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时间为什么过这么
⑴ 话说我最近越来越感脚这时间过的太快了!不是一般的快是很快相当快这是为什么 总感觉这一天像一个小时
您好,您别焦虑了,根据心理学上的认知,人在开心的时候才会觉得时间过的快。您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美好的事了呢?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人有时候第六感是很强的,近期说不定您的生活中就能有好事发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您最近白天活动时间少,比如白天睡觉,晚上上班。这样的话您对外界的沟通就会少了很多,没有太值得您记住的事,在没有太多的烦恼和记忆下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的。祝您生活愉快,好人一生平安,望采纳
⑵ 珍惜时间,过了今天再也不会重来是什么意思
因为今天是当下的,如果有后悔的遗憾的事,是永远回不到从前的。
⑶ 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时间过得很慢为什么清闲玩的时候时间过得这么快
学习的时候不一定真心放心上,也许是脑力皮劳,累了有点没有一心思,请闲的时候,玩的时间,很开心,还没玩够,所以玩的时间过得很快。
⑷ 今天是2013年12月12日地球上都是这个时间这个时间起源于哪里这么来的
世界上有很多现象,一开始都是很神秘的,可是当我们认清了它们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了,时间也是这样。
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呢?答:时间是物体周期运动或变化的次数。
一 下面对这个定义进行解释:
1 首先要知道,时间是由物体的运动或变化产生的,如果宇宙中什么都没有,或者有物体,但这些物体都没有丝毫的运动或变化,那么就没有时间。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早已知道了,我也不想在这里多浪费口舌了。
上面一点确定之后,接下来再看看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2 时间的产生
假设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静止的,只有地球上的一个叫张三的人在A、B两点之间来回走动,那么这就产生了时间。如果把张三的一个来回叫一分钟,那么我们通过数张三来回的次数,就可以说,除了张三之外,宇宙已经静止了多少多少分钟;如果后来又有个叫李四的人从C点走到D点,那么他用了多少时间呢?就看他这一过程包含张三几个来回,如果包含十个来回,那么李四从C点走到D点就花了十分钟。
这种情况下,张三的运动就成了计时器。为什么单以张三的运动作为计时器?对于李四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整个宇宙只有张三在运动,没有肉就只好吃鱼了。如果还有很多物体在运动,那么就可以随便选了,任何物体的运动都可以作为计时器,例如地球的自转、水星的公转、电子的振动。不仅圆周运动、往复运动可以作计时器,曲线和直线运动也都可以做计时器,例如李四的运动反过来也可以作为张三的计时器;树叶的下落也可以作为计时器。曲线和直线运动怎样表示时间?可以把把物体的运动路线分成等长的段,把物体通过这些线段的次数作为时间。
虽然每个物体的运动都产生时间,都可以作为计时器,但严格说来,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都适合作为计时器,这就好象人人都有当官的权利,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当官一样,因为这涉及了计时是否准确的问题。
因为任何计时器都不是天生下来就是计时器,其它物体的运动都产生时间,所以计时器产生的时间就不是至高无上的,就不能与其它物体的运动过程发生矛盾。例如,我们现在是用钟表计时,平常都是一天24小时,可是有一天却变成了25小时,究竟是地球转慢了,还是钟表走快了?人们并不会因为钟表是计时器,就肯定认为是地球转慢了。再拿开始的那个例子来说,李四把张三的运动作为计时器,而张三的运动又很难保证是匀速的(按理来说,讨论时间的时候,是不应该牵扯到速度的,我这样说,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可能一开始走得快,后来累了,就慢下来了,这样李四计算出来的自己的速度就肯定会与实际速度不符合,或者说与动量产生矛盾。所以,要保证计时器准确,就要尽量选用运动受外因和内因影响小的物体。
以上谈的是运动产生的时间,下面再谈谈变化产生的时间。一棵树,从发芽到落叶再到发芽,这是一个变化过程,用这一过程也可以计时。但这一过程受天气的影响很大,所以计时也不准确。如果用物体的变化过程作为计时器,就应该尽量选用变化过程受外因和内因影响小的物体。
当然,从上面可以看出,运动变化就是运动变化,本不是什么时间,因为有了人,它们才成为时间。
二 时间的作用
时间是记录物体维持某种状态长短的标准,以及比较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标准。
三 时间的准确性
时间是否准确,取决于作为计时器的物体是否匀速运动或变化,而看计时器是否匀速运动或变化,又需要准确的时间,这是个两难的问题,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准确的时间。
四 理想时间(绝对准确的时间)
理想时间就是均匀流逝的时间,上面说过了,在现实中,这样的时间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很难找到的。但物理理论(不包括相对论)上用的时间都是理想时间,这样就必然造成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理想时间,物理理论就不能成立,或者只能相对成立。所以,如果能找到理想时间就好了。
那么能不能找到理想时间呢?关键就是要找到匀速运动或变化的物体。那么这样的物体在哪里呢?
