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小米为什么不自研操作系统

小米为什么不自研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 2022-12-07 05:05:46

Ⅰ 如何看待小米员工王化表示小米正在自研操作系统

可以说小米到现在口碑越来越糟,这种实现不了的各种营销承诺是罪魁祸首之一,因为其导致小米
本来应该具备的高科技人设一次次的垮掉,余大嘴 说话让人很恶心,总感觉吹牛,但可气的是基本上吹的都被实现了。
这个自研系统本身就模糊,这里就算是手机系统了。总不会是汽车系统吧,已经开始隐隐吹捧了,一股华为能做,小米为什么不能做,凭什么说小米抄袭华为,说的有点高兴早了。就算给小米一万个支持,觉得小米能研发出自用手机系统。

问题来了小米的系统要不要兼容安卓APP现在来看,华为的路子是自研内核加上JS/TS,因为JS有很强的物联网游览器特性,所以作为未
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小程序系统”,华为的这套玩法是很实际的,看看谷歌的Fuchsia,步子太大扯
到蛋了。
小米在现有的套路下玩花样,无非也就这么玩。说白了就是华为把该趟的路都走完了,小米只要跟
着照抄就行了,而且因为JS的特性,导致如果真的抄作业。

四、老老实实做洋买办公司感动人心不就好了
现在才想起追赶自研,
到时候又是竹篮打水一场投入研发一亿,换回个高通联合发布,索尼镜头合作调教,徕卡创始人雷军,三星E5屏幕和存
储。
全身都是组装机、浑身都是顶级供应商的最强产品
结果销量还是不尽如意。
屁股决定脑袋,国人并不都是牧羊犬
警惕这种“国际化”却没有半点自研实力只想赚快钱的洋国货,还伪装自己是新国货?
结果自家的影像新物种一烧,一声不吭。

Ⅱ 小米新财报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隐忧



5月26日小米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小米最近几日都是在走强的,看来市场基本还是认可小米的成绩。


小米第一季度总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54.7%,调整后净利润为77.9亿元,市场机构预期为49.2亿元,其中智能手机收入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69.8%,手机毛利率从8.1%增至12.9%。第一季度境外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50.6%,占集团总收入的48.7%。


这是“升的部分”,确实不错值得表扬,但是对于专业的投资人来说,需要看的指标远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自小米第一季度财报


我们再来看“降的部分”,小米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182亿元,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210.5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的解释是收入减少是因为2021年第一季度促销活动较少。小米的增值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同比下降8.6%,小米说是金融 科技 业务影响。


因为促销活动较少而导致的下滑。是因为小米历年在Q4季度会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进行大促所以会有一定的业绩波动。根据近四年财报的Q1季度去往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比对,环比下滑13.4%为 历史 第三高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不算夸张。但是否只是促销活动季节性暂时影响,还是系统性问题后续仍有待观察。


至于金融 科技 业务的调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自去年蚂蚁上市暂缓之后,监管发起的对金融 科技 业务和经营合规方面的指导。京东的京东数科也在调整之列,涉及小贷业务的小米金融当然也免不了整改,业务收缩在所难免。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小米金融涉及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金融 科技 等,可谓是牌照齐全。


图片来自小米


根据Canalys统计,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本季度小米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在欧洲地区排名首次达到第二,在拉美地区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三。


市场份额看着喜人尤其是海外,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海外业务近九成都是红米等中低端品牌,“加量不加价”还是挺让人担忧的。



图片来自雷军微博


2018年小米赴港上市的时候,雷军说小米的估值要应该是苹果乘与腾讯,但是机构分析师还是按照制造业企业给的估值,这让雷军很苦恼觉得他们看不懂小米看错了小米。


该怎么看市场还是有一些原则要求的,不是公司带 科技 两个字就能“上火星”,市场可能会暂时性判断错误但长期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雷布斯不是乔布斯”小米也不是苹果。


从营收类型来看,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占比67%,IOT与生活消费品占比约24%,两者相加就占到了91%,剩下的 游戏 业务和广告收入业务等占比只剩下9%左右。


而 游戏 和广告收入在互联网公司中历来都是大头,即便是在小米这部分毛利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这部分占比份额如此之少也难怪会被分析师看低,认为不是互联网公司。


或许有人会觉得IOT业务是有想象空间的,智能互联的新设备不能按照旧的办法去估值。




简单说就是客单价还是增长不足,增速不足利润自然也不太好。


再看跟友商比利润,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从2018年Q1以来至2019年Q3小米手机利润率远在oppovivo之后排在末位,尤其是小米一直标榜手机薄利润,在今天这个红海竞争下显得尤为残忍。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小米不是也能做广告吗?未来前景应该还是有的吧。不能完全否认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米广告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Q1季度至2021年Q1季度占比始终稳定在4%左右, 不是小米不想而是巨头发展太猛实在没机会,小米在互联网企业中只能排到第八。


图片来自 科技 说




曾几何时,小米的生态链旗下的紫米充电宝、华米智能手环、智米的空气净化器、九号机器人的平衡车,都是市场上的热门爆款但如今鲜有新品爆款。关于这点2020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总经理屈恒在内部会议上坦言,这两年来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了。



再来看看在小米的营收结构对比图,小米生态链收入增速一直是在下滑的,到了今年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总收入只有182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生态链的部分包含在IOT总收入中自然也是会受影响的。小米电视笔记本等方面收入并没有外界传言很高,占比始终只有20%收入稳定在50亿上下。


图片来自 界面新闻


总的来说小米生态链是在承压下行的,营收和增速目前看不到拐点希望,这也是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的结果。


在雷军的眼中IOT始终是小米的大方向,2019年小米年度报告指出,明确了5G+AI+IOT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战略方向。但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5G+AI”被删除了,改成了确立了未来新十年的和新战略 —— 手机 xAIoT。小米为什么不做5G了,这里不做猜测但是IOT是战略重心是毋庸置疑的。


虽是重心但是位置也会变化的。石头 科技 CEO昌敬在去年接受采访中指出,与小米的关系主要是看订单能不能满足达成共赢,潜台词就是说单量在两家的关系中比较重要。


图片来自亿欧网


要知道之前在蜜月期的时候,2014年至2016年小米会给与生态链企业两年独家赛道,之后才会有适度竞争。而现在的状况是在小米有品商城,石头 科技 扫地机器人面临包含小米十家左右的品牌竞争。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传出“逃离”小米生态链的声音,虽被多家生态链企业辟谣。但华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万魔声学等都推出了独立自有品牌,石头 科技 在2018年时,自有品牌收入14.8亿元,米家品牌收入14.4亿元,自有品牌营收超过50%。


尤其在营收增速下行和价格成本双降的背景下,小米还是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者加一个限定词“共赢”。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从10.7%增至14.1%,但仍在处于国内第四的位置,在国际市场也排到第三。不少人因此惊呼小米站起来了属于小米的时代来临了。稍微关注点新闻的都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很大原因是华为被打压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下降了21.6%,由2019年的2.4亿部下跌至1.88亿部,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第一季度市场只有16%位居国内第三名。华为中低端芯片被限购荣耀拆分,的确会造成一段时间市场真空期,但不意味着华为不会回来了。小米应该很清楚曾经荣耀是自己首当其冲的对手。


在IOT领域,华为在IOT上面制定了1+8+N战略,并推出了自己的HiLink标准,要在三年内做到中国三分之一IOT设备支持HiLink标准,还有独立出来的荣耀更是先行者。6月2日晚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方太九阳,都已经宣布接入华为鸿蒙系统。


图片来自华为商城


未来估计会有更多企业接入,比起重复造轮子还是直接借用更加经济。所以正在研发澎湃系列芯片的小米,是打算自研操作系统还是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看到很多媒体的文章总是喜欢神化雷军,觉得他做的一定大有深意是对的,小米这样接近万亿市值的企业应该很少犯错。这样想其实更多像是在抹黑,英雄无论你赞美与否他都是英雄。


