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2020年毛利率下降
A. 雷军终于要卖万元机,能否治好小米的陈年“心病”
“以前是没钱买小米,现在是没钱买小米”。
继去年发布售价高达6999元的小米手机10至尊纪念版之后,网上传言雷军做“高端手机”的想法愈发执着。3月25日,雷军在一场公开访谈中表示,小米要做高端产品,手机售价要上万。
“ 科技 含量远不止1万,进军制造业的初心是改变国货被人看不起的刻板印象,结果小米还是被打上中低端标签,很郁闷!”关于小米手机定价的问题,雷军表示。
3月26日,小米手机官方微博预告这次春季新品发布会将公布自研的芯片。海报显示了关键词“我心澎湃”,而这是之前小米推出自研芯片澎湃S1时使用的slogan。
有部分网友表示,小米手机已经凭借性价比制霸中低端市场,而按照雷军“ 科技 含量远不止1万”的言下之意,售价上万的小米手机一定要有让大家信服的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外界对“小米手机没有自主技术”的质疑,称得上雷军的一块心病。而面对外界对研发投入方面的质疑,早在2018年4月,雷军在接受采访时便表示,“研发费用的本质不是越多越好”,并指出友商华为研发费用高是低效行为。
言论发酵之后,被问及此事的时任华为荣耀手机总裁赵明则回应道:“可能他是在开玩笑吧,这个观点已经颠覆了我们的基本认知和常理。”
严格意义上,研发投入高与研发效率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过去两年的情况也证实,基于在5G等核心领域的持续投入,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得以稳步扩张。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厂商中,华为占据了40.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小米则以10.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结合已公开的数据,与国内手机厂商同行进行比较,小米的研发投入似乎一般。
2019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仅为75亿元,不仅无法与华为1317亿元的研发投入无法进行比较,甚至落后于OPPO当年的百亿研发投入。
在去年的8月的小米十周年演讲会上,雷军再次重申,2020年小米的研发预算在100亿元以上。
而港股3月24日盘后,小米公布2020年年报,去年全年小米研发支出为92.56亿元,不仅未兑现百亿投入的承诺,并且在研发投入增速下,同比增长23.5%,不及2019年29.7%的增速。
在这样的情况下,雷军又作出了最新的表态:2021年,小米的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30亿元,同时扩大研发团队规模,今年将招募超过5000名工程师。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这段时间,有关小米电动 汽车 的传闻甚嚣尘上。3月26日,路透社最新报道,小米正在和长城 汽车 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 汽车 。早前已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并由雷军亲自领头。
众所周知,电动 汽车 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行业,小米此前已发布预告,今年将发布小米11升级款、小米MIX新机、折叠屏新机等多款硬件新品。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130亿元的研发投入预算如何支撑起庞大的新品版图?
很多人表示,小米公司是否被低估。
2018年7月,小米公司行将上市前夕,其估值一度超千亿美元,但最终上市的发行价仅为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呈现大幅缩水。此后的两年,历经多次回购,小米的股价依旧疲软,长期低于最初每股17港元的发行价。
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有自己一套判断标准。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单纯把小米按照硬件公司来估值,一般不超过20倍PE,这是小米公司股价长期低迷的根源因素。
出于对估值的担忧,在上市前夕,雷军就在内部信中阐明:“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不过,一切用数据说话,很难说小米“硬件公司”的标签完全是市场的偏见。按照小米发布的财报,营收主要分为三部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
其中,“硬件”部分包含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2015年,小米实现总营收668亿,智能手机销售收入537亿,占比达80.4%,加上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87亿销售收入,“硬件”业务占总收入的93.4%。
2020年,小米实现总营收2459亿,智能手机销售收入至1522亿,占比为61.9%;加上674亿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收入,“硬件”业务占总收入的89.3%。
基于小米公司历年年报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三点事实:
1、硬件产品营收占比长期占据九成左右;
