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观灯为什么不一样
‘壹’ 黄梅戏和别的戏有什么不同
黄梅戏的特点:
1、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2、服饰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3、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
(1)夫妻观灯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
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 。
约从清干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贰’ 越剧夫妻观灯内容简介
红楼梦宝黛初会、读西厢和金玉良缘 盘妻索妻中的洞房 孟丽君的游上林 何文秀的算命和访妻 玉蜻蜓前游庵 梁祝的忆十八和十八相送 血手印的有了金有了银 追鱼的夫妻观灯 珍珠塔的唱道情 沉香扇的书房会 双珠凤的送花楼会 打金枝 三难新郎的小妹不愧女文豪 双烈记的夸夫 三笑 ····· 京剧里我听过游龙戏凤,蛮欢快的
‘叁’ 谁知道“夫妻观灯”戏词
王小六:我家住在大桥头,取名就叫王小六。去年看灯我先走,今年看灯又是我带头。不觉来到自己家门口,叫一声老婆开门喽!
王妻:正月十五闹元宵,火炮连天门前绕,锣鼓儿闹嚷嚷。花开花谢什么花儿黄?
王小六:兰花儿黄。
王妻:么花香?
王小六:百花香。
王妻:兰花兰香,百花百香,相思调儿调思香,自打自唱自帮腔,呱子梅花响丁当。
王妻、王小六:九月的菊花黄呀。
王妻:环环子扭,
王小六:开门喽,
王妻:扭扭子环,
王小六:开门栓。
王妻:用手开开门两扇,只见当家的转,转回还哪!
王妻:当家的哥,等候我,梳个头,洗个脸,梳头洗脸看,看花灯。
王小六:叫老婆,你别啰嗦,你梳什么头,你洗什么脸,换一件衣服就,就算着。
王妻:方才打开梳妆盒,乌木梳子头上掠。红花绿花戴两朵,胭脂水粉脸上抹。红褂子,云子边,红绣鞋,绿叶拨。走三走,扭三扭,见了当家的把礼下。手带当家的出家门,
王小六:随手带上两扇门。上屋里人,
王妻:下屋里人,
王小六、王妻:我夫妻二人去看灯。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再感情哪。
王妻:急急走,急急跑,
王小六:不觉来到百子桥。
王妻:百子桥,造得好,
王小六:玉石栏杆两边造,
王妻、王小六:当中造成娘啊,娘娘庙。
王妻:急急走,急忙行,
王小六:不觉来到汴梁城。
王妻、王小六:夫妻二人城门进,抬起头来看,看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闹哄哄。
王妻:长子来看灯,
王小六:他挤得颈一伸;
王妻:矮子来看灯,
王小六:他挤得人往里蹲;
王妻:胖子来看灯,
王小六:挤得汗淋淋;
王妻:瘦子来看灯,
王小六:他挤成一把筋;
王妻:小孩儿来看灯,
王小六:站也站不稳;
王妻:老头儿来看灯,
王妻、王小六:走不动来戳,戳拐棍。王妻:这班灯,观过去,那厢又来一班灯。观长的,
王小六:是龙灯;
王妻:观短的,
王小六:狮子灯;
王妻:虾子灯,
王小六:犁弯形;
王妻:螃蟹灯,
王小六:横爬形;
王妻:鲤鱼灯,
王小六:跳龙门;
王妻、王小六:乌龟灯,头一缩,颈一伸,不笑人来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肚子痛。
王小六:冲天炮,放得高,火老鼠,地下跑。不好了!老婆的裤脚烧着了。
王妻:急忙瞧,急忙找,我的裤脚没烧着。你笑什么!不看灯,你尽瞎吵,险些把我魂,魂吓掉哇!
