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上树上都是粘粘虫
‘壹’ 柳树下为什么都是粘粘
蚜虫的分泌物。柳树上在春天的时候会产生出大量的蚜虫,这种蚜虫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所以如果脚踩上去或者摸上去都会有黏黏的感觉。
‘贰’ 粘粘虫是怎么形成
粘虫是一种昆虫,为鳞翅目,夜蛾科。寄主于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粘粘虫。
黏虫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而异,东北、内蒙古每年发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 华南6~8代。海拔1000m左右高原1年发生3代, 海拔2000m左右高原则发生2代。
(2)为什么晚上树上都是粘粘虫扩展阅读:
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
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
‘叁’ 幸福树叶子上黏黏的怎么回事
幸福树叶子上有粘液说明是生虫子了,很有可能是介壳虫或蚜虫。这时需要找到虫子及时清除,并对虫子侵蚀的枝叶进行摘除,并喷杀农药防治。
危害轻的,可以用棉签沾上酒精或洗衣粉液擦除;如果比较多的话,就用一条湿毛巾擦拭幸福树,这样很快能把介壳虫抹掉;危害特别严重的,把剪去受害枝条、扔掉,只要根系不受损,很快就能长出新的枝条的。
(3)为什么晚上树上都是粘粘虫扩展阅读
病虫防治
1、介壳虫:它是幸福树最常见的害虫之一,而且对多种植株都有伤害寄生。如果数量不多的话,可以人工摘除,并用大蒜水或烟灰水进行喷洒,以除掉若虫和幼虫。这种方式相较于农药而言,无毒无害不会复发,但大蒜水气味较大,需要一周左右消散。
2、蚜虫:也是比较常见的花卉害虫了,它们会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发软。由于其体型较小,数量少时不易发现,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想要消灭它们可以用洗衣粉兑水喷洒,也可以用生物防治,一般选瓢虫较好。
‘肆’ 发财树叶子上爬满了粘虫,怎么清洗
盆栽发财树很容易受蚧壳虫危害,严重时密密麻麻吸附在茎叶上,使叶片黄化,植株老化,形成小老树,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如下: 经常检查发财树的茎叶,特别要注意检查靠近茎叶基部,发现有少量的蚧壳虫吸附在茎叶上时,就要立即用人工将其刮去,并马上喷洒1000倍蚧死净水溶液,或1000倍速扑杀水溶液,或1000倍速扑蚧水溶液,连喷2-3次,每7-10天喷一次,均匀喷湿所有的茎叶,以开始有水珠往茎叶基部下滴为宜。 由于蚧壳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药剂要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伍’ 家养的幸福树的叶子上有一层黏黏的东西,茎上还有类似小虫子的东西,求高手指点怎么办
一、找到原因:幸福树叶子上有粘液说明是生虫子了,很有可能是介壳虫或蚜虫。这时需要找到虫子及时清除,并对虫子侵蚀的枝叶进行摘除,并喷杀农药防治。
二、病虫防治
1、介壳虫:它是幸福树最常见的害虫之一,而且对多种植株都有伤害寄生。如果数量不多的话,可以人工摘除,并用大蒜水或烟灰水进行喷洒,以除掉若虫和幼虫。这种方式相较于农药而言,无毒无害不会复发,但大蒜水气味较大,需要一周左右消散。
2、蚜虫:也是比较常见的花卉害虫了,它们会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发软。由于其体型较小,数量少时不易发现,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想要消灭它们可以用洗衣粉兑水喷洒,也可以用生物防治,一般选瓢虫较好。
3、螨虫:多在夏季高温气候出现,而潮湿环境下虫害较少。所以针对它们需要将植株移到通风处,并按时在叶面上喷水增湿。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哒螨灵和尼索朗进行灭杀。
(5)为什么晚上树上都是粘粘虫扩展阅读
幸福树的养护管理技术
1、株行距:株距60厘米以上,行距70厘米以上;每亩栽苗1000株以内。
2、移栽:富贵树移栽宜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按各地区温度条件确定栽植时间,春季最底温度在零上10度即可进行栽植,秋季霜降后即可进行移栽;一年种苗截干(留二十厘米)移栽生长较旺盛。
3、一、二年苗移栽挖穴要求,长宽深各40厘米,大规格苗木应适当加大挖穴尺寸,穴底施肥(底肥用二氨兑钾肥,比例2:1,用量要适量)后隔离土层15-20厘米;放入树苗浇满水(视土壤湿度而定是否浇水),待水沉下后填土压实;干旱地区适时浇水,以保土壤湿润。
4、苗期管理:苗木侧心在长至3厘米前摘去,以保主干快速生长,主干180厘米开始留侧枝,主干长至250厘米时摘去主干树心定干,以适应绿化行道树需要;适时施肥.锄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幸福树
‘陆’ 粘粘虫是怎么形成