2、整体上,智能手机产品营收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3、其它硬件产品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
显而易见,硬件产品市场是小米公司不能够放弃的基本盘。小米手机已经下决心走高价路线,结合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与手机硬件产品的毛利率来看,对公司营收与盈利层面上的贡献依旧有限。
财报显示,手机硬件产品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10%以下,2020年Q4,小米一部手机的毛利润为107元。按照薄利多销原则,要实现一百亿元毛利则需要卖出1亿部手机,这在当下的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实现似乎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谈及小米品牌十年的发展历程,雷军曾透露,小米第一代手机原计划只卖1499元,而不是最终定价的1999元。原因在于打算严控成本,做一部低售价性能又好的产品,但是由于追求极致,选用的都是顶级供应商,再加上各方面的支出,最后成本没有控制住,才不得以将计划中1499元售价提升到1999元。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性价比的极致,为早期的小米积累起一批最忠实的拥趸。正因如此,每年小米新机发布会,雷军公布新款手机价格的那一刻,总能赢得满场欢呼,夹杂着惊喜与惊讶。
2019年,小米发布小米9,试探性地将价格提高到了3000元档,这被外界视为小米的最后一款“性价比”手机。
“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得年轻人得天下。”时任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言论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小米就此公开道歉信,称其高管言论完全不代表公司态度,王嵋本人也因此主动请辞。
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的小米或许还认为“中低端”标签对于自身卖手机产品无甚大碍,而在发力智能家电甚至电动 汽车 之后,“中低端”似乎是一颗阻碍发展壮大的毒瘤。
而小米能否在3月29日即将举行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真正摆脱“中低端”标签,我们也拭目以待。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链接:
https://www.sohu.com/a/230537298_100141081
B. 2020年为什么小米的销量从国内22%掉到今天的9%了
小米销售额不容乐观 从22%直掉到9% 未来该何去何从
鱼侃侃聊科技
科技领域创作者05-06 11:25
订阅
在四年前,小米一直是国内的手机业的一哥,在最高峰时,小米全年的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进入2016年之后,小米手机却迎来一个转折点,不仅是销售量下降,而且在国内排名也从原来的老大,现在退居第四,而排在小米之前的是华为,OPPO和VIVO。
进入2019年之后,小米在国内的销量仍然没有止住颓势,当年小米在国内的手机销量只有3880万台,只及高峰时的55%,但手机市场份额仍然能达到10.5%。而根据最新公布的2020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销量排行榜,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的销量只有780万台,市场份额是10.7%。从最近几年小米在国内的手机销量看,自2015年达至巅峰之后,小米的国内手机销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产品同质化,很多手机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样的配置加上同样的外观设计,缺乏新意,让人审美疲劳。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现今很多原生系统流畅度甚至超过了MIUI。小米的对手华为开始忙着研发自己的处理器和系统,大家肯定会喷,麒麟跑得过高通吗?当然。做了比没做强,不像小米,不务正业。随着小米在国内销量进一步下滑,其实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话,是很难在这个时代立足的,小米只是第1个,如果后续厂商不注重这方面的问题,摔得只会比小米更惨。近几年小米也尝试着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投入,相对于之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毕竟手机赚不了多少钱,小米的研发成本依旧是杯水车薪。
不过我们看到,在小米国内市场下滑的同时,小米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转战海外,目前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小米手机的销量有70%多在海外,国内不到30%了,可以说是国内前四大品牌中,海外销量占比最高的品牌了,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还是要佩服的。此外,我们看到在国内手机不给力之后,小米努力的发展其它业务,AlOT等等产品,并且都取得了成功。随着小米最新推出的MIUI12能否扳回在国内的销售量一些份额,这些就得看MIUI12稳定版什么时候出了。
小米销量手机小米手机份额
平台声明
推
C. 为什么小米亏损这么多
为什么财报看起来亏损?
