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栽培时晚上为什么要适量保温
Ⅰ 温室栽培蔬菜应怎样调控温度
在大棚温度管理上,目前是全国性的采用低温管理,黄瓜28℃通气,西红柿25℃通气,这种温度管理不适宜大棚栽培。在山东,夏季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长得都非常好,温度是多少?山东除半岛地区以外,从潍坊向西的山东大部分地区夏天有100天左右的时间气温在30℃以上,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35℃以上。在这个温度条件下,作物长势很好,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病害很少。为什么?因为温度高,满足了作物对热量的需求,特别是夏天土壤温度高,土温多在30℃左右。满足了茄果类、瓜类的根系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8~35℃)。
而温室栽培,由于采取低温管理,结果土壤温度难过20℃。大家想想,冬天温室内高温时间仅仅2小时左右。刚有点热气就开口通风了,把那点热气都放走了,土壤温度提不起来。土壤温度低,不扎根,根系发育差、活性低,吸收能力弱,作物就长不好。根是根本,根深才叶茂。这种管理方法导致黄瓜、番茄、茄子、辣椒都长不好。
还要考虑到,温室的温度变化和大田不一样,大田上下之间的温度基本是一致的。一天24个小时有20个小时的温度在30℃左右,低于30℃以下的时间很短。而温室栽培高于25℃的温度仅仅就是2~3小时,大量的时间都是低温,就这点高温来释放热量,你又把它开口放跑了,土壤温度怎么提高啊?
温室内上下之间温度差异显着,1.8米的高处达到30℃,地面则连25℃都达不到。如果秧苗架高的话,地面温度连20℃都达不到,主要叶幕层的温度也只有23℃左右。
大田不存在这个问题,2米的高处是30℃,地面也是30℃。温室由于上下温度的差异,挂温度计的地方(170厘米),假设达到32℃,主要叶幕层、开花结果部位和叶片光合作用最强的部位,恰好是28℃到30℃之间,这是最好的温度。可是我们不到26℃左右就通风了,结果把热量放跑了,这样作物就长不好。今后在温室里调整温度要注意:一旦进入严寒季节以后,严格讲白天不要开口通风,尽量蓄积热量,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像黄瓜、西瓜、甜瓜、苦瓜、丝瓜这些瓜类作物,温度要达到35℃,这个时候再开始通风,不到35℃不要开口。即使开口要开小口,维持着34℃左右的温度,不高于35℃,也不低于33℃。生长点温度34℃左右,而开花结果的部位正好是30℃左右的温度,是生长最好的温度。土壤也可以比低温管理提高6~8℃的温度,达到25℃,这样根就能发育好。
茄子跟黄瓜一样,辣椒、番茄不到33℃不要开口通气。即使温度上升了,也要开小口,维持着32~33℃的温度。整个大棚温度高了,蓄积热量也多了,到了晚上地温高,热量多,作物也不容易发生冻害。
那么,什么时候开口通风呢?通风应该改成晚上和清晨通风。清早起来拉起草苫子以后,先开口通风。大家不要怕,哪怕这时候下降两度的温度也不会对温室造成危害。因为这个时候湿度最高,如果你关上棚就容易诱发病害。开口把湿气排出去,棚内的作物就不易得病。通风要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关上风口提高温度。到太阳落山以前,打开风口降温,排除湿气,然后盖草苫子,放下草苫子以后,通风口要开放,只要早晨起来棚内温度不低于10℃,这个风口一夜都要开着,而且开口越大越好。早晨起来棚内温度只要不低于8℃,口还要开着,但是要缩小点。一旦低于8℃的话,晚上10点左右要关闭风口保温。
这样调整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棚内的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好,不容易出毛病。根是根本,土壤温度高根才能发育,所以只有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才能促进整个秧苗发育。
解决温度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适时喷施天达2116。喷施天达2116以后,作物既能够抗高温,又能够防冻害耐低温,而且高抗病害。喷了天达2116,结合高温管理,产量会大幅度提高。说实在的,大棚的黄瓜、番茄的亩产量是多少?我的学生在1996年就突破亩产6万~7万斤。大家可能看到在《乡村季风》里面播的,青岛市城阳区北城村的一个小伙子,他的大棚樱桃番茄,半亩地,每年收益2.5万,3年以来不得任何病害。他用的就是这种温度管理方法,结合防病用药喷施天达2116,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等综合技术。
Ⅱ 花卉大棚冬天如何保温
1、选用优质的无滴膜,透明性要高,而且不会产生滴水,雾气。阳光能够很好的穿透进来,也就提高了棚内的温度。
(2)温室栽培时晚上为什么要适量保温扩展阅读:
一些花卉温度的注意:
适宜在冷室越冬的花卉 盆栽的茶花、杜鹃、棕竹、含笑、朱顶红等在长江流域,只要在低温时稍加保护即可在休眠状态下安全越冬。进棚后,要注意晴天通风降温,不可打破休眠。瓜叶菊、报春花、蒲包花、仙客来、马蹄莲等,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棚内温度过高则应通风,晚上进行覆盖保温,气温过低还应增温,保持在5℃左右,不要低于0℃。
Ⅲ 一个生物题 温室栽培农作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就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农作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这里说的提高温度指的是适当(相对于光合作用而言适合的温度),是为了积累更多有机物.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降温使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这样,一天下来积累有机物才能最多,产量才高.
