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看soc只看手机
㈠ 为什么华为的芯片只有华为手机用
这个问题一定就会牵扯到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以下简称麒麟)和国外芯片了。
● 有人会说,麒麟不过是arm架构随便改改,比不过国外芯片,其他厂商不用。
● 也有人会说,麒麟是华为的备胎,美国制裁才转正,备胎就好不到哪里去。
数智风认为:华为的麒麟芯片只用在华为手机上,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华为的麒麟芯片确实是用ARM的架构来做设计的。开始之初也确实是备胎。但绝对不是随便改改,而是经过精心研究,把ARM的架构吃透,根据功能需要重新设计。
其次,那既然是精心设计,为什么没有给其他厂商用呢?原因也很简单,正是因为芯片源于ARM,还没有高于ARM,并且在外的名声都是备胎。华为只有在自己的产品上去实践,让大家真正的体验到华为麒麟芯片的好处,才会慢慢树立口碑,才会享誉全球。别的厂商才会有信心使用麒麟芯片。
最后,用于手机的麒麟只是华为海思芯片的一部分。海思芯片很早就用于华为的路由器、交换机。相当于华为已经在网络设备经过检验了很久。手机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正好赶上美国制裁华为,华为也是迫不得已就干脆转正了麒麟芯片。所以,现在自己的手机上使用。等将来麒麟芯片成熟了并有名誉了,各个手机厂家也会找华为,华为自然也会推给各个厂家。
麒麟芯片虽然现在性能、续航都已经非常不错,SOC的基带也做的不错了。但是以下两个方面和国际巨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①、在显卡GPU方面,还不如市面上高通、三星、苹果。
②、生态方面,华为HMS 也还未普及,HMS上的生态APP数量也还远远不够。
所以,华为还需要继续迭代更新自己的芯片,直到它可以全面对抗国际巨头。到时候相信很多手机厂商就会主动找华为合作,用麒麟芯片。
补充一点:目前视频监控领域,智能摄像机,海康已经在用海思芯片(虽然不是手机端的麒麟,但也证明了海思芯片的成功已经在扩大)。
麒麟芯片华为只用在自己手机上,只是因为芯片还不够强大,名誉还不够响亮。华为只有用自己手机来实践。用自己的手机产品告诉全世界,华为的海思芯片是OK的。当芯片已经足够抗衡国际巨头了,我估计华为也就功成身退了,转入高端的芯片研发,打造国产生态,不再角力成品终端设备。
这是企业阶段性发展策略,为何只有自己手机用,有几个原因。
一:这属于自研技术,最好的技术和应用一定是先应用到自己的生态里,华为也好,还是苹果也好,都是这样的路径。现在就给小米等品牌供货,可能会阻断自己的成长,为他人做嫁衣。
二:从产能角度看,也是受到华为没有完全开放技术,所以在代工厂的选择上,也是有限性,代工厂的产能也仅能满足华为需求。
三: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角度看,海思,麒麟等芯片上市没几年,还没有大规模得到市场的验证其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这就导致成本未必比高通低,所以华为在拿自己的手机作为练兵场,只有性能、安全等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同类芯片同级水平后,包括成本降低,才可能给其它企业供货。
首先我们要知道麒麟芯片是华为自主研发的一款CPU,只用在自己的手机上,并不对外销售,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目前CUP市场被国外垄断,作为国产的cup。
美国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当国产手机买不到高通、联发科等芯片时,或者万一我国公民像萨德事件一样集体抵制美货时,华为再把自己的麒麟芯片拿出来卖,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其实如果华为麒麟芯片足够强大,完全可以靠出售芯片给国产其它手机厂家,自己就靠芯片赚钱,但是目前的华为手机板块应该还是主要以手机业务为主,所以必须牢牢控制自己的麒麟芯片,保持优势,事实也证明有自主研发芯片的华为比国产其它厂商有明显的优势。
日前华为相关领导已经确认华为开发芯片只是为了实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和降低自身产品的价格,暂时不会考虑向国产的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提供麒麟芯片。
总的来说,华为实力越来越强,将来也有可能超过其他厂商,技术成熟产能上去后,外卖麒麟也是肯定的事情,不过外卖芯片也是有好有坏,大家作为看客,拭目以待就好。
第一:麒麟芯片是华为/荣耀手机的核心竞争力
