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经常说别人不好
1.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培养的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大家分享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哦。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1
1,我们先从家长的方面分析。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数都是在后天形成的,而对孩子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家长了。俗话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并不用费心的去学,受家长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的学到了。所以孩子喜欢说别人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的榜样作用的。也就是说家长如果喜欢指责别人的缺点,那么孩子自然养成了这样的交际方式。
2,我们再从孩子的方面分析。孩子自身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但是孩子却只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并以此当做炫耀的资本,去拿同学的缺点团首当做谈资来和自己的优点做比较。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家长给予他们的优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夸奖他们的优点。如果此时家长给予鼓励他的优点,再适当的提出她的一些缺点,这样中和一下,就会让孩子的骄傲放下来,还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缺点。
家长们对于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都是如何引导的?
琳琳妈妈:我家孩子说别人缺点的时候,我也会告诉她,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能一味的拿自己的优点却和别人的缺点比较,还会告诉她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让她知道这样做是没有朋友的。
娇娇妈妈: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可能是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对别人的缺点过于指手画脚了,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家长们则要端正自己的交际态度了,尽量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以自身人格去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
强哥妈妈:孩子说别人的缺点时,我就会帮助孩子去找到别人的优点,然后拿对方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优点做比较,看到底谁的优点多,这样孩子就不会过于骄傲了,还能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
大成妈妈:孩子的心思是非常细腻的,也特别的`小心眼,不能说特别严厉的话,所以要耐心的倾听,然后分析出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许他是想得到家长的表扬,也有可能是他想得到对方的已经被贬作缺点的特长。
我们的宝宝长大了,他已经有了自己丰富的小心思,如果还把他单纯的当做小婴儿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家长,要和宝宝共进步,就要抓住宝宝的成长点滴,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的。您还可以阅读“孩子说话惹人烦,妈妈该怎么教导?”,了解更多的3-6岁宝宝行为心智发育知识,让自己和孩子的心更近一步。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2
为什么孩子会举宴不听话
孩子在两周岁前后,会开始变得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调皮了,并且“犟”了,有自己的小想法。这种不听话有三方面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满两周岁之后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自主和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孩子想要参与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做法相违背。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孩子就会反抗,并且内心会受挫,“不听话”由此产生。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欢接触任何事物。如果家长对此不理解,并且认为孩子是在调皮,对孩子的活动进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高兴也就不愿意听话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独自活动的空间,所以会一个人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倘若家长制止孩子的行动,孩子就会感觉不满,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塌答数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孩子老说别人不好怎么办3
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一是对孩子实施精神控制。一些家长为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考到高分,在家中除了学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外,不是请家庭教师,就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复习题让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家长用习题填得满满的,没有一点时间用来想自己的事,孩子对此是苦不堪言。 “ 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玩,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压力 ”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中,多数接受调查的孩子对问卷上仅有的两道自由回答题作出以上回答。
二是警告、恐吓。家长对孩子讲得最多的话不外乎是: “ 这次考不好,就不给你买玩具 ” ; “ 你不好好学习,就休想到公园去玩 ”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有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变成了只是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有的孩子提到学习就感到焦虑不安。 “ 考试不及格 ” 、“ 考砸了 ” 等词汇象黑压压的乌鸦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脑海。
三是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一些家长为刺激孩子加油学习,故意用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甚至在大众场合,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缺点冷嘲热讽,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因害羞而把学习抓上去。