小米的盈利增长也颇具戏剧性,2015 年是小米业务发展较好的一年,但当年小米并未实现盈利,而是亏损约 3.03 亿元。
到了被称作小米“问题之年”的2016年,反而实现了净利润 18.9 亿元。到了 2017 年,小米的净利润达到 53.6 亿元,综合利润率 4.7%,毛利率为 13.2%。
从 2013 年的 1.31% 到 2017 年的 13.2%,小米的毛利率几乎翻了 13 倍。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巨额亏损呢?小米财报看起来亏损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1、优先股导致亏损的原因:
由于小米在香港上市,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不同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
小米的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入负债,且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当小米估值提高,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越大,会计上的负债越来越大,资不抵债,自然导致累计亏损1290亿。不过这种“亏损额”越大,说明公司被大家认可的价值越高。
2、亏损额并不影响上市经营: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
在IPO成功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优先股的账面价值转换为股本金和股本溢价,账面亏损额“消失”,所以这个并不影响企业上市经营。
2015年,小米找投资人借了1个亿,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是 1个亿的现金资产,和价值1个亿的优先股负债。
2017年时,1个亿的现金资产还是1个亿,但由于小米估值提升,1个亿的优先股负债就变成3个亿了。此时就多产生了2亿负债,体现到损益表上就是2亿亏损。
但是,如果2018年投资人把优先股转成普通股,3个亿的负债,就都变成3个亿的所有者权益,变成净资产了,此时就会盈利。
所以,如果不计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话,其实小米是盈利53.6亿,看起来的亏损只是一次性并表造成的,可参考港股上市的美图。
D. 小米的利润率这么低,是怎么在2020年存下1080亿人民币的呢
你是小米手机利润低吧,人家做的是生态是平台,这些都是一本万利的,就像你要推广你的APP,你上架小米应用商店都要交钱的,可能用户充值一百元三十元都是小米的,这些才是大头,平台用户才是王道,你看看玩 游戏 的充钱多吗,这些与平台是五五分成的
小米的手机业务利润是非常低的,是所有手机行业里最低的,其他互联网业务和ilot业务小米的利润要比手机业务多,所以导致很多米黑就抓住这个点进行抹黑小米,说小米手机利润超过了5%,小米的手机利润常年保持在1~3%的利润率,其他业务在5~15%左右。。小米目前有1080亿现金,首先,并不是它的利润有1080亿,这是整个小米可以支配的金额,你们家有100万可以支配的人民币,请问,你是因为赚了100万吗?可以肯定,当然不是,因为只有傻逼会这样认为。。。。我个人目前欠款很多,一屁股债,很多都没办法还,扛不住了,但是,我也可以很自信的说,虽然我欠款多,但是我目前可以供我支配的现金总额,可以达到5万,为什么?因为我借了很多钱,还没用完,我可以马上花5万买一个LV包。。。。但是米黑就看到了,说“老三微微”去年赚了5万,可笑至极,综上所述,小米的1080亿是指小米11年来所有剩下的钱的总额,包括了利润,包括了投资人的钱,其他第三方投资的钱,以及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部分营业额
上市公司别说产品利润低,即使不赚钱亏损,一样会有很多现金,这就是股票。
公司上市的就是融资,募集资金,亏损的企业一样可以上市,只要市场认可,公司就很值钱。
你不会真以为小米只会靠卖硬件赚钱吧
首先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
小米发展的10年来(2021年4月小米成立11周年),在创始人雷军的带领下,逐步发展为世界500强(2018年成为世界企业最年轻500强)。
然而,雷军称小米公司目前累计了1080亿人民币现金,平均每年100多亿的入账,小米公司总被人认为“ 不挣钱 ”“ 利润率太低 ”,就很好奇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打实的积累,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发布会上雷军“炫富”
手机作为小米公司的主业,更是小米公司的发家基石,小米手机2021年Q1全球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三,手机虽然利润率非常低,但是经过十年来累计,加上雷军向来比较重视现金流的积累(雷军曾经接受采访说过),因此,手机定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的现金流来源。
2021年Q1全球市占率小米位列第三
小米最新旗舰小米11Ultra
包括小米手环,小米电视,小米智能家居等在内的大量ALOT智能设备。
自从2015年来,小米开始大量布局生态链产品,扶持生态链企业,几年的时间里小米公司在智能设备领域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
小米最新发布的几款生态链产品
互联网收入包括广告, 游戏 ,电商等互联网领域的收入。
比如小米电视大部分都自带30秒左右的开机广告、小米手机上预装的软件等等都是小米公司收入来源之一。
特别提出的是根据小米3.24号发布的2020财报来看,互联网收入占比不高,但是也是一部分收入来源。
近年来,小米公司包括其子公司连续多年投资各类公司包括生态链企业,比如前一阵的怪兽充电(即将在美国IPO)。
2020年小米公司就投资了40余家公司。
小米公司在雷军的带领下经过十年的发展,业务不断扩大,资金源源不断的积累,有了如今1080亿的现金流。
可以说这是小米,是创始人雷军一点一点的攒起来的,可谓来之不易。
作为普通人,不得不佩服雷军的能力,堪称创业者的典范。
雷军宣布“为小米 汽车 而战”
现金流,现金流不等于利润,现金流是账上可以用的钱。这些钱也肯能有很多是别人的。就和银行里的款子一样,你存进来,我我可以贷给别人。只要现金流不断裂就行。
利润虽然低,但周转快。一台手机,从生产返销售,利润5%,但小米一年能卖12轮,利润不算复利都是60%。华为这类企业,单台手机利润按30%,但一年只卖2轮,利润也是60%。所以耍猴还真是核心 科技 ,没这核心 科技 ,就只能通过提升品牌溢价来获取更高利润,这也是华为越来越贵的原因,荣耀也没这核心 科技 ,所以荣耀也越卖越贵。同华为相反的就是,没耍猴的核心 科技 ,还打价格战,然后就像乐视360酷派一样了。
靠买产品挣利润一分也攒不下,资本运作 资本 赚钱的结果。
反问:从哪里得来的小米利润率低?小米难道只有手机,优品估计快超宜家了吧?一个logo从方的变成不怎么方的就花了几百万,你以为品牌溢价是说的玩吗?订单式的销售,营销耍这么溜还零库存,利润率低在哪里?
