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岁半的孩子抢东西
① 如何正确解读宝宝争抢东西的原因
有不少父母亲会发现,孩子在两三岁左右的时候,可能会变的很自私,总喜欢去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有的时候抢不过,还要去打一下对方。这个时候双方家长可能会变得很尴尬,甚至会引发冲突。
孩子之间喜欢抢东西,父母亲不要因此就认为孩子很自私。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这往往很普遍,也很正常,符合孩子成长的心理特点,并不代表孩子的品格有问题。
此时的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任何东西都是自己的,只要自己想玩,就会动手去拿、去抢。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要打骂孩子。
父母亲要积极应对孩子抢东西的这种行为,在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段时期里面,进行恰当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哪些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行为;哪些又是错误的、不提倡做的行为。光是靠言语上的教导还不够,关键还是要引导孩子积极的行为意识,比如让孩子学会跟别人分享等等。
② 爱抢东西的孩子心理是什么
爱抢东西的孩子心理:
1、自我意识
孩子在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表现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拿走或霸占,这种由自我意识产生的抢别人东西的行为,并没有恶意,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正常行为。
2、好奇心
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一切事物表现出好奇,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从来没见过,这就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想拿过来仔细观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孩子的社交能力尚未发展完全,并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沟通,所以他就直接用“抢”的方式达到目的。
3、占有欲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孩子认为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和“别人的”区别是什么,界限在哪里,他们只是简单认为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就可以想拿直接拿,不需要和别人打招呼,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占有欲较强的表现。
③ 孩子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比较小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被家里人给宠坏了,造成性格上有些小任性,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知道分享,是自我意识刚建立的时候,他认为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所以会有抢东西的时候,当孩子有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能放任不管,要寻找适当的方法耐心引导孩子两岁的孩子抢别人的东西,通常情况下这仅仅是出自他内心对这个东西的喜欢而去抢的,在小孩子的认知里可能还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以及各种各样的礼貌、礼仪等认识。
有个民间传说是这样的。一个惯偷杀了人要被行刑,法官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要见妈妈一眼。法官满足了他的愿望。惯偷见了妈妈,说要喝奶。妈妈答应了儿子。儿子一口咬下妈妈的奶头,说,妈妈,我恨你!如果我小时候拿别人的东西,你狠狠打我,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当然,如果是家庭的原因,比如父母规则意识比较差,或者老人带孩子,对这个问题不重视,甚至当个乐子,或者认为孩子这样,长大了不吃亏……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④ 孩子两岁半了,很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怎么办
两岁的宝宝喜欢抢人的东西,其实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两至三岁的孩子,他的物权意识也还不清晰,所以分不清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所以,他会在对别人的东西感到好奇时,直接去抢别人的东西。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抢别人的东西,并不代表他会成为一个霸道的人。不过,父母还是要及时阻止,并且慢慢地引导孩子纠正这种行为。
家长平时要正确地看待孩子之间的争抢行为,不要总因为觉得尴尬而批评孩子,更不要因此而不带孩子外出,不让孩子接触同龄孩子。父母平时可以要多些教导孩子,让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给过别人的同意,不能靠抢来得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
⑤ 小孩喜欢抢别人东西,应该如何去教育
一般来说,两岁多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典型表现就是孩子会经常抢东西。对于总是抢别人东西的孩子,家长还是要仔细分析原因,看是孩子敏感期的原因,还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我们家孩子2岁多时开始有“物权”的概念,明显能够区分你的、我的,有时候手里的东西妈妈都要不走,有段时间,也喜欢和小朋友抢东西。我们经过认真观察,没有觉得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我们大人正常理解的“抢”,所以,并没有过分的去强调,而是淡化孩子的行为,告诉他,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可以去问:可以让我玩会吗?但是,如果别的孩子不同意,不能抢,那是不礼貌的,可以过会儿再去问。也会鼓励她,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强调是一起玩。这样,慢慢就平稳度过了物权敏感期。
对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如大人时刻要有规则意识,带着孩子买东西上公交,都要排队,大人自己一定不要想着插队;老人带孩子的,一定要跟他讲清楚严肃性,家庭成员达成共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