四是不让孩子与别的小伙伴结伴。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学会抑制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适当的行为,以及学会在必要时如何适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一点,认为孩子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费时间不说,还会玩散了心,影响学习。在节假日,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使孩子没有机会与伙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家长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年轻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绪。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是 100 %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恼火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80 %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脑力劳动者。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对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动因。当他们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样高时,当他们看到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模式发展时,他们着急了,于是不择手段对孩子实施精神钳制。
二是心理知识贫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 “ 小孩儿 ” ,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 “ 不 ” 。孩子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都被家长剥夺,他们与父母交谈,也是高高地抬着头 “ 汇报思想 ” 式的;他们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 “ 声讨 ” 。
“ 精神虐待 ” 下的孩子难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其实,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 20 %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 42 %。辽宁 1.7 万中学生心理素质检测表明:心理异常的比率达 35 %,心理疾病的比率达 5.3 %。 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 " 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钳制,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没时间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就会使孩子创造的花蕾过早地凋谢。
同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经常受到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用其他变异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会,也有害于个人。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必须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是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要怒不择言。
2. 小孩为什么说别人是坏人
小孩的逻辑思维你觉得会像正常的成年人一样判断?我觉得小孩说别旦纤人拍链是坏人,一般都是不合他们的心意,不能让模贺仿他们的随心所欲,他们都可以说别人是坏人。
3. 孩子大二了 跟人相处总是说别人不好,怎么办
和别人相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一些内向的人。只不过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不允许内向的人,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和别人相处,和别人社交,不然到哪里都不受欢迎。我也是不喜欢和别人社交和过多社交的人,尤其是和陌生人,我喜欢交的朋友都是和自己相处很久的,可是亏袜我这样就经常被大人说太内向了,不会社交啊等等的,我很能理解你孩子的感受。其实我觉得跟别人相处和学会社交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就不能着岁和急,要慢慢的来。其次,和别人相处也是有选择的,不要和那些不好的人或者是性格不合,三观不和的人都可以不用理会。最后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要太逼孩子,也不要太乎空盯强势,好好的孩子沟通,内向这件事是需要慢慢改变的。如果不是这个世界需要内向的人改变该有多好啊!
最后给你的孩子加油!希望你们能越来越好!
4. 孩子总是喜欢背后说人坏话,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吗
若是小小年纪就喜欢背后说人坏话,那么他的内心的认知一定会发生偏差,尤其是看到对方比他优秀时。
很多父母觉得,背后说坏话很正常,所以并没有认真的教育过孩子,而是选择了不批评不鼓励的无视态度。在孩子看来,家长这样的行为,完全就是默许。接下来,他们说人坏话的毛病会更严重。
心眼变小
从滋生嫉妒心理开始,孩子辩早的心眼就会越变越小,直到最后,心态也跟着发生变化。从来不从自身找问题,而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别人身上。可怕的是,嫉妒会成为一种习惯,最后影响自身的性格。
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一定懂得包容和袭灶卜理解,尤其是与人相处时,懂得体谅。所以说,嫉妒除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之外,对于他将来的成就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嫉妒的行为时,家长就要学会引导,让他们逐渐地将内心的嫉妒封存起来。
如何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1、看到自身的优点
想要减少孩子的嫉妒心,自然得要发现跟别人一样的优点,这样内心才会平衡。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从孩子身上发现长处,并且引导孩子看到这些优势。之前,或许孩子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才会心声怨念;但是看到自身的那些长处后,自信心就会暴增,自然也不会再嫉妒他人。
生活中,家长也尽量不要去挖苦孩子,更不要去对比。做个懂得鼓励孩子的好家长,因为被鼓励和肯定,会把孩子内心更多的优点都挖掘出来。
2、不给孩子压力
按理说,孩子应该是无忧且无虑的,但是在父母不正确的教育之下,他们也变得有些“急功近利”,甚至迫切的想要成长和变优秀。于是,父母的这些期望变成了压力,很多孩子为此喘不过气来。
生活中,建议父母少给孩子一些压力,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能转换成动力。有的时候,让孩子身心放松,享受成长的过程,他们反而会成长得更优秀,掌握更多“超能力”。
3、引导孩子的想法
面对嫉妒心强烈的孩子,家长要多一些耐心,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引导,尤其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改变孩子。教会他们,凡事看简单一些,永远保持平和的心态的去面对事情。
就算别人很优秀,也要告诉孩子,这是他们努力出来的结果。所以,想要跟优秀的人并驾齐驱,那么只有付出同样的努力才可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嫉妒行为是错误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慢慢的转换心态。
总结嫉妒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的存在只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要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同时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沼泽。
5. 小孩没有自信跟别人玩不好老是说别人瞧不起他
这是从小受到家里的影响,所以需要慢慢引导,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多去表现,慢慢找到自信
6. 孩子爱说别人坏话危害这么大4招教你摆平
“妈,我们班的小杰太蠢了!”
