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西晋在短时间灭亡

为什么西晋在短时间灭亡

发布时间: 2022-07-30 09:13:53

Ⅰ 西晋王朝很快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分析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戏也难。

Ⅱ 司马炎顺利的建立了西晋,为何没多久就走向了衰败

我认为西晋王朝之所以会快速灭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司马家族篡位夺取天下,所以失了人心;第二、司马家族没有统治天下的能力;第三、西晋王朝军事实力衰弱。

三、西晋王朝军事实力衰弱

最后,西晋王朝会早早覆灭,我认为与西晋王朝的孱弱实力也过不了关系。曹魏势力从曹操时期开始,不管其他方面如何,军事实力一直是在线的,所以曹魏势力才能够慢慢壮大,而西晋王朝并不具备这么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才会在动荡中被起义军给灭掉。

Ⅲ 西晋短暂灭亡的根本原因

千年历史风云中,王朝更替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诗词锦绣的盛唐,还是群雄并起的三国,终化为后人评说中的一抹别样芳华。

在这些王朝中,西晋之亡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不少人一说到西晋亡国,总是轻蔑笑道:“都怪皇帝太白痴”,丝毫不见提到其他王朝亡国时的遗憾惋惜之情。

诚然,西晋的运气很不好,遇到了以司马衷为代表的白痴皇帝。在这位智商欠费的皇帝带领下,西晋的统治阶层们一番神操作,让刚刚经历治世的西晋迅速衰败,甚至折腾出“衣冠南渡”的惨状,把北方变成战乱的地狱。

然而,一个白痴皇帝,外加一群野心家,就真能造成这般严重的后果吗?西晋突然崩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然而,司马衷的智商问题至多只是西晋崩塌的催化剂。早在司马衷登基前,他的大晋朝,已经腐朽透顶,别说他是个白痴,就算曹操穿越来“附身”他身上,也是无力回天。与其纠结司马衷的智商问题,倒不如看看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里,那些埋葬了一个王朝的大坑。

Ⅳ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一、原因:
1、用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晋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2、清谈误国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谈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课。而西晋的很多官僚为了追求所谓的“风度”,整日谈玄论道,故弄玄虚,主要讨论一些脱离实际抽象的东西,甚至极端放纵任性的局面。他们担任了重要官职,却仍然玩世不恭,导致政事荒废。玄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是无过错的。但它影响了政府机构的运转,使得社会风气变为空谈,不务实际之风。这对国家的统治与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也认为清谈之风使“国亡于上,教沦于下”,这就是清谈误国。
3、拜金主义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整个社会的主流导向形成了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最终激起他们的反抗。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4、极度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
西晋统治阶级的当权派,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愈杀愈猛烈,一直杀到发动十几年的大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杀夺与滥赏,使得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躁竞与虚无的相反现象,生活上苟且无耻,纵情享受。
二、西晋简介: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五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Ⅳ 西晋好不容易统一天下,为何却短命而亡

我们都知道古代国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古代不变的定律。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晋却是存在时间极短的一个朝代,从建国到灭亡短短几十年时间。我认为这样的原因是司马炎选错了继承人,他选了“痴人皇帝”司马衷为下一任皇帝。

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炎的小肚鸡肠,即使是司马攸想为母亲守灵他都不同意,直接让司马攸怀恨而死。或许这也是因为他身处皇宫,也是他一生之中的悲哀吧。

Ⅵ 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命原因是什么

身为西晋国君的司马炎,对于皇位,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珍惜,他在位后,确实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太康之治,但在吴国之后,司马炎就把自己治国的目标改为了享乐。据史书记载,司马炎多宠,平吴之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从此便有了一场大宴,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后宫妃嫔宫女上万人,侍寝靠羊来引路,羊到哪停下来,就让妃嫔侍寝。“上行下效”,皇帝尚需时日,官吏自然变本加厉。

Ⅶ 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为何如此短命

西晋,是东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按理来说,这样的大一统王朝肯定会名留青史的,可是西晋没有。西晋不仅没有,还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因为西晋不仅存在时间短,还给中原的百姓带去了一段十分黑暗的时光,史称“五胡乱华”。

那么,西晋为何会如此不堪呢?

这实际上就是权力的腐朽带来的变化。司马炎自己尚且不能以身作则,自然也不能指望他去管下面的人。

而这些士族掌握了当官的渠道以后,无论这个人才能如何,都能当官,自然也就不会尽心竭力为国家办事。至于下面那些有才能的人看见这一幕以后,就会和士族产生冲突和矛盾。

而人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一个国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束语

西晋灭亡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司马衷的智力低下,亦或是贾后的干政等等,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而言,是很失败的。

Ⅷ 为什么西晋会灭亡

司马炎篡魏后,建立晋朝, 史称西晋。但这个西晋王朝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就被灭掉了。郭知熠今天来考察一下为什么西晋会这么快就灭亡这样一个历史问题。

郭知熠在讨论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究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时曾经提到过西晋的灭亡。其实,因为唐柳宗元在他那篇闻名于世但实属平庸的文章《封建论》中,将西晋的灭亡归结于晋武帝司马炎所实行的所谓“分封制”。 那么,对于西晋灭亡之原因的考察就成了郭知熠要反驳柳宗元的必经之途。