由蜗牛转变而来,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陆生。体柔软,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显的暗带和斑点。触角2对。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雌、雄生殖孔为1共同孔,位于身体右侧、前右触角的后下方。肺孔开口在外套膜的后缘。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生活于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雌雄同体,交尾产卵,卵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黄蛞蝓。大型,伸展时体长可达120毫米。体黄褐色或深橙色,有浅黄色斑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国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万美元来消灭它们。
‘柒’ 粘虫是一种什么虫,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治
粘虫
开放分类: 农业、害虫、园艺
学 名: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英 名:Orlental armyworm
粘虫通常以禾本科农作物为主,大发生时也为害白菜等蔬菜。
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幼虫食害叶片。
防治:
[物理防治策略] 采用下列方法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A、糖醋盆
B、杨树枝把(成虫白天隐蔽其中)
C、黑光灯
[药剂防治策略] 在幼虫低龄期,及时控制其为害,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防治:
A、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
B、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
C、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
D、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E、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F、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
G、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
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
I、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
粘虫
粘虫又称天马、剃校虫。是我国历史性的大害虫,以为害粮食作物为主。多食性、迁飞性、暴发性害虫。
(一)分布与为在害
粘虫种类很多,通常所称的粘虫即分布广泛、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有称“东方粘虫”。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记载外,各省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取食叶部,发生重时可将叶片、叶脉全部吃光。大发生时连枝条、穗部都取食,造成大面积的灾害。为害玉米尤以小麦套种玉米田块 受害更重。
(二)形态特征
雄蛾体长10?4毫米,翅展20?6毫米,黄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波状、锯齿状纹,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缘有1列黑点,自顶角处有1条向内斜走的暗黑色纹。雌蛾较肥大,体色略浅。卵呈馒头形,稍有光泽,表面有网状脊纹,卵粒粘在一起成不规则鱼鳞状卵块。初产时乳白色,其后变黄。幼虫体色多变,灰褐、红褐、黄褐,体背有多条纵线,体节生有毛瘤。蛹纺锤形,体色黄褐至红褐,尾端有粗大的刺。
(三)发生过程和主要习性
粘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条件适合可终年繁殖。我国各地一年发生代数,因纬度不同而各异,纬度愈高世代愈少。我国东半部地区,大体可划为5种类型。
(1) 2代区:北纬39度以北,以第二代发生量最大,主要为害玉米、小麦、谷子、高梁。
(2) 3代区:北纬36?9度间,以第三代发生量最大,主要为害玉米、谷子、高梁和水稻。
(3) 4代区:北纬33-36度间,以第二代发生量最大,主要为害小麦,有的年份也为害玉米、谷子。
(4) 5代区:北纬27-33度间,以第五代发生量最大,主要在9-10月为害水稻。
(5) 6代区:北纬27度以南,主要以第一代为害小麦、玉米。西北、西南高原地区发生也相当严重,常年6月间为害玉米、水稻。在高寒地区常年7月份为害玉米。 粘虫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越冬的北界大致在北纬33度,此线以南可以越冬(多虫态越冬)。北纬27度以南,可终年繁殖。 粘虫蛾有很强飞翔力,夜间活动,能作远距离集群迁飞,并具有春季由南向北,和夏季由北向南的季节性南北回迁特点,因此造成各世代区主要为害世代和为害作物的不同。 粘虫蛾羽化后喜取食蜜源植物得到补充营养,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在谷子上多产在上部3、4片叶尖端;在小麦上多产在枯心苗和中下部干叶的卷缝中;在水稻上多产在叶尖,尤其是枯黄稻叶。 