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药为什么要用小米汤送服

药为什么要用小米汤送服

发布时间: 2023-01-07 22:44:49

① 服中药时的两个误区

有些白领为了让身体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除了补充维生素外,还会定期吃些滋补。由于不同于西药,有些人并不知道到底如何服用。有关专家指出了人们在服中药时的两个。

一:服中药白开水最好

一般人都认为,服药不能用果汁或茶水送服,应该是白开水最好,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服用一些中药时,用淡盐水或生姜水等送服可以起到药引的作用,更有利于发挥药效。

送服以下5种常见中药,白开水就不是最佳搭档。

止泻药配小米汤: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 *** ,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

药配淡盐水:因咸味可以入肾,所以适用盐水(2克盐溶于100毫升温水中)送服类中成药,如、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活络丸配黄酒:黄酒性辛温,有温通经络、散风寒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解其寒性;与热性药同服可通经活络。服用时,一般用黄酒15~50毫升,温服,如用作祛寒除湿、通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的活络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也可用黄酒送服。

养胃药配大枣汤: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精、和药解毒。脾胃、产后虚弱者均需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

风寒药配生姜汤:生姜有解表止咳、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胃寒隐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银翘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二:中药加红糖

很多人由于惧怕中药的苦味,喝汤药时习惯加糖。专家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服中药时为了降低苦味尽量不要加红糖,因为红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从而影响药效。如果想降低汤药的苦味,可以适量加些白糖(即蔗糖)。因为白糖的纯度较高,其性质稳定,酸碱度适中,一般不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但究竟加多少糖为宜,目前尚无科学定论。”西药为了校正口感通常也会在药片上加糖衣,这些糖衣就是由蔗糖制成。

按照经验说法,人的味蕾与温度有一定关系,当汤药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味蕾对烫或凉的 *** 会比较敏感,苦味相对就会减弱,但过烫的汤药人无法咽服。据此推测,汤药的温度降至人体正常温度37℃以下再喝苦味可能会减弱,这也因人而异。

专家提醒人们,医院代煎的汤药在冰箱保存后服用时,一定要加至温热再服。加热时,避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炉的短波可能对中药成分有影响。

② 中医用米汤服药与用水送服有什么区别

分类: 医疗/疾病 >> 中医
问题描述:

我很好奇,有些重要要求用米汤服用,如果改为用温水服用是不是也可以呢?

因为米汤真的很麻烦,哪位高人懂啊?

如果疗效差一点是不是用水送服也可以呢?

拜托了!

解析:

米属于五谷,可以补益脾胃,而米汤为米的精华所在,补益之功甚着,若脾胃亏虚或者服用作用比较峻烈的药物,为了补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或者保护脾胃,常用米汤送服。如果不太方便也可以用温开水代替,对药效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③ 药引送药效果好

正确地选用药引送服中成药,不仅能够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从而弥补了中成药不能随意加减的不足。
小米汤送止泻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 *** ,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莲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
淡盐水送补肾药。咸味可以入肾,所以宜用盐水(2%的淡盐水)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大枣汤送养胃药。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精、和药解毒。脾胃、产后虚弱者均需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
生姜送祛寒药。生姜有解表止咳、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隐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引。一般用3~5片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银翘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④ 两类中药不宜白开水送服

有些清热药性味苦寒,若用水来服用,很可能伤害脾胃;有些滋补类的药适合用淡盐水来服。
清热药宜用米汤服
米汤汤味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用米熬粥时,表面浮起一层细腻的黏稠物——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能健脾胃。因此,想要喜温的胃不拒绝寒性药物,最好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米汤最好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
除清热药外,作用峻猛的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会直接 *** 胃黏膜,服矿物药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引起腹痛、泻下,为避免不良反应,都应该用米汤送服。另外,外感发热服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药物时,喝热米汤,可以帮助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吃六味地黄丸要喝淡盐水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病证。六味地黄丸多为蜜丸,通常人们会用温开水送服。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温的淡盐水。
因为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所以可以作为药引,帮助六味地黄丸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此外,又可利用盐的寒性,给肾阴虚、有虚火的病人清火。
其他宜用淡盐水送服的中成药还有:金锁固精丸、四神丸、黑锡丹、大补阴丸、左归丸等,多为治疗肾虚的药物。

⑤ 小米汤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小米汤有什么作用和功效。揭秘小米汤的4种功效
其实小米有养颜的作用,还能滋阴补虚,那小米汤有什么作用?