哈哈,如果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是匀速的就好了,我们可就使用方便了。可是,即使地球的自转或公转在一段时间内是匀速的,谁能保证是永远匀速的?那么到底有没有永远匀速运动的物体呢?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的运动物体即为永远匀速运动的物体。可是,这一定律是否正确,怎样验证?另外,真空中光速恒定能否验证?如果这两者有一个能得到验证,那么理想时间就有可能找到了。
五 与时间有关的物理理论的成立条件
正是因为现实中没有理想时间,所以有很多与时间有关的物理理论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即相对成立。这个条件就是:各个事件经历的时间必须是用同一个计时器同时测定出来的。
例如,公式ft=mv说的是两个物体同被力f作用了时间t后,它们增加的动量相等,这个结论就只是相对成立的。
假设有两个球,有两个力f同时分别作用于它们,用一个明显忽快忽慢的破钟来测定作用时间。当破钟走了t时间后,同时撤去两个作用力,那么这两个球增加的动量当然是相等的。可是如果不是同时实验,而是有先有后,那么测定出来的两个t就有可能不等,不管换多么精密的钟来测定,两个t都有可能不等,这样两个球增加的动量也就有可能不等了,上式也就不成立了。
再例如,在距我们一光年的地方,一年前有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在我们跟前,有一个物体从C点运动到D点,用一个破钟同时测定它们用的时间都是t,那么根据这个t计算出来的它们的速度之比当然是正确的(当然这要以光速恒定为前提),可是如果换两个钟来测定,不管这两个钟多么精密,测出来的时间都有可能不同,最后计算出来的速度之比当然就有可能是错的。
再打个比方来说,有一杆短了半截的秤,当然就称不准了,可是如果两个物体都是用这杆秤称的,那么计算出来的它们的相对质量(质量之比)就肯定是正确的,如果两个物体是分别用两台天平称的,不管这两台天平多么精密,最终得到的相对质量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如果有了理想时间,就没有上面的那个限制条件了。
疑难解答:
1 时间是均匀流逝的吗?
这个问题本身问得就不正确,因为宇宙中每个物体的运动或变化都是时间,即使有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也不能说时间是均匀流逝的,所以上面的问题应该改为“有没有均匀流逝的时间”或“能否找到均匀流逝的时间”才合理。
正文中已经说了,这样的时间是很难找到的,甚至是不可能找到或制造出来的。
正是因为时间的这种相对准确性,所以物理上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在先后上就没有可比性。例如,今天12点到13点测到的一个速度2米/秒,在理论上就不能说比昨天测到的1米/秒大。只有是用同一个钟在同一时间段内测到的速度才能互相比较。这就好比现在的围棋九段比现在的围棋一段的水平高,但不能说比100年前的围棋一段的水平高。
如果有理想时间,就可以前后左右的随便比较了。
请注意,我这里说时间是相对准确的,和相对论中说时间是相对的,不是一回事,请不要怀疑我在为相对论添砖加瓦。
2 时间有始终吗?
时间是由物体的运动变化产生的,原来一直认为时间是永恒的,但是,自从出了个“宇宙大爆炸”理论之后,人们就认为时间是有始有终的了。该理论认为,时间起于大爆炸开始的那一刻,最后当所有物体都蹋缩到一点而消失时,时间也就结束了。
对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我还没有任何理由说它错,就好象人们想推翻“上帝造人”,也找不到任何直接证据一样。可是,即使它正确,时间就一定不能永恒了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下面的矛盾怎样解决?
假设把现在的物质叫第一代物质,那么当这代物质消失之后,会不会有第二代物质产生?如果有,那么两代物质之间间隔多长时间?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爆炸理论不能否认,因为既然能爆炸出第一代,为什么就不能爆炸出第二代?既然有第二代物质产生,那么在第一代物质和第二代物质之间有没有时间?如果说有时间,宇宙中一片真空,哪来的时间,时间是多少?如果说没有时间,那么第二代物质产生的那一刻就能和第一代物质消失的那一刻衔接起来,这样就等于第一代物质刚要消失的时候,第二代物质马上就产生了,不会出现时间断线的情况,也不会有第一代物质和第二代物质之分。如果再往前往后推下去,在我们这一代物质之前还有前一代物质、前二代物质……在第二代物质之后还有第三代、第四代……我们还能说时间有始终吗?
