本来按照皇位继承顺序,嘉靖帝跟皇帝宝座基本上“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时候,明朝最会玩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意外去世。由于正德帝没有子嗣,所以朱厚熜这个堂弟意外地捡到了这么一个天大的便宜。

嘉靖皇帝自幼就非常聪明,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极力推举他成为大明王朝的新君。历史上有过许多次在政权交接之际,权臣拥立蠢货当皇帝,以便于让自己掌控朝政的事情。而作为朝廷实际一把手的杨廷和却选中了极为睿智的朱厚熜来继承皇位,可见这位年过六旬的老爷子对大明王朝真的是鞠躬尽瘁。

简介

嘉靖皇帝极为聪明,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有能力让大明王朝重新焕发生机。可是他却将智谋完全用在了帝王权术方面。虽然他在位期间一直有处理国家事务,但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无上权威。他迷信方士所说的“二龙不能相见”的鬼话,长期不与自己的儿子相见,父子亲情若有若无。

嘉靖帝在位四十多年时间里,大明王朝国力没有什么起色,虽然有人将他在位前期称为“嘉靖中兴”,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中兴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远远比不上在他之前的“弘治中兴”和在他之后的“万历中兴”。嘉靖帝的最大问题在于他明明有能力可以做的很好,但他却荒废了这四十多年的时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玩帝王权术和炼丹修道上面去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嘉靖皇帝的话,那就是:他不是个好人,也不是个好皇帝!

嘉靖帝在位后期,明朝的总体实力有所下滑,不过远没到濒临亡国的程度。虽然他算不上是个好皇帝,但明朝“始亡于嘉靖”这个锅,嘉靖皇帝表示他是不会背的!

❸ 为什么宋朝末期那么有钱.明朝末期却穷的连军饷都没有

明朝其实并不穷,穷的是天启和崇祯。仅论财政的话,嘉靖开始就很穷了。

明代财政很奇葩,中央分两个财政,一个是国家的,归户部管,一个是皇帝自己的,叫内库。

嘉靖时期很穷,海瑞那句: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很真实。但是嘉靖驾崩之后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只记住了嘉靖对裕王(隆庆)很不好,但是都忽略了嘉靖完全是以继承人的态度来培养裕王的。隆庆继位后,推动改革,首要的就是开海,其次是和蒙古贸易。两套组合拳打下来,户部有钱了,内库也有钱了。

到万历即位后,也很有钱,要不然张居正没那么大底气直接变革。搞什么一条鞭法。这个变革的整体基础在于国家货币要多,换句话说要有本位货币,而且数量要很多。在当时来说,就是白银。根据记载,当时中国拥有全世界1/3的白银。可以说一改之前银荒的情况。耳熟能详的万历三大征就是靠着海外贸易支撑起来的。也就是说全是皇帝掏私人的钱就搞定了三场战争。

万历皇帝据说很聪明,但是对待继承人很不好,既不做培养,也不指点。之后就落入了东林党的口袋。

确实得讲,东林党和东南地主阶层脱不开关系,即使不是代理人也是共生的关系。于是关税没了,商税没了,其他各种税种都没了。比如茶税,天启五年在魏忠贤的主持下一年收35万两白银,崇祯元年在东林党的主持下,只收到17两。一年。

所以明朝不穷,但是大资本家提前玩起了代言人的玩法,导致朝廷收不上税,那不穷才是不科学的。

❹ 在明朝的皇帝中,为何嘉靖帝显得那么另类

这或许跟他藩王入主大宝的出身有关系,虽说他不是明朝第一个以宗亲藩王的身份成为明朝帝王,但在他之前,那些宗亲即位的皇帝,不是靠着真刀真枪夺了天下,那就是靠着能力护住了明帝国的江山,总之他们的帝位比嘉靖帝要稳当。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年少登基的嘉靖帝心中不安且不甘,于是嘉靖帝的一生都在与臣子较劲,与他的皇位较劲,最后就变得非常另类了。

明朝另类皇帝

说起嘉靖帝,那可是明朝出名的皇帝,因为他是明朝第一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而且一心求道,好像仙风道骨,不问尘俗之事,可实际上皇帝该享受的一切,他都享受了,美人与奢侈的生活,人家向来也不拒绝。并且别看人家几十年不上朝,朝堂之上,或者之下,没有什么事是他嘉靖帝不知道的,皇权牢牢地掌控在他的手中,即便他养出了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可人家说扳倒严党就扳倒。可见嘉靖帝的权术很是高深,深到奸臣为他所用,也被他所弃,比起其他明朝的皇帝,简直另类的有些离经叛道。

