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汉文帝的陵墓为什么找不到

汉文帝的陵墓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时间: 2022-08-16 23:08:10

❶ 汉文帝和汉宣帝做了什么,为何他们死后却无法入葬于祖陵

到过西安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西安市西北方的渭河北岸,整齐地排布着九座皇帝陵墓,基本上呈一条线状排列。这些帝陵的主人都是耳熟能详,其中有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有汉景帝刘启的阳陵,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说完了霸陵,再说一说汉宣帝的杜陵。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中写道:"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里说的"杜陵",就是汉宣帝刘洵的陵墓。他坐落在长安城的东南方,霸陵的西南侧。汉宣帝是汉朝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创造了"汉宣中兴"。那么他又是为什么没有把陵墓排入西汉帝陵的"队列"呢?原来,汉宣帝刘洵是汉武帝遗落民间的子孙,后来被霍光选中,从平民直接登基为帝。与他之前的皇帝—汉昭帝刘弗陵也不是父子关系。既然不是上一任皇帝的直系子孙,那么按照昭穆制度的规定,他也不能把陵墓选址在汉昭帝平陵的旁边,只能另选位置。长安城东南边原来有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名叫杜东原。宣帝年少时喜欢来这个原上畅游,他即帝位后,就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这就是杜陵的由来。另外,宣帝的祖母和父母都因为"巫蛊"之祸遇害,葬在长安城东南,宣帝把陵墓选在东南方向的杜陵,也有想靠近父母茔地的意思。

❷ 亲历者揭秘汉文帝墓发掘细节,这座墓究竟是被如何发现的

这座大墓的发现来源于根据盗墓分子的供述所知。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数件被盗出境的黑陶俑在外国的拍卖图录上,最后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把这些文物拿了回来。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仔细调查后,确定这些文物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的。

三、出土文物

汉文帝大墓出土了铜印、铁器、等共计一千余件,大墓的形制、规模等均符合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规格,还出土了石罄和律管,这些都是当时与音乐相关的东西。甚至还出现了青铜齿轮等东西,可见当时的古人智慧不得不令人敬佩与肃然起敬。关于霸陵,李白诗中更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的感慨。

❸ 西汉文帝刘恒死后陵墓在哪

汉文帝刘恒陵墓又被称为灞陵,因靠近西安灞河,所以被世人称为灞陵。汉文帝刘恒陵墓坐落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方向,距离未央宫遗址东南共有57公里。西汉九座皇帝陵都位于咸阳原上,唯独汉文帝刘恒陵墓和汉宣帝刘询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

❹ 为什么汉文帝的陵墓没有和汉朝先祖在一个位置

汉文帝就是享有文景之治的汉朝帝王,作为一位明君,他的陵墓位于白鹿原地区离家族陵墓咸阳有很大一段距离,继位后也一直思考要葬于何处。因为那会儿受大汉王朝的丧葬制度“昭穆制度”影响,汉朝的帝王们也是不能随便下葬,也是因为爸爸汉高祖刘邦旁边的穆位有了哥哥刘盈了,自己在和父亲在一起也是不合适的,所以就和母亲葬在了一起,还没有人打扰比较踏实。后期汉文帝就选在了白鹿原地区的凤凰嘴,地势险峻穷山峻岭气势不凡,最后也没有多少被盗的。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歧义还望海涵。

❺ 为何汉朝君王的陵墓里,只有汉文帝的没有被盗呢

这是因为汉文帝生前厉行节俭,驾崩之后采取的也是“薄葬”标准,所以他的陵墓中并无什么珍贵殉葬品,以至于没有盗墓贼愿意光顾。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是薄姬,进宫之后仅一年多的时间便失去了刘邦的喜爱,在生下汉文帝之后更是甚少见到刘邦。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独揽朝中大权的吕雉在对付后宫嫔妃的时候才会唯独放过她,还让她跟着被封为代王的刘恒一起去到封国。

除此之外,汉文帝对待自己的身后事也不忘“节俭”二字,一再强调要“薄葬”。待他驾崩之后,宫人遵从他的意愿并未对他进行厚葬。所以汉文帝的陵墓并不似其它汉朝君王那般华丽,殉葬品数量也不多。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后来其它汉朝君王的陵墓都遭到了盗取,唯独汉文帝的陵墓无人光顾。