1、红糖小米汤

【材料】小米100g,优质红糖30g。

【用法】将小米粥洗净。在锅里加适量清水,开大火煮沸,加入小米再次煮沸后把火调小,继续煮15~20分钟之后关火。把红糖放进一个小碗里,把米粥上层的浓米汤慢慢倒出来,冲泡红糖,将红糖和浓米汤搅拌均匀,趁热喝。身上立即会感觉到温暖有力。比喝红糖水的效果更好。

传统中医主张,在吃一些伤胃的药物的时候可以用米汤送服,米汤补益脾胃,可以减轻药物对脾胃的伤害。用小米汤冲泡的红糖水比沸水冲泡的健胃作用更强。米粥中含有比较多的大颗粒,米汤口感细腻、颗粒很少,比米粥加红糖更容易吸收。

早晨7~9点胃经当令,是一整天中胃的吸收效率最好的时候。先吃什么食物,什么食物就最先吸收、吸收效率最高。每天早晨一碗米汤红糖水下肚,先起到了补血养胃的作用,让人整顿饭都吃得非常舒服。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饮食细节,能让很多有慢性胃病的人脾胃慢慢强壮起来,气色也随之改善。

如果工作忙、做饭的时间短,可以将小米提前浸泡几个小时,煮10~15分钟即可。煮粥的时候把泡小米的水一块倒进锅里,避免矿物质流失。

2、小米汤营养

小米在健胃食品中,是最为绿色没有副作用的,不仅仅是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是最理想的滋补品。现代的中医已经研究发现,小米味甘咸,可以清热解毒,和胃安眠,健胃除湿,所以当人们的胃口不好的时候,吃了小米汤就可以开胃有能够养胃,所以人们家中经常食用小米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在早餐喝点小米粥,是最养胃的一种方法,不管是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功效。

3、小米汤功效

1.补脾胃

《本草纲目》提到:小米“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实际上,无论是反胃、热痢、虚损都与脾胃功能欠佳有关,所以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

2.补肾功效强

所谓“人食五谷而化精”,就是说,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而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

3.养心安神

《本草纲目》还提到,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所以还被作为镇静安眠的食疗保健品。

4.美容作用

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用“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是上好的营养食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补力非常好,相当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滋补功效。所以通常认为“小米熬粥”是最补的吃法,也被称作“代参汤”。

⑥ 中成药怎么服用

中成药越来越多出现在市场上,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那怎么服用呢,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中成药的服用 方法 等相关知识,欢迎大家的阅读!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实际上,服用中成药时需要的“水”大致有:热水、凉水、黄酒、米汤、姜汤、淡盐水等,如何选用呢?现简要说明如下。

温水

温水具有助阳气、行经络的功能,若为虚寒之症(如风寒感冒),应服温热之剂,此时就应用温热的水送服了;风寒感冒无汗时,最好用温热的水服药,有助发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

凉水

凉水具有降火气的作用。热证采用清热之剂,若同时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胃火盛或习惯喝凉开水的人,发烧时最好以凉开水服药,从而解热降温,加速药效。但根据水温来服药,也要因人而异,别“矫枉过正”,应先分清个人的体质,对于咽喉肿痛、上火发热的人,应该服用清热败火的药,如双黄连片,尽管喝凉开水能解热,但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反而会造成胃肠不适,影响药效。

黄酒

黄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腰腿、肩臂的疼痛,血寒经闭及产后诸疾与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如活络丸、追风丸、妇女养血丸与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一般每次用温热的黄酒15~20毫升送服。

姜汤

姜汤具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吐等功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兼有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像藿香正气片,显然也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盐汤

盐汤具有引药入肾、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补肾药宜用淡盐汤送服,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用时取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

米汤

米汤具有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补气、健脾、利嗝、止渴、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以小米汤送服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有时取煮饭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

藕汁

藕汁具有清热止血等作用。如用它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用时取鲜藕洗净,切碎,加入凉开水少许捣烂,用纱布包裹挤压取汁,每次饮半杯,约100毫升即可。

葱白汤

葱白汤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可用于送服风寒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荆防败毒丸等。用时取新鲜葱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

芦根汤

芦根汤以鲜者为佳,具有清热、生津、止吐、止血作用,对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等症尤为相宜。用时取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片、大小回春丹等。

大枣汤

大枣汤具有补中益气、补脾胃与缓和药性等功用。可用于送服归脾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此外,用竹沥汁送服治疗风热咳嗽的中成药,用茶叶汁送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也有一定的作用。送服中成药的用水,中药店不便保存,故需患者自备。但用量不可太小,也不宜过大,应遵照医嘱使用,才能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功效。