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动态的复杂博弈,真实的商业要考虑的变量比教科书上复杂的多,所以是可能存在在某些方面错失机会实力不足,甚至战略战术失误的情况。小米的战略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合我上面说的现实情况分析,战术上的问题应该被重视。


Ⅲ 雷军承认小米不如老品牌,那为什么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呢

在八月十一号的时候,在小米总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一往无前》的小米十周年演讲, 讲述了小米的历史。雷军发布了一款小米透明电视。雷军表示说小米在中国已经是第一了。而且小米也正在主攻高端电视。因为小米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起飞;小米模式带动了100个行业的变革,成就了一大批创业者;小米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雷军直接坦言到,小米现在是不如三星,华为,苹果。但其实小米做的还很不错。作为一个10岁的少年,小米有很多缺点,但要看到更多的闪光点。

小米稳健的经营策略,以及庞大的生态链、高效的商业模式,强化了小米集团抗风险能力,同时也为小米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还是很喜欢小米手机的,都是高配低价,性能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价格也比很多国产便宜了很多。

Ⅳ 为什么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还不尽快更换国产的操作系统

为什么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还不尽快更换国产的操作系统?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说法,不过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是成本原因,安卓在只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是霸主的地位,直到2019年底,市场的占有率占到了9成,剩下的1成基本是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可见安卓系统的根基非常稳固,想要撼动安卓的地位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安卓是开源的系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系统不管是EMUI,MIUI,Color OS,Funtouch OS,还是Flyme OS,都是安卓系统的底层开发而来的,本质上内核还是谷歌的安卓内核,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上比自己开发一套全新的系统要简单而且容易实现的多!

其次,安卓的软件生态。

安卓的软件达几百万甚至千万的级别,开发者要想在众多的系统中来选择开发环境的搭建,目前,在安卓的生态体系中,有更多的开发者愿意为谷歌的Android来开发应用程序,在谷歌的应用商店中,开发者可以得到的回报相当的优厚,所以更多的开发人员喜欢开发Android的应用程序,开发更丰富的应用。以前的系统有很多,诺基亚的塞班系统(Symbian系统)在功能过度到只能机的时代曾经称霸全球的智能机市场,加拿大的黑莓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前两年也停止开发了,就算微软PC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主导的做用,但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中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也停止了开发。其中的关键还是要有软件的生态,系统开发出来只是搭了个平台,关键是要有开发者在台上唱戏,那节目才精彩。目前生态环境做得最好的就是安卓和苹果。

最后,一点就是其实华米OV等国产的厂商哪个都想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目前没有办法离开Android的生态系统,当年韩国的三星就做了一款操作系统,但是后来的反响非常糟糕,用户体验也很差,更不用说吸引开发者了,后来没有办法还是用回了安卓系统。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逐步深入,最近让谷歌不给华为授权安卓的GMS服务,但是华为也在做鸿蒙系统,想要彻底的不用安卓的系统的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华为要解决的是系统生态问题。因此,华为发布了方舟编译器,用来兼容安卓的软件,这样生态方面就很好个跟安卓兼容,也能更快更好的吸引开发者,而且开发者也只要开发安卓版本的软件,通过方舟编译器就能在鸿蒙系统上运行,我希望国内的厂商一起来开发,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可以摆脱对安卓系统的依赖。所以,以上的几个方面就目前来看,国产的厂商还是很难摆脱对安卓的依赖。

小米等没着急、也不会着急,关键是,华为不急于更换并出手鸿蒙系统,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想尽快更换也不可能啊。

1 小米等不必着急

小米等自己家没有自研的手机操作系统,华为倒是有可用于手机的鸿蒙系统,却既没有先行在自家手机上切换,更没有让大家更换。

大概率,即使在去年5月,华为就把鸿蒙系统放出来了,小米等也不可能尽快地更换。一定是至今都还在观察,并且还都要继续观察很长很长时间,这只是因为安卓系统用了好多年了,用得很好,根本就不弱于苹果iOS了,还都程度不等地定制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给自家的手机带来了不少好处。

没有把安卓系统换掉,也没有耽误小米等的手机销量,小米还按计划向高端化冲刺了,OV手机的销量都超过苹果手机了。显然,急什么嘛。

特别是,小米等都会自信满满地坚定认为华为鸿蒙手机操作系统从放出来那一天算起,必将在很长时间里干不过安卓以及苹果iOS。难道不是这样吗?连网上人都有好多是这么说的,异口同声、由来已久、有理有据,小米等怎么会不清楚,怎么可能不一致认为。

2 华为不应该着急

鸿蒙手机操作系统是华为自研的,当初说是可以一夜之间更换,却明明是有特定前提的,如果被禁用安卓系统的话。问题是至今并没有被禁用,也没有相关的迹象表明很快会有,而自家本来就有,也不急,还连连说支持呢,疫情期间还捐赠美国呢,任正非亲自多次“示好”,像是在哄美国政府,那么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的美国企业同时间里都在帮着华为向美国政府“说好话”,包括谷歌。

华为的确是急于给鸿蒙系统表现的机会了,明明是首先用在万物互联上了,效果不错,却也没有忘记瞄准自己家的手机,一边在说着支持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一边在完善着、优化着鸿蒙手机操作系统。

华为眼下最着急的,倒是把HMS现造出来内置在自家手机上,更换了谷歌的应用全家桶GMS,全部、公开。显然,华为是在做生态。

偏偏,就是没有推出专门的鸿蒙手机操作系统。明明听见了有人说是哄蒙,华为也不回应,华为就是这个风格,也是哈,国际化大公司就得有不同寻常的样子。

明显是:你禁,我就替换,即你急在前、我急在后,你没出手、我便袖手,更为重要的是我有后手,而且是两手准备。

其实,华为也是在用开源的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给小米等留了后手,又由于兼容安卓,而容易让小米等适配,容易尽快上手、出手。

3 华为另有最着急

在手机上更换鸿蒙系统,对于华为来说不是一个急事,甚至是不应当操之过急的,肯定不是当务之急。

芯片代工呢?ARM占据的底层呢?以及所有产品中技术依靠和零部件供应的去美国化呢?哪一个都比更换手机操作系统急迫,也是国人尤为焦急、忧虑的,华为明明知道。

华为的重要人物还被羁押着,长时间了,这个事太大了。

通信也被美国政府长臂管辖着,美国的一些盟友昨天还说用,转天就变卦了,然后又说用,再然后…,反反复复,还有一开始就坚定不移不用的,那可是华为的主业所在的最重要的市场所在啊,应当常驻的地方,且不说美国市场了。

不是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说全球化大势不可逆吗?这至少是华为所殷切期望的,要不然,只是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进入不了美国、北美、欧洲这些市场,是个颇为遗憾的事,甚至让华为这个全球通讯领域高 科技 跨国大公司降维了,且不说会让中国高 科技 也降了一些。

自不待言,基于手机的应用APP开发是个最大的需要用长时间来解决的问题,全球手机发展史上有诸多的前车之鉴。作为华为这样的手机企业打造手机操作系统并不难,而构建生态尽管也不难,但要是想在短时间内构建成、完善全、优化好,就实在是难了,不过呢,全球手机发展史上有那么1家手机企业也构建成功了,苹果,厉害。

显然,华为手机即使在全球上,也够厉害了,更何况,现有安卓可用,不用白不用,还可用很长时间,关键是自己还有,构建生态的时间还绰绰有余,只不过是个让大家现在都正使用的软件在鸿蒙上使用的问题,可以通过方舟编译器兼容安卓来降低适配难度,使得生态迅速发展,况且,据报道主流应用的适配已经基本完成。

