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东西旧了不舍得换
① 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是种怎样的心理
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一种可能就是勤俭节约,另外就是怀旧的心理。
有些东西用久以后,可能对这件东西会有这种感情,特别是经常用的东西,他用的比较熟悉,所以扔掉的话,他感觉就是像自己身边的一件东西突然失去了一样,会有这种感受。
那么有些人在生活当中是非常节约的,他感觉这件东西旧的放在那边,以后还有其他的用处,从小过惯了勤俭节约的日子,生活当中自然而然就养成一种习惯。
② 为什么很多人不舍得扔掉一些已经没用的东西
节俭惯了吧,总觉得留在身边更好,其实扔掉了会更好,放身边太麻烦了,越积越多
③ 有些人用久了的物品就算不用了,也不舍得扔,是为什么
受过生活的苦,有勤俭节约的习惯。这一点在父母那个年代表现的尤为明显,早些年挣钱不易,日子艰苦,一条破了洞的袜子都能缝缝补补穿好多年。就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骨子里的这种节俭却改不了。
还有一些人不舍得丢掉旧物,是因为对其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奶奶送给我的梳子,已经掉了好几个齿,可依旧放在梳妆台里,这是奶奶留给我的宝贵回忆,它的纪念意义已经远远高出了使用价值。人都是恋旧的,睹物思人也是人之常情。
④ 舍不得扔掉旧东西是什么心理
怀旧心理,即怀旧情结。怀旧情结是一种心理现象和审美行为。
怀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一种情绪或心结。是因出于对于自己先前遇见过的某个人物;或经历过的某个时代、某件事情;或自己有过一段生活经历的某个地方;或因上述现象所牵涉到的或某件物品的思念或回忆,所产生出来的较长时间的眷恋和怀念。
怀旧的所指,应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私人的怀旧(如对自己故人、家乡,或者初恋情人的怀念之情);一个是指公众的怀旧(如对一些经典艺术作品的怀旧之情等)。
(4)为什么有些东西旧了不舍得换扩展阅读:
怀旧情结虽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但如果不是表现为一种过度了的“病态”,就还是一种健康、正常的心理表达。
因为人是有情绪的,尤其当某人曾经历过某个特殊的年代,或者某个特殊的事件,或者遇见过某个特殊的人,并因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往往会在日常生活里,表现出对于前述事物的特殊感怀和反应;并也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牵连(暗示)或对比,滋生出某种特别的怀旧情绪来。
另外,从美学的意义上看,怀旧情绪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行为。它是一种感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梳理和思考行为。中文里面就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及“睹物思人”、“乡情”之类的描述和词语。
⑤ 孩子特别恋旧,用过的东西不舍得丢,是怎么回事
孩子为什么会有恋旧情结?市民黄女士反映,她发觉孩子恋旧,为孩子整理房间时,想将他不用的东西扔掉,可他连小时候的玩具都不舍得丢,搞得家里都是他的东西,乱七八糟。
黄女士询问:这是不是不正常?作为家长,怎么改变他恋旧的脾性?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张小磊。
张小磊说,其实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想丢掉以前的东西,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玩玩,因为这可以带给他们回忆和情感上的满足。比如,看到一本初中的书,就可能会使人想起初中时发生的事情,那时的好朋友、那时的学校生活等。
张小磊分析,一般来说,出现黄女士所说的情况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
1、性格方面。这类孩子可能性格较为内向,除了对以前的玩具、衣服、物品等比较珍惜,舍不得丢掉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恋旧情结,如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到新的班级、换新老师、接触新科目等,出现适应较慢的情况。
2、缺乏关爱、缺少安全感。现代家庭生活越来越好,但有时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一味用物质来满足孩子,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注和关爱,孩子的情感需求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满足,从而转向这些父母送给他的“东西”,从“东西”那里得到情感归属和依靠。
出现此类情况,家长究竟该怎么办?
张小磊建议,首先,孩子的旧东西,家长不要急于扔掉,可以找个时间和孩子认真地整理一下,倾听孩子讲述每样东西的回忆及对他的意义,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同时,可以在孩子房间设置一小部分空间来摆放他的玩具,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又保持了家中环境的整洁;其次,平时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关注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做身体的接触:如上学、放学时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头啊,多跟孩子聊聊在学校发生的趣事等,让他感受来自父母的关注和关爱,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最后,要多方面培养孩子,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同时,关注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准确、具体、真诚地给予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