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杆为什么能称起比自身重的东西
A.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秤砣就能平衡很重的货物
(1)根据图示可知,阻力臂和动力一定,根据F 1 L 1 =F 2 L 2 可知,当动力臂越大时,阻力越大,因此可以用一个不重的秤砣就能平衡秤钩上重得多的货物;
(2)不准确,因为秤砣碰掉了一块后,相当于使用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秤砣的重力小于正常秤砣的重力,为了保持平衡,秤砣应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秤杆上的示数比实际值要大,所以称得的示数将比实际值大.
B.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 请 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设重物的作用力为阻力,则秤砣为作用力为动力,秤砣在秤杆上移动的距离显示了称量的结果.
C. 杆秤是一种杠杆,为什么拿比原来小的秤砣称东西比实际重
杆秤是一种杠杆,拿比原来小的秤砣称东西比实际上重量数字是增加了,但实际重量是没有变化!这也是奸商惯用的俗称“耍小称”的坑人办法。
D. 杆秤的动力是什么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动力来源于秤砣,是省力杠杆,不然那么小的秤砣能橇得动那么重的菜。
另外如果是人手提的话,人实际只想当于固定作用,与你用多大力提着它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挂墙上更好了。
E. 请你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么假如秤砣的重量加大,这个杆秤的称重范围会增大还是减小
当然是杠杆原理啦,也就是两边的重力乘以长度是相等的就会平衡。假设秤砣500克,称上提线的部分(就是支点)到秤砣的长度为0.5米,挂钩离支点0.05米,那么挂钩上挂5000克,此时称会平衡。 公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所以说如果秤砣重力增大,承重范围就增大
F. 怎么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比如杆秤。
杆秤运用了杠杆的原理。提绳的位置相当于杠杆的支点,秤盘所在相当于阻力点,秤砣位置相当于用力点,所称物体的重力相当于阻力,秤砣的重力相当于动力。
在提绳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杆秤的阻力臂也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情况下,动力臂的长短就决定了所称物体的重力。秤砣距离提绳越远,动力臂就越长,杠杆就越省力,杆秤称量物体的重力就会越大。
倘若秤杆无限长,那么杆秤就能称量出重力无限大的物体。这就是“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因此,阿基米德夸下海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6)秤杆为什么能称起比自身重的东西扩展阅读:
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成语:秤砣虽小压千斤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典故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翻译:一泡尿虽大,但也没有几斤几两;秤砣虽小却足以压千斤。
英文翻译:
The sliding weight of a steelyard,though small in volume,may hold down a thousand catties.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
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
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G. 杆秤的原理能理解
原理就是众所周知的杠杆原理
.
具体来说,就说力矩平衡.杆秤从手体的各个连接处分为两段,可以把提点看做是杠杆的支撑点.这样当杆秤两端平衡的时候,砣作用于杆和物作用于盘的力矩相等.力矩=作用力*作用距离.而杆撑的砣重量是知道的,杆秤平衡是两端的受力距离(砣到提点和物到提点的垂直距离)是可以直观看出的.所以一个平衡式,已知3个参数求其中一个(就是物重)就很好算了。杆秤上的刻度就是这个物重的参数表,一看就晓得了.
很好理解的.
H. 杆秤能称多重是由什么决定的
1.秤砣的质量
2.杆秤上面支点的位置
3.人的力气(如果物体太重,人用杆秤抬不起物体,所以人的力气大小限制了被称量物体的重量)
4.挂物体的节点的韧度(如果韧度不够,节点脱落,无法继续称量,所以称大物体用 大杆称,称小物体用 小杆称)
I. 杆秤的工作原理
杆秤的工作原理是称重时根据被称物的轻重,使砣与砣绳在秤杆上移动以保持平衡。根据平衡时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星点,即可读出被称物的质量示值。
精确的杆秤必须满足秤砣的质量×每增加1千克的刻度间的距离=提纽与秤盘悬挂点的距离。
杆秤的结构和制作工单,轻小,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但准确度较低。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允许误差最大为满量程的10%。
(9)秤杆为什么能称起比自身重的东西扩展阅读
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
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
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
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需要。但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