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泥初凝时间不能太早
Ⅰ 水泥初凝时间国标规定
在建筑材料领域,我国的国家标准对于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对于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这意味着水泥从混合到开始形成硬块的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同时,终凝时间的规定更为严格,不得超过6小时30分钟,确保水泥在适宜的时间内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硬度。
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同样要求不得早于45分钟,这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然而,其终凝时间相对延长,不得迟于10个小时,这是考虑到普通水泥可能需要更长的硬化时间来满足特定的建筑需求。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虽然名称相似,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以其较快的硬化速度和较高的早期强度而被广泛应用。了解这些国标规定对于确保水泥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李亚杰在其着作《建筑材料》中,特别是在武汉大学的p38页,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为什么说水泥初凝时间不能太早扩展阅读
水泥初凝时间(jelling time)
Ⅱ 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390分钟。
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裤数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施工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捣及砂浆的粉刷、砌筑等施工工序,初凝时间不宜丛纯中过短。
为此,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渗山于45分。短于这个时间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还来不及施工就已经失去了塑性。
测试方法:
最初测试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初凝时间,仍必须以自由降落测得的结果为准。
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测试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分钟测试一次。每次测试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盛有净浆的圆模放回养护箱,并将试针擦净。
测量水泥初凝时间所用的设备为维卡仪。维卡仪就是平时所说的水泥稠度测定仪。主要包括刻度尺、滑动杆、测试针、器皿等。其中测试针包括测稠度杆、测初凝的细针和测终凝的粗针。平时不做试验时,滑动杆要装上稠度杆,防止破坏重力杆的丝扣。
Ⅲ 为什么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初凝时间不宜过短:这样施工人员在搅拌、运输、浇捣或砌筑混凝土和砂浆时,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不用急匆匆的,保证工程质量。想象一下,如果水泥一下子就凝固了,那工人们还怎么来得及把材料运到需要的地方,又怎么来得及把它们塑形好呢?
终凝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混凝土和砂浆在浇捣或砌筑完毕后,就能尽快凝结硬化,不会拖拖拉拉的,方便进行下一道工序。就像我们做饭一样,如果一道菜炒太久还不熟,那后面的菜就得等着,整个做饭的效率就降低了。同样地,如果水泥终凝时间过长,那后续的工程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呀,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就像是给施工工作设定了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让大家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Ⅳ 国家标准为什么要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水泥的凝结速度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因此,为保证砂浆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必须要求水泥有一个初凝时间。而当施工完毕后又希望混凝土能较快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因此又要求水泥有不太长的终凝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一般为1~3h,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普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一、初凝时间:
从水泥加水拌合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
二、终凝时间:
从水泥加水拌合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具有硬度的时间。
三、国家标准为何要规定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水泥从和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两种。初凝表示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并凝聚成块,此时不具有机械强度。终凝表示胶体进一步紧密并失去其可塑性,产生机械强度,并能抵抗一定外力。
水泥的凝结速度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因此,为保证砂浆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必须要求水泥有一个初凝时间。而当施工完毕后又希望混凝土能较快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因此又要求水泥有不太长的终凝时间。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含量(特别是铝酸盐含量)、水泥粉磨细度、石膏掺加量、碱含量、混合材掺加量,等等。此外,混凝土的加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用量以及施工温度等同样会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