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出壳5天为什么东西
㈠ 鹩哥的习性
鹩哥南亚鹩哥(Gracula religiosa) 鹩哥
hill mynah
亦作hill myna。
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的许多亚洲种鸟类的统称,外形略似鸦。南亚鹩哥(Gracula religiosa)是有名的能学说话的鸟。体长约25公分(10吋),黑色有光泽,翅有白块班,黄肉垂,嘴和脚淡橙色。野生的咯咯地或尖声鸣叫,笼养的能模仿人说话,比它的主要对手灰鹦鹉学得还像。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约20公分长,黑、棕色,翅和尾有白色,眼周围有橙色皮肤;已引入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夏威夷。八哥(A. cristatellus)黑色,翅有白色块班,脚和嘴黄色,原产于中国和中南半岛,在1900年引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但并未扩散。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鹩哥 (Grackle )又名叫秦吉了、九宫鸟、海南鹩哥、海南八哥、印度革瑞克,雀形目、椋鸟科。鹩哥和八哥是“同门兄弟”,但鹩哥鸣声更美且能不学自鸣,其种群数量亦较少。鹩哥是驰名中外的大型、鸣叫型笼养观赏鸟。其歌声嘹亮婉转、富有旋律,并善于模仿其他鸟鸣声,经过训练还能模仿人语,学唱简单歌曲。
分布范围:
印度至中国云南南部、关系南部及海南岛、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
亚种intermedia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南方包括海南岛的热带低地。地区性常见,但因被捕捉为笼鸟而数量大为减少。
体形特征:
体长28.1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4毫米,尾80毫米,足30毫米。
初级飞羽中部贯以斜行白斑,其余体羽黑色,有强烈紫色(头顶、上背和胸)、蓝绿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蓝色(其余体表)的光泽。故此种鸟虽体黑而不丑。 后头两侧各有一鲜黄色肉质垂片,与眼下和眼后的三角形大块鲜黄裸露的皮相连。据说肉垂小者聪慧灵敏,易学人语;肉垂大者接受能力差,反映慢。这种说法有待证实。在形态和羽色上雌雄鸟极相似。眼暗褐色,嘴基橙红,末端鲜黄,脚、趾鲜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林的平原或山地,尤常见于林缘及林间小面积的开阔地上,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合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此鸟善鸣,能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自低沉粗涩的咯咯声以至高亢怡悦的尖锐声,并能仿效人言。
饲养管理:
鹩哥活泼喜动,饲养笼要高大宽敞,宜选用大号八哥笼。饲料以蛋米为主,每日加喂2次鹩哥粉,每次的量在1小时之内吃完为宜。另外,还要适量喂给水果和昆虫。鹩哥食量大,粪便多,故鸟笼清洁要勤,必须每日洗刷一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鹩哥比较耐热,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让它多晒太阳,室温不能低于5℃.鹩哥在人工饲养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对饲养在较大的房笼内.