⑸ 感慨时间流逝转眼就老了的短句
1.求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有几何?2、时间一直流,一直流,不会停下来等着我觉悟,悔改。日子怎么翻,我就怎么过。
颓废似乎成了某种自豪。我厌恶着,鄙视着这样无趣的我,无聊的人生。
总该学点什么啊。3、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
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日月如梭,青春,为何,抹去我的岁月,却只留下一条伤痕?4、天生活在忙碌中想把你留住,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你仍然走拉,没有一丝犹豫。秒针一点一点地走着,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只好无奈的=地叹息着。
望着窗外那霏霏的小雨,想得到一丝安慰。5、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
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6、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
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去,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7、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
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
8、明知年华终将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静静眺望,盼着风的微笑,盼着这颗心温暖到老。看那消逝的岁月在指尖滑过,依然明白,我与青春不止遇见。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10、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
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
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11、流逝的岁月,流逝的神话,这些许是地是神的旨意,温柔的宇宙,我这颗小星球又能怎样?只有在流逝中等待新的奇迹。
12、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13、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齿月年轮,只剩下苍白的脸,无奈的守候;回忆流沙,谁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谁都听不到他的脚步,一切都在流逝中进行,在流逝中爆发。14、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往事,是否还记得它呢,如今的伤感和走过的路,感情和事业的撞击下,会随着岁月而变淡,时光的书卷因年久而变得模糊不清,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15、无情的时光老人就像一阵寒风,吹走了万物的新气,但只要你赶紧地陪着它一起赶路,到老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16、失往了就是失往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关于时间流逝的句子描写时间流逝的语句关于时间流逝的文章,发现时间流逝的文章随着时间流逝英语,一直在等待感叹时间流逝的句子,实在只是心中的一个梦而已!17、人生要么精彩,要么平淡。
既然挣扎着活了下来,就该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步趋向辉煌。还想过要去很多很多地方,西藏,敦煌,撒哈拉……即使只为四处行走,也该为理想一步步迈进。
我需要锻炼的不仅仅是脚力,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很多愿望,不是光靠想象就能支撑住的。
18、转眼间,一年的悠悠岁月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然而,沙子流失,可以再抓一把;花儿凋零,可以等到来年春天重绽芳颜;童年流逝,却永远无法回头再来。
19、朋友们,我们正在不断成长,不能再怀恋过去了。就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朋友们啊!记住!岁月在流逝,我们在成长!20、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也许你等到了,但是,你又能做些什么?你还是要去考虑。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2.感叹时光飞逝的句子有哪些
1、时光飞逝。随着那岁月一同走远的,那还有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对也罢,错也罢了,都将已经成为过去,一味沉湎其中,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2、时光飞逝,就如流水一般永往前进而不会回头。回首,我们的曾经,我们那些已逝的岁月,仿佛还在昨天,而一切已经走远,时光我们留不住,唯一留在我们心里的是那最美丽的回忆。
3、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
4、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比如生老病死,比如时光飞逝,比如你不爱我。
5、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了一年,然而不久后我们会分离,而我们留下的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在黑板上,黑板上记载这我们很多珍贵的东西,我想这些东西会一直被我所记住。因为它是记录我们的成长与友情。
6、回过头去,你再看看现在时光飞逝前行,在不知所措之后逐渐适应,惊慌失措之后被时光急速拉向前沿,渐渐,被时光历练成没有目的空白的灵魂空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想要改变,却身不由己。只怪,那是我们把青春想象的太过于虚幻,过于美好。
7、时光飞逝,一天的学习结束,放学了!走出教室,西边的天空无遮无拦,太阳就要落山了,红彤彤的圆球挂在天空,晚霞是紫色的,一道连着一道,一片接着一片,梦幻一般。渐渐地,圆球变成半圆,越来越小,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把最后一抹晚霞也带走了。
8、为何,我们以这么多不必要的恐惧与忧伤,对待飞逝的时光?日子不会驻留,这是它的天性:今天一再逝去,成为明天。
9、仍时光飞逝,我仍在你身边。此生不离,这世不弃。
10、听浮世哗喧,我自清净;任时光飞逝,我心安然。
11、曾经你一言我一语,我们之间无话不谈,现在,你不言我不语,我们之间无话可谈,慢慢你淡定了,我沉默了,沟通少了,距离长了。关怀少了,习惯没了,慢慢的淡了,忘了,时光飞逝,我们都成了岁月的奴隶,曾经美好的时光里,那些如梦般的回忆,那些如蜜般的誓言,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最后输给两个字,时间。
12、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源自一篇文章的标题,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才发现这句话就如甘泉轻轻的滋润着人生的土地。
13、你不知道,某些时刻,我有多么难过。你不知道,没有回应的等待,真的让人很累。你不知道,我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念念不忘。又或者,你不是不知道,只是假装不知道。都说时光飞逝,其实只是自己的心在变,情在变。都说抵挡不过时间,其实是时间抵挡不过我们的善变。你那么自私,我那么傻。
14、无畏时光飞逝,年华不复,唯恐江山易改禀性难除。
15、看着你的那一瞬间,就已明白,你不再属于我。曾经那个爱疯爱笑的我们,早已随时光飞逝流去。
3.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的《匆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季节的栅栏,
毕竟锁不住星移斗转。
平安夜的钟声又将转一轮,
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了一程。
猛回头,
潮涨潮落已经淹没了昨日的足迹,
风吹干了昨日的烦恼忧愁。
而我依然迈着自己的步子行走在尘嚣中,
有时坚强,有时也会迷茫.有时成熟,有时依然幼稚……
生命承受着生活之重,
又有谁不是在人生路上,
风雨兼程的前行着。
然后沉淀了生活的精华,
慢慢品尝呢……
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在夜的最后一章,散尽了那段甜甜的香。
多少次,寻着记忆的气息误入梦的缝隙,看见昔日的痕迹:一川烟草,一带秋水,隔江望那瞬间消逝的美丽。泛黄的日记,写满了雾的飘逸,笔下翻动的岁月,某年月,某年月,某年月里不见了你的身影。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4.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有哪些