华为现在还有自研芯片,足够顶大用、风光好多年。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小米等也有用的,而且很好用、可长用,最为焦急的应该是尽快拥有自研芯片。

回答完毕,感谢题主!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我国拥有这么多的手机公司,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我国占到了4个。分别是华为、小米、oppo、vivo, 为什么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不采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反而一直在使用安卓操作系统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安卓系统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 历史 了,随着安卓系统的更新迭代,安卓系统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安全性都在不断地提高,与苹果IOS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IOS。

安卓系统之所以会被大部分地的手机厂商使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开源意味着开放源代码,任何的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并且可以查看与修改源代码, 像华为的EMUI系统、小米的MIUI系统、魅族的flyme系统都是基于安卓系统进行开发的, 只是在原生的安卓系统上深度定制了一些功能或者修改了系统的UI界面。

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会有安卓版,安卓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并且安卓一个开源的系统,可以免费使用,所以国产手机品牌基于对利益的考量,才没有去采用国产的操作系统。

如果说起国产的手机操作系统,只有说说华为的鸿蒙系统了,虽然鸿蒙系统还没有应用于手机,但是在未来一定会应用到手机上。

鸿蒙系统的推出,对于华为来说是被迫的,众所周知,谷歌禁止华为使用GMS,于 是华为就一心做自己的生态,所以推出了鸿蒙系统以及HMS。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一样都是一个开源的系统,也就是说鸿蒙系统不仅华为可以使用,小米、魅族、vivo、oppo,甚至三星都可以进行使用。

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进行开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基于微内核开发的好处就是系统所占用的体积比较小,可能只需要几万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安卓采用的是宏内核,则需要上亿行代码。正是鸿蒙系统的体积比较小, 所以鸿蒙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手机,还可以在智慧屏、智能手表、耳机、 汽车 、音响、路由器等设备,每个设备之间并不是独立,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等形式进行连接,实现“万物互联”。

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鸿蒙系统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用在手机上呢?对于一个公司来说, 做一个操作系统并不困难,最难的是生态 ,三星与诺基亚曾经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最终都失败了,就是因为生态太差了。 鸿蒙系统的生态相较于安卓系统,目前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很多的软件都还没有进行适配, 即使华为现在推出了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销量也不会太好,毕竟很多的软件不能使用。

如果让全球的软件开发者为鸿蒙系统单独开发一款软件,显然非常的困难, 于是华为 为了快速发展鸿蒙系统的生态推出了”方舟编译器“ 。方舟编译器可以将高级语言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也就是说只需要将现有的安卓软件放到方舟编译器上进行编译,鸿蒙系统就可以使用这个安卓软件了, 也就是所谓的鸿蒙系统兼容安卓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开发者无需单独为鸿蒙系统开发软件,大大降低了适配的难度,鸿蒙系统的生态发展更加的迅速,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的主流应用都已经完成了方舟编译器的适配工作。

所以大家还是要耐心等待,给华为一些时间,毕竟鸿蒙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华为的支持,还需要全球软件开发者的支持。

国产手机之所以没有采用安卓系统,主要是因为安卓系统可以免费使用,并且安卓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 但是随着华为鸿蒙系统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手机格局,如果鸿蒙系统的生态较为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手机品牌加入鸿蒙系统的生态当中。

华为吹了几年以超越了苹果的哄蒙系统,现都不敢上位,其它国产系统雷大风大雨点小,现都没有实力叫阵安桌系统,包括三星帝国玩过自己的系统,结果玩不转都以放弃了自己的系统。

秒天,秒地,秒宇宙,自己得有真实力才能秒杀对手,不然就会被对手反杀,会死得很狼狈的。

所以系统难做,推广吋间会很长的,但我们决不放弃,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还没有成攻之前,就不要吹以吊打了这家系统,秒杀了那家系统。科学技术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不要来不来以弯道超车,车速过快会弯道翻车的。

首先小米等手机厂家考虑的因素是生存和发展,至于是不是国产的操作系统是更高层次需要考虑的事情,企业首先要解决的生存问题,尽管很多人对于小米有很不同的意见,但平心而论一个成立十年的企业已经成功上市并且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达到前四名,无论如何都是可以称之为成功的企业,只不过小米的模式主要还是以网络营销为主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就企业经营的稳健程度雷军还是有着过人之处,小米公司从来没有因为资金而出现问题,不单单雷军自身就是一个富豪,在财务上有着非常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希望更多的手机厂家都用上国产的操作系统,这种属于民族情结商业的规则是市场化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市场规则,小米在智能手机上市场上的压力非常大,在国内市场上有华为,OV等三家企业竞争,在国际上有三星,华为,苹果三家巨头企业,对于一个年轻的企业要保住全球前四的市场地位压力还是非常巨大,假如小米现在拿出资金来支援国产的操作系统很可能企业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成为华为这种巨无霸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因素存在,就小米自身的情怀而言也是希望用上国产的操作系统,但残酷的市场并不允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的操作系统全面的推行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一定就是华为公司来造就,毕竟 科技 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只要在未来抓住 科技 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 科技 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现在的小米公司已经在转型向着高端了,从大的方向上是对的毕竟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特别是面对OV以及华为荣耀的挤占小米的胜算不是很大,高端市场对于技术的积累要求也会更高,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低端的市场主要用来充斥自己的市场份额,华为之所以能够拿出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还是高端市场获取的利润。

但是小米 科技 公司由于早期打着黑 科技 的招牌,而且主打性价比但是市场慢慢的反馈得出只是依靠低端很难获取足够的利润,很难拿出大额的资金来支撑研发,华为的核心技术都是靠资金堆积出来的,单单芯片上面的研发资金已经投入超过千亿,所以华为的成绩不是靠着广告宣传出来的,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搞出来的,这点其余的国产手机厂家都是值得学习的,而且华为公司本身不是上市公司对于资金投入只需要管理层拍板就能决定的事情,如果是上市公司投入如此多的资金资本方很可能会阻扰,上市在一定层面上是优势在有些时候还会是一种障碍的存在。

国内的手机厂家真正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排除在未来小米拥有自家的操作系统,像操作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背后的企业有很强的技术情怀,以及坚定的投入决心,只有长期投入的 科技 公司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这是小米等年轻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操作系统的更新,不仅仅是操作系统更换,还涉及到操作系统所承载所有软件和应用的更换。

安卓系统,作为谷歌旗下免费的操作系统,利用linux搭建。这么多年以来,大量的厂家根据共同的协议开发大量的应用,以致于整个行业要更换至其他新的操作系统代价相当大。

华为新开发的国产操作系统,这一两年来,屡见报端,但是仍然无法投入使用,不仅仅涉及和其他厂家、其他国家的利益制衡,更是因为其他厂家要根据华为的协议开发应用的速度较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除非国家因为政治原因强制要求操作系统更换;否则,各个厂家均可能根据市场因素对操作系统优胜劣汰。

为什么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还不尽快更换国产的操作系统?

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前面有阿里巴巴开发的操作系统YunOS,现在有华为开发的鸿蒙系统,之所以不使用主要还是时机不够成熟。

如今我们使用安卓系统、IOS系统,里面有很多的软件可以使用,这些软件都是基于安卓和IOS系统开发,如果我们使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个很大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软件也能在新的操作系统上使用。早些年微软推的是WP系统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里面可使用的软件太少,并且许多软件即使能使用,功能也没有IOS、安卓的版本强大。

虽然据报道,华为的鸿蒙系统会兼容安卓应用程序,理论上软件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未知。

国内各个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生态,除了华为有华为移动服务(HMS),小米、OPPO等也有自己的云服务。

华为使用鸿蒙系统用户基本可以无缝切换,并不是问题。但是小米等厂商就不一定了,这些手机厂商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一定愿意使用华为移动服务,如果坚持要使用自己的云服务,那就要华为和其他厂商如何协调这个问题了。

再者便是国外市场,国外市场目前都是的是谷歌移动服务(GMS),华为目前正在推广华为移动服务,要想在国外使用鸿蒙系统,首先要做的是让用户接受华为移动服务,如果国外用户坚持要使用谷歌移动服务,那么华为不管使用安卓系统还是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都是徒劳的。

所以以目前的现状,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并没有太多的益处,这些厂商自然不会使用。但是如果华为推出手机使用的鸿蒙系统,并且国外用户已经接受华为移动服务,那么相信其他厂商也就愿意更上了。

这个问题就好比:美国人太可恶了,为什么中国不赶快解放了美国人民呢?