繁殖:
野生鹩哥的繁殖期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开始筑巢于树洞中,内垫杂草、细枝、羽毛等。每巢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呈鲜亮的蓝绿色,有淡紫色和红褐色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担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天津和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经过试验,于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鹩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选择亲鸟,不但身体要健康,还要羽色艳美,鸣声动听。雄鸟发情时活泼好动,鸣声比平时既高又多;而雌鸟发情时翅膀下垂抖动,并发出响声,然后鸣叫着追逐雄鸟。当其情投意合后,就在箱底交配。此时应在笼内上方挂上150厘米x100厘米x140厘米的繁殖箱,并提供稻草、细枝叶等巢材。鹩哥在人工条件下每巢产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数日一枚的,蛋齐后才开始孵化,这期间雌雄鸟都比较安静,活动量减少。雌鸟除吃食和排泄外,昼夜孵蛋。雄鸟有明显护巢现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雏鸟出壳。
幼鸟出壳后,雌雄亲鸟都参加育雏,不过初期以雌鸟为主,半月后以雄鸟为主。雏食以面包虫和其他昆虫为主,适量补充钙质。雏鸟26日龄时就能出窝和回巢,30日龄后就可独立生活。
调教:
调教鹩哥学唱和说话应从幼鸟开始。其生性胆怯怕惊,不宜外出遛鸟,可在加中笼养喜鹊等鸣禽,或播放鸣禽鸣唱录音及其它欲教会其鸣唱的声响录音。经过训化,鹩哥不但对人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改善,还能学会许多种鸟和动物的叫声。鹩哥学说人语不用捻舌,且口齿伶俐,吐字清楚。训练时应在每日清晨选择安静环境,教它学一些简单语句,并奖励一些其爱吃的食物。训练要有耐心,学会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鸟接受能力颇强,千万别在它面前说一些无聊或骂人的话,免得被其学会有辱养鸟之文明初衷。
鹩哥雌雄鉴别:
雌雄鸟同色,从外表很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体羽金属光泽较淡,其头后的肉垂较小,因其产地不同头后肉垂大小略有不同,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泄殖腔内若有突起者为雄性,若无突起且扁平者为雌性。
还可根据体形大小和头形综合加以区别。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雄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小,这样的鸟多为雌性。
鹩哥:
海口二台的一个新闻节目.
㈡ 鹩哥鸟的饲养方法
雏鸟的发育生长,鹩、八是晚成鸟,其雏鸟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绒羽期绒毛期:指出壳一周。天的雏鸟肉球全身有稀疏的绒毛,眼未睁或半睁,虽能抬头,但困难无力,抬头张嘴发出求食声。针羽期引绒羽期:二周。天左右已睁开眼,长出青黑色羽轴引锥子,像鞭炮的引线一般,待。天后羽轴顶端冒出羽片。片羽期:又分铲刀期。天,片羽后期。天铲刀期,针羽顶端羽鞘裂开,长出铲形羽片。雏鸟能爬和行走。到片羽后期时,除尾羽较短外,羽毛已基本长成,全身为正羽覆盖,头部及体表尚存有少量的绒羽外露一般能开始自己吃食。齐羽期。天。周羽毛全部长成,能飞,体似成鸟,但不能大声转鸣。雏鸟的饲养:人工饲养时务必细致,认真,特别是刚出壳的雏鸟。绒羽期。天刚出壳时,应放在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oc左右,以后逐步降温。