1.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一离的未来。
5.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7.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8.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9.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10.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11.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2.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13.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14.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就来。
15.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
5.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
1、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
2、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5、人生的轨迹沿着一条时间轴,只能单方向往前走,不能倒退。微博就像在无时无刻的记载着人生经过的每一站每一景每一刻,过了就成为回忆,再不能改变之前那一刻。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8、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9、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6.关于感叹时间很快的优美句子
描述时间很快过去的优美句子【篇一:描述时间很快过去的优美句子】一、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也许你等到了,但是,你又能做些什么?你还是要去考虑。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二、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成为过去。三、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微地活着。四、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六、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眨眼,一年,还是一瞬间?时间又好象烤箱里的面包,时间长了,面包就会融化,这也就是时间的痕迹。七、时间是消无声息的,人世间没有人不走过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难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难作斗争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好,这样不是又节省了时间又高兴又兴奋,多么好!而在困难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八、无情的时光老人就像一阵寒风,吹走了万物的新气,但只要你赶紧地陪着它一起赶路,到老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九、总是感慨时间的无情,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无义;总是抱怨时间的不公,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懦弱;总是无视时间的存在,却也没有发现自己的位置。十、时间,是靠自己去挤的。在你这一秒空闲的时候,时间又像脚底抹了油似的溜走了,只有去抓住它,它似乎才会停下脚步这时,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十一、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
7.形容“时间匆匆流逝,自己已经慢慢变老”的语句有哪些
1,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出自唐代:白居易《短歌行》白话文释义:今天还没有过完明天就紧催着要来了,秋天刚过去春天又来了。
人生漂泊时光荏苒,美丽的容颜和时光一样总是很快消逝。劝你勉强笑一笑,劝你勉强喝一杯。
人的一生得不到长久的欢乐,青春年少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老年很快就来了。2,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出自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白话文释义: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
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
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3,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魏晋:陶渊明《杂诗》白话文释义: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4,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出自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白话文释义: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5,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出自宋代: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白话文释义: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前途亮。
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
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8.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的《匆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季节的栅栏,毕竟锁不住星移斗转。
平安夜的钟声又将转一轮,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了一程。猛回头,潮涨潮落已经淹没了昨日的足迹,风吹干了昨日的烦恼忧愁。
而我依然迈着自己的步子行走在尘嚣中,有时坚强,有时也会迷茫.有时成熟,有时依然幼稚……生命承受着生活之重,又有谁不是在人生路上,风雨兼程的前行着。然后沉淀了生活的精华,慢慢品尝呢……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
在夜的最后一章,散尽了那段甜甜的香。多少次,寻着记忆的气息误入梦的缝隙,看见昔日的痕迹:一川烟草,一带秋水,隔江望那瞬间消逝的美丽。
泛黄的日记,写满了雾的飘逸,笔下翻动的岁月,某年月,某年月,某年月里不见了你的身影。岁月如梭,韶光易逝。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慨时间流逝转眼就老了的短句
⑹ 为什么工作后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对于工作后,你自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每天的工作都比较充实,然后每天也是比较的累,所以就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的快,这是一种好的事情,总比那些每天都虚度年华的人来说要过得更好一些,因为我觉得每天充实的过下去的人生比较有意义。
⑺ 没事干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这么慢 有事干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这矛盾吗
不矛盾呀,因为你没有事做的时候在数时间,而有事做的时候不觉得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是如此。很正常的现象
满意请采纳
⑻ 为什么时间这么快过 就是一天,一年,一下子就过了,
就是,感觉一下自己就老了,童年还恍如昨日.所以,我们不难把握生命的长度,就只能努力开拓生命的宽度了.要让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都活的有意义.