其实嘉靖帝也是无奈,无奈他不是正统皇子出身,无奈明帝国文臣集团能量太大,还无奈他那随心所欲的权力之心。总之在嘉靖帝各种心思之下,他对自己的皇位,对臣子们,甚至对大明帝国都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因此他的一生都在较劲,于是就显得格外另类。




❺ 采阴补阳的皇帝,基本离死不远了

采阴补阳,多不靠谱,但总有人信。方法千奇百怪,结果大都相似,肾虚的是男人,受苦的是女人,有时候动物也难幸免。

有些方法,二到无限大。

据说明时有一个叫袁本盈的道长,就发明了一个神奇的方法,用人参喂羊,用吃了人参的羊喂狗,然后以狗肉拌入驴饲料,驴配时割其势,然后皇帝吃这玩意儿。

这是补。

还有一种是采。

鞑靼人有一个叫弘吉剌的部落,美女如云,成吉思汗的第一个老婆就是弘吉剌部的。汉时他们就进贡特种美女给大汉皇帝,然后派出老妇女陪姑娘们睡觉,主要看有没有口臭,打不打呼噜等,然后分组,六人一组,三日三夜一换班。

但无论是补,还是采。干这种调调的皇帝,基本都离死不远了。

明朝的皇帝多数荒唐。嘉靖皇帝就差点死在“采阴补阳”上。

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大明发生了“壬寅宫变”。领导和参与宫变的,清一色的美女娘子军,杨金英、邢翠莲为总指挥和副指挥,带领十多名宫女谋杀嘉靖皇帝。

武器也很落后,比八路军的装备还差。因为她们只有几条黄绫布,而且,差一点就活活把嘉靖皇帝勒死在床上。

当然,她们最后都被凌迟处死了。嘉靖皇帝趁机说,啊哈,宫里太不安全了。从此不回大内,理所当然不上朝了,顺其自然在永寿宫里修斋建醮,做起道士,无法不可不戒地持续采阴补阳。

嘉靖皇帝的采阴补阳很过分,很混蛋。

首先,他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因为几个道士说,养生是不必节欲的。相反,只要掌握了我们只售998的房中秘术,多次跟童贞处女发生肉体恋爱,便可以采阴补阳、延年益寿。

嘉靖皇帝心花怒放,只要998,这么便宜的欲仙欲死还能兼职养生,爽死了!

全套998的养生套餐,执行起来也很简单。黎明之时,那些宫女们必须赶在日出时分采集甘露,以供嘉靖皇帝饮用。

这些女孩不陪侍,因为要等待月经初潮,初潮应该会肚子疼吧!嘉靖不管,要求她们跟尿检采尿一样采集初潮经血,用来炼丹。

这玩意儿有用?

有用!

因为有附加东西,主要是中草药和各种矿物质,外加童男童女尿,炼出来的丹是红色的,叫做“红铅丸”,因为其中提取了人尿中的性激素,所以大有那个作用。

嘉靖皇帝感觉自己年轻了,一柱擎天功登峰造极。

宫女们终于受不了了,发动了宫变。

这事很不可思议,按道理,推翻帝制的,经常是那些手握兵权的人,何况,弑君谋反,要灭九族的,要凌迟处死的,就算是公卿将相也不敢轻易动这念头,何况几个武器装备都没有的弱宫女?

那肯定就是欺人太甚,实在忍无可忍了。

可见,这玩意儿做不好,真的就离死不远了。因为你不可能想到会激起谁弄死你的念头。

【END】

❻ 明朝一桩伤母案,轰动朝野上下,为何嘉靖帝放过真兇

嘉靖八年,京城有个叫张福的人去报案,说自己的母亲被邻居张柱给杀死了。当时东厂在京城的耳目众多,收到消息后,马上就派人去将张柱抓了起来。在一顿酷刑之下,张柱承认了自己就是杀害张福母亲的兇手,于是东厂就将这一结果上报嘉靖帝知晓。

嘉靖帝看后觉得没问题,就将案件后续交给刑部处理。由于东厂的势力大,既然他们已经得出结果了,那么刑部也没必要多费精力去核实。最后就简单走了一下流程,便判定张柱就是杀人兇手,判处死刑。

案情反转

或许有人会说,这案子不是已经结了吗?可问题是,张柱到了刑部以后,就不承认自己是兇手了,还说是张福自己杀死母亲,从而嫁祸给他。当然,仅凭张柱的一面之词,刑部是不敢公然推翻东厂的审讯结果的,关键是张柱还有人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次案件虽然性质恶劣,但只不过是其中很简单的一起。原本查明真兇,依法处置也就是了,为何嘉靖帝要放过真兇呢?他这样做,不仅会让真兇逍遥法外,还会令朝中官员,以及京城百姓失望,如此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嘉靖帝为什么要做?