中成药使用误区

煮沸或用沸水冲服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吞服。沸水冲服或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部分挥发性药物成分也会因此丧失。另外,滋补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

苦味中成药加糖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苦味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比如有些健胃药靠苦味来促进消化液分泌,加糖后会降低其刺激作用。同时,药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酸可与糖起化学反应,因此加糖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

盲目与西药同服

由于中、西药的物理、化学特性各有不同,合理同用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效果,但并非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合用,有的合用可能相互干扰,降低效果,甚至发生中毒现象。因此,即使没有药物禁忌,也应相隔适当时间服用,以确保安全。

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对于各种急性病的急救,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西药,而不是中药。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等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也可以治疗急性病。

可以长期应用

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伤等。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者,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作主张。

任意加大剂量

有的中成药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是不含毒性成分的药品,也不可随意过量服用。比如更衣丸,其主要成分是芦荟和朱砂,其中朱砂为矿物类,不易消化,适量服用可镇静促眠,过量服用则适得其反。还有的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如消渴丸中含有优降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低血糖。

不辨证,随意选药

以感冒为例,在中医上分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双黄连用于风热感冒,而不是见感冒就可用感冒清热颗粒或双黄连;还有许多人发现自己“上火”了,就自行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殊不知“火”亦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还有虚实夹杂之证。如患者本身脾胃虚寒,若咽喉肿痛就自行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更加损伤中焦阳气,加重脾胃虚寒。

把补益类中成药当营养品

补益类药物有补阳、补气、补血、补阴之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应用补益药应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要注意“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和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补气、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生热,补血、补阴药易滋腻碍胃。如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服用过量人参,可能出现“滥用人参综合征”;痰湿体质者选用六味地黄丸、阿胶等来滋补身体,则可能出现腹胀等症状。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品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中成药当然不例外。若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有些中成药本身含有毒成分,如大活络丸含草乌,补肾益脑丸、柏子养心丸含朱砂等。这些药物一定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剂量随意用

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如果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随意加大剂量,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剂型选择不合理

中成药剂型十分丰富,每种剂型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临床需合理选择。如丸、片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适用于轻、慢性病患者;冲剂、散剂吸收较快,适用于急性病患者;浸膏剂通常以滋补为主;注射剂因作用快、吸收迅速,适用于重症和急救或不能口服的患者。

疾病复杂时,可以联合用药

包括中成药与汤药、不同的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等。在联合用药时,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了解其成分,避免含“十八反”的中成药联合应用。例如消渴丸是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降糖中成药,若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可能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

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药煎煮热服在夏季使用不便,从而有夏季不宜服汤药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从应用方便与否,还是从疗效上讲,汤药在夏季都是可以应用的。古人已 总结 出许多适合夏季使用的名方,如“藿香正气汤”、“黄连解毒汤”等。

中成药怎么服用相关 文章 :

1. 中成药的服药方法介绍

2. 补血中成药中医用药

3. 服用中成药要注意哪些方面

4.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5. 正确吃药的方法有哪些

⑦ 白开水服药效果最好医生提醒:3种药物用白开水服,反而会失效

说到喝什么送药,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白开水。但您知道吗,有些药若是用白开水送服,反而可能失效。而且即便是用白开水送药,其中也有不少讲究,如果没做对,也会影响药效。

六味地黄丸要配淡盐水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有 滋阴补肾 的功效,主治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头晕耳鸣等症。

比起白开水送服,用 温的淡盐水 送药会使药效发挥得更好。这是因为食盐的咸味可以作为药引,引药入肾,帮助六味地黄丸直达病灶,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而且食盐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具有 清火、凉血、解毒 的功效,用它送服还可以辅助清火,对 肾阴虚、有虚火 的病人十分有利。

小贴士

其他很多用于 治疗肾虚的中成药 ,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四神丸等,也都适宜用 淡盐水 送服。

清热药宜用米汤送服

米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以及钙、铁、磷等矿物质,性味甘平,有 益气、养阴、润燥的 功能。米汤表面的粘稠物“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有 健脾胃 的功效。

因此,在服用清热药时,最好用米汤送服,这样既能 暖胃护胃 ,还有助于 提高药效 。而且, 因外感发热服用解表药 ,如 桂枝汤、麻黄汤、感冒冲剂 时,也可以搭配热米汤,促进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康复十分有益。

