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巴菲特为什么选小米

巴菲特为什么选小米

发布时间: 2022-11-06 12:53:34

Ⅰ 小米汽车即将出世!3.9万拥有“米斯拉”

根据相关消息,代号为“Misra”的小米汽车已经开始量产。它拥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代工,而巴菲特认可的电池技术让小米汽车更加强大。小米,一家以手机开发起家的公司,拥有自己的MIUI系统。这次与这家有着丰富小型车制造经验的厂商合作,研发出适合中国人的中国版特斯拉。更吸引人的是,这款车的起步价才39999元!按照这个价格,也就是一辆Alto的价格,在MIUI系统的支持下,相信“Misra”会渗透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那些不富裕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传小米汽车外观图小米孔众汽车

Ⅱ 巴菲特选股最重要的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
公司具备合适的决策层。公司的好坏等都在公司顶部开始反映,巴菲特认为找到合适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人至关重要,看看这家公司的薪酬,债务,还有过往的决策,看看是不是能够降低投资的风险。
第二标准:
公司的长期前景。下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公司能否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他们的产品有市场。巴菲特提出一个问题,“互联网将改变我们使用产品的方式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产品未来的方向和我们投资的方向不一致。当你选择了投资口香糖,仅仅是因为我们在相当长时间都习惯去咀嚼它。
第三个标准:
投资稳定的股票,第三个规则是,这家公司应该是稳定的,可以理解的,”巴菲特会看中公司过去十年的财务指标,,以确保其收益是连贯的,而且有着正确的趋势。
第四个标准:
投资那些有内在吸引力的股票。最后,巴菲特预测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未来是值得投资的。如果股票价格比公司内在价值低很多,他会考虑投资,今天的一美元在明天并不等于一美元。
拓展资料:
一、什么是股票
1、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2、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3、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Ⅲ 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智东西(公众号: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操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舰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龙855升级到了骁龙865。

骁龙8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官网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第一枪。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频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视频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频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频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国家中组部的第八批“千人计划”,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资深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频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频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频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唯一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计划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频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频A53内核、4颗1.4GHz主频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第一枪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计划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采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计划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网络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Ⅳ 花400万与股神巴菲特吃饭,如此昂贵的饭,后来得到 了什么

有一家电商平台崛起得非常快,就是主打拼团购物的拼多多。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拼多多后面竟然隐藏着一个中国隐形富豪。他就是段永平。

段永平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拼多多的成功在未来也一定会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段永平堪称是中国股神,也是中国真正的隐形富豪。他的财富足以比肩马云、王健林这些大佬,甚至还超过他们,但是却没什么人知道他。

段永平非常神秘,不过在坊间关于他的传闻也还是不少,比如说他曾经花了400万请股神巴菲特吃饭,这几年他捐了2.35亿给自己母校浙大。虽然自己非常低调,但是他的产品却在中国家喻户晓。

花400万请巴菲特吃饭,捐2.35亿给母校浙大,41岁提前退休移民美国,段永平是中国真正的隐形富豪。

Ⅳ 50岁之前,巴菲特为何只挣了一生中1%的钱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富可敌国,但实际上在50岁之前,他只挣到了一生中1%的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获得后面99%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180万天价租房

前一段时间,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某公司在北京建了一栋租赁房,只租不卖,呼应“租购同权”,结果租金一出来,吓了所有人一跳:

“90平米的房子,租金18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180平米的房子,租金36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会租房还是买房?这个问题,等你看完文章后再回答吧。

2

房产投资中的复利思维

讲一人:吴晓波。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

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70元。

从1996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当然,那个时候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我挺喜欢钱的。”吴晓波说。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3

复利思维: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先问一个问题:

假设一张0.04m的普通纸张足够大,将其对折,再对折,如此重复对折64次,大概会有多高。很多人想,一张纸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折64次,撑死了也就几层楼那么高,10米?20米?这已经算是极限了。

