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延安吃的小米饭为什么有石子

延安吃的小米饭为什么有石子

发布时间: 2022-11-05 16:11:43

Ⅰ 农村老家打的米里有小石子,而外面买的米基本看不到小石子,这是为何

农村老家打的米里有小石子,而外面买的米基本看不到小石子,这是为何?收获过程不同。在收获过程中,城市中的人们,特别是超市里出售的大米,基本上都是用收割机收割的,土和石头是不可能进入的。当他们收割时,他过滤掉所有这些杂物,所以不可能把这些东西混合在里面。从收获到过滤,这些杂物基本上都被过滤掉了。正如我们在农村所说的那样,有时我们用手收割,不可避免地会沾上泥土和小石块。

那么在农村里面怎么会刻意挑选呢?我们打米的时候放入打米机出来的,无非就是米糠和大米。所以他们在农村没有太多选择。大多数是在做饭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这些狮子和那些在洗米过程中没有脱壳的谷物。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后果将不一致。

Ⅱ 求一则延安红色故事.....拜托各位大神

子深情 在延安王家坪毛泽东旧居前的那棵柳树旁,陈列着这样一张历史照片。照片中既没有鲜花河流的背景,也没有蓝天白云的衬托,只有几孔旧窑洞依稀可见。照片的中央,站着衣着简朴的毛泽东和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毛岸英。身为父亲的毛泽东,面带欣慰的笑容,慈祥的脸上流露出深情的目光。依偎在父亲身边的毛岸英,他那张过早经历了生活磨难的年轻面孔,显得兴奋、激动又略带拘谨和腼腆。每当观众朋友们参观到这里时,都会停住脚步久久地凝视这张照片,似乎想从这张普通的照片中,探寻当年一代伟人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父爱和希望。 那是1946年1月8日的下午,当分别了近20年的毛岸英突然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主席仔细地打量着儿子:个头比自己还要高,英俊的眉宇间,既透出妈妈的秀气,又继承了父亲的气质。主席慈祥的笑了。 谈话间,师哲提出给毛泽东父子照张相,主席点头同意,于是历史的瞬间凝聚在镜头里,为我们后人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当主席望着儿子白白净净的书生面孔时,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你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于是毛岸英遵照父亲的教导,自己背着行李,带着小米和劳动工具,徒步去了10多公里外的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毛岸英背着自己生产的金黄金黄的小米,也是一张实实在在的“毕业证书”回到延安,交了一份令父亲十分满意的“答卷”。主席望着儿子黑里透红的脸和布满厚茧的双手,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主席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细腻而严格的。当童年的岸英跟着母亲杨开慧坐牢时,他焦急牵挂;少年的岸英领着弟弟流浪于上海街头时,他委托组织四处寻找;岸英留学时,他写信寄书,勉励教育;在延安时,他严格要求岸英,不能吃小灶和中灶饭,只能拿着碗筷到大灶就餐;教育岸英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主席的儿子和农民的儿子是一样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让儿子回湖南老家,看望邻里乡亲,看一看开慧妈妈;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送子出征,投入到解救朝鲜人民的火热战斗中;当岸英血洒异国疆场的噩耗传入国内时,这位父亲忍受着失去爱子的巨大悲痛,说出了感天地、泣鬼神的话语:“岸英是我的儿子,可他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死得其所,死得值得!”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感啊! 几十年过去了,伟人们相继离开了我们,可王家坪毛泽东旧居前的那棵老柳树却依然默默地守护着这张照片,诉说着凝结于这张照片中的父子深情。 信念的力量 在民族空前危机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来自延安的政治主张,唤醒了敌后的千千万万进步青年。 “到延安去!”成了当时中国最时髦的口号和最能体现自己政治觉悟的见证……这样,跨越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奔赴延安,就成了抗战时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时有诗人是这样形容奔赴延安的决心和阵容:“万重山,险又难,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那些在长途跋涉、穿越封锁线的青年,用更激昂的诗句相互鼓励着前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 31岁的陈学照,留学法国,博士学位。她后来回忆说:“我对国民党没有一丝一毫的幻想,在他们那里,看到的只是贪污腐化。”苦闷和仿惶中,她来到延安。但延安的艰苦生活和文化差异,使这位身穿法式大衣,头戴贝雷帽的女记者,不久离开延安去了重庆。但在那里,腐败的社会,艰难的生计又使她第二次重返延安,这一次,她再也没有想到离开延安……后来,她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位有博士学位的女党员。颇有名气的上海青年摄影家吴印咸,应邀参加《延安与八路军》纪录片的摄影,来延安前他明确表示拍完片子就回上海。等片子拍完后,不想赤化的吴印咸竟向党组织递上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据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统计,通过他们这里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超过1万人,仅1935年3个月,就有2300多进步青年从这里奔向光明……这份保存在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的投奔者名单,不少是着名的爱国人士和爱国青年,他们中有:茅盾、艾青、高士其、萧三、刘白羽、华君武、贺敬之……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到延安,就如鱼得水展示出旺盛的生命之花…… 那时的延安,物质生活并不富有,延安,你是怎样让他们义无反顾地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柯仲平在1939年写的《延安与青年》一诗给予了明确的回答。诗中写道:“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要爱延安?