补充说一下:小米进军 汽车 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是逐利的,不挣钱的买卖不干,之前标榜的口号听听就好了,别当真!二是芯片为代表的黑 科技 搞一半不搞了,典型的投机资本家行为,它有能力却不担当,不是道德绑架,而是真的格局不高!从包装梦想沦落到天天宣传产品部件性能的组装厂,不是他或它不行了,恰恰是钱多了!
小米净利润并不低,雷大哥说我们利润永远不会超过5%,实际上国产品牌基本都达不到[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E. 小米新财报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隐忧
5月26日小米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小米最近几日都是在走强的,看来市场基本还是认可小米的成绩。
小米第一季度总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54.7%,调整后净利润为77.9亿元,市场机构预期为49.2亿元,其中智能手机收入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69.8%,手机毛利率从8.1%增至12.9%。第一季度境外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50.6%,占集团总收入的48.7%。
这是“升的部分”,确实不错值得表扬,但是对于专业的投资人来说,需要看的指标远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自小米第一季度财报
我们再来看“降的部分”,小米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182亿元,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210.5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的解释是收入减少是因为2021年第一季度促销活动较少。小米的增值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同比下降8.6%,小米说是金融 科技 业务影响。
因为促销活动较少而导致的下滑。是因为小米历年在Q4季度会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进行大促所以会有一定的业绩波动。根据近四年财报的Q1季度去往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比对,环比下滑13.4%为 历史 第三高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不算夸张。但是否只是促销活动季节性暂时影响,还是系统性问题后续仍有待观察。
至于金融 科技 业务的调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自去年蚂蚁上市暂缓之后,监管发起的对金融 科技 业务和经营合规方面的指导。京东的京东数科也在调整之列,涉及小贷业务的小米金融当然也免不了整改,业务收缩在所难免。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小米金融涉及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金融 科技 等,可谓是牌照齐全。
图片来自小米
根据Canalys统计,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本季度小米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在欧洲地区排名首次达到第二,在拉美地区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三。
市场份额看着喜人尤其是海外,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海外业务近九成都是红米等中低端品牌,“加量不加价”还是挺让人担忧的。
图片来自雷军微博
2018年小米赴港上市的时候,雷军说小米的估值要应该是苹果乘与腾讯,但是机构分析师还是按照制造业企业给的估值,这让雷军很苦恼觉得他们看不懂小米看错了小米。
该怎么看市场还是有一些原则要求的,不是公司带 科技 两个字就能“上火星”,市场可能会暂时性判断错误但长期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雷布斯不是乔布斯”小米也不是苹果。
从营收类型来看,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占比67%,IOT与生活消费品占比约24%,两者相加就占到了91%,剩下的 游戏 业务和广告收入业务等占比只剩下9%左右。
而 游戏 和广告收入在互联网公司中历来都是大头,即便是在小米这部分毛利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这部分占比份额如此之少也难怪会被分析师看低,认为不是互联网公司。
或许有人会觉得IOT业务是有想象空间的,智能互联的新设备不能按照旧的办法去估值。
简单说就是客单价还是增长不足,增速不足利润自然也不太好。
再看跟友商比利润,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从2018年Q1以来至2019年Q3小米手机利润率远在oppovivo之后排在末位,尤其是小米一直标榜手机薄利润,在今天这个红海竞争下显得尤为残忍。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小米不是也能做广告吗?未来前景应该还是有的吧。不能完全否认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米广告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Q1季度至2021年Q1季度占比始终稳定在4%左右, 不是小米不想而是巨头发展太猛实在没机会,小米在互联网企业中只能排到第八。