很多朋友会有个误解,觉得操作系统很多,比如魅族的flyme啊,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等等,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是操作系统,准确的讲叫ui,是一种类似于窗口的存在,介于安卓和用户之间 。

而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是美国Google公司的安卓,紧接着是苹果公司的ios,除了这两类操作系统外,还有一些linux的手机,比如ubantu之类的,但这些手机的市场占比太小,所以我们不做讨论。

国内的手机品牌,包括华为在内,像小米,魅族,OV等等,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统。

迄今为止,安卓已经有十几年的 历史 了,整体的生态环境做的比较完整,最关键的是开源免费。安卓一开始做的也并不好,但随着安卓系统的更新迭代,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应用的多样化方面,安卓都在不断地进步。

另外,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并没完全自研的操作系统。早在华为之前,阿里巴巴就曾经尝试过——Yunos,但并未取得成功。所以人们都把目光放在了华为的鸿蒙身上,虽然鸿蒙系统还没有应用于手机,也没有完全脱离安卓内核,但是相比在将来一定会应用到手机上。所以大家还是要耐心等待,给华为一些时间,毕竟鸿蒙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华为的支持,还需要全球软件开发者的支持。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手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实现了手机由功能性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全球互联网的格局。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智能手机的灵魂,经过了优胜劣汰的过程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格局。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是爱立信出品的Ericsson R380,采用的是Symbian(塞班)系统。功能机时代的老大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初期使用并将塞班系统发扬光大。塞班系统风光无限之时,还存在着例外一种操作系统--黑莓的BlackBerry OS。与塞班系统只有诺基亚使用一样,BlackBerry OS也只有黑莓手机使用。

随着时间推移,塞班系统和BlackBerry OS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的异军突起,改变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格局:塞班系统和BlackBerry OS彻底退出了 历史 舞台,安卓系统和iOS则垄断了全球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小的插曲,那就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作为电脑操作系统的统治者,微软看到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机会,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想在智能手机系统市场分得一杯羹。但事与愿违,Windows Phone系统在市场上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便草草收场、折戟沉沙了。

安卓是由谷歌开发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因为其开源性和免费性,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手机厂商(苹果除外)的选择。安卓系统是世界上装机量最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占到全球市场的85%。谷歌通过安卓系统+GMS(谷歌移动服务)构筑了由其完全主宰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

安卓系统看似开源背后,隐藏着实质的垄断:垄断全球(除中国外)安卓手机APP下载分成和手机搜索广告利润。

iOS的非开源性和独家使用性,导致了苹果对iOS生态系统有着天然的垄断性:APP Store是所有iPhone手机用户APP下载的唯一来源,用户通过iOS内置的APP Store付费下载各种APP,苹果收取费用后再把钱分给APP开发者。

总结来看,安卓和iOS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凭借强大的系统功能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外,其成功构筑的系统生态起到了主要作用。手机系统开发界流传着一句话:开发系统容易,构

建系统生态难,且难于上青天!

现阶段国产手机厂商无一例外地使用着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内核+自家定制UI。虽然在当年国家“核高基”项目热潮的推动下,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很快就偃旗息鼓,没有了下文。

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管制清单”后,谷歌被迫停止了对华为手机的授权,华为手机无法获得更多的系统更新支持和在海外市场继续使用谷歌GMS服务。

事件发生后,华为证实了自研鸿蒙系统的存在,并积极开始构筑以鸿蒙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推出了华为移动服务HMS,并通过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吸引全球开发者入驻华为HMS。

华为鸿蒙系统将是国内唯一的可以真正实现商用的操作系统,但其定位于物联网系统,在手机上搭载只是其应用的一小部分。鸿蒙系统成功与否不单决定于其生态系统能否成功构建,还决定于物联网发展与实际应用的进程是否顺利。

1.系统开放与生态构建难度很大:开发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和以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样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谷歌和苹果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水平,还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纵观国内手机行业,能够做到以上两点的只有华为一家而已。

2.国产手机厂商没有开发的动力: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且免费的系统,用免费的系统可以赚钱,那为什么要费时费力费钱的去搞一个自己的系统呢!

3.手机用户对安卓系统已经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依赖性,除非新系统在使用体验上能带来质的飞跃,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尝试一个全新系统的。用户没有需求,厂商是不会主动去做丢失市场份额的事地。

不是不用国产系统,是没有。

在美国发难中兴华为前,可以说国内手机厂商压根就没想到自己开发系统。用安卓多好,开源、成熟,成本又低。开发系统要砸钱,还有可能打水漂。前有微软的wp系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后有阿里的YunOS相继倒下, 谁还敢轻易的打“系统”的主意? 特朗普这么一闹,让国产手机厂商丢掉了幻想。华为表示要启动备胎计划,包括鸿蒙系统。小米、腾讯、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会配合并支持华为打造国产系统。

其实开发一套系统并不难,难在"生态"。 这一点华为任正非及余承东曾多次提及。那么什么是“生态”?打个比方:你建成了一个大型综合商场,肯定需要对外招商,服装、数码、餐饮、游乐场等各个行业各个品牌都要邀请一遍,欢迎商家入驻到你的商场里面。那么,如果没有商家愿意入驻或只有少量商家入驻,你的商场是不是就是一个“空壳”或者说“不成熟”?手机系统就像商场,App就是商家。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支付宝、微信的手机你还能接受吗?

国内手机厂商想要用到国产系统,目前只能看鸿蒙的进度,而鸿蒙的进度又取决于各大App入驻的情况 。有人说不是已经有阿里YunOS系统了吗?确实有,不过正是因为缺乏“生态”,以至于现在渐渐消声匿迹了。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希望国内手机厂商经历过这些后,能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国产系统,与安卓、IOS三分天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Ⅳ 小米到底有什么自研的东西

小米手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自研的,美国之所以不敢制裁小米就是因为小米从硬件到软件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像华为被美国一制裁就没芯片用了,小米才 科技 公司,华为就是组装厂[灵光一闪]

他自不自研我不关心,那是其股东或者高管该关心的事。

我只关心,同样的价钱,你能给我什么样的产品,你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有啥优势?

别以自研为护身符,造出一大堆同价位不堪入目的产品,别人一质疑,你就说:我自研……

你自不自研关我鸟事?[捂脸]这就是你同价位给我用最次等物料的理由??

刚去网络回来了,发现小米自研的东西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小米的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就远超同期水平的友商。还有小爱同学圈自研吗?还有相机调教啥的。

小米涉及的领域倒是挺宽的。

有电视类:小米电视32寸到75寸,各种价位都有。

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家店。

生活电器:扫地机器人,电风扇,空气净化机,走步机,

厨房电器:净水器,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

智能家居:智能门锁,智能猫眼,摄像头,插座,网关,打印机。

车载出行:平衡车,滑板车。

百货日用::牙刷,剃须刀,洗手机,洁面机,体重秤等等。

作为消费者,东西好用就行,管他有没有自研的东西!“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 科技 的乐趣”,凭这句话我就赞小米!