⑼ 为什么越长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你是否开始越来越多地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你以为上次见一个朋友是几个月之前,但实际上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你认为朋友的孩子刚开始学走路,但发现他们现在已经上了几年学了。小孩子的长大不断提醒我们时间在快速流逝。
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越快是时间体验的最大谜题之一。时间加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过去的感知。
我们知道时间能对记忆产生影响,但也正是记忆产生并塑造了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我们对过去的观念超乎想象地铸造了当前的时间体验。正是记忆令时间产生了独特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自传式记忆
我们做过的大部分事情基本上都忘记了,即使是唯一的、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的记忆也会慢慢变得模糊。当我们谈论关于记忆的研究时,更确切地说那应该是关于遗忘的研究。每天我们经历的成百上千个时刻都会被遗忘。
关于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然而与研究短期记忆与语义记忆课题的庞大数量相比,人们回想个人经历的能力相对却被忽视。
自传式记忆可以分为两类:事件记忆,它由一些具体的个人经历组成,例如在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语义记忆,它由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及对世界的了解组成,它会包括你就读的学校的具体情况,例如学校在哪个城市,有多少学生等。
对时间的理解给记忆赋予了意义。当我们叙述自己的生活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事件用时间串联,然后解释事件间的前后联系。1885年,法国哲学家让马利居友提出,如同现代城市是基于早期文明的基础上出现的(“活着的城市是在沉睡的城市上方建成的”)一样,在大脑中,我们对当下的意识也是不断建立在过去的观念上的。
全面回忆
与戈登贝尔(Gordon Bell)(《全面回忆:改变未来的个人大数据》作者)的谈话总会让人有点紧张。因为你知道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胸前戴着的小巧黑色设备每20秒会对你进行一次拍照,他打算将这些照片永久保存于一个庞大的幻灯片中,这是他从1988年起的每个清醒时刻就开始积攒起的宝贵影像。
他将此称为“全面回忆”。不仅仅是照片,他会记录下一切:每张银行对账单、每封电邮、每条短信、每个访问过的网站、每条电话机留言(包括他的妻子要求他关掉留言的次数)、看过的每个电视节目以及读过的书的每一页(他甚至雇用了一名耐心的助手把每一页进行扫描)。他创造着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记录,但他也为找到坚持这独特记录的方法耗费了大量精力。
罗伯特希尔兹牧师(Reverend Robert Shields)在2007年去世时,留下了91个装满日记的纸箱。这些日记是他在打字机上完成的,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他25年来每一分钟的生活。这位可敬的希尔兹牧师对自己的日记如此执着,以至于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每隔2个小时醒来,记录做梦的内容。
希尔兹牧师和戈登贝尔都坚决杜绝了记忆的错误对自己人生记录的真实性造成的破坏。他们去除了自传式记忆的一个巨大局限性:即记忆的选择性。但这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也许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电子档案馆完整记录自己的一生,我可以选择重温过去的任何一天,但你是否真的会把本来可以体验新事物的时间和精力用来重温过去?如果这个技术意味着你能记住一切,它可能会对你的时间知觉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如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通过自传式记忆,我们才产生时间流逝的感觉。过去的记忆对我们判断当前时间流逝的速度,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巨大影响。
当时间加速
记错戴安娜王妃去世或柏林墙倒塌的年份,只是随着年龄增大人感觉时间变快的一个通病。当你11岁时,暑假里无所事事的一个星期显得特别漫长;而当你成年后,向公司请了一个星期假来重新给家里装修,墙还没刷完一半,这周就很快结束了。任何超过30岁的人都会告诉你时间正在加速流逝,不管是周日晚上还是圣诞节这样的标志性时间,感觉下一个总比上一个来得更早。
在成年人中,感觉时间随着年龄增大而越来越快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小孩子则没有这种体会。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大人们对我一眨眼就长这么大的感慨会令我感到恼火。这看上去是一句愚蠢的废话。现在尽管我努力避免大声说类似的话让孩子听见,但他们的成长对我来说仍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提醒。时间越过越快的感觉令我吃惊的一点在于,尽管我们经常提起它,但我们似乎从来无法习惯于此。
很多人给出的第一解释都直接与数学有关。在40岁时感觉一年过得很快,因为这只是你生命中的1/40,而你8岁的时候一年在你生命中占的总时间比例要高得多。这个叫作比例理论,多年来该理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自传式记忆的运作方式显然也可以解释为何年纪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但这与加奈提出的比例理论有所不同。实际上,在1884年,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指出,这种比例理论更像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解释,我也赞同这一点。“当我们年纪越大时,相同长度的时间感觉越短――对1天、1个月和1年的时间来说都是这样的,但1小时却不一定如此,而1分钟和1秒钟的长度感觉上还是不变的。”比例理论的问题在于它的规律在对短暂时间的体验上会失效。它忽略了注意力与情感这两个我们已经提到的会对时间知觉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这个理论无法解释所有时间发生扭曲的情况,包括被迫等待,还有假期能对时间体验产生奇怪的影响。当度假结束回家后,人们经常声称感觉自己已经离开家很久,而若比例理论成立,把14天的假期放到整个生命长河中,它会显得非常渺小,几乎是不值得纪念的。