而事实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话,一张薄薄的纸,对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

如果你还不能相信的话,再看一个问题: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答案是第九天。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5000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这就是复利的力量。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4

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正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结果翻倍;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5

财富复利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有什么财富秘诀吗?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6

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即使年5%的回报率,100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价值投资理论”等等,说的就是这样。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产,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会成为首富 ,但实现普通人的资产增值保值还是不难的。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希望你不要这样。

巴菲特的财富增长

7

复利知识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李笑来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2016年12月份,他在得道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105866份,营业额2000多万,不到5个月的时间。

去年,电视剧《欢乐颂2》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2个小时。欢乐颂5个女主角里面,也就安迪有看书的镜头。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是虚拟的,李笑来离自己太远。

那来说说雷海为吧,一个外卖小哥,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范雨素,一个普通的家政保姆,去年,一篇《我是范雨素》火爆网络,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用常人的眼光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家政保姆成为火热作家,某种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们一定会认为,他们背后付出的辛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真的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辛酸吗?

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雷海为答:“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你看,等餐、等红灯、回到住处,电瓶休息的时候,背个把小时诗词。辛苦吗?好像也没有到挑灯夜战的地步;辛酸吗?和你等红灯、坐地铁看手机,其实是一样的。

正是这日积月累的一个小时阅读,一个外卖小哥击败了一名北大硕士。这就是复利的力量。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所谓知识复利,就是: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8

健康复利

连续40年没有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做到这样,难吗?我一开始以为,难。

如果让我做到连续1年不生病,可能还可以。但连续40年不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难,真的很难。

后来,我看到了张全通的故事,一个76岁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样,张全通首先看起来就不想70多岁的,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更重要的是,张全通对记者说:“我从30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怎么做到的呢?

每天坚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从31岁开始,整整坚持了46年。

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20岁。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不难,有点心都能做到。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9

人脉复利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即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但人脉复利讲的是,你是每天在往“情感银行”中存钱,还是每天在从“情感银行”中取钱。

简单来说,一个天天需要麻烦同事的人,和一个天天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10

复利效应的“临界点”

《道德经》里面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从复利思维来看,人生很多难题,其实都不难。为什么很多人依然熬不过去。因为他们没有熬过那个临界点。复利效应中,有一个“临界点”,一旦事情迈过这个“临界点”,就会飞速向前发展。前面的例子中,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从0到覆盖一半,花了9天,而从覆盖一半到覆盖全部池塘,仅仅只花了一天。这就是“临界点”。

巴菲特的财富积累可以看出来,从0增长到100万美元,很难,也许需要几十年时间,但过了100万美元这个“临界点”,从100万美元增长到200万美元、500万美元,就变得容易很多。

马云有一句话,可以很形象地描述复利思维的“临界点”:“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你也许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每天看书,你也许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每天锻炼,但看不到效果,也许你就放弃了:“唉,没什么用。”其实不是看书锻炼没什么用,是还没有到达那个“临界点”。

很多人都知道复利思维,“临界点”在存在区分这个世界的平庸者和伟大者。

11

复利效应的破坏效果惊人

以上,讲的是复利效应的正面效果,一旦人生进入负循环,复利效应的破坏效果一样可怕。

每一次雪崩,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一个事物一朝崩溃,一定是此前无数次的重复错误行为。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你健康指数在数十年后比同龄人会优秀很多很多;那么,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时呢?也许几年之后,就不在人世间了。

假设一个人的水平是1,如果每天毫无进步,那么一年后,这个人的水平还是1。如果每天进步1%,例如每天看书,锻炼等等,1年后,这个人的水平是:(1+1%)365=37.38;

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每天退步1%,例如坚持玩手机、刷微博,每天熬夜半小时,身体透支1%,1年后,这个人的水平是:(1-1%)365=0.025。