在“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究竟错在哪里?”这篇文章中,郭知熠先生其实就这个问题已经完全驳倒了柳宗元。这个反驳之逻辑并不难懂,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复述一下:

柳宗元认为西晋尽管实行了“分封制”,但西晋仍然短命。换句话说,柳宗元认为西晋早夭的原因在于分封制。由此,柳宗元是要推导出实行了分封制的国家其寿命也可能非常短。

郭知熠的反驳逻辑就在于,西晋根本就没有实行真正的分封制, 它实质上所实行的是一种“伪分封”。如果西晋没有实行真正的分封制,那么,从西晋短命的事实就无法推出分封制的王朝也可能短命这样一个结论。

我想这个反驳已经清楚了。至于为什么说西晋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分封制, 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下设置诸侯国的主要目的在于拱卫京师。分封的诸侯国的国君是世袭的,这些诸侯国对中央形成一个保护层。为了能够达到拱卫京师的目的,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军队。这些军队由诸侯国君调遣。

司马炎在晋初分封同姓王时,共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但这些同姓王所属的诸侯国却只能有极少的军队。按照规定,大国的军队只能有五千人,次国的军队只能有三千人,而小国的军队就更少,只能有一千五百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军队对于自己的诸侯国都无法保护,更谈不上什么拱卫京师了。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郭知熠说西晋的分封是“伪分封”的原因。

这个分封是完全名不副实的。而且各个同姓王根本就不“就国”,他们有些呆在京师,在京中任职。有些统领军事,“如汝南王亮,武帝时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玮,太康末,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将军;赵王伦,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齐王冏,是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许昌;成都王颖;惠帝时为镇北大将军,镇邺;河间王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些同姓王甚至以回到诸侯国为耻辱。这些都是发生“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我想读者诸君已经清楚了为什么说西晋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而是彻头彻尾的“伪分封”。

郭知熠在下面还要说明:这个“伪分封”体制不仅不如真正的分封制,甚至不如郡县制。从本质的意义上说,它还是郡县制,而且是最坏的郡县制。

首先,这个体制从根本的意义上还是郡县制, 是中央集权制。诸侯国是名存实亡的。既没有军队,又没有财政权,说到底,这些诸侯国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独立性。所以,除了名义上的分封及诸侯国外,这是不折不扣的中央集权。

但这个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比郡县制更坏。这是因为朝中大权完全由司马家族所牢牢地控制住。不仅治理国家的能臣无法产生,带领军队的能将也无法产生。而且,这样一来,每个同姓王都以为自己有资格来作皇帝,或者来控制皇帝,从而造成天下大乱。所谓的“八王之乱”就是如此产生的。

而如果是分封制, 不仅朝中的大臣可以任用贤才,而且各个诸侯国的大臣也可以任用贤才。即使是郡县制,朝中的大臣也可以选用贤才。而在西晋的体制中,朝中的主要大臣和军队中的主要将领只能是司马家族中的成员,这个可选择的范围是如此地窄小,难怪西晋被弄得乌烟瘴气了。

为什么司马炎要采用这个非常奇怪的体制呢?

这是因为魏国灭亡的教训。魏国的灭亡,在司马炎看来,是因为曹魏的皇族的力量太小的缘故。我们知道,曹魏也大封同姓王。由此,我们看出曹魏的分封制更加不着边际, 更加不是真正的分封制。据说,曹魏的分封王甚至没有基本的自由,他们的活动都受到种种的限制,以至于他们羡慕平民的生活。

所以,司马炎要大大地加强皇族的力量。郭知熠认为,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但方法却是完全错误的。他应该实行真正的分封制,让各个诸侯国拥有军队,让各个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让各个同姓诸侯王“就国”。 而不是让他们控制中央的行政权,控制中央的武装力量, 以至于最后乱国。

综上所述,西晋王朝早夭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分封制,而是司马炎所实施的“伪分封制”, 这个“伪分封制”在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制,而且是最坏的中央集权制。

是被刘渊所建立的汉所灭。 当时汉主刘聪派中山王刘耀出兵攻打关中,晋憨帝司马业派大将去抵御,大败而回。而汉军却步步紧逼长安。而四方守将都坐以待毙,不去支援长安。当攻打长安的时候,长安城中粮食匮乏,憨帝听从索琳等人的劝谏,憨帝唯有忍辱投降,西晋就这样灭亡了

热点内容
保利芳园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485
硬的东西吃下去胃会痛为什么 发布:2025-05-18 03:35:03 浏览:88
为什么喝酒很长时间后会吐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662
抖音直播的tb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3:34:19 浏览:93
为什么说用电脑交作业更方便 发布:2025-05-18 03:29:31 浏览:942
为什么软件都用不了网 发布:2025-05-18 03:25:47 浏览:577
父子之间为什么搞不好关系呢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718
手机为什么不能代替对讲机 发布:2025-05-18 02:56:09 浏览:138
为什么小米门锁开门时故障 发布:2025-05-18 02:44:22 浏览:567
为什么微信听语音手机会关机 发布:2025-05-18 02:37:55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