❻ 西汉皇帝为什么只有汉文帝和汉宣帝的陵寝不在渭北

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是嫡长子啊!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 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❼ 汉文帝的墓怎么了为何盗墓贼都不愿意动

因为汉文帝是一个十分节俭的君王,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简陋也没有太多珍贵陪葬品,从而导致那些盗墓贼都不愿花精力盗他的墓。刘邦驾崩之后吕雉开始把持朝政,当时她那君王儿子刘盈根本没有实权。独揽大权的吕雉开始一一铲除那些曾跟她争宠的刘邦后妃,其中唯独一位名叫薄姬的妃子没受到她的迫害,反而还被允许跟随被封为代王的儿子前往封地生活。

不同于其余君王的锦衣华服、山珍海味,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身着粗布衣服,甚至于有时还会穿代表贫民身份的草鞋。在饮食方面,汉文帝也是追求简单,能满足最基本的饱腹作用即可。因为他的以身作则,后宫嫔妃以及朝中官员也都不敢太过奢侈。一生追求节俭的汉文帝最后在自己的身后事上也同样维持了节俭风格,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简陋并未进行厚葬。身为帝王陵墓却简陋到连盗墓贼都不想光顾,可见简陋程度非同一般。

❽ 汉文帝霸陵/陵墓在哪里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记者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线上发布会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汉代第三位帝王汉文帝的霸陵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在没有确认墓主人身份之前,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这处墓葬一直被称之为“江村大墓”。

考古队员通过精细发掘和缜密分析,判断出“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另外两个项目分别是,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以及在甘肃武威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的最新研究成果。

“江村大墓”与西安市区相对位置

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为确认墓葬保存状态及周边文物分布情况。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基本确认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国家文物局:汉文帝霸陵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

❾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2021年12月14日,西安市东南郊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证实为汉文帝的霸陵。至此,一段延续千年的“历史误会”画上了句号。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1

14日,国家文物局在线上召开“考古中国”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三项汉唐时期重大考古成果。其中,历经多年考古调查和论证,汉文帝霸陵被正式认定。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座西汉帝陵的具体位置。这座之前被称为江村大墓的古代陵墓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白鹿原上的江村东侧,本世纪初被发现。起初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贵族墓葬,但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该墓的规模和形制远超一般的贵族墓葬。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文帝死后葬于霸陵,不起封土。那么考古人员是如何确定汉文帝霸陵具体位置的呢?

江村大墓:规模大无封土 出土汉代文物

在陕西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东侧,有一座大型墓葬,被称为江村大墓。考古人员勘探发现,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亚”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这样一座大墓却没有任何封土。

在江村大墓四周,考古人员勘探发现了115座外藏坑,这些外藏坑围绕着江村大墓呈放射状分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其中8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着衣陶俑、陶器、铁器、铜器等大量汉代文物,同时还发现了“石围界”和门阙基址等陵园设施。

特别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他们在这些外藏坑中发现了明器官印,官印上的文字为“车府”“中司空印”等。

与窦皇后陵形成完整陵区 学界终认定霸陵

考古发现将江村大墓墓主人的身份指向汉代皇帝,但他究竟是不是汉文帝呢?在江村大墓东北方有另一座“亚”字形大墓,这座大墓距离江村大墓约800米,地面有高大封土。这就是已经被史料和考古证实的汉文帝妻子窦皇后的陵墓。

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及其周边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综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研究资料,考古学界一致认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6件被盗出境西汉陶俑使江村大墓受关注

自元代以来的相关记载和考证,普遍认为汉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两公里的凤凰嘴。但没有确凿证据,谁也不敢说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特别是在江村大墓的现场,也看不到高大的封土堆。在考古现场,不论是在地面上平视,还是用无人机从天空上俯瞰,甚至都看不出这里有一座大墓。那它怎么会进入考古人员的视线呢?这还要从多年前的一起盗墓案说起。

2002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了中国考古学家面前。6件从这里被盗出境的西汉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思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即将被拍卖。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及时进行了交涉。

考古学家 焦南峰:在拍卖之前,把这6件陶俑,从拍卖的名单里拿出来了。我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回答了索斯比拍卖行提出的11个问题,为什么说是中国的?为什么说是陕西的?为什么你说是西汉的?然后你们那个地方出土这样的陶俑有多少?等等类似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这6件陶俑于2003年回到西安。随后,相关部门对这6件陶俑的来历展开了调查,最终确定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的。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张翔宇:当时两个盗洞,麦子一收,非常清楚,后来他们在卫星图片上都能看到。