Ⅳ 日光温室茄子栽培中,保温、增温和降温的措施有哪些
茄子生育期适温为24~30℃,而育苗期、定植缓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栽培管理中,经常需要保温和增温,有时需要降温。
日光温室的保温措施有,尽量提高温室的采光率,如选用透光率高的薄膜和经常清洁薄膜;增加温室夜间保温覆盖物(草帘);夜间采用多层覆盖;设置防寒沟等。
日光温室的增温措施主要是加温。可以采用水暖、火道等永久性加温措施,也可以采用地热线、空气加温线、木炭火盆等临时加温措施。或者结合补光,选择具有热效应的灯光增温。
日光温室茄子栽培的温度管理虽然以增温保温为主,但温度过高植株也不能正常生长,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尤其要降低夜间的温度。育苗时如果采用电热温床加温的,可以通过电热温床的昼停夜开达到降温的目的。通常棚内可以采用通风降温,根据降温要求设置和开放通风口,可通底风、通顶风、通边风、交错变换通风口等;也可以通过草帘子的早揭晚盖进行降温;或采用遮荫降温的措施。一般,每遮荫20%~40%,可以降温2~4℃。
Ⅳ 温室大棚是怎么保温的
第一
清扫棚膜,增加日照:
把温室大棚膜上面的灰尘、污物及积雪及时清除干净,尽可能增加大棚内太阳光的日照,提高棚温;
第二
喷施叶面肥:
冬季气温低、温室大棚内光照弱,作物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可向叶面喷磷酸二氢钾液,可增加叶肉含糖量及硬度,提高植株抗寒性,缓解冻害程度。或采用米醋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配成100—300倍液,喷在叶面上;
第三
暖气增温:
遇到极冷天气,可在温室大棚内增设火炉或开通暖气,但使用炉火加温时要注意防止花卉煤气中毒,应安装烟囱将煤气输出棚外,注意不要在棚内点燃柴草增温,因为柴草燃烧时放出的烟雾对作物危害极大。
第四
加覆盖物:
晚上应在大棚内套小棚并加盖草帘。夜间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可增温1℃至2℃。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加一层薄苫,可使棚温提高2℃至3℃。在原来的草苫上覆盖一层薄膜,不仅可以挡风,还能防止雨雪打湿草苫,从而减少因水分蒸发而引起的热量散失。对于地栽的花卉还可以进行地膜覆盖,覆盖后可提高土温1℃以上;
第五
中耕防寒:
冬季温室大棚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气温低,易造成冻害。趁通风时进行浅中耕可破除地面裂缝,这样,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温防寒保苗;
第六
墙体涂黑:
温室大棚后墙和侧墙内表面用水泥加黑色颜料涂黑,可增强墙体吸热能力,有效提高温室温度;
Ⅵ 为什么用温室栽培植物时,夏季阴雨天要开窗降温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室外温度在30℃以上,由于温室效应,温室内部温度很容易超过40℃,超过植物生长的极限温度,对植物造成灼伤,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手段,以保证温室内植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
大棚有毒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Ⅶ 为什么温室大棚能保温
温室大棚保温原理:空气传热的方式是对流,温室大棚空气不流通,热量不会快速损失。
Ⅷ 温室大棚保温的原理
通过棚膜和墙体的红外辐射、逆辐射,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同时密闭的环境还可以方式空气对流热交换产生的热量损失。
温室,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8)温室栽培时晚上为什么要适量保温扩展阅读:
温室大棚种类
温室大棚可以分成塑料温室、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四种。
1、塑料温室
大型连栋式塑料温室是近十几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温室型式。与玻璃温室相比,它具有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结构件遮光率小、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以达到玻璃温室的相同水平,塑料温室用户接受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远远高出玻璃温室,成为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
2、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是以玻璃为透明覆盖材料的温室,我国玻璃温室钢结构的设计主要参考荷兰、日本和美国等国的温室设计规范进行。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结构强度、结构的钢度、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的耐久性等问题。
3、日光温室
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其雏型是单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盖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使用。
