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时间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7-07 06:57:25

㈠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会突然觉得陌生,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当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头脑像放空了一样,想不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同时也想不起这个字的读音。

这种大脑所产生的行为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因为当你盯着一个字看的时间太长之后,会自动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这种神经活动的抑制会让联想阻断,不管是中文汉字还是英文单词,或者是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字,这种饱和阻断现象都能发生在字形到语义的连接过程中。而一旦发生这样的现象,人们就会先对字音感的记忆感到模糊,然后又失去了对于字义的联想能力。

有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如果这些字或单词的大小都相同,那么人们在识别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这些字或单词的大小有所不同,那么只有在它们的字体不同时,才会出现明显的完形崩坏现象。

㈡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太久就不认识了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太久就不认识了?一、语义饱和现象:大脑的一次短暂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开展过相关研究。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用“语义饱和”来解释,即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之后就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命地工作,在度的运转之后,它发出了怒吼,进行了一次为时短暂的“”。当人的眼睛持续接受到一个字的,该会连续地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那里的大脑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形成联想阻断。因为神经活动降低,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先对字的读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最后甚至“不认识”这个字了。

㈢ 为何一直盯着一个字,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熟悉了这其中有哪些原理

其实不仅仅是汉字,英语等其他语言也会出现这种“看久了就会不认识的现象”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这个现象。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另一种解释这种现象的他们认为:




三天不读嘴生,三天不写手生,三年不见咋看都生。我也是如此,明明写的这个字是对的,仔细看看吧,又不知道是对是错了,这可能是以前对这个字的印象就不是太深的原顾吧。

其实看人也是如此,有些熟人,一看认识,仔细看看又不是那么的确定了,可能也是因为从没仔细看过的原因吧。

㈣ 为什么盯一个字时间久了就感觉不认识了

如果同一个字看多了感觉就不认识了,这个是大脑疲惫所导致的,因为你经常盯着一个字看或者是盯着一个东西看,看久了后就会感觉很晕,然后你大脑传输的信息他也会匹配。

所以你看一样东西看很久的话就会觉得很累,或者是看东西都很不清楚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现象的话,那么你就要养成一个习惯或者是养成一个状态,经常的长久的去看,这个东西不要总是盯着他看。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早在1907年,一位美国心理学博士就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将变得奇怪而陌生。”

196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里昂雅克布维茨,将这一现象命名为“semantic satiation”(语义饱和)。

爱丁堡大学某位学生在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不过其更为精细。他发现,同为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匀称的字如“课”,会很快产生饱和,而像乱麻似的“挤”字,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饱和。另外,他还发现,女人比男人更容易产生“字变陌生”的现象。

看字的时候,我们会先看整体,后看局部细节。当我们久久地盯着一个汉字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地注意到局部细节,而丧失了对整体的感知,导致我们对字形和字意的陌生。

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解释是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内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㈤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时间长了,就好像不认识这个字了有什么科学的解释

“完形崩溃”一词出自《名侦探柯南》,更具学术性词语应该叫做“Jamais vu(法语,旧事如新)”或者“Semantic satiation”(语义饱和)
脑内的神经元将长时间看过的东西默认看成为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将云或者墙上的污渍看成人脸就是脑内的“面部”神经元产生了反应,不自觉地将其认成了人脸。另外,脑内也有类似面部神经元的汉字神经元,长时间看一个汉字,汉字神经元就会产生疲劳,便会影响感官机能,这时熟悉的字,人也会对其形态产生怀疑而觉得不像甚至变得不认识了,这就是完形崩溃。
——《名侦探柯南》第657集(《毒与幻的设计illusion》)
《名侦探柯南》漫画第786话译为“形象崩溃”及73册第二话

㈥ 为什么盯一个字长时间看就不认识了呢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字看久了,就会变得不认识一样。在“打”败了语言学家之后,两位心理学家好不得意,并把这一发现定义为“语义饱和”。目前,“语义饱和”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前语义加工假说、语义加工假说、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

这就好像我们买菜,看到一个紫皮长条茎部带刺的东西,就知道是茄子,这就是前语义加工假说,以“看形”为主;之后你琢磨茄子能炒什么菜,这就是语义加工假说,主要是“联想意义”;如何通过茄子想到茄子能做什么菜,这就是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重点在于把前两者连接起来。

不过“语义饱和”是歪果仁的研究,所以,他们的重点都是拼音文字。对于汉字,它的“语义饱和”要更复杂一点。

认识拼音文字要经过字形、发音、意义三个因素的共同完成,而汉字少了发音,从字形直接越到了意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方块字,需要进行整体识别。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式塔”,“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音译。简单来讲,当人们看到一件事物时,总是先看整体再看细节。例如一块冰,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眼里只会是块冰而已。而一旦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细节。

科学试验表明,孩子学习汉字时总是习惯认识字的形状,却忽略细节。就像小时候默写生字,写到变化的“变”,总有些熊孩子会把上半部分的两个点倒过来写,这就是注重整体而遗忘细节的一个表现。

盯汉字时间久了会陌生,主要不在于语义的变化,而是字形的丧失。

就好像前面那个总把“变”字默写错的小孩,你要是问他字的意思,他依旧可以对答如流,只是字形记得不是很准确。

科学家曾就汉字的“语义饱和”做过研究,让参与者长时间注视单个汉字。研究发现,参与者对汉字的熟悉度下降,只在于对字结构的分解,而语义的理解未曾丧失。

我们可以试一下,找一个字长时间盯着它看,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将其分解,比如把“格”看成“木”和“各”,把“的”看成“白”和“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感觉,这字怎么变陌生了?

由此,科学家确定,人们长时间盯着汉字看会觉得陌生,只是对字形陌生,而非字义,也就是“字形饱和”。不同的字达到饱和的时间不一样,简单的字饱和时间相对较短,复杂的字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无论字体多复杂,40秒内都能达到饱和。字形结构、字出现的频率、笔画、部件的组字频率等因素都影响“字形饱和”。

了解了“字形饱和”的原理,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汉字看久了会变得不认识。不用担心,我们不会因此变成“文盲”,但如果长期不学习可就说不准咯。

热点内容
换多了头像为什么不好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969
为什么手机打不开链接 发布:2025-05-15 08:48:55 浏览:323
微信聊天记录为什么会莫名消失 发布:2025-05-15 08:26:14 浏览:953
为什么喝黄芪水晚上睡不着 发布:2025-05-15 08:26:11 浏览:72
新手机号码为什么不能绑定银行卡 发布:2025-05-15 08:20:28 浏览:614
为什么手机左上角信号有个禁止标 发布:2025-05-15 08:20:22 浏览:351
为什么停止一段时间锻炼 发布:2025-05-15 08:18:04 浏览:948
小米为什么股价比不上京东 发布:2025-05-15 08:09:56 浏览:636
人闭着眼睛走为什么北半球向左偏 发布:2025-05-15 08:05:38 浏览:122
报表文件的扩展名为什么 发布:2025-05-15 07:49:51 浏览: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