青年回答:我们不怕走烂脚底,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怕就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这首诗生动地说明,这种力量不是别的,就是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是靠着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路线,靠着广大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才成为理想的化身,中国的希望,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 历史的瞬间 这幅照片,拍于1939年的联防司令部,照片上的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裤子,神情自若地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的干部作报告。毛泽东很善于演讲,当他正扳着手指一、二、三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吴印咸同志按下了快门,为人们留下了这幅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他将这历史的瞬间留传至今,一代伟人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全世界人民的脑海中定格。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陕甘宁边区及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重重困难,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人,怎么办?毛泽东问大家:“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共产党人响亮的回答。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在边区展开了。在那自力更生、共渡难关的日子里,毛泽东以身作则,他不仅亲自下地种田,而且还带头勤俭节约,每月只有5元津贴费和3元菜金,住窑洞,吃小米,穿粗布衣。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来临了,战士们都穿上了又暖和又整齐的新棉衣,可主席穿的依然是那件已经穿了4个年头的旧棉袄,两个胳膊肘上也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袖口都露出了棉花。当毛主席穿着补有大块补丁的衣服到中央各部门和马列学院、抗大等单位开会、讲课时,同志们都很有意见。纷纷批评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负责任,警卫员满肚子委屈。同志们的意见反映到中直管理局,管理局领导认真研究后,到沟萍布店扯了几尺蓝丝布,给主席做了一件新棉衣。 棉衣做好后,主席说什么也不肯穿,警卫员贺清华灵机一动,干脆趁主席休息的时候,把新的送进去,旧的拿出来。主席起床后,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棉衣,床边却放了一件新棉衣,便在窑洞里呼唤警卫员,几个警卫员紧张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进去。主席唤起名字来:“贺清华!”没有办法,贺清华只得硬着头皮进去。“这是哪儿来的?”主席指着棉衣问。贺清华低着头说:“是,是管理局给主席做的。”主席生气地说:“为什么?我有棉衣穿,为什么要缝新的?”贺清华连忙解释:“主席,我想把你那件拆洗一下,结果拆下来洗时,一搓烂一块,一搓烂一块,等洗干净再去补的时候,那布真的是缝不起来了,实在是糟得连针线也挂不住了。”主席看着贺清华无奈的神情,说:“那你说怎么办?”贺清华赶紧说:“主席,已经做好了,你就穿上吧。”“那不行!”主席严厉的说,“这样吧,你去把这件退回去,给我领一件和战士们穿的一样的粗布棉衣。” 一代伟人,朴素浑如田舍翁,才使摄影大师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吴印咸老人为这幅照片取了一个普通而又寓意深刻的名字———那就是艰苦创业! 毛泽东和小青马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一匹昂首挺立、雄姿勃发的白色骏马。这匹马满身白毛中杂有少许斑点,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它四蹄直立,马头高昂,那栩栩如生的神态好似正在等待出征的主人,一旦抖动缰绳,便扬蹄而去。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 当时,中央机关还没有汽车,中央首长外出时,总是要骑马或步行,为了给主席物色一匹好马,中共西北局派人到三边草地去选购,马由几位回民兄弟送到延安后,中央办公厅派毛主席的警卫员贺清华去验收。一匹是小青马,另一匹是白嘴头的小红马,据送马的老乡介绍,这两匹马属川马品种,个头虽小,但力气大,走起路来平稳,速度快,性情也温顺老实。贺清华分别骑上跑了几圈,果然不错,于是将小青马留给了毛泽东主席,小红马留给了周恩来副主席。从此,小青马成了主席工作上的好帮手。 每当我们看到这匹马,就仿佛看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1947年。这一年3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23万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起了重点进攻,当时我驻守边区的部队只有2万多人,而蒋军则十倍于我,在这紧急关头,党中央、毛主席于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这时候,小青马成了主席唯一的交通工具。一次马掌掉了,主席硬是坚持徒步行军,生怕把马蹄磨坏了;小青马也似乎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每次都要等主人坐稳当以后才迈动四蹄,既灵敏又稳当。说停就停,说走就走。 主席骑上这匹骏马,越过座座高山峻岭,跨过条条大河深谷,穿越高原战火的烟尘,挥鞭指点万里江山!40天内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打得胡宗南部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转战陕北期间,主席行程1000公里,12座县城,上千个村镇,在毛主席乘坐的这匹小青马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时光似流水,岁月如穿梭!转眼间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小青马同它的主人一起来到了中南海,小青马的历史使命完成了。然而,主人并没有忘记它的功劳,将其以军功马的身份送往北京动物园由老红军周根山饲养。随着岁月的流逝,马的岁口渐渐增大,小青马的毛色由青变白,成了一匹小白马。后来,据动物园的档案记载,1962年小青马临终时,向着主席居住的中南海方向长嘶三声,伏地而亡。似乎最后向主人告别说:“我去了,多保重!”皮被制成标本,1964年运回延安革命纪念馆对外展出。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小青马仍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光荣的历史,向每一位观众讲述着当年毛泽东扬鞭定干坤的峥嵘岁月。