4、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春季可提早30~50天,秋季能延后20~25天,不能进行越冬栽培。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
Ⅸ 蔬菜大棚晚上一般为了防冻保温,都会在太阳落山时,把通风口合上草店盖上,弥补透风,但植物晚上呼吸作用
在大棚温度管理上,目前是全国性的采用低温管理,黄瓜28℃通气,西红柿25℃通气,这种温度管理不适宜大棚栽培。在山东,夏季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长得都非常好,温度是多少?夏天山东除半岛地区以外,从潍坊向西的山东大部分地区夏天的气温有100天左右的时间在30℃以上,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35℃以上,在这个温度条件下,作物长势很好,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病害很少,为什么?因为温度高,满足了作物对热量的需求,特别是夏天土壤温度高,土温多在30℃左右。满足了茄果类、瓜类的根系发育的最适合温度(28℃--35℃)。 而我们温室栽培,由于采取低温管理,结果土壤温度难过20℃。大家想想,冬天在温室内栽培高温时间仅仅两个小时左右。刚有点热气就开口通风了,把那点热气都放走了,结果土壤温度提不起来。土壤温度低,不扎根,根系发育差、活性低,吸收能力弱,作物就长不好。根是根本,根深才叶茂。这种管理方法导致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都长不好。 还要考虑到,温室的温度变化和大田不一样,大田是上下之间温度基本是一致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有二十个小时的温度在30℃左右,低于30℃以下的时间很短。而温室栽培高于25℃的温度仅仅就是两三个小时,大量的时间都是低温,就这点高温来释放热量,你又把它开口放跑了,土壤温度怎么提高啊?! 温室内上下之间温度差异显着,一米八高达到30℃,地面连25℃都达不到。如果秧苗架高的话,地面温度连23℃都达不到。主要叶幕层的温度也就是23℃左右。 大田不存在这个问题,两米高30℃,地面也30℃。温室由于上下温度的差异,挂温度计的地方(170厘米),假设达到32℃,主要叶幕层、开花结果部位和叶片光合作用最强的部位,恰好是28℃到30℃之间,这是最好的温度。可是我们不到26℃左右就通风了,结果把热量放跑了,这样作物就长不好。今后在温室里调整温度要注意。一旦进入严寒季节以后,严格讲白天不要开口通风,尽量蓄积热量,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什么时候开口通风呢?像黄瓜、西瓜、甜瓜、苦瓜、丝瓜这些瓜类作物,温度要达到35℃,这个时候再开始通风,不到35℃不要开口,开口要开小口,维持着34℃左右的温度,不高于35℃,不低于33℃。生长点温度34℃左右,而开花结果的部位正好是30℃左右的温度,是生长最好的温度。土壤也可以比低温管理提高6到8℃的温度,以前20℃都达不到,现在你可以达到25℃,这样根就能发育好。茄子跟黄瓜一样,辣椒、西红柿不到33℃不要开口通气。即使温度上升了,也要开小口,维持着32--33℃的温度。整个大棚温度高了,蓄积热量也多了,到了晚上地温高,热量多,作物也不容易发生冻害。 通风应该改成晚上和清晨通风。清早起来拉起草苫子以后,先开口通风,大家不要怕,哪怕这时候下降两度的温度也不会对温室造成危害。因为这个时候湿度最高,如果你关上棚就容易诱发病害。开口把湿气排出去,棚内的作物就不易得病。通风要开口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关上风口提高温度。到傍黑天,太阳落山以前,打开风口降温,排除湿气,然后盖草苫子,放下草苫子以后,通风口要开放,只要早晨起来棚内温度不低于10℃,这个风口一夜都要开着,而且开口越大越好。早晨起来棚内温度只要不低于8℃,口还要开着,但是要缩小点。一旦低于8℃的话,晚上十点左右要关闭风口保温。 这样调整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棚内的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好,不容易出毛病。根是根本,土壤温度高才能发育根,所以只有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才能促进整个秧苗发育。 为了解决温度管理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及时适时喷洒天达2116,喷洒天达2116以后,作物既能够抗高温,又能够防冻害耐低温,而且高抗病害。喷了天达2116,结合高温管理,产量会大幅度提高。说实在的,大棚的黄瓜、西红柿的亩产量是多少?我的学生在九六年就突破亩产六万斤、七万斤。大家可能看到在乡村季风里面播的,青岛市城阳区北城村的一个小伙子,他的大棚樱桃西红柿,半亩地,每年收益两万五,三年以来不得任何病害,就是用的这种温度管理方法,结合防病用药喷洒天达2116,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等综合技术取得的
希望采纳
Ⅹ 温室里栽培作物,为什么要保持昼夜温差
大棚保持温差主要原因是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夜晚没有光,若气温高会增加植物的呼吸作用耗消养分,若气温低,呼吸作用少,耗消养分也少,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