带节奏的话题

什么都没有,小米的工程师们只要说一声:“芝麻开门”,各种产品就出来了。

自研的也就机壳吧!反正挺讨厌这个公司的,与产品无关,自己啥也没有,整天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婆婆妈妈的碰瓷诋毁抹黑同行,这是人品问题,无所不能,实际啥也不行,也就是一个互联网营销公司而已,他们擅长的是炒作!

性价比高便宜耐用就行

澎湃C1自研专业影像芯片

你操的心是不是太多?[抠鼻]先照顾好自己,然后照顾好家人。小米的事,等你做到雷军的位置再哔哩哔哩。[抠鼻]

Ⅵ 小米的一千亿为什么不拿来研发手机做芯片而是拿来造汽车

其实不难理解,做芯片门槛高(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风险大(可能投了钱最后啥也没研究出来),容易被制裁(研究出先进的东西会被美国和他的一众小弟针对),参考华为。电车主要难点就是电池续航,但是电池厂家很多,电池最近几年突破很大,研发不了可以买,就像小米手机刚出来的套路,自己研发不了就合作研发,合作不了直接买,组装好一套电车,凭借小米的品牌效应,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单的,所以这样看来雷军选择研发电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千亿不一定能做出芯片,一千亿搞个新能源 汽车 太容易了,反正和手机一样都是拼凑,而且还有补贴拿。就是拿十万块钱我也可以拼一辆电动 汽车 ,何况一千亿了。

两方面原因

1.研究芯片不仅仅是有钱就可以,还需要技术,目前小米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技术研发芯片的。而且研发投入大,收益小,谁愿意干?

2.造车赚钱快,相对芯片造车基本不需要技术,小米贴牌就可以,可以迅速变现。毕竟他们是以赚钱为目的。

小米的1000亿为什么不用来研发芯片?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做芯片,1000亿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

手机的芯片不仅仅是研发出来就可以用的,它需要具备较高的性能,且成本不能太高。其实小米几年前就自研了澎湃芯片,但是后来就没有再继续了,只是在前不久的小米MIX FOLD上使用了一个澎湃E1 ISP芯片,只用于拍照。就是因为芯片研发实在太难了,小米就算勉强搞出来芯片,也很难与苹果、高通的高性能芯片竞争。

目前所有手机厂商当中,能够和苹果、高通相比的只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而华为海思从2004年立项,最初几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每年30亿元,到后来逐年增加。有业内人士分析,华为近10年的总研发投入为4000亿人民币,其中芯片大约占40%左右,也就是1600亿左右。再加上最开始的几年,芯片的总研发成本接近2000亿人民币。这样一比,小米的1000亿是不是不够看了?

最重要的是,华为从2004年开始研发开始,一直到2016年麒麟960发布之后,才真正具备与苹果、高通扳手腕的资格。也就是说之前的12年都是纯投入,几乎没有产出,这么高的研发成本,没几家公司承受的了。

即使如此,华为也仅仅只是攻破了芯片的设计,而没有兼顾到芯片的制造。导致这两年被卡了脖子,海思芯片设计得再好,别人不给代工也是白搭。而想要搞芯片制造,需要的研发投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小米的1000亿用来搞芯片是远远不够的。而用来造车就不一样了,小米要造的是新能源 汽车 ,也就是俗称的电动 汽车 。由于电动 汽车 是这两年才兴起的新事物,所以技术门槛较低。尤其是电动车使用的是纯电发动机,制造难度远低于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也没什么专利壁垒。同时电动 汽车 也不需要复杂的变速箱,制造难度比燃油车小很多。

而且现在新能源 汽车 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了,小米与供应链合作也好,自行研发造车也好,相对来说都比芯片要简单许多。前不久就传闻比亚迪老板王传福到访小米,双方可能将迎来一轮合作。当然新能源 汽车 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续航,因为现阶段主流的锂电池很容易受到温度等环境的影响,而且充电速度较慢。但是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所有的厂商,所以并不存在哪个厂商掌握着别人追赶不上的核心技术,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至于小米在造车方面的主要优势就是它的互联网属性,毕竟随着5G的普及,电动 汽车 上网已经是必备功能了,小米在这方面要比传统车企更有经验。再加上小米还拥有比较完善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可以给电动 汽车 提供丰富的配件,比如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等,再配合MIUI系统与小米手机连通,驾驶体验应该会超过传统的电动 汽车 。

总的来说,小米造车主要是因为新能源 汽车 正好在 科技 行业的风口上,1000亿的投入基本够用,搞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3月30号,在小米的春季产品发布会上,雷布斯宣布小米开始造车。至此,电动车真的又开始变成一个风口。前有造车的恒大,中有造车的华为,今有造车的小米。

雷军同志曾提出着名的风口论,意思是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雷军正是看到智能手机是一个风口后,创建了小米手机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把小米手机做到世界前三的地步,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成功。

雷军既然又开始投资造车,肯定是看到了电动车是一个风口。非常擅长顺势而为的雷军自然不会放过。当年在决定做手机的时候,雷军甚至称自己为“雷布斯”,从而致敬乔布斯。但可惜的是,乔布斯去世这么多年,不管雷布斯也好,还是苹果自己也好,都没有出现怎么颠覆性的创新,倒是天才狂人马斯克捣鼓出来的特斯拉电动车,颠覆了 汽车 界,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新世界。

眼看特斯拉要征服世界,电动车已成风口,雷布斯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动车行业才是未来的风口,也只有站在电动车这个风口上,小米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小米是一个造手机的,造车可能成功吗,为什么雷布斯敢跨界打劫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特斯拉是电动车,有别于传统 汽车 。电动车用的是电,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作用很大。这是马斯克造特斯拉的主要原因吗?

当然不是,在新能源车一直有很多方向。各种各样的新能源层出不穷。但为什么特斯拉横空出世就可以碾压别的车型,很快就是主流了呢?


其实特斯拉主要的目的并不是 汽车 本身,而是中间十英寸的中控屏。自乔布斯造出了苹果手机,把互联网从电脑上移植到手机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这样的说,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就业,购物,学习, 娱乐 , 游戏 等,人们再也离不开手机。

而人在开车的时候是无法玩手机的。如果有一款 汽车 ,是一个电动车,又能自动驾驶,有一个十英寸的大屏幕,还可以连接快速的5G无线网络,是不是开车就可以变成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在 汽车 自动驾驶的时候,你可以在车上玩 游戏 ,工作,学习等,完全不浪费你的时间,是不是你会呆在车上的时间更长,而开车也变成一种乐趣。

而这款车就是特斯拉,所以电池的续航里程和自动驾驶一直是特斯拉努力的方向。现在特斯拉的电池蓄能能力不断提高,充电时间却慢慢缩短,自动驾驶系统进步越来越快。操作系统越来越牛。

另外还有一点,特斯拉为什么一定能取代燃油车和其他新能源车。就是特斯拉用造手机的方式在造车。特斯拉一旦采用电力驱动,那么需要的完全是电力原件和芯片,而芯片的制造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规律,就是“摩尔定律”,这个定律就是芯片的制造每18个月就会更新换代。

这也是特斯拉电动车为什么越来越便宜,性能越来越高级。因为特斯拉这款电动车是符合“摩尔定律”的电动车。这样的电动车,是传统 汽车 所不具备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赶上特斯拉。

这才是电动车是一个风口的原因。

如果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理解小米造车,小米比传统的 汽车 厂商有非常大的优势。

首先小米是造手机的。造手机的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对电池的优化。随着手机屏幕最大,操作系统耗电越来越厉害。就要求手机的电池容量也要容电量越来越多。充电速度越要加快。

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增加,就代表电池的蓄能厉害。其实电动车就是一个大电池,续航里程才是电动车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小米的电池容量做好了,电池系统管理做好了,直接复制到车上就可以了,所以在做电动车方面,手机厂商有先天优势。