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些全部是基于个人对时间的主观体验,而这种主观性从来都是很难测算的。尽管人们都说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但将这种感觉直观表现出来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如果要求人们回忆过去的生活,他们会一致表示现在时间过得比年轻时更快,但这种感觉应该来自于他们对多年前时间体验的回忆。当今天75岁的老人在他们25岁时,当时没有人询问他们感觉一年过的有多快,这就是说我们只能将今天的老年人与今天的年轻人对比。这可能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变快的感觉是因为他们总体上的生活节奏变化了,而不是他们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出现变化。
望远镜中的人生
但仍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强调了年龄变化与感觉前一个10年流逝速度的关系。一个人年龄越大,他们会说过去的10年过得越快。那么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几天、几月或几年的时间感觉上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以10年为单位的时间可能就比较特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为何感觉10年过得越来越快呢?答案还有待争论,但主要的理论依然与自传式记忆的运作方式有关。
对那些发生超过10年的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和戴安娜王妃的去世,你可能认为其中一些的发生时间距现在更近。这个很常见的错误,叫作向前压缩(forward telescoping),指的是时间好像被压缩了,就像你从望远镜看远方的物体一样,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变近了。与此相反的是后方压缩或反转压缩(backward or reverse telescoping),也被叫作时间延伸。这是指你认为某事件发生的时间比实际更久远。这在较早之前的事件上出现的比较少,但在最近几个星期的事情上并不罕见。你可能认为上次见一个朋友是在3周前,但实际上那是2周前的事。
向前压缩是产生时间变快感觉的因素之一。关于压缩现象最直观的解释叫作记忆清晰度假说(clarity of memory hypothesis),这是由心理学家诺曼布拉德布恩(Norman Bradburn)在1987年提出的。这个理论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褪色,我们便依据记忆的清晰度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距今时间。如果一件事在记忆中已经模糊,我们便推断它发生在更久以前。
怀旧性记忆上涨
在过去的生活中回想出几个令你开心异常,及几个令你难过或恐惧的经历。这些事情发生时你多大?有可能它们中的一些(尽管不是全部)是发生在15―25岁间。心理学家们发现在记忆中来自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部分在数量上占了大多数。这个现象被称为“怀旧性记忆上涨”(reminiscence bump)。这种上涨可能是造成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越快现象的关键。
怀旧性记忆上涨不仅包括了对事件的回忆,我们甚至能记住更多在20岁左右时看过的电影里的场景和读过的书本中的内容。我们记得最清楚的大新闻往往发生在上涨期间的前半部分,而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个人经历往往发生在上涨期间的后半部分。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发现,我们甚至可以依此大体推断一个人的年龄。
怀旧性记忆上涨产生的关键是新鲜感。青春在我们记忆中如此清晰是因为在这段时期中我们比30多岁或40多岁时有更多新鲜的人生体验。这是充满了“第一次”的时期,第一段性关系,第一份工作,第一次离开父母旅行,第一次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生活,第一次真正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许多选择。新鲜感对回忆有极强的影响,以至于即使在“怀旧性记忆上涨”期间,我们对一项新鲜体验的开始阶段都有更深刻的记忆。在成年人中进行的一项关于大学第一年回忆的研究中,41%的回忆都来自大学里的第一个星期,那个有最多新鲜事的星期。以上现象中,新鲜感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儿童时期也充满了新鲜体验,但我们对儿童时期的记忆却不如对20岁左右时清晰。
我们知道在青春期末段和成年之初,大脑会经历一段特殊的发育时期,因此一个尚未被证实的理论认为,大脑在这段时期可能非常高效,因此在这段时间产生的经历会形成最强的记忆。
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与自我身份有关。我们知道记忆与自我身份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记忆出错甚至会令人感到不适。这种联系也许能解释“怀旧性记忆上涨”。很多人在青春期末段与20岁开头的年纪时会开始思考例如“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怀旧性记忆上涨
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心理学家马丁康韦(Martin Conway)提出,在这段自我身份形成时期,我们会在记忆中置入非常生动的记忆,并方便在以后随时回顾,使形成的自我身份保持完整与一致。如果该理论成立,可以推断出如果人在青春期之后经历了某种较大的自我身份转换,他们可能会出现第二次“怀旧性记忆上涨”,以巩固他们形成的新的自我身份。将解释“怀旧性记忆上涨”的三种理论――大脑发育、自我身份寻找及新鲜体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
电视节目制作人早就聪明地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现象,制作播放能唤起人们对自己青少年时代乡愁的节目吸引人们收看。乡愁是一种有趣的情感。我们以为这是一种温暖、积极的感受,然而它实际上包含了失落,也许还有一种希望过去能更幸福的情怀。它包含着苦乐参半的因素,以至于在以前乡愁这种情绪是不被鼓励的,甚至曾经被当作一种精神病。
