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不能用含碘的东西
1. 奶粉必须含碘,为什么
世卫建议碘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5微克)的三分之一 过低的碘摄入量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如果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显着受损,不排除婴儿脑部发育可能受影响
2. 婴儿碘过高会导致什么怎么办
你好。碘超标的原因,主要和饮食有关。过去都怕‘大脖子’病,提倡全民补碘,其实有的人根本就不缺碘。一些企业生产食用盐时加入了碘,使得碘过量。妈妈摄入的含碘盐或者海鱼,海产品过多,乳汁含碘量增高,宝宝通过乳汁,身体内的点也会逐渐增多,导致碘的沉积。身体内的碘过量,容易发生甲状腺囊肿、结节、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 其实母乳喂养的宝宝,也要喝白开水。并不是母乳含水分多,就不用补充水分了。奶水含水不是水。喝水可以清洁肠道,排出体内毒素,让宝宝熟悉奶瓶奶嘴,为将来断奶做准备。医生让宝宝喝水,就是加快碘从尿液中排出。喝水本来和碘超标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喝水多,排泄增加,可以排除多余的碘是事实。 宝宝不爱吃辅食,应该想方设法的做给宝宝吃。这对宝宝生长发育很重要。宝宝六个月的时候,母乳的营养跟不上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加辅食可以改善这种状况。越大的宝宝越容易恋奶,拒绝接受母乳以外的食物,这是需要纠正的。否则宝宝容易发生贫血,食欲会更差。建议慢慢培养宝宝吃辅食的兴趣,只有辅食吃得好,断奶才会容易的多哦。
3. 宝宝多大就可以吃盐和糖了
宝宝多大吃调味品
1岁以内的宝宝,无需添加调味品;1岁以后的宝宝,尽量少盐、少糖、少添加各种调味品。关于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跟健康紧密相关的是其中的“钠”。
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管是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从奶中就可以获取足够的钠了。
6-12个月宝宝辅食中不用额外添加食盐,宝宝钠适宜摄入量为350mg 左右(大约相当于 0.89 克食盐),通过奶和辅食就能获取足够的钠了。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3 岁宝宝,每天的钠适宜摄入量为 700mg 左右(大约相当于 1.78 克食盐)。
所以1岁以内的宝宝,不用额外添加盐,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也尽量少吃盐。
为什么不建议1岁以内宝宝吃盐?
给1岁以内的宝宝额外添加食盐,很有可能造成宝宝吃盐超标。小宝宝肾脏功能还不完善,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肾脏负担,还会让宝宝养成重口味,不愿接受淡味的食物,以致于以后吃饭挑食。不仅如此,吃盐太多还会增加宝宝以后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于吃盐的几个误区
误区1、不吃盐没有劲
很多老一辈的人认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多吃点盐,不然就会没劲。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育儿误区。母乳、配方奶、一般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盐,足以满足婴儿的需要。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盐吃太多都是不好的,除了上面说的对肾脏不好、养成重口味,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吃太多盐还会降低免疫功能,这个可是千真万确!是科学家们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的。
而且盐吃太多,还有一点坏处:会带走身体里的部分钙,一起随尿液排掉。如果此时正在给宝宝补钙,那可以说是白补了(想想都觉得浪费)。
误区2、东西不咸就说明没盐
东西不咸不代表没盐,有些食物看似不咸,但实际上这些食物也含盐。比如:面包、挂面等。
超市卖的很多食品都含盐(钠),而且含盐量还不低,比如:虾皮、豆腐干、薯条、辣条、番茄酱、泡面、火腿肠等,就算是“儿童”食品,儿童酱油、儿童面条等,一样含有很多盐(钠)。
所以家长们,除了要注意宝宝直接进食的盐量,还要注意各种隐形含盐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每天摄入的盐不超标。
误区3:宝宝靠吃盐补碘
碘盐虽然可以补碘,但不能过量食用,想要补碘,建议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等。
误区4、宝宝夏天出汗多,应该多吃点盐
虽然宝宝夏天出汗多,会流失掉很多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但是宝宝可以通过母乳、配方奶、辅食补充钠,不能因为出汗多,就让宝宝过量吃盐。
误区5:辅食不加盐,宝宝不爱吃
宝宝品尝的是食物的美味,并不是盐的味道,6~12个月宝宝建议吃原味的食物,不需要额外添加盐,1岁以后也还要少盐。有时候,大人觉得加盐味道正好,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已经过咸了。
关于糖
1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吃糖,1岁以后的宝宝建议少量吃糖。
这里说的糖是指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但是不包括天然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类中的淀粉。
“少糖”就是指尽量少选择糖果、糕点等含糖高的食物作为辅食。另外,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尽量不加糖。
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成人和儿童游离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最好是能够进一步控制在总能量的5%以下。
10%和5%分别代表多少糖呢?大家可以参考下图:为什么建议少糖?
