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东西
1.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东西还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2. 英法联军肆无忌惮的抢劫圆明园的原因
英法联军之所以抢劫圆明园是有很大的原因的,首先,得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鸦片战争的之后签订了着名的【南京条约】,但英国并不满足,还想扩大侵略权益,但英国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7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了英法联军,炮轰广州,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大规模的出兵。英法联军相继攻陷了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他们来到北京后,发现这简直是“人间天堂”,他们发现了圆明园的奇珍异宝,疯狂掠夺。所以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就是换约受阻。
3. 为什么英法联军可以来抢圆明园的宝物呢
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英法联军联合出兵,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
战争,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也被毁于一旦,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一页难忘的痛史。
当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抢劫之后,侵略军涌向园内的各个
角落,奔向宫殿、奔向楼阁、奔向宝塔、奔向书屋,贪婪而疯狂地动手抢劫。圆
明园内的宝物被抢被毁到底有多少,已无法统计,仅举二例,可见一斑。当抢劫
完毕,侵略军由圆明园向北京开拔时,法军满载物品的车辆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英国远征队的上千辆车子和驮马连起来有二公里长,也是满载而归,甚至还塞满
了弹药箱和炮身。在撤离圆明园时,为了让大炮和车辆便于通行,不惜把许多精
美的时钟、挂钟以及象牙雕刻艺术品等,填到车辆要经过的车沟里。大量精美的
绸缎、珍贵衣料、玉器、瓷器等艺术珍品,除被抢劫外,还被践踏和破坏。每个
士兵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圆明园中的金银库也被打开,并抢掠一空。圆明园
当时遭洗劫的惨相是难以想象的。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因从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珍贵古董文物和金银器物,回
国后发了横财。由于他拥有抢来的大批贵重珍品,而得了一个绰号———“中国
詹姆”。他回到英国后,凭着掠来的大批赃物,竟变成了一个富翁,并得以终身
享用。事隔半个世纪以后,也就是1912年,在他80岁的时候,写了《中国詹姆》
一书,恬不知耻地详细讲述了他所掠夺到的重要宝物和抢劫经过。他的书成了侵
略者抢劫、破坏圆明园文物的自供状。
以“文明人”自诩的英法侵略者彻底洗劫了圆明园之后,还要彻底毁灭圆明
园。大火一连3天,圆明园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重重烟雾,万万千千的火焰向外
爆发出来,浓烟迷雾,遮天蔽日,所有宫殿、庙宇、古老的建筑都付之一炬,化
为劫灰了。“文源阁”所收藏的《四库全书》和“味腴书屋”的《四库全书荟要
》,连同其建筑物一起化为了灰烬,仅一小部分被侵略军掠去拍卖,流入民间。
当侵略军撤出圆明园,最后将仅存的“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一并焚毁了。至
此,经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五世所悉心营建的“数百载之精华、亿万
金之积贮,以及宗器、裳衣、书画、珍宝、玩好等物……万间宫殿,荡为墟矣。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被劫掠、
被破坏财产是无法统计的。目睹这一毁园的场面,连当时积极执行毁园的英国远
征军司令格兰特将军,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所干的“是一件不文明的行为”。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后,仍属于清朝宫廷的禁园,并设有专门机构和专
人看守。但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后,侵略军又一次进行公开抢劫,圆
明园再一次受到破坏。长春园中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圆
坛上的,一座金碧辉煌、宏伟高大的建筑,在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但八国联
军之役则终被毁为废墟。福海中央之“蓬岛瑶台”,同样也毁于八国联军之役。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和“蔚藻堂”也在此时被毁。
4. 圆明园为什么被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守护自己的东西。
在中国遭受侵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人道主义,剩下的只有纯粹的利益分配,英法联军在看到圆明园有这么多的奇珍异宝,想要的就是把这些宝贝抗回自己的国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实权掌握者慈禧,只专注于自己的享受,而忽视国家的军事力量,用巨额银两来为自己办寿宴,但是当买军舰的时候国库却是亏空,在这样的局势下,清朝怎么可能不被世界所淘汰。
5. 英法联军为什么敢抢圆明园的东西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两次进攻天津大沽口,最终攻破,进入京城,咸丰帝逃往热河,连帝王都逃了,剩下的士兵也都仓皇而逃,偌大的京城只剩下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本来就士气高昂的英法联军如此更加肆无忌惮了。
6. 故宫珍宝无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为何只抢圆明园,而不敢抢故宫
去过故宫的都知道,这里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里面的珍宝无数,现在故宫博物馆的珍宝就有几百万件。即使到了清末,溥仪挥金如土,光是去东北就运送走了几大车子的稀世珍宝。可以说,故宫的宝贝那是一点不比圆明园少。
这里举个例子,在故宫有个建福宫,这里全是当年干隆放宝贝的地方,里面的珍宝据说数以十万计,而干隆驾崩后,嘉庆登基。就将建福宫关门上锁,谁也不能进入,为的也是将其保护起来。此后清朝后世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都没有再打开这个宫门。
而到了宣统时期,退位之后财政拮据,因此,在溥仪16岁的时候,将建福宫门打开,发现里面的珍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溥仪都惊呆了。但是为了防止被盗,于是派人一一清点。
没想到当天的晚上,负责清点的人员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竟然点着了建福宫,大火烧了很多房间,而里面的珍宝毁损严重。但是从一项记载可以看到里面珍宝的数量,因为大火后光是清理出来的金器,金块等废料就有近20000两,而白银更是直接不统计。
从这可以看到,当时故宫的宝贝那丝毫不比圆明园少啊。但是,问题来了,在清末时代,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都打进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珍宝抢掠。但是,为何不敢去故宫枪掠呢?
