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培养时间要48小时
① 空气培养皿的放置方法及时间是什么
空气培养皿按三类环境空气培养标准,开皿后暴露5分钟,按标准空气培养规范计算最后结果,培养48小时读数即可。
在做空气培养前1小时,关闭室内门窗,打开层流,减少室内人员走动,使空气静止。在采样时禁止有人走动,采样结束后,盖好玻璃培养皿,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即用包布包裹后送细菌室培养。(1)为什么培养时间要48小时扩展阅读
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
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空气培养皿的放置方法技巧: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空气培养皿的放置时间:一般放48小时。(1)为什么培养时间要48小时扩展阅读
使用小技巧:
1、浸泡:新的或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先用清水浸泡,软化和溶解附着物。新玻璃器皿使用前得先用自来水简单刷洗,然后用5%盐酸浸泡过夜;用过的玻璃器皿往往附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干涸后不易刷洗掉,故用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备刷洗。
2、刷洗:将浸泡后的玻璃器皿放到洗涤剂水中,用软毛刷反复刷洗。不要留死角,并防止破坏器皿表面的光洁度。将刷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洗净、晾干,备浸酸。
3、浸酸:浸酸是将上述器皿浸泡到清洁液中,又称酸液,通过酸液的强氧化作用清除器皿表面的可能残留物质。浸酸不应少于六小时,一般过夜或更长。放取器皿要小心。
4、冲洗:刷洗和浸酸后的器皿都必须用水充分冲洗,浸酸后器皿冲洗干净,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的成败。手工洗涤浸酸后的器皿,每件器皿至少要反复“注水-倒空”15次以上,最后用重蒸水浸洗2-3次,晾干或烘干后包装备用。
② 细菌培养多久可以出结果
因为不同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不一样,因此培养所需时间也就不一样了,一般需要48~72小时。
③ 微生物培养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微生物培养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微生物有多种培养方法,但具体使用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具体工况来确定。传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过程可以总结为异步驯化法、同步驯化法和接种驯化法。接种驯化法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泥的驯化不是依据微生物处于哪个生长周期,而是在于驯化过程中微生物是否适应水质变化。驯化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为出水水质是否达到要求。我之前在SBR中培养的活性污泥,从接种到驯化成功花了10天的时间(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在驯化时间一般保持在10~20天左右。易净水网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④ 用倒平板法和涂布计数法,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涂布法:(培养基时固态的)适用于好氧微生物的菌落观察。涂布法使用较多,但有时不均匀,菌落一般在表面。
倒平板法:(培养基一般温度较高,是液态的)适用于厌氧,兼性厌氧的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操作相对麻烦,不适合好氧和对热敏感的细菌培养。
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菌落特征才明显。
⑤ GB4789.2-2010中的培养时间
如果检测依据为GB4789—2010,那么只培养24小时是不合理的,必须培养48小时。
菌落总数差不多是因为计数的是生长较快的细菌,而多数细菌在24小时可以生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但一些生长较慢的细菌在24小时肉眼还难以辨别。另外,菌落太小也会对计数造成一定困难,尤其是在菌落数比较多的时候。
⑥ 培养箱培养 48小时与24小时的区别
1、试验环境和要求对菌落生长与否和生长情况的区别,这个一般情况都是观察菌落的成长情况和密集度,看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室要求。
2、48小时和24小时内对培养的菌落大小,成长,和繁殖量的区别,实验要求的菌落培养是否达标。
3、有需要48小时和24小时同种菌或异种菌的区别( 具体的可根据试验要求来进行培养)。
⑦ 细菌培养的适宜时间是多少
不同细菌不同的时间。如果你实在不知道种类,不知道你是否能知道细菌的大种。
普通细菌是24小时即可。
真菌要48小时。
霉菌要72小时以上
⑧ 普通细菌培养48hr后无生长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次检查,没有发现细菌。
有些细菌长的就是很慢,有些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甚至长不出来。如果你知道你接种的细菌常规生长速度应该在2天内长出可见的菌落或导致培养基浑浊等现象。
而你培养的却没有生长,那可能是你接种的细菌的问题,例如接种量、细菌的活性、营养依赖性、抗生素抗性等;
也可能是你的培养条件,例如培养基种类、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浓度、培养基中特殊需求的营养物的补充情况等等。
培养条件: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
(8)为什么培养时间要48小时扩展阅读: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迟缓期(lag phase):又叫调整期。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
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又称指数期。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decline phase):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故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细菌。
参考资料:网络-细菌生长
⑨ 为什么微生物培养最好是18到24个小时
应该会有代谢废物产生,而且会有病毒之类的影响一般细菌培养都是要16-24小时,尤其是做计数,这样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长时间太长,菌就老了,开始凋亡,计数结果就没意义了。
您那个培养箱带新风功能吗?有或者使用前没用紫外灯灭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