糖会吃太多会增加龋齿的风险,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吃糖会过于刺激宝宝的味觉,从而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以致于对新鲜自然甜味的水果反而不接受了。
摄入大量的糖,会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宝宝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宝宝吃糖的误区
误区1、含糖的食物小宝宝都不能吃
糖分为内源糖和游离糖,真正对身体产生影响的其实是游离糖,大部分的游离糖来自零食、饮料和甜点,比如蜂蜜、糖果、饼干、蛋糕、碳酸饮料、果汁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食物也含有游离糖,比如风味薯片、果酱、沙拉酱、果脯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限制的是游离糖,但并不包括天然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类中的淀粉等。
温馨提醒:食物中的蔗糖是最容易导致龋齿,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也有致龋性,乳糖致龋性弱,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夜奶。
误区2、经常给宝宝吃木糖醇
木糖醇作为蔗糖的替代品,有甜度高、热量低的特点,木糖醇对预防龋齿有一定的效果。但木糖醇也不宜长期大量食用,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低,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渗透性腹泻。
给宝宝吃过多的甜食(即使里面含的是木糖醇),同样会干扰宝宝对其他不甜食物的兴趣,会养成宝宝嗜好甜食的不良习惯。关于其它调味品
和盐、糖一样,宝宝1岁之前也不用添加其它调味品,1岁以后可以少量添加调味品,但饮食要尽可能保持清淡。
为什么建议少添加调味品?
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成熟,像味精、香精、鸡精、酱油、醋、花椒、大料、桂皮、葱、姜、大蒜等调味品吃多了容易刺激宝宝的胃肠,有些调味品含盐很高,而且味道比较重(比如酱油、鸡精等),长期大量食用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味觉导致挑食。
4. 含碘食物吃多了会不会中毒
任何东西都是讲究适量的,什么东西太多了都是不好的,当然缺失也是不行的,所以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守恒定律。
碘缺乏可以引起生殖功能不良,先天异常和围产期婴儿死亡率增高。许多资料报道了碘缺乏地区妇女月经异常、不孕症、停止排卵、流产和死产的发生率大大高于非病区。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碘缺乏的动物受孕率和产仔率大为下降。碘缺乏地区先天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婴儿死亡率明显升高。对妇女补充碘剂以后,不仅见到死胎发生率和围产期婴儿死亡率下降,还见到出生体重明显增加。说明纠正碘缺乏可以改善生殖功能。
5. 四个月婴儿碘的指数为355过高有什么影响
病情分析: 对于盐和钾的摄入,对孩子的碘的吸收有关系。 指导意见: 建议去医院做甲功七项的检查,奶粉的选择也要多样化。
6. 宝宝吃含碘食物多会得甲亢吗
含碘食物具体看什么了,比如海带之类的自然没事,碘盐也不会太多,只要不太过分基本没事,但不要太过分,我在海边,周围很多人体检都有点甲状腺结节,估计是海边海产品带碘,加上一直吃碘盐,碘有点过的产物
7. 宝宝会缺碘吗含碘高的食物有哪些
缺锌会影响孩子的胃口,会影响孩子的个子、重量,让孩子个子矮小,还会影响孩子的性发育。缺钙还会继续影响孩子的智商,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孩子一直容易生病,除此之外,孩子还容易掉头发,常常口腔内部发生溃烂,伤口修复的特别慢等。碘的含量始终保持有效的范畴,碘摄取不够会造成大脖子病,碘摄取过多会加剧甲亢病。我们应依据自身的情况来有效调整自身的碘摄取量。
假如怀孕的妇女缺碘就会有可能胎死腹中或是孩子会有先天性畸形。大一点的孩子缺碘会影响孩子的脑部发育,孩子智商减低,体能生长发育也相对落后。有一些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听障,还有有可能会出现粘液性水肿等。缺碘的孩子填补方法还可以参照补铁的方法,多种多样服用食材。此外,要服食碘剂,服用加碘食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