37.38和0.025,差距一目了然。当然,这只是纯理论和数字的推导。但这些推导依然有意义,它们会警告每一个人:即使你每天只错那么一点点,一年,或者十年之后,你的人生轨迹,也许再也无法改变,你会彻底沦丧。

所以,每天努力一点点,用投资大师芒格的话来说:“确保你每天睡觉之前,都比你醒来时聪明一点点。”剩下的,交给时间,你的人生会进入正循环轨道。

12

复利思维背后是复利品质?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① 坚持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papi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② 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③ 目标感

犹如吴晓波一般坚定而强烈的目标感,一年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产的时候,他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值钱。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仿佛掘进的人,已经掘进了100米,没看到水,要换个地方重新来,这就意味着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④ 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为什么需要掩盖?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很多时候,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奋,恰恰相反,是需要你拒绝勤奋,拒绝挑灯夜读和凿壁偷光,拒绝透支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给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甚至懒散的空间,只有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乐趣的增加,才会增加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Ⅵ 巴菲特的投资特点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包含五个要点,缺一不可:优质行业、优秀企业、合理价格、长期持有、适当分散。缺少其中一个要点,都有可能导致投资的最终失败。
1、优质行业。巴菲特认为首先要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行业,这也是他不太喜欢投资高科技行业的理由;其次是要选择稳定性强的行业,如资本性投资需求小、负债少而稳定增长的行业。巴菲特很少投资新兴行业,在他看来新兴行业可能意味着不稳定。行业特点决定了投资回报,有些行业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做大,有些行业一直衰退不能投资,所以行业选择是第一位的。
2、优秀企业。巴菲特指的是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对此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比如经济护城河理论、消费独占概念和消费垄断型企业理论、低成本结构的企业、能干并以股东利益为先的管理层等。他还提出了优秀企业应该在财务杆杠不太大和没有重大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
3、合理价格。有些投资者可能认为只要是优秀企业,任何价格都可以买进,这样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以合理或便宜价格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才能称得上是一笔好的投资。巴菲特最着名的论述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他常常能在金融危机一片恐慌或重大利空导致股票遭遇抛售时果断买进。
4、长期持有。巴菲特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或许是因为有耐心的价值投资者太少,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的短期投机者,因此,长期持有被认为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中最有效的一部分。但长期持有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投资者千万不要以为什么股票都值得长期持有。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劣质企业的敌人。”
5、适当分散。也是适当集中,组合中股票数量保持合理。巴菲特反对过度分散,反对持有40只以上的股票,这样容易造成对每个股票都不甚了解。但他也不赞成只买一个行业或一只股票。在资产管理实践中,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适当分散,指投资组合中保持合理的股票数量,且都比较优秀,这样能够大大降低风险。

Ⅶ 小米估值100亿美元是怎么算的 RT市值是不是每股价格乘以股数那都没上市呢,这个怎么估计的

估值,不是市值!下面给你知乎的答案:

小米自己公布的数据是2013年上半年收入132.7亿,同比增长140%。2012年全年收入126亿,2013年预计收入能达到280亿。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计算出,2013年下半年公司预计的收入增速是108%,比上半年已经有所放缓。
雷军公开场合说小米2015年的目标是1000亿销售收入,要达到这一目标,2013、2014两年的收入增速(CAGR)要达到89%。这个收入增速能不能实现?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姑且按照小米自己给出的业绩预期来算吧。

然后来看利润率情况,也就是bottom line。
小米没有明确给出自己的利润率水平,业内人士有估计,雷军也零碎地提到过,2012年估计大概在10%-15%之间。随着小米出货量的增加,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利润率会逐渐改善;但红米,以及小米2A,小米青春版等低价机的推出,也可能会降低其利润率。雾里看花的外界人士,不妨假设其利润率是15%吧。