2006年,在确定了这些陶俑出自江村古墓后,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结果让考古人员大吃一惊,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2

2021年12月14日,西安市东南郊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证实为汉文帝的霸陵。至此,一段延续千年的“历史误会”画上了句号。

那么,这个历史误会到底是什么呢?和后来的唐朝帝陵一样,霸陵依山为陵,而白鹿原上的凤凰嘴就在汉文帝被安葬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霸陵地宫的所在地。直至江村大墓被挖掘,“霸陵地宫在凤凰嘴”“霸陵依山为陵”的说法才戛然而止。

问题出来了,

上图_ 江村大墓K27出土铜齿轮、铜构件

上图_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

第一,《史记》《汉书》等史料的记载,让后人确信,汉文帝依山为陵是真实的。但《史记》和《汉书》并没有明确描述霸陵在西安市的具体位置。

《史记·孝文帝本纪》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汉文帝)规定,建造它的霸陵要用瓦器为陪葬品,不得用金银作为装饰品,不起封土堆,要节省,修建陵寝不要扰民。

《史记》并没有明确说明汉文帝霸陵的规格为依山为陵,但表示了霸陵建造的节俭。这和后来汉武帝茂陵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书·文帝纪》记载: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文帝修建霸陵,皆用瓦器陪葬,不用金银铜等装饰品。霸陵依山为陵,不起封土堆。

上图_ 茂陵 (汉武帝陵寝)

除了《史记·孝文帝本纪》和《汉书·文帝纪》这两个有关于汉文帝刘恒霸陵的直接史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也记载了霸陵依山为陵的线索:

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这段史料是什么意思呢?

张释之跟随皇帝来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边眺望。此时慎夫人也跟着随行。皇帝用手指着到新丰的道路对慎夫人说:“这是通向邯郸的道路呀”。慎夫人弹起了琴瑟,汉文帝合着琴瑟曲调歌唱,心里很哀伤。汉文帝回过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石头做葬具,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填充葬具,再用漆涂抹在葬具上,哪里还能打的开呢?”张释之说:“如果里面有了引发人贪欲的东西,用南山的材料为葬具,人们还会打开。如果人们没有贪欲,即便没有贪欲,哪里还用得着忧虑呢?”

汉文帝想用山上的材料用作自己驾崩后下葬时的葬具,但张释之反对汉文帝这么做,希望汉文帝能做到真正的勤俭治国。如果老百姓认可汉文帝的功绩,即便陵墓中什么都没有,也不会有人想着去偷盗的。汉文帝认可张释之的说法,就把他提拔为廷尉。

当然,这段史料除了反映出汉文帝勤俭治国的思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汉文帝打算用山上的石料作为其驾崩后安葬时候的葬具,这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汉文帝的霸陵以山为陵,就连材料都得依靠山上的石头。

上图_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着,共四十卷

第二,郦道元的《水经注》和《类编长安志》等书籍对汉文帝霸陵因山为陵的情况做了记录,尤其是《类编长安志》更是锁定了汉文帝霸陵就是凤凰嘴。

《水经注》当中记载,汉文帝霸陵在白鹿原上面,白鹿原的位置太大了,绵延30多公里,汉文帝霸陵的位置坐标到底在哪里?《水经注》没有记载。

下面来看《类编长安志》的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

很明显,这句话写很具体了,霸陵就在白鹿原的.凤凰嘴下面。霸陵在白鹿原凤凰嘴下面开凿地宫。这和记载和《史记》《汉书》的前期史料记载有所重合了。

《史记》和《汉书》是早期的史料,再加上《类编长安志》《水经注》等资料的记载,人们就更加确信一点,汉文帝的霸陵就是依山为陵,就在凤凰嘴。

上图_ 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

第三,汉文帝治国能力的优秀,让后人们结合史料有一种朴素感性的认可:汉文帝倡导薄葬,就是依山为陵。

汉文帝是汉朝第三位皇帝,登基之后延续刘邦和吕后的治国思路,以无为而治的策略将汉朝继续推向前进。

在政治上,刘恒待人宽厚,重用陈平、周勃等大臣,以及像张释之这样的敢于直言的大臣,实施黄老政策引导下极其宽松的政治氛围,让每一位大臣都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和舞台。这种政治氛围一改秦朝时期暴虐紧张的政治氛围,使得汉文帝被后世所传诵。