其次就是操作系统,未来的电动车十英寸的屏幕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手机现在是安卓和ISO,但以后的 汽车 中控屏的操作系统呢,这无疑又是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特斯拉现在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

看看目前安卓和ISO的市场能力就可以想象出来,如果未来都开着特斯拉的 汽车 ,用着自动驾驶,肯定都会用车上的十英寸的大屏幕。这样特斯拉就会圈住更多的用户。

而小米现在做手机,对操作系统的优化已经驾轻就熟,难保不会弄出来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真的把操作系统弄出来了,小米就会成为第四个操作系统。这样的话就可以真正掌握话语权了。

还有,网友在问:小米为什么不拿这1000亿造芯片?其实这是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电动 汽车 ,什么是特斯拉?小米造的电动 汽车 跟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就是靠芯片控制和驱动的。就是一个带着大电池的可以移动的移动终端。你在这样的电动车里可以尽情的上网,还不用担心屏幕会没有电。这样的车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所以说从电动车的这些重要原件来看,小米造车就是造大一号的手机。成功的几率非常大。而我们传统的造车企业造电动车反而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因为他们造车的方向有误。如果没有“摩尔定律”的支持,在更新换代上会落后于特斯拉。而如果没有自动驾驶的升级换代,就会被市场淘汰。

因为自动驾驶才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小米造车也会有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当你以为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就能满足你的生活的时候,而苹果手机却在颠覆你的生活。这也是诺基亚快速失败的原因。


在乔布斯造IPOD的时候,市场上的MP3到处都是,但乔布斯造出来IPOD后,其他的MP3渐渐销声匿迹。不是他们造的不好,而是乔布斯的产品完全颠覆你的认知。

并且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芯片公英特尔公司也曾经花几十亿美元建立手机芯片公司,企图率先占领手机芯片市场。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后不得不放弃,因为找不到方向。从而成就了高通公司。

微软也想占领手机的操作系统,但浪费了巨额的金钱后,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业务。

这些例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都在努力的创新,想占领未来的市场,但谁会成为未来的乔布斯呢?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就是像英特尔和微软那样,浪费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也没有弄出一个让大众接受的东西。所以创新的风险巨大。

所以现在小米造车也是具有巨大的风险,因为特斯拉没有完全把电动车的东西造出来。未来的电动车除了移动互联网,自动驾驶,还要具有什么功能。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其实消费者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当你造出来时,他一看非常高兴,这就是我想要的。

而真正的造出消费者想要的东西,这就需要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创新能力,就像诺基亚一样,比乔布斯走的越快,就垮的越快。反而后来的跟随者像谷歌弄出来安卓,三星等造出来安卓智能手机,反而一下子成为最好的跟随者。也发了大财。

因为跟随者毕竟可以模仿先行者成功的产品。





1.小米是当今 社会 移动通讯设备全球第一名 占全球百分之九十九份额

2.世界上最牛的手机处理器公司高通公司 是小米公司的附庸公司 极度恐惧小米公司不用其产品造成其破产倒闭

3.小米公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者 每年生产的粮食供应整个银河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4.关于为什么拿一千亿造车 一千亿也就是几部小米手机的成本而已 小米公司以动力为生 准备研发生产使用纯净水就能行驶的永动机 造福人类 这是继小米和火星人研发小米手机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小米一小步 人类一跨越

了解过小米吗?小米每年投入芯莱 科技 100个亿,直接丢进去研发制造设备,芯片制造和芯片设计是分开的,芯片这玩意研发设计不难,难的是5纳米制造工艺,美国卡的也只是制造工艺,直接让华为手机脚踝斩了[抠鼻][抠鼻][抠鼻]

先说结论,因为能挣钱[大笑][大笑][大笑]。

小米说白了就是一家企业,企业自然要以营利为目的。1千亿研发手机芯片不是不能,而是值不值。固然,它有能力和资金去做这样一件事,但却很难有足够是时间给它去突破,而这种突破是方方面面,比如先进的芯片研发出来,又找谁去代工,在目前大环境下,我国大陆还没有能力实现手机这个纳米层级的芯片代工。

这方面,国家和国内的厂商都努力,但需要时间,而对于小米这样企业,时间恰恰是最宝贵的。实际小米也在做自己的芯片,投入也不小。但单纯集成电路的研发不够造出一枚芯片罢了。而这可能也是华为逐渐转向其他领域原因吧。但相信有朝一日,高端芯片的研发会再一次在华为、小米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相对手机芯片, 汽车 乃至 汽车 芯片实现完全的知识产权就要容易得多, 汽车 芯片所需的工艺,国内完全可以保证,不用受制于人。小米的1000亿投在里面,成效将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大家网购就会发现,小米生态可以说是在遍地开花,从行李箱书包,剃须刀,冲牙器,耳挖勺,到电饭煲电动车,打印机智能家居。小米在逐渐涵盖我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既然是衣食住行,车作为其中的行,自然要涵盖在小米生态之内。这也是打通衣食住行非常重要的一环。也许未来提到小米,可能就是生活品质象征。至少我能感受到这样的趋势。

只有小米造了自己的车,小米才能实现衣食住行万物互联。

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与传统的车企不同,小米更懂得年轻人。未来年轻人或者说是90后00后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车消费的主力,我们这群人处在信息 科技 爆发的时代。讲 科技 感,讲 时尚 ,讲智能,将新奇。小米这样的企业恰恰一直在引领年轻人,至少在某一方面。它知道年轻人想要什么,小米用它的理念去造车可能更对年轻人的胃口。

相比于传统车企,小米在淡化车是车概念,以信息为载体,实现车的功能是未来趋势。这可能是特斯拉,小鹏 汽车 大卖的一点原因。

传统车企没有太多的途径去实现车与人、车与人的物实现互联。而小米却能在他的整个体系能重新定义这些连接的借口,而由于是自己体系,它不太需要担心连接安全问题。在信息方面可能真的是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

电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电池是电车的心脏,复杂的电控系统是电车神经。

以前的车,难做的不是电控系统,而是发动机。让小米研发发动机,可能要了小米的命。但给了小米电池,让他做个电控可能就很简单,反正都是让车跑起来。又不用跑多快。

车的电控系统怎么着也要比做手机简单。基本不受空间限制,普通的工艺就能做 汽车 芯片。当然,也没我说的那么简单,比较而言。在这样技术条件下,1000亿去做一件简单的事很OK。

造芯片,说简单了就是把沙子变成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你觉得这是人能干的吗?当然到你嘴里也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蹦出三个字,多多少少了解点科学知识吧。

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一样,一千亿投进去造芯片有可能没有响,但不过一千亿造车就不一样了 。现在互联网 科技 企业纷纷入局“造车”行业,手机业务也已经接近天花板,手握一千亿的现金流碰上造车的机遇,小米这波创业问题不大


小米为什么不研发手机做芯片?

小米一直以来都在做研发,只不过大家都冠以小米预装机的称号,并没注意小米的什么各项全球首发,全项变散热技术、硅氧负极电池、小爱同学,就近唤醒,近千人团队的相机部门等等。

另外还有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在雷军解释为什么要造芯片的问题时说到, 芯片是手机的制高点,必须要掌握自身核心技术 ,小米才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小米造芯一事从澎湃S1到今天的澎湃C1小米总共走了七年 ,澎湃S1推出的时候小米是继华为、苹果、三星之后第四个拥有自研芯片的厂商,虽然当时主流制程在14-16nm,澎湃S1是28nm,但也体现了芯片研发并非容易,以及前不久澎湃C1短短两年时间里就花了1.4亿。


虽然澎湃C1并非是一枚Soc芯片,而是一枚图像信号处理芯片,但不过它自研算法、自研ISP加上先进的3A处理,都显示出了小米在自身的技术能力!

小米为什么一定要造车?

