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供应链为什么少了
Ⅰ 手机供应链,中国厂商为什么会崛起呢
众所周知,现在是全球供应链时代,尤其在智能手机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没有一家厂商可以靠自己,完全不靠供应商生出手机来,三星也是如此,苹果、华为、小米等更是如此。比如苹果在全球有几百家供应商,前200大供应商中,来自中国台湾的供应商有46家,中国大陆的有30家,中国香港的有10家,美国的有40家,日本的有39家,还有来自欧洲的、韩国的等等,遍布全球。
华为、小米、OPPO等厂商其实也是这样,全球整合优势的供应商,然后再生产出手机来,比如去年华为的93家核心供应商中,美国占到了33家,中国大陆的供应商是25家,日本的供应商有11家,中国台湾的有10家。再来华为P30 Pro这台手机来说,一共有1631个零件中,其中来自于中国大陆的零件为80个,来自日本的零件有869个,占比53.2%。其次是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分别为562、83、15个,份额为34.4%、5%、0.9%。
而我们知道国产智能手机目前已经占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只要所有的国产 智能手机这么做了,那么在手机供应链中就必然会迎来大洗牌,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们有这个实力。并且这个对于整个国产智能手机界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大家也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Ⅱ 全球手机缺“芯”,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手机缺乏芯片,其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芯片的研制困难,而是芯片制造的困难。无可否认,在芯片的研制过程当中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相比于芯片的研制,在芯片的制造方面,其难度是更高的。在许多产业当中,研发比制造会更为困难。但是为什么在芯片产业上制造的困难却比研发高呢?这是因为高端的芯片的制造依靠的是高精度的光刻机。而高精度的光刻机则需要极高的科技才能够进行制造。在全球当中,能够掌握高精度的光刻机的国家其实是非常少的。因此,芯片之所以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光刻机的制造和研发是非常困难的。
科技研发一直都是提升综合国力最为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芯片的研制过程当中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一旦能够有技术上的突破,将不会再被限制于人。
Ⅲ 供不应求!部分5G机型频频断货,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对于现在的发展速度来说是非常快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提前在我们的数据方面,比如说武器的出现就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包括五g手机也是不断的出现,所以人们会感到困惑供不应求!部分5G机型频频断货,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机型的五g手机它的供应链很大,但是实际生产不出来。还有就是因为很多人都想要买到这一款手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性能表现,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1:苹果为例子:
但是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五g手机其实很够我们平时的生活所用,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过于完美的手机,或者性能非常强劲的手机,因为这些5g手机其实发售价都是比较贵的,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我们能够满足日常的生活使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我们买一个上万块钱的手机,但是只能发挥出它50%的性能,我觉得这是没有性价比的。不管做什么事情,我觉得都要从我们实际考虑来想,比如说我们实际生活里面会用到哪些手机,还有哪些手机可以满足我们的功能。其实我觉得这就很足够了,没有必要一定要买非常贵的手机。
Ⅳ 大考下的手机行业:占据半壁江山,逃不过芯片魔咒|年度经济观察
市场空间逼仄,激发手机厂商们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它们仍在焦灼地等待着,等待中国自研芯片的突破,带来更广袤的博弈空间。
文 《中国企业家》程璐
编辑 李薇
头图摄影 邓攀
2020年,或许是中国手机行业经历过的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
从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商业 社会 都笼罩着悲观与不确定的情绪,到国际形势的纷繁变化,手机乃至半导体厂商们共同经受着严酷的芯片“围剿”。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低端制造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已是大势所趋,5G似乎成了手机行业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
战斗成为唯一的选择。手机厂商们短兵相接,性能、系统、屏幕、影像、续航等等,每一个赛道的技术竞争都越发激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1~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同比下降21.5%。出货量走势在这一年里呈现出了跌宕起伏的曲折变化,手机厂商们绝处逢生,又满怀希望,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2020年,由求生、繁荣、争夺、创新交织而成的手机江湖故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翻开中国手机行业30多年的 历史 ,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行业像手机行业如此充满戏剧性,泥坑与黄金遍布满地,创业仅两年的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功成名就,全球登顶的巨头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过去十年,是电子产品空前繁荣的黄金十年。直到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格局逐步稳定为“华米Ov”,头部品牌集中度超过八成,中国手机厂商步入全球手机舞台,拥有与三星、苹果相抗衡的能力。