在头脑中向过去进行时间旅行的能力对于自我身份的形成与确认至关重要。这种能力能够将我们的个性与在明知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意义的过程黏合。回顾过去会令自己不曾存在的将来显得更加遥远。乡愁也能发挥其社会作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多的回忆可以分享,我们怎么会感到孤独呢?这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尊,让当下更容易令人承受。
有人认为“怀旧性记忆上涨”可能就是造成人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如果来自15岁至25岁的记忆拥有额外的可接近性,以便我们形成与确认自我的身份,那么则由此可以推断,大量的鲜活记忆会使青少年时期感觉更长,因此时间过得更慢;而成年后突出事件发生的次数更少,使人感觉时间过得更快。这种感觉也与中年后生活中的时间地标越来越少的事实混在一起。当你年轻时,你可能每过一到两年就会搬家。例如,你很容易记起在哪几年里你读了大学,然后你去了哪些地方。但随着年龄增大,生活越来越稳定,搬家与换工作的频率越来越小,让这些没有变化的年份合并在一起。
这确实能为随着年龄增长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现象提供部分解释,但这仍然不算一个全面的解释,因为它只适用于这个如此特定的时间框架。它不能解释为何时间在60岁时会比30岁时过得更快。回忆的影响确实是部分原因,但若要进一步观察时间加速的本质,我们需要回到新鲜感及它的对立面――单调性。
记住那些时刻,而不是那些日子
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所着的《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写道:“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而缩短的时间是因记忆内容的单调,及由之产生的回顾过去的简化造成的。”关于时间,詹姆斯写道:“空虚、单调、熟悉度使得时间萎缩。”詹姆斯的观点与最近被称作“记忆效应”的理论相符,后者实际上更多是关于遗忘而非记忆的理论。
单调的生活是时间变快的罪魁祸首,我们会忘掉那些经常重复发生的事情,而新鲜事物则显得很特别,让我们产生更强的记忆。就像意大利诗人切萨雷帕维瑟(Cesare Pavese)说过的:“我们不会记得那些日子,我们只会记得那些时刻。”
我提到过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慢慢学会一些世俗概念,让我们能够理解一年中的月份及季节变化的意义。它同样能让我们产生时间流逝快慢的概念,以及了解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多少件事情。我们学会计算一件事花费的时间,然后根据经历事件的数量依次算出总共经历的时间长度。当相同事件重复出现,例如日复一日的上班,会让我们认为这只过了很短时间。而当发觉一周年这样绝对的时间标记出现时,会让人突然一愣。如果在怀旧性记忆上涨期间的10年岁月里,我们已经习惯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新鲜事物,等到我们30岁或40岁时,同样的时间长度只会产生更少记忆,我们会认为并没有经过太长时间,只是在发现又有一年一闪而过时会感到惊奇。
我认为生活的单调性与丰富性都是解释许多时间谜题的关键因素。生病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你希望每小时每天都快点过去,这样你就能尽快好起来。
然而,当你回顾这段生病的时期,每时每刻病痛的煎熬却很难在记忆中找到痕迹。你记得自己确实曾经是病了,但是因为在家养病的一周内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注意的新鲜事,从记忆角度看,这似乎是丢失的一周。而一个美好假期上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在度假过程中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然而事后回顾这段假期却会觉得假期过得很长。这让我想到了“假期悖论”,一种终于可以解释所有时间小把戏的效应。
假期悖论
一个愉快的假期令人失望地很快结束。与出发前数月对假期的期盼,以及为了攒钱而努力工作的过程相比,实际花在假期上的时间很短。一眨眼的工夫假期就过去了。相反的是,当你回到家回顾这段假期,却感觉自己已经离开了相当长时间。真的只有一个星期吗?你得到两种同时发生的但却完全相反的时间体验。在度假期间你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事后回顾,却感觉自己好像离开家好几年了。旅行时间越长,奇怪的感觉就越强烈。这就是所谓的“假期悖论”。这个问题威廉詹姆斯同样做过总结:“总的来看,充满各种不同有趣经历的时间在发生时好像很短,但我们回头看时却觉得很长。另一方面,在一段空虚无聊的时间发生时感到很漫长,但事后回顾却觉得很短暂。”假期就是前者的一个完美例子;后者体现在生病期间。
记忆与时间标记是我们体验时间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假日提供了使时间变快的完美的条件:日常生活规律的打破,感知时间流逝线索的消失,加上大量新鲜的所见所闻对注意力的吸引。每一天都过得很快。而当你回到家中,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便开始发挥作用:记忆。你认为自己已经离开家很久的原因是在假期中体验到许多新鲜事物,产生的记忆的数量远远超出正常的一周,使你心里对时间的标准测量产生了扭曲。我的观点是,产生“假日悖论”是因为我们在脑中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观察时间――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时间能够互相吻合,但当它们不吻合时,我们便会注意到时间上的奇怪现象。
在有的研究中,人们要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计算时间的流逝。研究人员用秒表开始计时,参与者需要在心中估算1分钟何时到来。这个过程就包含了判断体验中的时间,你需要随着事件发生的同时计算时间流逝。
另外一种研究中需要参与者在事后判断时间长度,即判断回忆中的时间。参与者首先被要求完成某项任务,在任务完成后计算用掉的时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巧,我认为正是这两种计算时间的方式产生了“假期悖论”,即度假期间觉得时间很快,但回想起来却觉得过了很久的矛盾感受。当生活按部就班地流畅进行时,这两种计算时间的方式能够互相吻合,让人感觉每天每周都以正常的速度流逝。