王妻:这班灯,看过去,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莲花灯一盏;二家有喜——
王小六:三盏灯;
王妻:三元及第——
王小六:灯四盏;
王妻:四季如意——
王小六:五盏灯;
王妻:五子登科——
王小六:灯六盏;
王妻:六六大顺——
王小六:七盏灯;
王妻:七子团圆——
王小六:灯八盏;
王妻:八仙过海——
王小六:九盏灯;
王妻:九龙盘珠灯十盏,
王妻、王小六:十全十美满堂红。
王妻:这班灯,观过去,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周朝灯一盏,
王小六:叫老婆,
王妻:做什么?
王小六:何谓周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妻:周文王,去访贤,无极带路在河边。姜子牙,坐车辇,臣坐车,君背辇,
王小六、王妻:愿保周朝八,八百年。
王妻:这班灯,观过去,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三国灯一盏,
王小六:叫老婆,
王妻:做什么?
王小六:何谓三国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妻:驾坐西川刘备灯;默想荆州关公灯;喝断灞桥张飞灯;怀抱阿斗子龙灯;
王妻、王小六:神机妙算孔,孔明灯。
王妻:这班灯,看过去,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唐朝灯一盏,
王小六:叫老婆,
王妻:做什么?
王小六:何谓唐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妻:有唐僧,去取经,前头走的猪八戒,后面跟的是沙僧,
王妻、王小六:大闹天宫孙,孙悟空。
王妻:丢掉腔,丢掉腔,丢掉南腔与北腔。百样花灯俱看过,
王妻、王小六:夫妻双双把家还。
‘肆’ 夫妻观灯是不是黄梅戏
是的,属于黄梅戏小戏类。其中对观灯场景的描述俗称是观灯调
‘伍’ 夫妻争灯歌词
夫妻观灯
演唱:李迎春&韩再芬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
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
花开花谢什么花黄
兰花儿黄
麽花香
百花香
兰花兰黄百花香相思调儿调思相
我自打自唱自帮腔
咦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丁当
(合)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
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呀九月里菊花黄哪
环环子扭
开门喽
扭扭子环
开门栓
用手开开门两扇
夫妻双双把呀把灯看啊
东也是灯
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
他挤得颈一伸
矮子来看灯
他挤在人往里行
胖子来看灯
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
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
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
见走不动路来戳哇戳拐棍呐
.
这班灯观过了身
那厢又来一班灯
手捧莲花灯一盏
二家有喜
三盏灯
三员及第
灯哪四盏
四季如意
五盏灯
五子登科
灯哪六盏
六六大顺
七盏灯
七子团圆
灯哪八盏
八仙过海
九盏灯
九龙盘珠灯十盏
十全十美满堂红
‘陆’ 黄梅戏夫妻观灯的歌词
歌名:《夫妻观灯》(黄梅戏选段)
演唱、填曲、谱曲:严凤英
歌词:
当家的哥你等候我,梳个头来洗个脸
梳头洗脸看哪看花灯,叫老婆你别罗嗦
梳什么头来洗什么脸,换一件衣服就啊就算着
适才打开梳妆盒,乌木梳子头上落
红花绿花戴两朵,杭州水粉脸上抹
红布褂印紫边,绣花鞋白叶板
走三走压三压,见了当家的把礼下
手带当家的出家,随手带关两扇门
上屋的人下屋的人,我夫妻二人去看灯
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啊再感情
急忙走,急忙跑
不觉来到柏子桥,柏子桥造得好
乌木栏杆两边造,中间搭起个娘娘庙
急忙走,急忙行
不觉来到汴梁城,夫妻二个城门进
抬起头来看花灯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灯来北也灯,四面八方闹哄哄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颈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行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子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儿来看灯,走起路来戳拐棍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观长的,是龙灯
观短的,狮子灯
暇子灯,犁弯形
螃蟹灯,横爬行
鲤鱼灯,跳龙门
乌龟灯,头一缩颈一伸
不笑人来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子痛
冲天炮,放得高
火老鼠,地下跑
唷唷不好了
老婆的裤脚烧着了,急忙看我急忙瞧
我的裤脚没烧着,砍头的你做什么
不看灯你尽瞎吵,你险些把我的魂吓掉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手捧莲花灯一盏
二家有喜,三盏灯
三元及第,灯四盏
四季如意,五盏灯
五子登科,灯六盏
六六大顺,七盏灯
七子团圆,灯八盏
八仙过海,九盏灯
九龙盘柱,灯十盏
十全十美满堂红
(6)夫妻观灯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夫妻观灯》创作并发行于2000年2月1日,由中唱上海公司发行,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黄梅戏珍藏严凤英》中,该张专辑包含了27首歌曲。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柒’ 夫妻观灯说的是哪个朝代
您好,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将的是元宵佳节的故事。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夫妻观灯也是商洛花鼓的经典之作,具体它是哪个朝代的不清楚,但是从里面的歌词可以看出是再唐朝以后。希望这些能够帮到您,若满意望采纳。
‘捌’ 有谁知道黄梅戏天妻观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歌词啊
夫妻观灯
王小六 我家住在大桥头,起名叫做王小六,去年看灯我先走,今年看灯又是我带头。移步来在自家门口,叫声老婆开门喽。
王 妻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
王 妻 花开花谢什么花黄?