不过,2019年开始的“实体清单”事件让国人意识到,芯片把握着中国手机产业的命门。华为曾代表了中国冲击行业关键技术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海思芯片的期望是:“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断供,让华为高端芯片的生产制造彻底成了纸上谈兵,无奈之下,任正非调整华为经营策略,忍痛割“荣耀”。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华为这架像是二战中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的伊尔-2战斗机,继续飞行并能顺利返航。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艰难的时期,我们本来是一棵小草,这两年的狂风暴雨没有把我们打垮,艰难困苦的锻炼,过几年也许会使我们变成一棵小铁树。铁树终会开花的。”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动情地说,一旦“离婚”就不要再藕断丝连,要各自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
断供事件,让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手机行业都清醒地认识到了卡脖子问题。手机厂商们意识到:国产芯片的自研之路不得不走。台积电花了近20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短时间内华为要想实现突破确实不容易,但中国芯必须要国产化,必须要建立起上下游供应链。我们现在就是在跟时间赛跑,现在不做的话,未来时间只会拖得更长。
过去十年,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腾空建高楼的十年。在落后几十年的背景下,中国持续 探索 半导体产业,设计、封装、测试、设备等半导体企业近两年尤其在2020年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其中,有国家“909工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决心,也有各种泡沫,如不断曝光明星芯片项目烂尾收场,只留下一地鸡毛。
2020年12月,中芯国际的一场“辞职风暴”,把中国造芯的艰难苦涩再次摆到台面上。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在辞职信中表示,中芯国际正面临着美国的种种打压,先进工艺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一般公司需要花费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中芯国际已经完成了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飞跃。但国际上早已实现的7nm,甚至5nm和3nm,中芯国际还需要等待EUV光刻机的到来。
半导体产业,从生产工序上分为IP开发、设计、代工、封测等环节,如今行业分工精细、内容繁帙。造芯为何如此之难?通俗来说,中国最缺的是高端芯片的生产能力。像芯片这样的高复杂系统能力的建设,通常投资周期长、投资成本巨大,而中国的短板——材料限制、器件物理限制、光刻工艺等,都掌握在其他国家手里。
造芯道路注定艰难,但必须走。好在国产芯片领域投资热情高涨。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1日,全国已新建半导体企业7021家,2019年新建半导体企业超过1万家。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20年1月~10月,中国VC/PE投资半导体的项目345个,比2019年同期少一成,但融资规模大增,前10月达711.3亿元,为2019年同期的2.5倍。
中国手机厂商同样在产业投资上有所动作。小米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总规模为120亿元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目前已投资近80家企业。
弘信资本合伙人郑俊彦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我们看好未来三年,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政府很多大基金都在支持硬核 科技 和芯片行业,另外科创板的注册制,也体现了国家对高 科技 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三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都将迎来较快发展,甚至出现一批IPO企业。”
尽管短期内芯片“断供”将带来负面影响,但只有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国手机行业才会在华为事件的带动下进一步发展。手机厂商们或投资、或投入技术研发,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破当下国家的芯片困境。
受芯片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国内手机行业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疫情引发供应链危机,演变成全球的供给需求问题,连带断供事件影响,复杂形势之下,华为、小米、Ov在内的手机厂商纷纷做出调整,一场全国手机厂商争夺战就此拉开。
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20年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大跌17%之后,得益于库存储备,第二季度迎来反弹,在全球市场夺冠。但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6%,闯进全球前三,OPPO、vivo也逐渐从疫情中缓过气来,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华为市场份额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8%降至第三季度的14%。面对断供危机,华为全面收缩战线,有意识地控制出货量。在外界看来,华为此举意在能让芯片库存将华为手机支撑得更久一点,以期找到更多的自救方法,毕竟生存下来才是华为的第一要务。
另一边,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蓄势待发。小米频繁地调整组织架构,vivo围绕产品线、系统和芯片,OPPO同样从人事、产品线到其擅长的渠道运营策略上,做出了一系列主动的战前调整。上述三家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将2021年的出货预期调高了50%。
“高端树品牌,中低端走量”的玩法依然得到践行。Redmi牢牢掌握着小米出货量的基本盘,Ov旗下主打性价比的realme和IQOO的声量也逐渐有了起色。对国产手机品牌而言,高端市场成为树立品牌调性的必经之路。
2020年,一向以性价比着称的小米先后发布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纪念版,高端旗舰机的价格一路上探至5000元大关。得高端者得天下,小米努力突破高端的极致 科技 ,再将技术下沉到Redmi系列,让千元机用户也能享受到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反过来,千万级的Redmi用户,也因此能够体验高端 科技 ,慢慢成长出一批高端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线下渠道同样不断洗牌。由于华为手机因芯片断供持续缺货,Ov、小米对经销商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小米号称要将小米之家开到中国的每一个县城里去,Ov也重新梳理了渠道布局。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此前对《中国企业家》表示,OPPO的阵地是往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的,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旧、小、偏远门店,重点是提升门店形象和效率。