“顺势而为”,小米造车真的是顺势而为,就国家来说一直都是鼓励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蓬勃发展,这时候顺应政策的指引加上自身资金雄厚以及机遇吻合,造车就是一件容易做成的事。


并且雷军在造车前就已经投资了蔚来和小鹏,那么自然对造车的利润了如指掌,而目前小米公开和车有关的专利已经多达一百多项,小米造车抓住了风口,一辆车的卖价都是以万来售出,而雷军表示小米 汽车 上可以将loT产品应用进去,比如小米加湿器、小米无线充、小米冰箱、小米记录仪等等,这一连串的消费卖点不比卖手机香?还有别忘了小米的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一族,这一类年轻人对新产品的期望很高,而小米本身对追求性价比就很有自己的方案,都说小米 汽车 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这真不是盖的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小米手头有充裕的资金以及成熟的技术,加上造车的风口很大,小米投资人也希望多布局其他领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以及拓宽小米行业竞争力。

Ⅶ 小米自研系统什么时候发布

小米最快会在8月份正式推出MIUI14操作系统,具体时间可能为8月16日,原因是今年的8月16日是MIUI操作系统发布12周年纪念日。

Ⅷ 小米MIUI是个什么鬼居然自称全球三大手机系统之一

一般来讲,我国国产手机中华为和小米的争议最大,vivo和oppo虽然这些年也做出了一些高端手机,不过这两家的话题性比起前两家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华为的名气和实力自不必说,是个中国人谈到华为都能大谈特谈,那么小米的争议为什么那么大呢?

这一切要从小米最出是如何诞生说起。从某种角度来看,小米并非是一家完全角态的手机厂商而更接近与互联网公司,其第一款手机诞生采用的方式就和其他手机厂商不同,“为发烧而生”这句话当真不只是一句口号 ,小米诞生之初直接告别经销商“赚差价”首次在国内采取网络直销的方式,加上同配置低价位的性价比迅速在国内圈粉无数, 加上雷军这人接地气敢想敢做,因此在一部分看来小米就是信仰,但同样在另一部分看来小米就是“大忽悠”。

我们且不论小米到底实力如何,仅从销量来看,小米这些年确实熬过了智能手机最初的“混战”,在各种“争议”中茁壮成长成了今天的体量。不过,这两年小米似乎有点飘。

小米MIUI是个什么鬼?居然自称全球三大手机系统之一。 前有王姓高管在公开论坛上说“得D丝者得天下”,一下子点爆了舆情让小米被骂的简直惨不忍睹;这还没过多久,又有一名孙姓高管把小米的MIUI说成是全球“三大系统”,即苹果的ios系统、小米的MIUI、其他系统!

excuse me?且不说华为的鸿蒙OS答不答应,就是谷歌的Android也不答应啊! 小米MIUI是个什么鬼?那就是在Android系统上的一个深度改版而已,怎么就成了一个独立系统了呢? 要知道除了苹果手机的IOS系统和目前华为正在公开测试的鸿蒙OS以外,全国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系统用的可都是谷歌的Android系统。

只不过当年谷歌是自己自视甚高不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搜索引擎上干不过我们本土霸王网络,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没办法只好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当时全球手机行业正迎来智能手机革命,苹果的IOS又是独门独户,国产手机等一众品牌只好使用阉割版的Android系统。

阉割版的的Android系统有什么劣势呢?那就是无法享受到信息推送服务和其他功能比如google PAY这种支付功能。 谷歌支付功能用不了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国内移动支付基本不是支付宝就是微信,但是无法进行消息推送就很坑爹了,那是一部智能手机的最基本功能。

因为谷歌的Android系统实际上也是谷歌从别家买过来的一个系统,所以Android系统是开源的,这就给了我国国产手机品牌魔改Android的可能性,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在UI上, 不仅有小米的MIUI,还有华为的EMUI、魅族的Flyme、oppo的ColorOS等等,说到底国产手机的系统其实都是 Android系统的深度魔改版而已。

所以小米的MIUI根本就不能算过一个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 那么除了系统以外,小米在一些技术和应用的自研上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其实准确来讲,小米本该是我国国产手机之光的存在,但那仅仅指的是早期的小米, 这些年虽然小米不断的在推出所谓的“黑 科技 ”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源性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什么重大研究突破,即便前段时间放出了“隔空充电”技术,依旧只是在除系统以外的“锦上添花”功能罢了。

在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上,小米和华为的态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华为手机是玩了命的做芯片自研直至开发出比高通芯片略胜一筹的麒麟高端芯片,即便是在受到美国无理的打压依旧还是在想各种办法去解决眼前的困境 而反观小米则始终把能够首发高通最新的芯片当作一种莫大的荣誉和实力的证明,可以说到底谁才是国产手机之光这个争议,在对待核心技术自研上已经高下立判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小米前端时间突然宣布通过自家MIUI系统限制了谷歌的GMS服务,也就是说小米主动禁用了自己“老东家”的功能,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于这件事小米并没有做过的解释,仅仅只是说因为“合规原因”所以禁用了GMS服务,似乎又把责任引到监管部门的嫌疑。

那么禁用了GMS服务以后小米手机用户的使用会受到什么影响吗? 这就意味着小米的手机以后安装不了GMS类APP以及无法使用Gmile邮箱等基于谷歌框架的服务罢了。 其实准确来说影响倒是不大,因为国内用户对于谷歌的服务用到的真的不多,不管是社交软件还是邮件往来以及支付服务等功能,几乎绝大多数的手机用户用的都是国产APP。

不过依旧会有一些做外贸业务或者在合资企业工作的用户存在,小米主动禁用GMS服务对他们的影响就着实有些大了。 而且这次小米的“主动禁用”力度还着实不小,不仅禁用了GMS服务的使用,还不允许用户进行安装,除非用户经root权限破解。

那么小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合规要求”吗?恐怕这件事还没那么简单, 因为这次小米禁用GMS服务仅限于国内的手机,对于小米出口版手机尚未进行这样的封禁。 小米出手机操作系统了?居然自称全球三大手机系统之一。

至于为啥海外市场不禁用GMS其实倒也很好理解,毕竟国外用户并没有国内那么完善的独立的全生态系列APP,海外的用户还是依赖与谷歌的GMS服务及其软件, 如果小米海外手机也封禁了GMS,那对于小米的销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基于种种可能性,目前国内已经有声音开始猜测小米是不是要动真格开始自研手机系统了?毕竟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因为小米这些年一直在讲自己拥有 科技 搭建自主生态圈的能力。

那么小米究竟会不会在自研生态圈上做出成功比如推出MIMS,我们目前尚未可知,只是基于华为HMS推广和开发的艰辛我们不能想象这件事的难度。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小米这些年在一些言论上确实有点出格,但是并不妨碍用户对他们家产品的喜爱,如果小米真的有能力自研软件生态圈甚至未来打造出自己真正的手机系统,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Ⅸ 美国为什么死守华为,却放过小米

3月13日,从美国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美国一联邦法官当地时间 12 日就小米公司起诉美国防部一案发出初步禁制令,禁止美国国防部将小米列为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企业”政策的生效或实施。

美国人放小米一马,当然是好事。

我们不妨深究,美国为什么会放过小米?毕竟,都是被制裁,华为与小米,可谓“同人不同命”。(具体可参见上一篇文章《 拜登终于对华为下手了,稳住不要慌 》)

是因为良心发现?这个选项可以首先排除掉。

是因为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司法有相当独立性?这个有一些道理,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 同样被制裁的华为可没少在美国打官司。目前来看,也没看到美国的哪个法院放过华为了。

立法、行政、司法的独立性,更多是对国内而言,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如果涉及到美国与他国的利益,无论哪个部门都绝对会“枪口一致对外”。

事实上,美国的法院与行政机构相互配合,帮助美国企业侵犯他国利益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以至于业界都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美国司法与行政的“狼狈为奸”行为——长臂管辖。

别说中国,就是美国盟友,在利益面前都得靠边站。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法国的阿尔斯通,抓人、威胁、低价收购,这些伎俩一样没落下。以至于当事人雷德里克·皮耶鲁齐还专门出版了《美国陷阱》一书,来进行血泪控诉。

所以,美国放过小米,并不是良心发现,也不是所谓的司法独立。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还是得从利益链条下手。 打击华为,放过小米,是美国利益的最优选择。

从美国对华为和小米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窥见美国的“套路”: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美国手里,在战略技术领域美国必须要领先一代,如果中国有超越美国的潜力,就必须全力打压;在非核心领域,美国自己“吃肉”,允许中国“喝点汤”。此外,美国与中国合作赚钱,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美国要有对产业链的掌控力,也就是美国随时能够卡中国的“脖子”。

我们来分析这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允许中国“喝汤”?