幼虫低龄时食量,取食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在玉米、高梁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时中。有假死性,3龄后还可自残,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为害。 粘虫喜温暖高湿条件,发育适宜温度为10.5℃,相对湿度在85%以上。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宜成虫产卵。水浇地、多肥密植,生长茂密地势低的农田或杂草多的玉米、高梁地发生重。小麦套种玉米,因田间覆盖度大,且有利于取食小麦后转移到玉米上,故有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1.用黑光灯或糖醋诱蛾器或谷草把,诱集成虫或卵,根据成虫高峰期和卵高峰期,按历期推算3龄幼虫盛发期,指导防治适期。
2.根据诱蛾量和田间卵量,结合气象预报材料,分析发生程度的轻重。
3.选择有代表性玉米田2块,棋盘式取10个样点,每点10株,每3天查1次卵量和幼虫量(分析3龄幼虫所占比例),用以指导田间防治及其适期。
(五)防治方法
目前以药剂防治为主。
1.诱捕成虫,诱卵采卵(人工摘除卵时,连续3?次)。
2.用90%敌百虫1000倍液,50%敌敌畏2000倍液,50%杀螟松和辛流磷1000?000倍液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200?00倍液喷施。也有用“灭幼脲” l号,含菌量6亿/克-100亿/克的苏云金秆菌加水稀释成2亿/克喷雾,可减少对天敌杀伤。
‘捌’ 黏黏虫怎么产生的,粘粘虫爬过的地方有毒吗
以下内容关于《
黏黏虫从哪里爬出来的
》的解答。
1.黏黏虫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边及树枝间,常寄生在草莓、甘蓝、花椰菜、白菜、瓢儿白、菠菜、莴苣、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瓣菜、青花菜、紫甘蓝、百合、豆类等农作物及杂草上。
2.盐蚰又称水蜒蚰,俗称鼻涕虫或黏黏虫,是腹足纲中壳退化的软体动物。
3.盐蚰的生活习性: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
4.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
5.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
6.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
7.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
8.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
9.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
10.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11.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12.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实,影响商品价值。
‘玖’ 桃树上长出来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办呢
桃树的树干上,常常会分泌出一些黏黏的胶状物质,这种桃胶是桃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害虫侵犯而分泌的,许多害虫都喜欢吸食桃树的汁液,但是一旦它们被这些胶粘住了,就在劫难逃了。桃树的胶很黏,害虫被粘在树上无法动弹,最后只得活活饿死。 桃、李、杏、樱桃等树干分泌的胶称为桃胶。 桃胶是半透明的多糖物质,用途广泛。桃胶的主要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味甘苦,平,无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选方】①治石淋作痛:桃木胶如枣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服,当下石,石尽即止。(《古今录验方》) ②治血淋:石膏、木通、桃胶(炒作末)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前。(《杨氏家藏方》桃胶散) ③治产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疞痛: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妇人良方》) ④治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咽津。(《千金方》) ⑤治糖尿病:桃胶,用微温水洗净,放在小锅内煮食,随便加些调味盐类亦可(但不要加入甜味)。每次服一至二两。(《草药验方交流集》) ⑥治疮疹黑黡,发搐危困:桃胶煎汤饮之。一方水熬成膏,温酒调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桃胶汤)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桃树上胶,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疮黑陷,必胜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