小贴士

米汤必须是大锅饭中熬煮出来的,而且要达到 黏稠 的程度才有效。

服止咳糖浆5分钟内别喝水

止咳糖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类非处方药,口感好、服用方便,受到很多咳嗽患者,尤其是老人、小孩的喜爱。

但因为部分止咳糖浆较为粘稠,或者口感较甜,所以很多人服用之后便会大量饮水,以清润口腔、祛除药味,并尽快将药液送入胃肠道。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利于止咳糖浆药效的发挥。

饮用止咳糖浆后立刻大量喝水,首先会 降低咽部的药物浓度 ,其次会 稀释胃液,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 。因此,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喝止咳糖浆后的 至少5分钟内 不能饮水,以提高疗效。

小贴士

咀嚼片、口崩片一般能直接吸收起效,所以吃这类药物时也不需要喝白开水送药。

普通的药物,用白开水送服即可。但要注意,送药的水以 40℃左右的温水 为宜,千万不要因为天气冷就用较烫的热水送药。

尤其是下列几类药品, 在热水的高温刺激下会失去药效 ,从而影响疾病的痊愈。

1. 助消化药

代表: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方消化酶等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 凝固变性 在70℃以上时就会失效 。所以,名称含有“酶”的药品都不耐热,不宜用热水送服。

2. 维生素

代表: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这几类维生素性质较不稳定,遇热后 易被氧化还原分解而失去药效

所以,如果你正在服用含有这几类维生素的药品、保健品,最好不要同时喝热水。同样地,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经高温烹制后,营养也会大受损失。

3. 活菌制品

代表: 儿童益生菌冲剂、酵母片、整肠生、酸奶

活菌在高温下容易被杀死,所以这些以活菌为原料的制品均不耐热。

4. 胶囊

胶囊壳的主要成分是 明胶 ,在热水中胶囊壳会溶化分解,里面的药物便会提前释放。

对于肠溶胶囊来说,药物若在到达肠道前便被释放,就可能受到胃酸的破坏作用,从而无法对肠道发挥原有的治疗效果。

而且,如果胶囊壳溶解得太早,且药物浓度较高,可能还会对 咽喉、食管 等形成刺激,引起 恶心、溃疡 等不适症状。

1 服药时间

在配药时,医生一般都会告知一天吃几次。但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把吃药时间与吃饭时间相对照,一天三次就是吃三餐的时候吃药,一天两次即为早晚饭时吃药。

实际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把一天按照吃药次数等分 ,如一天三次就是把一天分为三等分,平均每8小时服药一次。

将药物集中在白天服用,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过高,甚至可能引起危险。

此外,中药最好是在 饭后半小时 再服用,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

2 服药姿势

服药时应保持 坐姿 站姿 服药后最好不要立即睡觉 ,这样能让药物利用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过食道,从而延缓药效的发挥,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3 忘吃药不能加倍补

一般来说,忘记吃药时如果发现时间还在 吃药间隔时间的1/2内 ,则可以按量补服,接下来仍按照规定间隔服药。但如果时间已经超过服药间隔1/2的时间,则不必补服,下次再按时吃药即可。

例如,服药间隔若为6小时,那它的1/2就是3小时。也就是说,如果忘吃了这种药,在吃药时间的3小时内仍可以补服,下顿药还是按照原来的吃药时间服用;但如果时间超过了3小时,就不要再吃了。

有些人觉得烧水太麻烦,会直接用矿泉水送药。但矿泉水中含有钙、钾、钠等矿物质,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如四环素类抗生素、阿仑膦酸钠等就不能与钙制剂共同服用。所以最好不要用矿泉水送服,以免影响药效。

热点内容
为什么电脑共享连上打印机打印不了 发布:2025-07-12 20:39:48 浏览:951
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多人咳嗽 发布:2025-07-12 20:00:04 浏览:176
为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有异味 发布:2025-07-12 19:52:29 浏览:902
为什么一晚上脸变白 发布:2025-07-12 19:48:13 浏览:676
微信重装后为什么登录需要验证 发布:2025-07-12 19:46:31 浏览:401
为什么男人离开女人都会变坏 发布:2025-07-12 19:44:58 浏览:586
为什么插音响找不到音乐 发布:2025-07-12 19:40:19 浏览:253
苹果手机响一声正在通话中为什么 发布:2025-07-12 19:34:29 浏览:776
小米电脑为什么不能安装ug 发布:2025-07-12 19:26:53 浏览:370
为什么美团优选的订单找不到了 发布:2025-07-12 19:14:13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