中美之间是属于典型的竞合关系,既有战略竞争,也有合作。事实上,在与中国的合作中,美国是占了很大便宜的。

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可以大幅度降低商品成本。 正是因为中国制造,美国商场里才能充斥着各种质优价廉的商品,这降低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也有助于美国控制通胀。

另一方面,中国辛苦赚来的外汇,大部分都买美国国债了。也就是说,中国从商品贸易中赚的钱通过金融市场又借给美国了。

美国国债收益率可不高,这笔生意对美国而言非常划算。

此外,对于大量美国企业而言,中国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市场。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哪个公司离得开中国?美国要真的完全与中国脱钩,这些企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那他们营收会降低一大截,市值也会降低一大截。

以高通为例,小米是高通的一大客户,每年从小米身上赚的钱得有几十亿。如果退出中国市场,高通基本就废了。

日本以前经常谈论所谓的“雁阵模型”,也就是在亚洲当中,日本当头雁,吃肉,其他国家跟着喝点汤。



事实上, 在美国人的心中也有个雁阵模型:美国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大部分利润,同时美国对于产业链具有控制能力;欧洲、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盟友,占据产业链中部,比如日本、韩国的存储,台湾的半导体制造;中国进行低价值的组装,从事中低端制造。



手机产业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苹果、高通、谷歌安卓掌握上游研发,通过品牌溢价收割大部分利润;韩国通过存储、屏幕,中国台湾省通过芯片制造占据中间利润;中国大陆最好就安安心心的当组装厂,啥事没有。

小米手机的芯片用的是高通,操作系统用的安卓。无论是芯片、操作系统,短期来看小米都看不到自研替代的希望。 某种程度上,小米就是一个升级版的联想,你看到过美国打压联想么?

在手机产业链上,放小米一马,并不会对美国造成多少伤害,他们依然可以占据利润大头,并且对手机产业链依然有强大的控制力。 只要芯片还是高通,操作系统还是安卓,那什么时候收拾小米,不就是美国一句话的事情么?

至于华为,完全不符合美国的“雁阵模型”,是无论如何也要严防死守的。华为的5G已经超越了美国,并且华为有自己的芯片,还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这在美国看来是属于严重越级行为,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作为“头雁”,一旦其他人威胁了他的位置,美国就要重新调整“雁阵”布局,来消除威胁。一个典型操作就是在半导体领域,美国打压日本,扶持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因为,相对于日本而言,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威胁更小,更好掌控,不会“功高震主”。

对华为和小米的不同行为,反应的是美国重构“雁阵”的策略。

除了小米和华为,在中芯国际身上也可以窥见美国的这一策略。对中芯国际,美国可谓“一松一紧”:放松了对14nm以上技术的限制,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芯国际终于买到阿斯麦的光刻机了。但只是深紫外线光刻技术的DUV,极紫外线光刻技术的EUV中芯国际是买不到的。

美国要把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工艺锁死在7nm (有点类似刘慈欣小说《三体》中,三体人放在地球上的“智子”,用于锁死地球的 科技 进展), 7nm以上你敞开了发展,7nm以下你想都不要想。

综上,这届美国政府没有上届那么极端,他们的策略很清楚,会在部分领域与中国合作一起赚钱,但前提是美国要“吃肉”,并且美国要对产业链有掌控力,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对于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种核心前沿领域,美国是绝对不会放松管制的。

清楚了美国的“套路”,我们就可以预测下美国接下来对一众中国企业不同的策略。面对中国的 科技 企业,上一届美国政府可谓“眉毛胡子一把抓”,大量中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都上了其制裁名单。这一届政府,在制裁中国企业方面会明显的分化,策略性更强。谁会被继续制裁,谁会被放一马,大体上符合上面分析的思路。

Ⅹ 小米为何不采用鸿蒙因它比华为更适合发展自主操作系统MiOS

小米一开始就是做软件起家的,2010年它在国产手机企业当中率先基于安卓系统开发深度定制系统MIUI,本来它希望将MIUI适配其他手机企业的手机,不过由于手机企业普遍不愿采用,小米才研发自己的手机,由此可见小米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小米也是最先考虑开发自主操作系统的,在2014年做到国产第一、全球第三的时候,小米就在考虑基于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Firefox操作系统研发自主操作系统MiOS,这比其他手机企业更早认识到这一点。

小米手机今年的出货量可望达到2亿,它的海外出货量占比高达七成,海外出货量、海外出货量占比在国产手机品牌中居于第一,并且它的海外出货量占比是华为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估计今年只有几千万,海外出货量已大幅萎缩。

此外,小米还有穿戴设备、电视产品等,这些产品都在全球居于前五名,出货量巨大,而穿戴设备、电视等产品一直都采用小米自己的深度定制软件。

如果小米开发自主操作系统MiOS,那么它相比起华为来说,估计在系统易用性方面会做得更好一些吧,毕竟MIUI系统一直都被誉为国产手机系统的标杆,而且它在软件开发方面有深厚的积累,也有助于MiOS的成功。

相比起华为如今的手机出货量可能只有几千万,小米手机今年的出货量将突破2亿,如此MiOS系统仅是在新上市手机中采用就能每年带来2亿手机用户,再加上存量手机用户,一年突破3亿不成问题。

小米的电视产品每年出货量过千万,穿戴设备每年出货量同样过千万,还有其他生态链产品,小米至今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过百家,如此一来MiOS一出生就能迅速进入各个行业,无需依靠其他行业的企业,而华为却需要美的、格力等其他企业的支持才能进入这些行业,如此一来MiOS的用户数增长应该比华为更为迅猛。

相比起华为手机海外出货量占比最高接近五成,小米手机的海外出货量占比达到七成,可见小米手机的国际化做得更好,这样MiOS一出生就能借助小米手机走向国际市场,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国际化进程将无可阻挡,这同样是华为所不能比的。

综上,柏铭 科技 认为小米如果需要采用自主操作系统,其实它自己就最适合开发自主操作系统,而无需采用鸿蒙系统,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小米才没表态采用鸿蒙系统吧。

热点内容
为什么导出的歌曲找不到 发布:2025-09-12 02:42:27 浏览:923
为什么买苹果手机要到直营店 发布:2025-09-12 02:41:33 浏览:879
为什么手机变卡 发布:2025-09-12 02:40:45 浏览:509
大72013款二手车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9-12 02:36:19 浏览:945
为什么在一起很长时间不会腻 发布:2025-09-12 01:59:25 浏览:396
为什么男生喜欢露出 发布:2025-09-12 01:27:05 浏览:615
为什么长按微信没有出现删除该聊天记录 发布:2025-09-12 01:24:02 浏览:601
为什么让孩子长大当医生 发布:2025-09-12 01:13:55 浏览:916
苹果手机连了wifi为什么用不了 发布:2025-09-12 01:10:00 浏览:570
新买的多肉为什么颜色好看 发布:2025-09-12 01:02:47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