有很多时间的标记帮助我们估测一天的流逝,例如上班和下班时间、午餐时间、睡前最爱的电视节目。这些日子都遵循固定规律,即使一些小的变化也都以某种固定规律出现,恰当地穿插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的新鲜体验数量也很大程度上在意料之中。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两种方式的计算是同步的,时间流逝的速度很平稳,一切都井然有序。
随着你踏上度假的旅程,这两种计算时间的方式便失去协调,造成时间扭曲。每个所见所闻都很新鲜,你丝毫不会感觉无聊。你根本很少看时间,熟悉的时间标记变得模糊,或者干脆消失。假期里的每天都充满了新鲜记忆,会感到每天都很忙碌,体验中的时间过得很快。但回家后看到的是回忆中的时间,当重温那些日子时,因为那充满了新奇的体验,它好像持续了好几年。从我前面提到的记忆效应来看,我正在通过新鲜体验的数量来计算整个过程的时间。我可以记起假期里的每一天,而在家里的生活中,每天同样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将所有这些新鲜记忆加在一起,假期在总体上感觉很长。
双重角度感知时间的理论
我们会不断通过对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判断时间的流逝。通常情况下两者会保持平衡,但突出的体验会打乱这种平衡,有时平衡的打破甚至会相当剧烈。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使我们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习惯于这种平衡被打破的状态。
这个双重角度感知时间的理论也能对我之前提到并做出部分解释的那个更大的问题做进一步补充――即为何随着年龄增大,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让我们拿一个生活中充满新鲜体验的7岁孩子举例。我们知道对小孩来说感觉时间过得比大人要慢。其原因又与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两种感知时间的方式有关。孩子体验到时间的矛盾比大人体验到的要小,因为即使是体验中的时间也过得很慢。孩子控制自己时间的自由比大人小得多,他们经常被迫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回想那些坐在车里无尽的枯燥路程,以及在一节无聊的课上心不在焉地乱画,希望快点下课的日子。
而相反,孩子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非常投入,他们显然比成年人更懂得如何活在当下。他们能在水池里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比任何成年人都玩得更长,能不断想出一些新点子做一些新实验。
对孩子们来说,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当父母叫他们回去吃饭时总是感到震惊。在一旁照看孩子的父母可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全情投入的孩子们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当他们恳求父母再玩一盘游戏、再下一盘棋或再听一个故事时,每一分钟都过得更快了。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假期悖论”的一个变种,这是由于孩子计算体验中的时间的能力较弱,从而造成的一种复杂效应。孩子们每天都充满了各种新鲜体验,在父母催着快点去上学时,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会停下观察挖路的工人,会停下来抚摸一只狗,他们会注意到任何看起来不同的事物,会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为什么就这么无聊地走在人行道上,而不像跳房子那样避免踩到铺路石间的缝隙,或是沿墙上的垛口爬上爬下呢?这说明总体上,尽管有时被迫要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会觉得时间很慢,孩子们的一天在大体上和我们的假期一样,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使孩子们产生大量记忆,当他们回顾过去,会觉得每个月每一年都延伸了很长。
成长的岁月
当一个孩子长到十几岁的年纪,回忆效应开始起作用。学校里的课业要求以及考试压力意味着时间在有些时候仍会过得很慢,但生活慢慢减少了一些成规,获得更多自由及大量新鲜体验:第一次性体验、第一次喝酒、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真正有机会选择自己想做什么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已经讲过,自我意识的形成使这些事情变得很重要,这也导致回忆效应的产生。我已经提出这些记忆可能非常深刻,以巩固我们新形成的自我意识,这里我还认为,进入成年的时刻也会成为日后计算体验中的时间的参考准绳。这个时期的新鲜体验会至少持续到25岁左右,在那时我们已经习惯将一定数量的记忆换算为一定长度的时间。
进入中年,计算体验中的时间的能力已经很成熟,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时和天以均匀速度流逝。使几个月和几年时间的快速流逝让人震惊,而不是几个小时。时间的标记不停地提醒着我们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当我们发现柏林墙倒塌已经超过了20年时,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就像我们看到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物品出现在古玩店内。最令人震惊的是,上班的同事中出现了90后,他们不是应该还在上学吗?
这些时间的标记与我们对回忆中的时间的计算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是通过记忆的数量来估计时间的长度,新鲜体验越少,留下的新记忆也越少,我们不断地发现从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内获得的信息出现错位。
体验中的时间与回忆中的时间的双重机制是造成很多时间谜团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从来没有、将来也绝不会习惯的地方。这仅仅是两种计算时间方法不一致带来的后果。我们无法不以这样的方式观察时间,但我们能利用这些时间计算方法的特点,使时间根据我们的喜好变快或变慢。(注:本文摘编自“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的《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一书的第四章《加速流逝》作者:克劳迪娅哈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