先来看看英法联军,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主要的爆发原因是英法认为咸丰皇帝背信弃义,不遵守条约的规定,而且当时负责谈判的英法公使39人被咸丰杀了21人,最后只剩下18人,为此英法联军直接打进北京,烧杀抢掠。当时其实法军司令孟托班有建议抢掠紫禁城,火烧故宫,惩罚清政府。
但是,当时的英国首领额尔金并不想撕破脸,而且认为紫禁城那是大清的政治中心,一旦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很容易激起对抗。因此,从全局上,最终决定抢劫圆明园,而且当时英法联军认为圆明园那是咸丰皇帝的私人游园,将其毁灭可以对咸丰的背信弃义施加惩戒。因此,英法冲进圆明园,将能拿走的宝贝都拿走了,拿不走的放火烧掉。据说,当时一位法军军官,抢劫的财物价值高达70万法郎,其一辈子都花不完。
再来看看八国联军时期,当时义和团运动猖獗,而八国联军侵华为的是保护各国的传教士和侨民,也为了惩罚慈禧这个老太太。但是,列强并不想彻底激怒或者毁灭大清。因此,虽然联军统帅瓦德西进入了紫禁城,但是并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抢掠和毁坏。而是在故宫外围,北京城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抢掠和焚毁,此次被抢的财产也是不计其数。因此,西方国家不敢去焚毁抢掠故宫,主要还是需要清政府这个代理人,不想撕破脸,而一旦焚烧抢掠故宫,他们担心局势将无法掌控。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
7. 为什么英法联军可以闯入圆明园内掠夺
因为清政府十分的衰败。。 《天津条约》签订后,1859年6月,英、法、美公使接换约之际,带兵悍然闯入大沽,清军取得了大沽保卫战的胜利。英法大为恼火,遂于1860年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来华率军扩大战争。咸丰皇帝出逃热河。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额尔金命令纵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8.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掠圆明园。当时他们的国内背景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火烧圆明园
北京西北清华大学附近有一片废墟,叫作圆明园。一百多年前,这是清朝明皇帝的一座极为精美的大花园,比现在的颐和园学要漂亮得多。那里面有宫殿祠庙、亭台楼阁,有中西风格的精美雕塑,还有无价的文物珍宝。清朝皇帝用了近二百年才营建起来的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宛,却在一八六○年被英法侵略军一举焚毁。
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不但打击了清王朝,也引起了英法美等国的极度恐慌。它们开始自称“中立”,派公使到天京诱胁太平天国承认它们在中国的特权。遭到了太平天国严词拒绝后,它们便趁政府急危之时,先用武力驯服清政府,然后协助清政府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以扩大它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年得到的权益。
一八五六年,英国借口中国水师在一艘名叫“亚罗号”的中国走私船上逮捕水盗,污辱了英国国旗;法国也借口一个传教士在广西内地被杀,两国共同向中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行动得到了美国和沙俄的支持。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英法侵略军攻陷广州,俘虏了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接着北犯大沽口,直扑天津。咸丰皇帝惊慌失措,只能乞降,全部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东西方条件:向英法两国赔款,开放南京、汉口、九江等地为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各国派公使驻北京等等,这便是《天津条约》。
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前往北京交换条约,清政府要他们从北塘登陆进京,他们却强行率军舰闯进大沽口,遭到中国守军痛击,大败南返.一八六○年八月,英法侵略军重整旗鼓,再次北上,攻占大沽口和天津,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往热河.十月,侵略军占领北京,大肆烧杀抢掠.圆明园内的珍宝文物 书画古董,都被抢夺一空.为了掩饰这个罪恶野蛮的行为,强盗头子下令烧毁全园.一时烟雾迷漫,火势三天三夜不熄.一座世界闻名园,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野蛮抢夺下,化为焦土.这是祖国文化史和人类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
清政府在敌人威逼下,又一次屈膝投降,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除全部承认《天津条约》外,又给英﹑法各赔款八百万两,并增开天津为商端口,将九龙割给英国.中国从此丧失了更多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