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脑梗老人时间久了为什么
㈠ 请问老年人脑梗塞后偏瘫在床,应该怎么照顾生活起居和医疗保健
1、偏瘫护理
脑梗塞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护理时时应注意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
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让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㈡ 老人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整天疯闹,一刻都不停,家人照顾已有17年了,现在家里人都很崩溃,该怎么办啊
这种问题,答案无非两个,要么继续,要么放弃。
其实答案你们自己心里早有了,何必假惺惺的来问一下呢?到时候拿这个推脱责任吗?
我国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其中有如下具体规定:
(1)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2)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3)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4)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二、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
1、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此外,我国婚姻法也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已婚妇女也有赡养其父母的义务和权利。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都应予以赡养。
赡养老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可见,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由法律明文规定了的,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同样,在赡养老年人这个问题上也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
㈢ 卧床老人为何老是喊叫,长期照顾病人快崩溃了,久病的老人都自私了
人总有生老病死的循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对于需要照顾卧床的病人,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他们的抵抗力差,由于长期不能动血液循环差,所以要防止褥疮,泌尿系统疾病还有静脉曲张的问题。
2/7
长期卧床需要的必备品:气垫床垫。这个对于防褥疮有很好的效果,一般的棉花褥子的透气性对于长期卧床的人来讲透气性非常不好。这个属于必备品,网上的价位要比实体店划算的多。
3/7
多翻身:防止褥疮的方法二就是多翻身,每隔两个小时翻身,这样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多拍背,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翻身也是有技巧的,最方便的翻身方法就是先把病人的一条腿弯曲,然后推着病人的肩膀和胯部直接就翻身成功啦。曲右腿,推右肩向左翻身。
4/7
多给病人做按摩,活动身体关节:为了防止静脉曲张,多帮忙给病人活动活动腿,活动活动胳膊和关节,长时间不运动容易引起静脉曲张。
5/7
对于半身不遂的病人刚开始由于病人心理变化比较大,人会比较急躁,这个时候要适当的宽慰宽慰病人,从理性的角度来帮助病人锻炼,鼓励其做适度的适量的锻炼。
6/7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帮忙处理: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处理脏的床单,被罩,由于病人的小变量比较大,这个时候适当的需要大量的棉质类的垫子,对于市面上卖的垫子对于成年人不是很合适,吸水量还是相对较差的而且透气性也不是很好。
7/7
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低,如果得了褥疮,非常难愈合,这个时候照顾起来不仅更麻烦。
㈣ 照顾老人真的要崩溃了,瘫痪在床的老人真的不好照顾
照顾老人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人到老年也是很难过的,作为子女我们有义务去照顾老人。而且我要想到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长大,他们付出了很多,把他们全部的爱给了子女,所以照顾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在照顾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觉得很烦很折磨人。那么我们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爱回馈给老人。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了很多。
㈤ 老人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整天疯闹,一刻都不停,家人照顾已有17年了,现在家里人都很崩溃,该怎么办啊
这个是慢性病,不要丧失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只是单纯吃安定会对病人身体造成副作用,长期吃下去就造成现在疯闹得并发症了。建议到比较大的医院检查下,不要盲目用药,延误病情。
㈥ 老人的脑梗后为啥喜欢哭和折腾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意见建议:脑梗塞病人在短时间内从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喜爱的活动,日常生活还需要别人的照顾,而老年患者的情绪特点是伤感、孤僻、抑郁、烦躁、易激动、主观急躁和以自我为中心,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对他人要求更为严格,当想到自己将要成为别人的累赘时,常出现情绪异常、悲观失望。因此,平时应该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照料。要与患者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和多鼓励,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整理生活,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活动、文化程度、工作岗位、病情轻重等,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答疑解惑,使其自觉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㈦ 四川男子辞职回家照顾脑梗父亲1年多,你如何评价此男子的行为
我觉得这位男子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其实这名男子也非常无奈,对于很多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必须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出权衡。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本身属于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群体本身给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独生子女的父母相继老去之后,很多独生子女需要进一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在家庭中的父母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很多独生子女会毅然辞去自己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也是很多独生子女的无奈之处。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发生在四川凉山,有一名33岁的男子因为父亲脑梗而辞去工作。在这边男子出去工作之后,男子每天的事情就是陪伴自己的父亲。他会带着自己的父亲去玩,这样玩,也会帮父亲梳理头发。对于这名男子来说,男人认为家人永远排在第1位,其他东西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㈧ 老年人脑梗后的心理状态,作为家属的你关注到了吗
首先悲观恐惧心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会丧失一定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常常要借助他人才能生活,这时患者常常会产生恐慌的心理。尤其是一些患者有较长的患病时间,会出现更加明显的悲观心理。其表现为沉默寡言,不配合治疗,甚至会出现轻生思想。其次烦躁易怒心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经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心理状态、自我埋怨、经常乱发脾气、情绪不佳、易烦躁发怒。
固执、易怒的心理,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因为身体的各大器官功能日趋衰退,在很多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加上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而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变得固执,情感变得格外幼稚脆弱,导致患者经常对家人和护理人员发脾气。长时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㈨ 脑梗患者应该怎么照顾
患者应当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禁烟禁酒,低盐低脂、高纤维、足量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患者应当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留有后遗症则积极进行心理康复和日常护理,以求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活动。
脑梗死如何家庭护理?
脑梗死患者家属应对此病应有初步认知,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抚和鼓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勤加锻炼、定期复查。
对卧床患者,家属应做好护理工作,及时翻身擦洗,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日常家庭饮食应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心理护理
因偏瘫、失语及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速度慢、需时长,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照顾,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关心、尊重病人,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人和刺激和患者病人的言行。
用药护理
患者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用药。
饮食护理
体位选择: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进食的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坐位下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患者采取仰卧位下将床头摇起30°左右,头下垫枕使头部前屈。此种体位下进食,食物不易从口腔中漏出,又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
吞咽方法选择:对能吞咽的患者,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对不能吞咽的患者,应鼻饲饮食,患者家属应了解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
侧方吞咽: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尤其适合偏瘫的患者。
点头状吞咽:吞咽时配合头前屈、下颌内收如点头样的动作,加强对气道的保护,利于食物进入食管。
饮水方法:由于吸管饮水需要比较负责的口腔肌肉功能,尽量不可用吸管饮水、饮茶。用杯子饮水时,保持水量在半杯以上,以防患者低头饮水的体位增加误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