在刑法上,汉文帝有仁爱之心,废除肉刑减轻刑罚。废除连坐法,采取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

在经济上,汉文帝刘恒将赋税从十五税一调整到三十税一,将徭役从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还减免赋税,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安心于劳作。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发展经济,汉文帝还采取措施允许百姓从事副业生产,盐铁业的生产。

上图_ 西汉版图

汉文帝宽松的治国策略不仅让大臣敢于直谏,君臣关系和睦,还让老百姓有了极其充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对于忍受了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的广大群众而言是难得的太平盛世。而且,汉文帝的宽松治国之策被汉景帝沿用,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还为汉武帝打造大一统盛世帝国,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汉文帝的巨大贡献和勤俭、宽厚的优良品德,汉文帝成为了西汉皇帝中为数不多的有庙号的皇帝,文景之治成为了后人所向往的“太平时代”。

而汉文帝之后的人们也通过《史记》《汉书》的记载相信,这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遵循其薄葬制度,霸陵依山为陵。这种朴素感性的认知代表着后世人们对汉文帝功绩的高度认可。

虽然这种认识,以及史书上的记载已经被考古证明所推翻,但汉文帝和汉朝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永远铭刻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汉文帝霸陵发掘了吗?3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汉文帝霸陵所在地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这一成果颠覆了自元朝起700年的史学界普遍认知,也破解了汉文帝陵墓位置的千古之谜。

15日,新京报记者连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李梅田,解密汉文帝霸陵的确定过程与其出土的文物。

霸陵被误认为在凤凰嘴源于史料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介绍,中国古代陵墓的命名,一个是根据地理位置,一个是根据谥号。因靠近灞水,因此汉文帝的陵墓叫霸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李梅田表示,凤凰嘴长期被认为是汉文帝霸陵是因为史料中的记载。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提到,霸陵在白鹿原上面。在此之后,元代骆天骧在编纂的《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后来根据这句话,大家认为凤凰嘴就是汉文帝霸陵的封土。“但骆天骧只是提到霸陵是在凤凰嘴下,但并没有说凤凰嘴就是霸陵的封土。” 李梅田称。

但是,自从骆天骧记载了凤凰嘴下有霸陵之后,明清的一些文人、学者就一直把凤凰嘴当作霸陵的封土,很多人在那里立了一些碑石。直到江村大墓被发掘之前,大家一直都误以为凤凰嘴就是霸陵。

“今天,我们确认了江村大墓在凤凰嘴的南边大概两公里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在凤凰嘴下面。”李梅田解释道。

考古人员正在江村大墓进行发掘研究。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如何认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以前确实有学者根据文献记载,以及比较少的一些考古迹象,怀疑凤凰嘴不是霸陵所在地。后来,因为外藏坑中的一些陶俑被盗墓贼盗出,在美国拍卖市场上出现,被陕西的考古专家焦南峰先生等人确定为西汉首都长安出土的文物,由此,相关部门对白鹿原地区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考古勘探。” 李梅田说。

新京报此前报道,2001年,江村大墓及周边不少文物被盗“出土”,非法流入市场。2002年,6件从江村大墓盗出境的西汉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即将被拍卖。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及时进行了交涉。

李梅田介绍,考古人员首先排除了凤凰嘴,因为凤凰嘴没有任何人工建筑的痕迹,然后对白鹿原其他地点进行勘探,由此对江村大墓及外藏坑的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在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江村大墓的规模较为庞大,达到了帝王的规格。

江村大墓的规模首先体现在,在墓室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墓道,在考古领域叫做“亚”字形。墓道是等级的标志,墓道多意味着丧礼的规模非常大,要埋葬的物品多,棺椁也非常大,可能还有很多人需要进入墓道和墓室中,所以需要的墓道空间较大。只有皇帝和皇后能享有这样的墓道。

其次是陵园,江村大墓的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陵园,有围墙且有双层墙垣,这也是个高等级的标志。在陵园里面,还有其他设施,如寝殿、陵庙等一些祭祀性的设施。另外在江村大墓的周围有110多座外藏坑,已经发掘了8座。