王小六 兰花儿黄。
王 妻 麽花香?
王小六 百花香。
王 妻 兰花兰黄百花香相思调儿调思相,自打自唱自帮腔。咦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丁当。
王小六 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
王 妻 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呀九月里菊花黄哪。
王 妻 环环子扭。
王小六 开门喽。
王 妻 扭扭子环。
王小六 开门栓。
王 妻 用手开开门两扇,捷!只见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王小六 (白)老婆哎,见个礼!
王 妻 (白)夫妻两个还见麽事礼?
王小六 夫妻见个礼和气和气嘛!
王 妻 当家的,你从哪里来?
王小六 我从街上来。
王 妻 街上有麽事好玩的?
王小六 哎,今天街上热闹哩!大放花灯哩!
王 妻 麽事?街上有灯啦?走走走,看灯去 !
王小六 麽事?
王 妻 看灯去!
王小六 看灯去啊?哎!看灯你换件衣服嘛。
王 妻 就这么的。
王小六 人家都穿得红红绿绿的嘛!
王 妻 这不很好嘛?
王小六 我们庄稼人一年忙到头有两件新衣服还不换一下子吗?
王 妻 还真要换哪!
王小六 要换哩!
王 妻 你等着!
王 妻 当家的哥你等候我,梳个头来洗个脸,梳头洗脸看哪看花灯。
王小六 叫老婆你别罗嗦,梳什么头来洗什么脸,换一件衣服就啊就算着。
王 妻 适才打开梳妆盒,乌木梳子头上落红花绿花戴两朵,杭州水粉脸上抹,红布褂印紫边,绣花鞋白叶板,走三走压三压,见了当家的把礼下。
王 妻 手带当家的出家门。
王小六 随手带关两扇门。
王小六
上屋的人下屋的人,我夫妻二人去看灯,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啊再感情。
王 妻
王 妻 急忙走急忙跑。
王小六 不觉来到柏子桥,柏子桥子造得好。乌木栏杆两边造,中间搭起个娘娘庙。
王 妻 急忙走,急忙行。
王小六 不觉来到汴梁城。
王小六
夫妻二个城门进,抬起头来看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王 妻
四面八方闹哄哄。
王 妻 长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头一伸。
王 妻 矮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在人网里行。
王 妻 胖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汗淋淋。
王 妻 瘦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成一把筋。
王 妻 小孩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站也站不稳。
王 妻 老头儿来看灯。
王小六 走起路来戳拐棍。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观长的。
王小六 是龙灯。
王 妻 观短的。
王小六 狮子灯。
王 妻 暇子灯。
王小六 犁弯形。
王 妻 螃蟹灯。
王小六 横爬行。
王 妻 鲤鱼灯。
王小六 跳龙门。
王 妻 乌龟灯。
王小六
头一缩,颈一伸,不笑人来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子痛。
王 妻
王小六 冲天炮,放得高。火老鼠,地下跑,唷,唷,不好了,老婆的裤脚烧着了。
王 妻 急忙看我急忙瞧,我的裤脚没烧着。砍头的你做什么,不看灯你尽瞎吵,你险些把我的魂吓掉。
王小六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手捧莲花灯一盏胖子来看灯。,二家有喜。
王小六 三盏灯。
王 妻 三元及第。
王小六 灯四盏。
王 妻 四季如意。
王小六 五盏灯。
王 妻 五子登科。
王小六 灯六盏。
王 妻 六六大顺。
王小六 七盏灯。
王 妻 七子团圆。
王小六 灯八盏。
王 妻 八仙过海。
王小六 九盏灯。
王小六
九龙盘柱灯十盏,十全十美满堂红。
王 妻
王 妻 走走走,家去。
王小六 麽事啥?