喂以浆状饲料小鸡饲料加鸡蛋黄调成糊状,挑食如果稍干难吞咽可蘸水喂给,先碰碰雏嘴,当张嘴时,以快而稳的把料填入。每日喂次即。小时喂一次,喂到碰时不张嘴为止。针羽期出壳一周后,己开始睁眼,会张嘴索食。推荐用:小鸡小鸭饲料加鸡蛋黄加墨鱼骨粉蛋壳粉、钙片或鳝鱼下脚料肉糜,可另加瘦肉肉糜和莱泥,西红柿等。每日喂。次,喂到鸟颈部粗凸,不张嘴为止,保温oc左右。片羽期,出壳两周后,正羽开始长出,可喂上述饲料的软食,应调成半湿状态每日喂次。保温在oc左右。天左右可以入笼饲养,但要注意气温的聚变与夜晚保温。齐羽期开始训练自己啄食,同样用上述软食喂给,并训练过渡转食。周在食筒的硬颗粒饲料中加入较干的软食其数量由总量的。并减少喂软食次数,日只喂次。一般天就转食了。无需保温,气温聚变或夜晚可移入室内罩上笼衣即可。
㈢ 刚出壳鹩哥不喂食能活多久
2-3天
鹩哥两三天不喂食就有可能饿死。雏鸟时期一天要喂6-8次,成鸟一天喂一次就可以,只要保证食物充足,它一天吃不完就行。这种鸟的食性很杂,野外的主要吃昆虫、果实等,人工饲养的则要吃面包虫、熟肉、米饭、蛋黄,同时还要注意搭配蔬菜。喂食干料的话,一定要给它提供饮水。
拓展资料:正常情况下,鹩哥的寿命平均在15年左右,很多野外生活的鹩哥也有可能只能活到7-8年,而家庭饲养的鹩哥,在主人的悉心照顾之下,也有的只能或10年左右的。不同个体的鹩哥其寿命也存在差别。鹩哥的寿命长短与环境、饮食、疾病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鹩哥经常会聚集3-5只,热闹后小群的活动,有时候也会聚集10-20只,一起觅食活动。鹩哥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鸟类,它们说鸟语鸣叫而且会学舌。鹩哥的叫声清脆、响亮、玩转,在主人的调教下,它还会学舌,给饲养者更多的惊喜。
㈣ 鹩哥的饲养要点有哪些
鹩哥饲养简单,可养在大型竹笼中观赏。笼内配备口小肚大的鼓形食杯。
它的食性杂、食量大。主食喂以炒米拌蛋,辅以瘦肉、昆虫和香蕉等水果。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让它多晒太阳,室温不能低于5℃。
鹩哥在人工饲养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对饲养在较大的房笼内。笼内置35×25×30厘米的人工木质巢箱,巢箱上方开洞,并放些细枝、柔草,供其营巢。
鹩哥发情时,精神兴奋,活动增多,雄鸟鸣声更为嘹亮。雌鸟表现双翅下垂,身体抖动打蓬,同时发出“吱吱……”轻叫声。经过一番追逐歌舞,最后达成交配。
交配后,雌鸟即有衔草到人工巢箱营巢的现象。繁殖情况同野生相似。雌鸟每隔1~2天产1枚卵,每窝产卵2~4枚,主要由雌鸟孵化,雄鸟有时也进巢,但主要为护巢。经16天左右,雏鸟出壳。雌、雄鸟均育雏。育雏饲料以昆虫为主。
繁殖鸟的饲料,在未配对前主要增加鱼肉浆饲料,并在粉料中增加熟鸡蛋、钙质、维生素等;出雏后,则增加昆虫类,以供育雏。雏鸟生长很快,1个月后就能独立生活。成鸟体质好的还会产第2窝卵。鹩哥善于学舌,不用捻舌可学人语。每天清晨在安静处,教以发音清晰的响亮词语,并在每次喂食时重复多次,它一般几天就能学会。鹩哥怕冷,冬天要注意保暖,温度不可低于5℃。
㈤ 鹩哥吃什么
鹩哥主要以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无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
人工饲养的鹩哥可以喂养专门的鸟饲料,辅以苹果喂养,苹果可以长期坚持供给,一年365天不要间断,这是保证毛色的最重要因素,其他水果如生梨,甜梨,地梨,都是很好的辅助饲料,另外每个星期喂两个蛋黄。
(5)鹩哥出壳5天为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关于说话
第一次换羽毛的鹩哥已经有转喉现象,首先要选择安静环境,没有其他干扰,鸟没有恐惧心理这样才能专心学舌。可以在平时喂食的时候,教些简单语句能加强印象。
其次,没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用复读机,每天早7-8晚6-7放40分钟,没必要总放。放多反而使鸟产生厌倦心理。鸟的天赋不一样有的对一些语句,比较好奇的学得快些。
