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不能良性竞争
① 小米的竞争优势
小米从最初的MIUI到发布小米手机,再到创立千元机红米,加上生态链的大力投入,我们已经很难定义小米是一家什么性质的公司了。
软件方面:有国内数一数二的UI和云服务;
硬件方面:手机,笔记本,平板,智能设备;
生态链:这个就很多了,现在米家有品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厨具,家具,家居用品都会有。
小米的模式是每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会以一半或者更高的价格做到这个领域内最好的产品的80%左右的品质。
目前来看,小米手机和MIUI仍然会是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手机目前的最重要属性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短信与电话了,取而代之的是入口,能够产生流量的入口,通过MIUI将生态链的产品进行连接与宣传,会产生一种“生活在小米中”的品牌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随着消费者持有的米家设备的数量潜移默化的不断提升,为后续推出的米家产品带来大量的流量。
小米在手机领域的优势已经不明显,其布局的生态链才是小米最大的竞争优势,当生态链具备“造血”能力以后,小米又会上一个大台阶。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仍然是手机,在国内手机的红海市场,小米手机和MIUI在未来会接受更大的考验。
② 为什么小米经常碰瓷华为
这不能说是一种碰瓷行为吧,我感觉商业行为中只有竞争关系而没有碰瓷,从近几年小米和华为的手机行业发展中,我们能够看到两个厂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下面我就来说一下。
两者在商业上的竞争可以说是很容易看到的,雷军在小米系列手机发展成功后,接连推出了各种高端机,比如小米note系列,小米mix系列,还有各种低端机型如红米系列旗下的各种机型,不得不说,红米真的是小米的一大力作,基本垄断低端市场份额,所以可以说小米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出来对于市场的竞争有着多么大的份额,而且小米现在已经越来越注重线下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线上的销售模式,可见小米的发展速度。
华为作为一个早期的手机厂商,对于手机生产方面工艺越来越成熟,从早起的低端智能机,手机越做越高端,我们可以发现,华为手机是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而小米则是曲线发展,什么机型发展的好久发布什么机型。华为手机越来越高端,华为的mate系列,作为商务手机的典范,真的是很不错,还华为旗下的荣耀系列,也是一种典范,比较适合各年龄段的人使用,但是都是高端机型是不行的,于是华为也推出了低端机型,比如畅玩系列,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厂商并不是都局限于一个重点,而是多重发展,上到高端旗舰,下至低端亲民,无不可以看出两者的竞争,尤其是今年小米mix2的发布,在接下来没几天,华为mate10就发布了,两款同样都是全面屏设计的手机,肯定会引起一定的竞争,到底谁卖的更好那就拭目以待吧。
两者的竞争可以说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对于产品的选择能有较大的可选择性,所以这种竞争我们要理解,接受。
③ 小米和OPPO被华为模糊处理,为何只有小米被鸣不平
小米和OPPO被华为模糊处理,但只有小米被鸣不平的原因在于小米在发布会上经常性的与华为对比,久而久之,这样的举动就让得许多人把小米和华为经常性的拿来对比,此次华为模糊处理小米和OPPO,自然会引起许多米粉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华为对友商的不尊重,其实OPPO被鸣不平的也有,只是相对而言,小米更多而已,而且小米和华为一直在争国内一哥的位置,所以,在华为模糊处理小米之后,有大量支持小米的伙伴为它鸣不平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华为和小米互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作为两个世界500强的公司,华为和小米都是国产公司的骄傲。两者虽然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完全可以成为良性竞争。
④ 如果小米做大了,会不会变成垄断集团
我认为不会变成垄断企业。因为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反垄断法,就是防止企业一旦做大做强以后变成垄断集团。这样对于市场以后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市场的经济平衡。
所以小米集团做大以后根本不会变成垄断性企业,因为国家会对小米集团进行监控,所以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讲,市场上永远不会有垄断性企业存在。
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平衡各方的发展情况,肯定是要避免出现垄断性企业。因为垄断性企业会严重阻碍市场发展,就算市场发展在前进,但是速度也依然很慢。因此垄断性企业肯定是不会存在的。
⑤ 为啥许多人喜欢黑小米吹华为
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粉丝文化,也可以演变为水军文化,对良性的市场竞争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存在违法行为,对市场造成破坏。
⑥ 小米公司应该采取的竞争战略
小米公司采取的竞争战略有以下。
薄利:作为一个私有公司,小米拒绝公开其具体成本和收益,只是声明了公司是盈利的。在2014年销售的6100万台手机带来了大概120亿美元的营销额。但是很多人质疑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利润。 一直被模仿:最后这一点迅速成为小米所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华为、魅族、联想、中兴、乐视等一批厂家均打出了在线直销的销售模式以及更低价格的产品线。最近,甚至奇虎公司也一直努力着进入手机市场要分一杯羹。 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 如果将上面的五个问题放在华为身上看一看,小米的处境就更为严峻了。首先,经过多年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打拼,华为有着充足的许可和专利积累。它有着线上购买、实体店运营以及合约机绑定三方面的销售渠道。华为正在用行动证明:其荣耀产品线能够追上甚至赶超小米,华为也有能力利用在高端产品线亏损销售的策略来打压小米。 所有的这些竞争对手都有能力将价格拉得更低。然而如果用烧钱的方式来招揽更多的用户,这样的手机公司终将走向灭亡。 向其他设备领域扩张 小米也许将用众酬的方式来融资并且扩张产品线。小米已经有了手环、移动电源、摄像头、电视、耳机甚至是空气净化器等诸多产品,小米的营销手段和分为也许可以转变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模式,而不仅仅取决于智能手机硬件的成本市场。