王 妻 不看了。
王小六 麽事啥?
王 妻 不看了嘛?
王小六 你讲啥?
王 妻 那里有个怪人,不看灯,光把两个眼睛看着我。
王小六 啊,在哪里?
王 妻 不在那里吗?
王小六 哎,你这个老几,你看灯就看灯嘛,你把两个眼睛看着我老婆做麽事啥。我把两个眼睛看着你老婆,你答应不答应?……他走了哎!
王 妻 走了也不看了.
王小六 哎!灯来着,灯来着!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周朝灯一盏.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叫什么?
王小六 何谓周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周文王去访贤,无稽带路在河边,姜子牙坐车辇,臣坐车君堆辇。
王小六
愿保周朝八百年.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三国灯一盏。
王 妻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做什么?
王小六 何谓三国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驾座西川刘备灯,默想荆州关公灯,喝断霸桥张飞灯,怀抱阿斗子龙灯。
王小六
神机妙算孔明灯。
王 妻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做什么?
王小六 何为唐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有唐僧去取经,前面走的猪八戒,后面跟的是沙僧。
王小六
大闹天宫孙悟空,丢了腔丢了腔,丢了南腔与北腔,百样花灯都看过,夫妻双双把家还。
‘玖’ 请问两个小女生唱的黄梅调夫妻观灯出处
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夫妻观灯》说的是元宵佳节,青年农民王小六带着他的妻子进城看灯。城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各色各样的灯——龙灯、狮子灯、螃蟹灯——来来往往。一批一批的走过去。夫妻二人看完花灯之后。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
王小六 我家住在大桥头,起名叫做王小六,去年看灯我先走,今年看灯又是我带头。不觉来到自家门口,叫 声老婆开门喽。
王 妻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啊锣鼓 儿闹嘈嘈哇。
王 妻 花开花谢什么花黄?
王小六 兰花黄。
王 妻 麽花香?
王小六 百花香。
王 妻 兰花兰香百花百香相思调儿调思相,我自打自唱自帮腔。咦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丁当。
王小六 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
王 妻 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呀九月里菊花黄哪。
王 妻 环环子扭。
王小六 开门喽。
王 妻 扭扭子环。
王小六 开门栓。
王 妻 用手开开门两扇,嗟!只见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王小六 (白)老婆哎,见个礼!
王 妻 (白)夫妻两个还见麽事礼?
王小六 夫妻见个礼和气和气嘛!
王 妻 当家的,你从哪里来?
王小六 我从街上来。
王 妻 街上有麽事好玩的?
王小六 哎,今天街上热闹哩!大放花灯哩!
王 妻 麽事?街上有灯啦?走走走,看灯去 !
王小六 麽事?
王 妻 看灯去!
王小六 看灯去啊?哎!看灯你换件衣服嘛。
王 妻 就这么的。
王小六 人家都穿得红红绿绿的嘛!
王 妻 这不很好嘛?
王小六 我们庄稼人一年忙到头有两件新衣服还不换一下子吗?
王 妻 还真要换哪!
王小六 要换哩!
王 妻 你等着!