如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鸟对你的语句学的不是很理想,适当换些语句以免停留一时,耽误学舌期。面授最理想.有的鸟对人直面接触不是喜欢说,背后自己却说的没完没了。
㈥ 人工孵化鹩哥21天后出壳正常吗
人工孵化鹩哥21天后出壳不正常
一般18~19天出壳,超过20天,亲鸟可能会放弃孵化。人工孵化的话,可能是孵化过程中没有翻蛋,亲鸟不能照顾好的话,可以进行人工喂养。
㈦ 一个月左右的鹩哥应该吃什么长大以后吃什么多久开始教说话好
鹩哥从出壳到1个半月龄称为幼年鹩哥,这个阶段需要亲鸟(拿到人手后就是主人)以软食来哺育。软食的原料是专用幼鹩哥八哥饲料(呈粉末状的基料)拌入鸡蛋,鱼粉,牛羊肉粉,西红柿打碎的汁液,辣椒粉少量。做成干湿度合适的软食,每次取一小块揉成枣核状的长条喂给鹩哥。泥鳅是可以喂的食物,鹩哥消化的也非常快,基本一条泥鳅1个半小时就能消化干净。拉出来的是黑色和白色混合的浆状粑粑,说明消化率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是,以泥鳅作为食物的话,泥鳅必须是活的,可以摔死或者夹死后直接喂给鹩哥,这样做不至于损失泥鳅的营养成分,不必担心鹩哥感染寄生虫,防疫可以从2个月开始做。
长大鹩哥饲料的配制方法:现在市面上购买的鹩哥专用饲料基本上动物蛋白的含量都不足,不够供给鹩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需要自己来调配更符合鹩哥营养的饲料。以专用鹩哥饲料作为底料,添加进鸡蛋,牛羊肉粉,鱼粉,蚕蛹粉,辣椒粉等动物蛋白。基本一斤饲料添加2个鸡蛋,1两牛羊肉粉,1两鱼粉,半两蚕蛹粉,1量辣椒粉。在秋季补膘的时候鸡蛋的配置可以增加为3~4个。注意鸡蛋为生的。鸡蛋的添加方法是:打入一个鸡蛋然后拌入辅料,搅拌使辅料均匀覆盖在基料之上,晾干到80%,再打入一个鸡蛋再拌入辅料,以此类推。注意搅拌的时候动作不要太猛,容易把饲料打散而浪费。
你说的说话迹象是鹩哥在转喉,鹩哥转喉就说明可以开始调教说话了。一般的小鹩哥从1个半月龄开始出现转喉现象,有的鹩哥出现的较早。此时调教说话是事半功倍的。调教鹩哥说话没有捷径可走,主要就是要坚持。每天坚持面授3~4次,每次20~30分钟。放录音的时间控制在每次30分钟间隔30分钟再放一次。如此坚持从小鹩哥转喉的时候就开始,到开口需要至少2个月的时间。开始以简单的词语为主:你好,早上好等。选用的词语以朗朗上口的话为主,一次调教3句话为上,每句话重复10遍换下一句,每句话之间间隔10秒钟。
鹩哥从3个月龄开始换毛,基本到5个月龄换完。鹩哥翅膀上的一级飞羽是要等一年后换的。其他身上各部位的羽毛当年就可换完。以后每年都会换羽。
㈧ 如何饲养鹩哥
饲养鹩哥的方法:
要选择一个结实的大鸟笼,配齐水碗,食碗;两天左右为鹩哥洗一次澡,若所养鹩哥爱好洗澡,则可以调整时间为一天一洗,在食物上没有特殊要求,花鸟市场所购买的鹩哥食即可。
若想要鹩哥毛色亮,声音好则需要每周喂食一次蛋黄,与鹩哥建立良好感情是有助于鹩哥寿命的,所以平时要细心照顾;而鹩哥也是会被细菌感染的,若是发现异常,则要及时看医生或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鹩哥幼鸟饲养注意:
1、绒羽期(1~7天)刚出壳时,应放在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33c左右,以后逐步降温。喂以浆状饲料(小鸡饲料加鸡蛋黄调成糊状),挑食(如果稍干难吞咽可蘸水喂给),先碰碰雏嘴,当张嘴时,以快而稳的把料填入。每日喂6~8次(即1.5~2小时喂一次),喂到碰时不张嘴为止。
2、针羽期出壳一周后,己开始睁眼,会张嘴索食。推荐用:小鸡(小鸭)饲料加鸡蛋黄加墨鱼骨粉(蛋壳粉、钙片)或鳝鱼下脚料肉糜,可另加瘦肉肉糜和莱泥,西红柿等。每日喂5~6次,喂到鸟颈部粗凸,不张嘴为止,保温25ºc左右。
3、片羽期,出壳两周后,正羽开始长出,可喂上述饲料的软食,应调成半湿状态每日喂4~5次。保温在20ºc左右。25天左右可以入笼饲养,但要注意气温的聚变与夜晚保温。
4、齐羽期开始训练自己啄食,同样用上述软食喂给,并训练过渡转食(4~5周)(在食筒的硬颗粒饲料中加入较干的软食其数量由总量的1/2~1/3~0)并减少喂软食次数,日只喂2~3次。通常40~45天就转食了。无需保温,气温聚变或夜晚可移入室内罩上笼衣即可。
㈨ 鹩哥幼鸟如何饲养