从秦始皇陵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帝陵周围都有很多类似的外藏坑,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些外藏坑实际是在模拟都城的建制,是一种“若都邑”的建设理念,相当于将生前皇权的机构统治照搬到了地下。

更重要的是在外藏坑中发现的文物,有一些印章,上面有“中司空”之类的文字,这显然是代表着中央衙署机构,如果不是帝陵,不可能有这些中央机构衙署的印埋入外藏坑。

除此之外,在江村大墓的东边,考古人员首先确定了窦皇后陵,按照西汉的帝陵的排列方式,皇后给皇帝陪葬,后陵放在东边,帝陵放在西边。窦皇后陵与江村大墓的位置关系符合帝陵的排列方式,加上文献记载中,汉文帝的霸陵没有封土,由这些特点,考古人员确定了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江村大墓K15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霸陵外藏坑简朴,其母薄太后南陵较奢华

据李梅田介绍,霸陵的主墓室并没有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是外藏坑的墓葬。

根据发掘情况来看,霸陵的外藏坑非常简朴,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很少有金银器物,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汉文帝的霸陵相比其母亲薄太后的南陵而言,非常简朴。薄太后陵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周边陪葬墓中出土的东西也比霸陵里的要丰富、奢侈,里面甚至有做金缕玉衣的玉片,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埋葬了。

李梅田认为,这应该与霸陵文帝生前的经历有关系,文帝死前曾有遗诏,如依山为陵、不封土、不埋金银铜锡之类的珍贵物品。从现在考古的情况来看,墓葬遵循了他的意愿,体现了他节俭的思想。

“文景之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提倡勤俭节约,一方面,汉文帝时期施行的仍然是黄老学说,号称‘无为而治’,黄老学说是汉高祖刘邦时期奠定的政策,也就是‘与民休息’。”于赓哲表示。当时的诸侯国已经日益壮大,但文帝仍然采取隐忍的态度。另外在私生活方面,文帝很注重节俭,据说在朝见大臣之外,穿的衣服都是布衣,包括饮食方面也十分节俭。

“从陵墓也可以看出来,汉文帝做到了自己节俭,对母亲会宽容一些,因为汉文帝非常孝顺。”于赓哲介绍道。

南陵小型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初步鉴定其种类有金丝猴、丹顶鹤、乌龟等。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消息,此次在薄太后的南陵中,发现了珍稀动物,初步鉴定其种类有金丝猴、丹顶鹤、乌龟等。

于赓哲表示,几年前薄太后南陵中曾出土过大熊猫的头骨。“出土动物尸骨这件事并不奇怪,古代有很多动物都曾当过陪葬品。”

李梅田补充,外藏坑中发现珍稀动物确实不奇怪,古人视死如生,长安城上林苑,各代帝王都是这样,尤其是从汉武帝之后,越来越多的动物被进献过来,被养在苑囿中赏玩,皇帝死了之后带入墓葬也不奇怪。

“皇帝的陵墓不仅引起公众关注,学界也非常关注。”李梅田表示,帝陵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文明的重要内容,丧葬礼仪制度是中国礼仪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丧葬礼仪制度是维持秩序、整饬社会伦理的手段,而皇帝又是每个时代礼仪制度的制定者和最严格的执行者,他对本时代的丧葬礼俗有一个示范作用,有巨大影响。

“此前学界对西汉十一陵探讨了很多年,霸陵的确认实际上也确定了西汉十一陵排列的问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西汉帝陵制度的认识。”李梅田说道。

热点内容
保利芳园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480
硬的东西吃下去胃会痛为什么 发布:2025-05-18 03:35:03 浏览:84
为什么喝酒很长时间后会吐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657
抖音直播的tb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3:34:19 浏览:87
为什么说用电脑交作业更方便 发布:2025-05-18 03:29:31 浏览:937
为什么软件都用不了网 发布:2025-05-18 03:25:47 浏览:573
父子之间为什么搞不好关系呢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713
手机为什么不能代替对讲机 发布:2025-05-18 02:56:09 浏览:135
为什么小米门锁开门时故障 发布:2025-05-18 02:44:22 浏览:561
为什么微信听语音手机会关机 发布:2025-05-18 02:37:55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