王 妻 当家的哥你等候我,梳个头来洗个脸,梳头洗脸看哪看花灯。
王小六 叫老婆你别啰嗦,梳什么头来洗什么脸,换件衣服就啊就算着。
王 妻 适才打开梳妆盒,乌木梳子头上落红花绿花戴两朵,杭州水粉脸上抹,红布褂印紫边,绣花鞋白叶板, 走三走压三压,见了当家的把礼下。
王 妻 手带当家的出家门。
王小六 随手带关两扇门。
王小六
上屋的人下屋的人,我夫妻二人去看灯,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啊再感情。
王 妻
王 妻 急忙走急忙跑。
王小六 不觉来到柏子桥,柏子桥子造得好。乌木栏杆两边造,中间搭起个娘娘庙。
王 妻 急忙走,急忙行。
王小六 不觉来到汴梁城。
王小六
夫妻二个城门进,抬起头来看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王 妻
四面八方闹哄哄。
王 妻 长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头一伸。
王 妻 矮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在人网里行。
王 妻 胖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汗淋淋。
王 妻 瘦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成一把筋。
王 妻 小孩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站也站不稳。
王 妻 老头儿来看灯。
王小六 走起路来戳拐棍。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观长的。
王小六 是龙灯。
王 妻 观短的。
王小六 狮子灯。
王 妻 虾子灯。
王小六 犁弯形。
王 妻 螃蟹灯。
王小六 横爬行。
王 妻 鲤鱼灯。
王小六 跳龙门。
王 妻 乌龟灯。
王小六
头一缩,颈一伸,不笑人来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子痛。
王 妻
王小六 冲天炮,放得高。火老鼠,地下跑,唷,唷,不好了,老婆的裤脚烧着了。
王 妻 急忙找我急忙瞧,我的裤脚没烧着。砍头的你笑什么,不看灯你尽瞎吵,险些把我的魂吓掉。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手捧莲花灯一盏,二家有喜。
王小六 三盏灯。
王 妻 三元及第。
王小六 灯哪四盏。
王 妻 四季如意。
王小六 五盏灯。
王 妻 五子登科。
王小六 灯哪六盏。
王 妻 六六大顺。
王小六 七盏灯。
王 妻 七子团圆。
王小六 灯哪八盏。
王 妻 八仙过海。
王小六 九盏灯。
王小六
九龙盘柱灯十盏,十全十美满堂红。
王 妻
王 妻 走走走,家去。
王小六 麽事啥?
王 妻 不看了。
王小六 麽事啥?
王 妻 不看了嘛?王小六 你讲啥?
王 妻 那里有个怪人,不看灯,光把两个眼睛看着我。
王小六 啊,在哪里?
王 妻 不在那里吗?
王小六 哎,你这个老几,你看灯就看灯嘛,你把两个眼睛看着我老婆做麽事啥。我把两个眼睛看着你老婆, 你答应不答应?……他走了哎!
王 妻 走了也不看了.
王小六 哎!灯来着,灯来着!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周朝灯一盏.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叫什么?
王小六 何谓周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周文王去访贤,无稽带路在河边,姜子牙坐车辇,臣坐车君堆辇。
王小六
愿保周朝八百年.
王 妻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三国灯一盏。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做什么?
王小六 何谓三国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驾座西川刘备灯,默想荆州关公灯,喝断霸桥张飞灯,怀抱阿斗子龙灯。
王小六
神机妙算孔明灯。
王 妻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手捧唐朝灯一盏。
王小六 叫老婆。
王 妻 做什么?
王小六 何为唐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
王 妻 有唐僧去取经,前面走的猪八戒,后面跟的是沙僧。
王小六
大闹天宫孙悟空,丢了腔丢了腔,丢了南腔与北腔,百样花灯都看过,夫妻双双把家还。
简介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个剧种。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1]
渊源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来自湖北黄梅县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山区(出自陆洪非之言)。传说清朝干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唱腔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角色行当
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着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拾’ 黄梅戏是一种地方戏种,与国粹京剧比起来,黄梅戏表演方式有哪些优势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着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着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干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着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