1、绒羽期(1~7天)刚出壳时,应放在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33ºc左右,以后逐步降温。喂以浆状饲料(小鸡饲料加鸡蛋黄调成糊状),挑食(如果稍干难吞咽可蘸水喂给),先碰碰雏嘴,当张嘴时,以快而稳的把料填入。每日喂6~8次(即1.5~2小时喂一次),喂到碰时不张嘴为止。
2、针羽期出壳一周后,己开始睁眼,会张嘴索食。推荐用:小鸡(小鸭)饲料加鸡蛋黄加墨鱼骨粉(蛋壳粉、钙片)或鳝鱼下脚料肉糜,可另加瘦肉肉糜和莱泥,西红柿等。每日喂5~6次,喂到鸟颈部粗凸,不张嘴为止,保温25ºc左右。
3、片羽期,出壳两周后,正羽开始长出,可喂上述饲料的软食,应调成半湿状态每日喂4~5次。保温在20ºc左右。25天左右可以入笼饲养,但要注意气温的聚变与夜晚保温。
4、齐羽期开始训练自己啄食,同样用上述软食喂给,并训练过渡转食(4~5周)(在食筒的硬颗粒饲料中加入较干的软食其数量由总量的1/2~1/3~0)并减少喂软食次数,日只喂2~3次。通常40~45天就转食了。无需保温,气温聚变或夜晚可移入室内罩上笼衣即可。
(9)鹩哥出壳5天为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鹩哥饲养注意事项:
1、雏鸟在保温箱内温度较高,要有通气孔,注意通风,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外寄生虫生长,喂完雏鸟后要用湿布擦去嘴角余浆。对粪便及时清理,并保持干燥(相对40%的湿度)
2、雏鸟发育生长期,注意除营养全面外要注意对钙的补充。
3、对维生素b1的补充至关重要,在这点上我是有教训的。b1缺乏的症状:病鸟极易受惊,厌食,消化不良,拉稀便,体重下降,羽毛蓬乱(有的不明显)视力减弱或失明,常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或外周神经麻痹,颈向后弯曲呈观星状,两腿无力,步态不稳,甚至痉挛抽搐。
㈩ 一只鹩哥多少天或者几个月能自己吃东西
鹩哥 (Grackle )又名叫秦吉了、九宫鸟、海南鹩哥、海南八哥、印度革瑞克,雀形目、椋鸟科。鹩哥和八哥是“同门兄弟”,但鹩哥鸣声更美且能不学自鸣,其种群数量亦较少。鹩哥是驰名中外的大型、鸣叫型笼养观赏鸟。其歌声嘹亮婉转、富有旋律,并善于模仿其他鸟鸣声,经过训练还能模仿人语,学唱简单歌曲。
体形特征:
体长28.1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4毫米,尾80毫米,足30毫米。
初级飞羽中部贯以斜行白斑,其余体羽黑色,有强烈紫色(头顶、上背和胸)、蓝绿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蓝色(其余体表)的光泽。故此种鸟虽体黑而不丑。 后头两侧各有一鲜黄色肉质垂片,与眼下和眼后的三角形大块鲜黄裸露的皮相连。据说肉垂小者聪慧灵敏,易学人语;肉垂大者接受能力差,反映慢。这种说法有待证实。在形态和羽色上雌雄鸟极相似。眼暗褐色,嘴基橙红,末端鲜黄,脚、趾鲜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林的平原或山地,尤常见于林缘及林间小面积的开阔地上,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合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此鸟善鸣,能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自低沉粗涩的咯咯声以至高亢怡悦的尖锐声,并能仿效人言。
饲养管理:
鹩哥活泼喜动,饲养笼要高大宽敞,宜选用大号八哥笼。饲料以蛋米为主,每日加喂2次鹩哥粉,每次的量在1小时之内吃完为宜。另外,还要适量喂给水果和昆虫。鹩哥食量大,粪便多,故鸟笼清洁要勤,必须每日洗刷一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鹩哥比较耐热,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让它多晒太阳,室温不能低于5℃.鹩哥在人工饲养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对饲养在较大的房笼内.