接下来看估值。
有了top line和bottom line,估值就比较好说了。100亿美元的估值,大概610亿人民币,小米2013年的收入是280亿,按15%的利润率算是42亿人民币的利润,可以算出对应2013年的Forward PE是14.5倍。14.5倍的市盈率,未来两年预期89%的收入增速,PEG才0.16,怎么看都是非常便宜的估值了。

明确一下,小米虽然正在努力通过MIUI、游戏中心、小米商店等互联网或软件服务盈利,但起码目前,它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卖硬件。这无可厚非,即便强如苹果, 来自itunes的利润也仅占小头,大部分利润来自硬件。
问题是,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和对硬件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Apple的估值是10倍,Google的估值是30倍,这就是区别。
硬件公司存在固有的成长瓶颈。比如苹果,经历了早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近几个季度它的增长几乎已经停滞。很多人觉得这是库克能力不济不懂创新,其实未必。手机的换机周期大概是1.5-2年,一个苹果手机的用户两年后很大可能会再换一款苹果手机,只要能把公司的产品做好,减少用户的流失率,苹果就能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但不会增长的销量。要增长,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扩大用户群,扩大苹果产品在用户当中的渗透率。早在乔帮主去世前,苹果手机所能渗透到的用户群已经到达一个天花板了,高端用户已经渗透得差不多,低端用户买不起,三星的崛起又在抢高端用户的市场。手机时代苹果的处境和其在PC时代很像,有一批坚定的果粉,但面向的用户群过于小众,增长乏力。《硅谷传奇》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乔布斯快被董事会踢出苹果时,微软开放的windows+独立PC厂商模式已经超越苹果封闭的Macintosh模式;乔布斯对比尔盖茨说:”Macintosh是一个艺术品。“比尔盖茨回了一句:”But people don't care.”
回到小米上来,早期小米的目前用户群体是发烧友及发烧友身边的人,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目标用户群选得非常成功。但小米需要继续长大,光有发烧友这个团体已经不够了。学生(小米青春版)和三四线城市低端用户(红米)是小米后来选定的新目标用户群体,这两个群体非常大,尤其是后者,可以给小米足够大的成长空间,QQ空间短短30分钟100万的预约量十分亮眼。要知道,这相当于小米2013年上半年整体销量的七分之一。不光发烧友会口口相传,三四线城市的屌丝们也会口口相传,后者的数量要比前者更为庞大,且在手机上的消费能力并不比前者弱多少。红米的成功给了小米一个更大的故事,小米的目前用户群体被大大拓宽了,未来的成长空间也大大提升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红米发完之后没几天,新一轮融资也确定了,一笔令人咋舌的100亿美金估值。
能做成1000亿生意的公司,肯定是很值钱的。2013年,网络是收入大约可以到300亿,腾讯可以到450亿,阿里可以到500亿,奇虎360只有40亿,而小米有280亿;前4家公司现在的估值分别是488亿美金、840亿美金、800-1000亿美金和92亿美金。怎么看,小米100亿美金的估值都不贵,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不是二级市场的散户,人确实不是傻子。

热点内容
为什么金鱼吃东西不用嚼 发布:2025-08-25 09:06:34 浏览:295
为什么女孩子会湿 发布:2025-08-25 09:05:14 浏览:655
为什么晚上屋里打黑伞不吉利 发布:2025-08-25 09:04:29 浏览:8
为什么有的冬枣便宜 发布:2025-08-25 08:55:07 浏览:543
心气痛为什么会晚上症状严重 发布:2025-08-25 08:54:32 浏览:377
诺基亚手机为什么比店铺便宜 发布:2025-08-25 08:54:31 浏览:964
女人为什么不恨爱得很深的男人 发布:2025-08-25 08:53:44 浏览:417
为什么情侣之间总是在微信吵架 发布:2025-08-25 08:22:38 浏览:341
蚕蛋空了为什么有像虫一样的东西 发布:2025-08-25 08:20:46 浏览:842
牙龈颜色为什么是黄的 发布:2025-08-25 07:57:47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