正在学游泳的女儿一回到家,就向我大声嚷嚷:“那么简单的动作,他愣是半天都没学会,一个人拖了我们十几个人的后腿,蠢死了!”
你身边有爱说别人“坏话”的孩子么?
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会觉得孩子童言无忌,小事一桩,还是狠狠批评一顿?
除了选择忽略和粗暴打击。 我们不妨深入思考,孩子为郑冲什么爱说人坏话?
是在模仿大人?或想证明自己厉害?还是嫉妒别人,故意乱说?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这考验的,正是 父母的智慧 。
综艺节目《潮童天下》中,主持人问男孩小唯:“你们班哪位同学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
本以为小唯会列举某个优秀的小伙伴,没想到他却大声说旅察:“ 是小成,他是我们班最调皮的人 ,他还经常被老师请出来,罚看教室后的大红墙……”
小唯还想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但面带惊讶的主持人阻止了他。因为小唯不知道,此刻小成就坐在台下,正被他气得火冒三丈。
随后,主持人把怒气冲冲的小成也请上了台,并让他坐在小唯的旁边。
小成怒气冲冲地转过身背对着小唯。
主持人连忙打起了圆场,眼看气氛稍微缓和后,他试探着问:“你们愿意成为好朋友吗?”
小成斩钉截铁地说:“我才不想和他做朋友呢!”只留下小唯满脸尴尬地坐在台上。
生活中,类似情况比比皆是。
网上有位妈妈发帖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经常在她面前讲同桌的坏话。
比如:
听到同桌有这么多“毛病”,妈妈很担心儿子会被他影响,于是就打电话向班主任询问。
没想到班主任却告诉她,同桌不但没有她儿子说的那些问题,还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生。
反倒是她的儿子,本来成绩和同桌差不多, 但自从上学期的一场数学竞赛比同桌考差了之后,他就老喜欢因为一点小事告同桌的状。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负性自动思维” ,讲的是人常常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对发生的事情做各种消极思考。其中给自己和别人贴消极标签,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总忍不住说人坏话,是典型的负性自动思维。
拥有负性自动思维的孩子,往往会在无意识中越来越强化自己心胸狭窄、爱揭人短、嫉妒心强的特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碰壁。
汪国真曾说,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是一个永远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如果孩子的眼里只看得到别人的缺点,那他的人生道路往往会走得举步维艰。
他说的是别人的坏话,伤害的往往却是自己的未来。
前几天,小区的宝妈琳娜向我吐槽说,最近儿子浩杰回家老爱说人是非。
两天前,她的侄儿小俊放了暑假来自己家玩。 小俊比浩杰大一岁,成绩优异,一直是琳娜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没想到小俊来了以后,浩杰就开始在琳娜面前吐槽:“自觉?我看他比我打 游戏 还打得欢!”
“没问我就吃我的零食,还把垃圾到处扔,真讨厌!”……
这天早上一起来,浩杰就向妈妈嚷嚷:“昨晚上他没洗澡就睡觉,恶心死了!”
没想到小俊刚好从房间走出来,他喊镇歼一听,气得转身就回房间收拾好东西,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琳娜不禁气得大骂儿子:“你少说几句会死啊?!自己毛病一大堆,一天到晚还好意思说这个说那个!”