繁殖:
野生鹩哥的繁殖期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开始筑巢于树洞中,内垫杂草、细枝、羽毛等。每巢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呈鲜亮的蓝绿色,有淡紫色和红褐色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担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天津和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经过试验,于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鹩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选择亲鸟,不但身体要健康,还要羽色艳美,鸣声动听。雄鸟发情时活泼好动,鸣声比平时既高又多;而雌鸟发情时翅膀下垂抖动,并发出响声,然后鸣叫着追逐雄鸟。当其情投意合后,就在箱底交配。此时应在笼内上方挂上15厘米x10厘米x14厘米的繁殖箱,并提供稻草、细枝叶等巢材。鹩哥在人工条件下每巢产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数日一枚的,蛋齐后才开始孵化,这期间雌雄鸟都比较安静,活动量减少。雌鸟除吃食和排泄外,昼夜孵蛋。雄鸟有明显护巢现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雏鸟出壳。
幼鸟出壳后,雌雄亲鸟都参加育雏,不过初期以雌鸟为主,半月后以雄鸟为主。雏食以面包虫和其他昆虫为主,适量补充钙质。雏鸟26日龄时就能出窝和回巢,30日龄后就可独立生活。
调教:
调教鹩哥学唱和说话应从幼鸟开始。其生性胆怯怕惊,不宜外出遛鸟,可在加中笼养喜鹊等鸣禽,或播放鸣禽鸣唱录音及其它欲教会其鸣唱的声响录音。经过训化,鹩哥不但对人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改善,还能学会许多种鸟和动物的叫声。鹩哥学说人语不用捻舌,且口齿伶俐,吐字清楚。训练时应在每日清晨选择安静环境,教它学一些简单语句,并奖励一些其爱吃的食物。训练要有耐心,学会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鸟接受能力颇强,千万别在它面前说一些无聊或骂人的话,免得被其学会有辱养鸟之文明初衷。
鹩哥雌雄鉴别:
雌雄鸟同色,从外表很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体羽金属光泽较淡,其头后的肉垂较小,因其产地不同头后肉垂大小略有不同,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泄殖腔内若有突起者为雄性,若无突起且扁平者为雌性。
还可根据体形大小和头形综合加以区别。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雄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小,这样的鸟多为雌性。
鹩哥:
海口二台的一个新闻节目.
鹩哥、八哥及杂食鸟类所需的营养成分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肪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组成。
(一) 碳水化合物:玉米粉、豌豆粉、胡豆粉、绿豆粉。
(二) 蛋白质类:
1. 动物蛋白:牛肉、鲫鱼、黄鳝、蚕蛹、鸡蛋、泥鳅、动物内脏。
2. 植物蛋白:黄豆粉、花生粉。
(三) 脂肪类:花生、苏麻、芝麻、核桃。
(四) 维生素类:胡萝卜、苹果(等水果)、西红柿、麸皮、米糠及维生素类药物等;
(五)常用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饲料有(补钙):骨粉、鱼骨粉、蛋壳粉、、虾、螃蟹粉、牡蛎粉和贝壳粉、电解质和禽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