Ⅲ 陕西必买的特产有哪些

陕西的特产很多,那么去陕西旅游的人,买什么特产回来比较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

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以肉质松酥,色泽红润,咸烂可口,气味香醇而久负盛名。清末慈禧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当行到北广济街时闻到一阵浓香,立即停辇,派太监探问,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腊羊肉而飘出来的香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以“辇止坡”为文赐匾,遂由邢维庭题书“辇止坡”金字牌匾,悬挂该店门首,老童家腊羊肉即变成贡品,风靡京华。今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已拥有现代化的真空包装,方便携带,使这一宫廷贡品变成广大群众的美食。

二,德懋恭水晶饼

水晶饼是一种酥皮点心,因其馅晶莹透亮,犹如水晶而得其名。成品皮酥馅足,滋润适口,层次分明,油多不腻,糖重口渗甜,而且具有浓郁的玫瑰和橘饼清香。水晶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的赞誉,被称为“秦点之首”。水晶饼以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最为有名,清末被慈禧太后定为“贡品”,作为陕西的名特食品着称全国。每逢喜庆佳节,当地群众都会大量购买水晶饼,不仅自己吃,而且走亲访友都会送上几盒。

三,陕西板粟

陕西板粟是一种大众喜食的果品,主要产于秦岭的山区,尤以长安、镇安板粟产量大、质量好。炒好的板栗价格通常为6—10/斤。

四,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选用优质的糯米和小曲为原料,酿造工艺讲究。在整个酿制过程中,从糯米淘洗到拌曲、装坛、压酒等十多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规程。成品酒液中配有中药黄桂,状如牛奶,汁稠醇香,绵甜适口,酒精含量在15%左右。饮用时根椐需要可放在水锅中加热烧开热饮,还可根据口味加入白糖。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即为稠酒。贴士:黄桂稠酒并不是酒越稠越好,要看口感是否上佳;一些老字号生产的稠酒比较正宗,如长乐坊徐氏、西安饭庄、老孙家、曲江春等。

五,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陕西是皮影发源地,尤其在关中一带十分广泛,仅传统戏剧目就有数百本,唱腔就有几十种之多。皮影工艺品在旅游商店、各个旅游点外的纪念品销售处几乎都有出售。

六,剪纸

剪纸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是传统的民间艺术。通常为大红色,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字样和图案,也有表现民间故事情节的剪纸图。每逢节日、婚娶等喜庆日子,人们总要在门、窗上贴满剪纸,表示庆祝。

七,兵马俑复制品

秦兵马俑的发掘和展出轰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陕西文物和工艺美术部门设计和复仿制出了各种造型和规格不同的陶兵俑和马俑。其品种有博物馆、美术馆和涉外旅游饭店、商店陈列的与原兵马俑规格相同的大型俑;有可供会客场所和办公室、家庭摆设装饰的.1:2、1:4规格的陶俑;有便于携带、适宜于馈赠亲友的袖珍礼品俑等,可供游客选购。