⑦ 何小鹏称小米做车雷军继续是大哥,两者为何没有成为竞争者
近日,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被问到怎么看待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造车的事情,何小鹏称小米就算造车了,那么自己和雷军依然是好朋友,还会一起喝酒吃饭的,这让很多网友都觉得不解,毕竟小米开始造车以后,那么小米和小鹏汽车就是竞争对手了,那么何小鹏和雷军为何没有成为竞争者呢?其实无非就是因为小米的主业不是造车,而且何小鹏相信小米的品质。
最后,雷军和何小鹏本身就是多年的好友,即便是雷军也造车,那么何小鹏也不会跟雷军关系变差的。再者说了,雷军的小米本身就不是专门造车的,雷军说要造车,也仅仅是让小米多一个分支而已,小米造车对小鹏汽车来说不会存在多大威胁,那么何小鹏,自然也没有将雷军和小米视为竞争对手了。
⑧ 小米的竞争对手分析
小米生态链扩张,四面树敌,盘点小米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
小米从刚开始的一个手机厂商,发展成如今横跨家电、服饰、日用百货及生活用品等各大领域的综合性企业。目前,米家有品有十三大品类,覆盖家电、家居、手机、智能、影音、服饰、日用、餐厨、食品、出行、配件、婴童、文创等方面。
致力于做中国行业鲶鱼的小米,生态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手机厂商如华为OV到空调企业格力,再到腾讯的游戏,小米生态链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可谓是四面树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小米各个领域的对手。
1、OPPO、vivo
2101年,第一代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彼时,国产手机市场还是中华酷联的天下,小米刚出来时简直是在巨头环伺的局面下瑟瑟发抖。而如今,中华酷联仅剩华为,小米已经在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站稳脚跟。
若论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对手,每一家手机厂商都是。但这里要特别强调OPPO和vivo,就是因为小米已经从单纯的线上转型为线上线下齐发力。OPPO和vivo跟小米手机一样,从中华酷联时代起步,依靠超强的营销手段和线下渠道,硬是打出一片天地。而如今,小米正在跟OV在线下展开正面交锋。近期雷军和林斌在河南的“下乡”估计会给OV造成不小的心里压力,正是因为小米已经盯上了线下这块宝地。
2、格力
小米和格力的“对战”是闹得最响的,从雷军和董明珠的“十亿赌约”到小米智米空调再到格力手机,小米和格力已经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2015年,董明珠宣布格力要做手机了,并放出“格力手机要卖一亿部”“分分钟超过小米”的豪言。2017年,雷军携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推出智米空调,正式进军空调行业。
3、360
如果真的有宿命的话,周鸿祎与雷军这两个湖北老乡,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会纠缠一生。但360更像是小米的挑战者,正如曾经的小米手机四处挑战别人。360几乎每一款手机都在对标小米手机,360跟华远地产合作跨界进军地产也是为了在智能家居市场聚狙击小米。
4、苹果、Fitbit
2014年8月,小米手环正式上线,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小米已经是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龙头老大。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小米2017年第一季度取代Fitbit,成为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设备厂商,脚下踩着的还有苹果。
4、腾讯
众所周知,游戏市场是最赚钱的领域。2017年CJ期间,小米互娱第一次以游戏运营商的身份,带着MOBA《小米超神》、FPS《小米枪战》、竞速赛车《小米赛车》3款电竞产品出现在展馆中,3款游戏都被认为是对标腾讯的《王者荣耀》、《CF》、《QQ飞车》,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5、家电厂商
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是混战的局面,没有人包括小米自己敢说在智能家居市场占据绝对领先的优势。在2015 CES上,以LG、三星为代表的国际企业,以TCL、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都展示了以突出智能家电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概念。不过由于家电产品更换周期长、消费者购买的家电品牌较杂、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以家电企业为主导的智能家庭概念成功率并不高。
当然,随着小米生态链的不断扩张,小米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以上所说的5个竞争对手。比如电视领域的乐视、创维,路由器领域的TP-link,充电宝领域的品胜
⑨ 格力小米在赌约中发展,还有哪些企业之间存在良性竞争
其实有两家大家最熟悉的企业就是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家都是主打快餐,而他们也是良性竞争。双方现在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而且在相互较量之中进步。所以这是一种良性竞争,让双方共同发展。
良性竞争的事例为什么没有,情人分手后还可以做朋友,比如前苏联和美国,在争超级大国时相互切磋科技,现在在国际上不都表示友好吗?各个工厂竞争使用户用到好的零件,移动和联通竞争,使用户得到更多优惠,这些都是良性竞争,而牺牲小我而快乐大家,不都是做得非常好吗。
所以良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合作更加能让企业发展。这样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进步,竞争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像是一些比较大牌的公司,都是用竞争当作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