如今,整个手机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共通的,例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市场持续萎缩、供应链缺货严重等等。2020年的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4G到5G的过渡,大家似乎没有感觉到3G到4G那样的巨大变化。
不过,疫情让供应链踩了一脚刹车,但疫情过去,需求量一下子起来了。包括芯片在内的很多电子元器件,在供应链端都出现了紧缺,供应链缺货成为行业最棘手的问题,而这个缺货可能会延续到2021年年初。
市场空间逼仄,激发厂商们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留给二线手机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在芯片领域,手机厂商们仍在焦灼地等待着,等待中国自研芯片的突破,带来更广袤的博弈空间。
Ⅳ 手机芯片全面紧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台积电加班加点造芯片,手机芯片却依然严重缺货。有消息显示,高通的全系列物料交付期延长至30周以上,CSR蓝牙音频芯片交付周期已达33周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因为在半导体行业,欧洲的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和英飞凌技术股份公司都位于供应链的顶端,很多产品中都会用到他们提供的芯片,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汽车和电子制造商都开始削减芯片订单,而现在全球消费需求开始回升,他们正急于增加订单。然而芯片制造商正努力满足智能手机巨头的订单,并没有多余的产能。
Ⅵ 饥饿营销下的“一机难求”,华为Mate Xs的供货情况为何如此不乐观
华为Mate Xs之所以供货情况如此不乐观,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01、前期部件多良品率低;02、疫情期间部分零件供应商停工。这也导致了华为Mate Xs虽然被越炒越热,但是供货方面却跟不上。
针对华为Mate Xs前期部件多而导致良品率低的情况,华为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因为疫情期间零件供应商停产问题,华为却无法很好解决,毕竟这个是全国性的问题。不过华为市面上的供货情况也表明了华为Mate Xs的受欢迎程度,不仅16999元价格秒被抢空,黄牛党更是将这款手机最高炒到了3万元,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有多高了。
Ⅶ 最近为什么华为手机难买
因为受美国科技公司断供的影响,华为一些型号的手机因为供应链问题,停产或者减产,导致华为手机难买.
Ⅷ 手机芯片全面紧缺,芯片供应不平衡,存在什么问题
全球芯片短缺情况持续发酵,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用冲击,汽车行业很早就爆出了因为芯片的短缺导致了部分车型的停产,如今手机市场做为芯片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也处于了严重的短缺之中,而芯片短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全球的芯片生产厂商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掌控,而原料供应不足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大量增长是造成此次芯片供应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得不到改善将会对全球的手机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不仅是国内厂商,国外各大手机厂商也是处于这一危机之中,毕竟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我国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研发生产出国产替代芯片产业,这样才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国的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主要是由于技术限制所以无法自已研发生产芯片,欧美国家正是看准了这点才开始限制欧美企业的技术流入我国,所以这就需要我国的科学家们要争取早日研发出替代芯片生产技术,解决我国长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Ⅸ 手机芯片全面紧缺,如何才能缓解这种现状
众所周知芯片的重要性有多高,几乎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到,一旦芯片短缺,或是因为一些贸易因素导致缺货,这将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
那么芯片缺货要何时才有结束呢?据专家表示,目前全球芯片的需求比产能高约10%~30%,这个看起来不大的缺口,要是落到代工厂头上,需要3~4个月扩大产线提升产能。芯片封装和运输厂商需要的时间更久,将近1~2个季度。保守估计,接下来芯片从代工厂商到厂家调试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拿到手,可能需要一年时间,乐观估计芯片荒将会在2021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得到缓解。因此华富康供应链建议进口商提前多备好自己的储货量,以免造成停产。
Ⅹ 越南印度暂无完整手机供应链,三星生产线退出中国会后悔吗
2019年10月2日,三星电子宣布关闭位于我国惠州的一家手机工厂,这是三星在连续把生产线撤离中国之后剩下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把生产线搬迁到了越南和印度等地。这表明三星手机将不会在中国境内生产,三星在中国长达近30年的手机制造历史正式结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逐步显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工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我国劳工法律法规的健全体系也让许多工厂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时有那么的空子可钻。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增加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同时税收和社会监督的压力也让三星觉得空间狭小。这种情况下,三星等企业把制造工厂搬离中国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