八,椒盐核桃

回民街的椒盐核桃选自海拔2000米~2500米的野生山核桃树,蛋白质含量高达21%,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7种以上且含量高达25%以上,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又被称为长寿果。椒盐核桃是将新鲜的核桃放在炒锅内,在炒制过程中我们会加入花椒、茴香、辣椒、桂皮、丁香等佐料,都是严格按照炒制要求一个小时炒制的,个个酥脆!咸香可口!这样炒出的核桃酥香美味。回民街核桃炒过以后,用筛子过了一遍,在筛的过程中将不好的挑选出来。椒盐核桃在西安本地非常受欢迎,不仅仅陕西人本地人喜欢,几乎所有来西安旅游、学生返乡的朋友在品尝过后,都会带几份捎回家乡、送礼或自己享用。

九,老农石磨辣椒

老农石磨辣椒系列主要选用兴平原产线椒,皮薄肉厚、粒小,色泽鲜亮,味道香辣。延用原始工艺,用青石板碾磨,利用青石冰凉的特性,碾磨时散热效果好,使辣椒的香味有效的保留下来。农石磨辣椒面具有绵辣而醇香,辣不过喉的特点。

十,红枣

陕北的红枣闻盛名己久,尤其延安延川县的红枣更负盛名。延川县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这里产的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另产脆枣,又名吊牙枣,果实大、皮薄味甜,肉白细脆。当地还加工出产“宝塔牌”红枣酱、金丝蜜枣、醉枣等风味产品。

十一,黄小米

延安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谷子,这里出产的小米养分积累多,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粘糯芳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时可蒸、可煮,熬成粥则黄香柔滑、粘性强,民间素有小米“养人”之说。延安小米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当年长征到达陕北,小米养育了千万的革命战士,“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闻名全国。袋装延安香小米在各旅游景区购物点、市区各大超市、旅游纪念品商店有售。

十二,西乡牛肉干

汉中市西乡县特产的西乡牛肉干,是陕南西乡县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乡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改进加工,成为地方名产。特点是:颜色红润鲜嫩,呈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咸淡适中,表面涂上香油,油润光亮,冬季可存放二三十天,贮存、携带、食用方便,为佐餐下酒美食。

十三,酸梅粉

酸梅粉保持乌梅原有的天然成份原汁原味,并加以科学的配方,口味纯正、生津止渴、酸甜可口、防暑降温、清凉可口、富含维生素、养颜排毒、开胃楗脾、助消化、增食欲。被成为“清宫异宝”“陕西人的可口可乐”。

十四,陕北老闫家南瓜子

陕北南瓜子——这种瓜子来自小米饭南瓜汤的那种可食用的绵甜圆盘大黄南瓜,秋天南瓜成熟后的瓜子特别饱满,这种瓜子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越吃越香,缺点是产量小,这种瓜子外观最大的特点是边缘不光滑,瓜子表面微黄。老闫家南瓜子选用陕北无污染、无公害南瓜子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没有添加任何香精,但吃起来咸香味美,口感独特,是您居家休闲,招待宾客、馈赠亲友的放心食品。

十五,石头馍

石头馍又叫石子馍,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当时叫鏊饼。由于同州人生性刚强、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时,“必怀此饼而去,用备狴牢之粮”。是说早有准备,一旦被投入牢狱时,因带有石子馍,不至于挨饿。清代袁牧在《隋园食单》里,称石子馍为“天然饼”并对它的制作方法做了详细的总结记述。石子馍,作为出远门、长途旅行所带的食品,已同方便面同领风骚。成为抗饥饿的又一种给力的食物。

十六,军军绿豆糕

军军绿豆糕采用优质绿豆为原料,配以精制馅料,用传统做法加工而成。军军绿豆糕的主要特点是:绿豆味突出,质地绵软,油而不腻,色泽黄绿,入口易化,后味余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之消暑佳品。军军绿豆糕的口味葡萄、花生、核桃、枣泥、豆沙芝麻6种口味。

十七,西府腊驴肉

西府腊驴肉选用驴的腿肉精制而成。它色泽红润,质地细密,酥香可口,五味俱佳,百食不厌。自清代咸丰年间起,一直受到各地欢迎。陕西凤翔华宇食品有限公司本着"保留传统特色,强化保健"的原则,大力挖掘发展西府腊驴肉这一凤翔特产。研制开发的《西府》牌腊驴肉,色泽红润,质密酥嫩,肉味香酥,深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西府》牌金钱肉是腊驴肉系列产品中的精品,其补肾壮阳,保健防病效果甚佳,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Ⅳ 黄色小颗粒状的米叫什么米最好发个百度百科的资料,就是可以喂鹦鹉吃的