其实,这都是因为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驾崩的时候,因为膝下无子,所以才让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帝捡了便宜,坐上了皇位。可是嘉靖帝上位后,就不愿以“皇考”尊明武宗的生父明孝宗,对于武宗时期的旧臣,他也是采取打压的态度。

那么这与伤母案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张福的邻居张柱,是明武宗皇后夏氏家族的家仆。所以很有可能,嘉靖帝是因为忌讳明武宗旧势力,想要打击夏氏家族的外戚势力,才会一心想要处死张柱。

当然,史书上并未记载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就算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史书也不会记载。不过嘉靖帝非要参与民间刑事案件,还冒着失去人心的风险驳回二审、三审结果,就可见此事不会那么简单。

❼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会混到如此差钱的地步

所以在《大明王朝1566》里才会有“改稻为桑”的国策。嘉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目的是为了炼丹差的那100万两银子,为了这点银子,他可以容忍严嵩贪300万。而严嵩利用嘉靖的这个心理,硬是假设出了海外有一个稳定的丝绸贸易市场,然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进行“官办丝绸经济”,但是最终眼睛盯着的却是老白姓的土地。

明朝的皇帝只考虑自己用钱,却没有一个考虑过朝廷的健康运转,百姓的疾苦,所以最终才丢了江山。

❽ 海瑞上书大骂嘉靖帝一无是处,为什么嘉靖不敢处死他

因为嘉靖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如果他杀了海瑞,海瑞将会流芳千古,而嘉靖则会因此留下骂名。嘉靖不杀海瑞,也可能是默认了海瑞是对的,他对自己晚年不务正业感到惭愧。

嘉靖或许默认了自己的罪过

嘉靖晚年的时候沉迷于修道,他追求长生不老,却懈怠了政事。然而他吃了那么多丹药,身体却每况愈下,此时的他也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对的。刚好海瑞上书,字字珠玑,将嘉靖骂醒了,但是嘉靖不能接受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所以将海瑞关进大牢,但也没有赐死他。

❾ 嘉靖帝为何总说自己的四季常服不过八件,他是真的节俭吗

不。嘉靖帝是在向大臣们说明自己花费的不多,国库空虚不是他的责任。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嘉靖帝的常服不到八件,关于他说的这句话则是来自电视剧《大明皇朝1566》中,嘉靖帝用自己常服的数量少推卸责任。当时官员腐败,国库又空虚,而且还查到江南官员沈一石贪污上千万两,朝廷震动。嘉靖帝借这件事,更有理由说国家财务紧张都是因为贪官,和皇帝自己没关系。

总的来说,嘉靖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不可能仅有常服八件。而且历史上的嘉靖帝也没有致力于节俭。反而是记载了他大兴土木,建造道观,造成了许多的浪费。关于嘉靖帝节俭的说法很有可能是电视剧中虚构的。嘉靖帝在历史上评价很高,除了中期用人出现了偏差,导致朝堂一系列的动荡外,早期和晚期的嘉靖帝政绩都是可圈可点的。

热点内容
淘宝上的衣服为什么变小 发布:2025-07-28 15:03:26 浏览:541
为什么微信安装后系统特别慢 发布:2025-07-28 14:57:00 浏览:501
为什么苹果在低电量的时候很卡 发布:2025-07-28 14:53:39 浏览:719
卫星电话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2025-07-28 14:51:21 浏览:733
为什么小孩子眼皮长麦粒肿 发布:2025-07-28 14:51:19 浏览:834
扫描的文件为什么自动存桌面 发布:2025-07-28 14:42:02 浏览:54
新手机为什么有时候一闪一闪的 发布:2025-07-28 14:39:34 浏览:935
为什么更新完系统手机不稳定 发布:2025-07-28 14:38:07 浏览:800
淘宝为什么同样的裤子不同价位 发布:2025-07-28 14:37:00 浏览:789
知否明兰为什么不生孩子 发布:2025-07-28 14:29:38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