图片来自 科技 说
曾几何时,小米的生态链旗下的紫米充电宝、华米智能手环、智米的空气净化器、九号机器人的平衡车,都是市场上的热门爆款但如今鲜有新品爆款。关于这点2020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总经理屈恒在内部会议上坦言,这两年来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了。
再来看看在小米的营收结构对比图,小米生态链收入增速一直是在下滑的,到了今年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总收入只有182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生态链的部分包含在IOT总收入中自然也是会受影响的。小米电视笔记本等方面收入并没有外界传言很高,占比始终只有20%收入稳定在50亿上下。
图片来自 界面新闻
总的来说小米生态链是在承压下行的,营收和增速目前看不到拐点希望,这也是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的结果。
在雷军的眼中IOT始终是小米的大方向,2019年小米年度报告指出,明确了5G+AI+IOT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战略方向。但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5G+AI”被删除了,改成了确立了未来新十年的和新战略 —— 手机 xAIoT。小米为什么不做5G了,这里不做猜测但是IOT是战略重心是毋庸置疑的。
虽是重心但是位置也会变化的。石头 科技 CEO昌敬在去年接受采访中指出,与小米的关系主要是看订单能不能满足达成共赢,潜台词就是说单量在两家的关系中比较重要。
图片来自亿欧网
要知道之前在蜜月期的时候,2014年至2016年小米会给与生态链企业两年独家赛道,之后才会有适度竞争。而现在的状况是在小米有品商城,石头 科技 扫地机器人面临包含小米十家左右的品牌竞争。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传出“逃离”小米生态链的声音,虽被多家生态链企业辟谣。但华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万魔声学等都推出了独立自有品牌,石头 科技 在2018年时,自有品牌收入14.8亿元,米家品牌收入14.4亿元,自有品牌营收超过50%。
尤其在营收增速下行和价格成本双降的背景下,小米还是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者加一个限定词“共赢”。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从10.7%增至14.1%,但仍在处于国内第四的位置,在国际市场也排到第三。不少人因此惊呼小米站起来了属于小米的时代来临了。稍微关注点新闻的都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很大原因是华为被打压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下降了21.6%,由2019年的2.4亿部下跌至1.88亿部,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第一季度市场只有16%位居国内第三名。华为中低端芯片被限购荣耀拆分,的确会造成一段时间市场真空期,但不意味着华为不会回来了。小米应该很清楚曾经荣耀是自己首当其冲的对手。
在IOT领域,华为在IOT上面制定了1+8+N战略,并推出了自己的HiLink标准,要在三年内做到中国三分之一IOT设备支持HiLink标准,还有独立出来的荣耀更是先行者。6月2日晚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方太九阳,都已经宣布接入华为鸿蒙系统。
图片来自华为商城
未来估计会有更多企业接入,比起重复造轮子还是直接借用更加经济。所以正在研发澎湃系列芯片的小米,是打算自研操作系统还是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看到很多媒体的文章总是喜欢神化雷军,觉得他做的一定大有深意是对的,小米这样接近万亿市值的企业应该很少犯错。这样想其实更多像是在抹黑,英雄无论你赞美与否他都是英雄。
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动态的复杂博弈,真实的商业要考虑的变量比教科书上复杂的多,所以是可能存在在某些方面错失机会实力不足,甚至战略战术失误的情况。小米的战略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合我上面说的现实情况分析,战术上的问题应该被重视。
F. 毛利下降的原因
毛利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上升,在买卖经营过程中成本价远远低于销售价,所产生的毛利率也就会比较高。可是如果成本上升卖价不变的话不但会降低了利润空间还会减低毛利率。
所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一旦产生成本上浮的情况,卖价也就会相应的提升,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证毛利率的稳定性,但是有时候成本虽然有一定幅度的上浮成交价却一直不变,这种情况多考虑是市场竞争力加大,从而不得不压缩毛利率的收入,一旦成本继续上涨就会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严重的还会产生金融危机。
毛利的特点:
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