没想到浩杰听了,也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臭小子天天给我摆脸色,你说我教训他错了吗?”琳娜怒火冲天地问我。
看着她字里行间愤怒的情绪,我竟无言以对。
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和琳娜一样,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用责骂来代替教育。
却常常忘了, 责骂从来就不是教育,它只是宣泄了我们愤怒的情绪而已。
结果呢?既没有纠正孩子的错误,又把孩子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说人坏话,其实也是孩子社交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的背后,有4个深层的原因:
我们要当有智慧的父母,就要懂得去探寻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因势利导,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从而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言行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确实如此。
当孩子说人坏话时,我们是大声斥责,还是循循善诱?我们怎样回答,孩子往往就会给我们怎样的结果。
这位爸爸的应对方式绝了,快搬小板凳来学习一波!
当儿子向自己吐槽别人如何不好时,他并没有反驳和斥责。
而是连连夸赞儿子:“说得不错,你能这样去评价他,说明你能分清是非。”
看儿子满心欢喜,他就开始分析:“知道为啥你做得比他好吗?因为爸爸从小就教你了呀。
他的爸妈可能没教他这个,所以他要知道,肯定有个过程吧?”
儿子听得连连点头。这时候,爸爸说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件“糗事”: “小时候你干过一件事,比他还差呢,有一次你把屎拉在了地板上,自己还去踩。”
儿子听后不禁又惊讶,又觉得特好笑。
这时,爸爸就问儿子:“你那个朋友不至于干出这样的事吧?”
儿子摇摇头说不会。
爸爸这才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爸爸在你犯错的时候,说过你不好吗?
因为爸爸接纳你,然后你才慢慢从不好变得越来越好,是不是?
你的同学也需要这个过程,你愿意去接纳他,并帮他变得更好吗?”
儿子看着爸爸,重重地点了点头。
细看这位爸爸的4个处理步骤,堪称“教科书式引导”:
1.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肯定孩子能分辨是非。
2. 分析原因,为什么你能做好,同学没有做好。
3. 告诉孩子,其实你也干过很多蠢事,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
4. 引导孩子接纳同学的缺点,并帮助同学变得更好。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处理流程中,孩子既分清了是非,也接纳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包容和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爱说别人坏话,我们就找到背后的原因,做好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变得更优秀!
7. 孩子总是说别的小朋友坏话还挑拨别人只和自己玩
你的人品够好吗?“人品好的人”才会有的行为:不揭人短
我们常说要滑槐人品好、人品很重要等等,但究竟自己的人品好不好?你能说得出来吗?
今天我们就从4个行为检验自己的人品,看看你符合了几项。
1、不揭他人短
很多人都把口无遮拦当作是真性情,你若不能接受便是肚量小、玻璃心。
喜欢揭人短的行为,只会表露出人品不佳的事实。
我们都可能无意间说出令人不快的话,但人品好的人,一听到别人反应,便会检讨自己。
下次注意别再犯这样的错,但人品不好的,会强为自己辩驳,还将责任推给他人。
说你太敏感、想太多,无论如何,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不悦,应该要稍作反省,而不是直接强辩。
比如说明星张嘉译,他走路总是驼背,很有特色,但那是因为他腰不好。
便有2位主持人在节目上模仿他的动作笑话他,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不管是有意无意,都不该拿别人的短处开玩笑。
明知道他人有这缺点,就不要再刻意拿来说,比如说重考、留级、太胖、太瘦、太矮等等。
不仅会使他人难受,更加显露了自己的无知。
揭人短处之时,说者有了优越感,但却也断了自己的路,想和你来往的人会越来越少。
他们通常还会认为大家都听不得真话,所谓的真话是不造假的话,并不代表你可以让他人难受,而别人要因为你的真而忍受。
尤其越熟悉的人,越知道对方哪个点最介意,这时还特别拿出来说,那更是人品低下的表现。
网上看过有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找麻烦,之后妈妈要骂他,竟还故意说,“难怪你同学都不喜欢你!”