粟米原意泛指粮食,也指小米、稞子、黏米。"粟米煮饭,《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附方]1,粟米丸:粟米适量,研磨成细粉,水泛为丸,大如梧桐子。2,粟米饭:陈粟米或粟米适量,煮熟作饭,常食之。3,粟米粥:粟米适量,煮成稀粥食。《本草纲目》说:"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说明粟米粥是有作用的。

Ⅳ 《延安,我把你追寻》中“温热的土炕”指的是什么

这里“温热的土炕”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现代诗歌。

(5)延安吃的小米饭为什么有石子扩展阅读

《延安,我把你追寻》中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所谓的延安精神是指坚贞不屈、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团结、自力更生。

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的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

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作者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感慨万千,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Ⅵ 延安与中国青年 柯仲平

延安与中国青年
柯仲平
一 问延安

青年!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爱延安?

二 青年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哪怕我们的课堂在露天,
我们的凳子——一块砖,
我们的桌子——两腿上面搭着一块小木板;
我们学的多么乐,多么欢:
我们的教员是英雄,
曾毕业在草地雪山。
我们也学种菜,学背柴,
还到乡村里宣传:
多流一滴汗,
多学得一点马列,
多到群众里工作,
多学得一些群众观点。
深更半夜,工作归来,
头顶明月,脚踩沙滩,
哼着歌子,绕过延水边——
呵!唱不尽的是革命,
看不厌的是明月,
我们年青人的热情,
好比流不尽的水,
留连,留连,
夜深了,还在延水边留连。
忽见中央机关那一面,
还有星星大的灯光三五点,
那分明是老干部还在窑洞里埋头苦干,
又才警觉到战斗的明天。
明天,明天同样是战斗的学习,战斗的工作,
战斗的生产;
战斗的青年,
要带着毛主席给的战斗法宝,
到前线,
到广大的民间。

三 延安做总结

啊!青年!青年!
勇敢的中国青年!
多情的中国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
你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
你有了一个能思想的脑袋。
你呀你,你前进!
你将开花在华北华南,
结买在鸭绿江边,
青年!你可爱的中国青年!
1939年秋在延安
(选自《延安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0年版)
读这首诗,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是诗人“做”来的,而是从延安的战斗生活中“流”出来的。它用的是民歌体,语言也全是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犹如一股欢腾的活水流向你的心田。诗的结构也新颖别致:一问一答,再加“总结”。这样的结构本身就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Ⅶ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他们做的小米饭的小米是有功的什么给我们啊

小米是有功的,小米滋养了我们。

影片中,周恩来总理捧起金黄的小米饭,想起当年初进延安时在曹大嫂家吃的第一顿小米饭,“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登上宝塔山远望清凉山,想起为掩护自己而牺牲的陈友才和小曹,托付延安干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饱,与延安干部举杯为誓,要让粮食产量翻一番,让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

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青们,鼓励大家扎根延安、建设好延安……饱满的情感始终贯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动着剧情发展,影片泪点接二连三,深情画面接踵不断,以情感人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陕西本土实力演员演技爆发,与刘劲飙戏抛出颗颗“催泪弹”。

(7)延安吃的小米饭为什么有石子扩展阅读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用小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

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Ⅷ 小米可以蒸米饭吃吗

可以和大米一起蒸,我们这儿叫二米饭!比光蒸小米要好吃些!
小米最好煮粥喝,比蒸成饭好吃。

热点内容
为什么苹果手机拍摄老是晃动 发布:2025-08-24 16:17:32 浏览:366
为什么近视眼晚上更看不清 发布:2025-08-24 16:13:18 浏览:680
为什么睡觉时间够了还是打哈欠 发布:2025-08-24 15:43:23 浏览:9
眼睛为什么会变高 发布:2025-08-24 15:42:34 浏览:429
晚上躺着月经为什么很少 发布:2025-08-24 15:23:03 浏览:947
为什么白天嘴里发酸晚上发苦 发布:2025-08-24 15:18:34 浏览:34
为什么淘宝上羽绒被这么便宜 发布:2025-08-24 15:04:10 浏览:918
为什么考科目一要花一天时间 发布:2025-08-24 14:53:24 浏览:321
为什么脑子空空的记不住东西 发布:2025-08-24 14:23:30 浏览:211
一眨眼眼睛疼因为什么 发布:2025-08-24 14:14:38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