这样的妈妈,实在很难令人尊敬。
2、不说他人秘密
别人将秘密告诉我们,那是莫大的信任,但你必须认清的事实是,这世上能保密的人,大概只有10%不到。
你说出口的话,无论再怎么交代,都很有可信做友能会传扬出去。
尤其是职场上的主管,特别爱说你可以信任他,尽管告诉他,不久便是公司人尽皆知的事了。
这样的事,我就听过不下10件。
保守秘密就胡腔是保护自己的品格,没有人喜欢被出卖,那就不要这样对别人。
许多人都爱听八卦,要他许下什么承诺都敢说,还觉得你烦,催着你说。
转头马上就说出去,以为你不会知道,还有些人怕你听到传闻,自动承认已经说出去。
与其尴尬地认错,不如管好自己的嘴。
所以有些人最后什么都不想说,便是因为嘴巴不牢的人太多了。
还有一些人,你不说他还撩你,说你不信任他,但他真的值得信任吗?
说不说本是人家的自由,连这基本自由都不懂得尊重,当然不能跟他说。
别人的秘密究竟有什么好听的?不过就是在享受揭人短的乐趣,不懂保守秘密的人,是一次犯了第一条和第二条。
3、不挑拨他人感情
会破坏他人关系的话不要轻易说,无论是职场、亲情还是友情、爱情都一样。
常有些人喜欢
补
风捉影,看到影子就乱说。
很多人跟
手
足出门,被人看到了和异性在一起,便跑去跟他的伴侣说他出轨了。
事情都没弄明白,便随意乱说,唯恐天下不乱。
或是人家工作得好好
地
,跑去跟他说主管其实不喜欢他,挑拨上下级关系。
有次有人跑去跟梁启超说他好友的坏话,梁启超马上说:
“你滚!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挑拨的人一听就灰溜溜跑了,朋友得知后,更加敬重梁启超。
不只不要去挑拨他人,更不要随意受人挑拨。
若有天某人跑来跟你说,你的伴侣出轨了,你是会先相信还是先求证?
看看电视剧就知道,有多少主角都在误会中留下遗憾,便是因为不够信任,受他人三言两语影响。
总有一些人,无原则无底线,时常议论别人、搬弄是非。
为了让你跟他同一阵线,会特别告诉你别人说了你什么坏话,不在意你听了有多难过。
4、不妒他人优秀
懂得欣赏他人优点是种胸怀,也是种肚量,更是人品好的表现。
他比你好,并没有对不起你,为何要被你讨厌?
在职场上,跟我好的同事比我好,我也只会帮他鼓掌,替他开心。
但有许多人却会酸言酸语,阴阳怪气。
见你不好,他们更开心,你好了,他便远离你,不想理你,因为听到的都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曾说:“一个人品格的美丑,不仅仅在于他取得的成就,
也在于他的目的和动机。”
拿作家来说,你写文章是为了赚钱出名,还是为了帮助他人,给社会好的影响?两者间便有巨大差异。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受到尊重,有些人赚再多钱,大家也不喜欢他?也是因为人品差异。
看到别人异常的地方,也不要再追问,他肯定被问过很多次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的脚上长了一个大包,非常显眼,看到时我有了想询问的念头。
但很快我就忍住了,我知道他一定常常被问,他肯定也不愿如此,虽然他已习惯被人问,但毕竟不是对方喜欢提起的事。
就像许多行动不便的人都会说路人的目光使他们难受,他们最后只是习惯了,并不是乐于接受。
看到就好,把好奇心放心底,留一些体面给他人。
就像看到一个二婚后幸福的人,就别再在他面前提起失败的
头
婚,这早不是说话直,而是惹人厌。
你可以真、可以直,但不要去让别人难过,明知他人可能会难受还说,那就是懒惰、不体贴,甚至是一种坏。
人家反应了不是检讨还生气,更是人品不佳的表现。
人品好的人,不只不说让人难受的话,还会顾虑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