几乎所有的安卓机都在使用高通的芯片,联发科和三星的芯片很少见,华为的麒麟芯片在产品布局和单体差异化上做的特别棒,比如麒麟810/820/985/990,遍布低端、中端、中高端和高端芯片领域,每一个芯片都比同级的高通芯片有竞争力,如果提供芯片给其他厂商,那华为/荣耀手机将会损失一项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麒麟820/985/990都是集成5G基带的芯片,跟高通芯片最大的差异化就是技术上的高低之分,如果骁龙865是集成5G基带的芯片,我不认为它的性能可以超过麒麟990。
第二:麒麟芯片的成本问题。
麒麟芯片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巨额的研发成本,我认为同级的麒麟芯片成本不会低于骁龙芯片,甚至会更贵一些,假设华为开放麒麟芯片,把麒麟芯片售卖给其他厂商,如果价格没有优势,其他厂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合作伙伴(高通),这样将会让麒麟芯片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比如同级别的骁龙芯片600元,麒麟芯片800元,友商选择麒麟芯片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除非麒麟芯片的价格跟骁龙差不多,不然麒麟芯片将会很尴尬,对自身的口碑会有影响。
第三:麒麟芯片的产能问题。
麒麟芯片的成品需要国外企业的支持,能保住如今的产能已经实属不易,如果加大产量,容易重蹈覆辙(被卡脖子)。
华为受到的打压太多,高处不胜寒正是如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华为正在逐渐把核心供应链和代工厂转回国内,做真正“中国制造”的手机,如今一切还不成熟,所以不能做太冒险的事。
由于华为的5G技术和芯片技术业界领先,并非泛泛之辈,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很多举动也都是无奈之举,等到华为可以完全把控自己的产品了,公开芯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华为之所以花费巨资研发芯片,主要是摆脱海外的垄断,并且和对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自从麒麟芯片推出之后,华为使用高通、联发科的芯片就少了很多,基本都是在低端机型使用高通的处理器,高端手机全部改用自主研发的麒麟处理器,而且随着麒麟处理器的不断强大,供货的慢慢完善,估计以后华为的手机会全部使用麒麟处理器,就像苹果公司一样,在处理器方面不依赖别人,实现自给自足。这也是从战略安全角度考虑。
第一 产能不足,毕竟核心技术还受制于台积电;第二 性价比不一定比高通好;第三 ,这是华为核心竞争力的一环,暂时也不想与人分享。
华为作为一个通讯技术起家的公司,目前看来在芯片的规划设计上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尤其是麒麟处理器,从去年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最新芯片960已经能够和骁龙821分庭抗礼,某些方面如通信能力和功耗控制上甚至更优,堪称进步神速。华为和三星一样即生产手机同时也在制造芯片,为什么没有像三星一样给别的厂家供货呢?其中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麒麟处理器的成本太高,导致麒麟处理器价格居高不下, 也就是性价比比较低,其他手机厂商实在不敢选择麒麟处理器。如果不是华为自家使用,利用华为的整体质量和品牌推广,根本就卖不出去。华为也有过用高通处理器的想法,但还是在自家的麒麟上面坚持了下来,从麒麟920开始初见起色,到后来抓住了骁龙810发热严重的空挡机会,得到了大跃进似的发展才有了今天。但目前相比高通和联发科,华为芯片的成本依然比较高,如果外售并没有价格竞争力。
其次就是麒麟处理器供货不足,产量上不来,就算有厂商享用麒麟处理器,华为也很难提供充足的货源。华为如今的芯片技术虽然给力,但是并不是自己生产,有实力的代工厂商不外乎三星和台积电两家,找三星代工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台积电。可是相对于台积电另外的大客户联发科与苹果而言,华为还“太年轻”,所以台积电会将大多数的产能留给高通、苹果和联发科,这样也导致了华为能够从台积电那里得到的产能只够自己用而已。
其实,总的来说,要不要把自己的处理器外销给其他厂商,这件事本身就有好有坏。卖贵了别人肯定不买,卖便宜了冲击自己的销量。更害怕别人直接把自己的高端芯片用在低端机上,冲击自己的手机利润。但其实外售芯片一定是华为的梦想,只是目前的条件还远未成熟,为了扩大自身市场,以后华为必然会逐步外售芯片,大家拭目以待就好了。
好几个原因:1产能,华为手机销量太多,本身就可能不够用;2差异化,特别是在某些部门,对信息安全要求高,产品自主可控;3底层硬件逻辑不一样,给其他手机品牌,还需要进行培训可能存在技术泄密等。
因为华为海思芯片只是华为内部使用,并没有对外销售。但未来这种模式可能会改变,现在的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光5G手机芯片就有好多款,如:麒麟990集成5G基带,麒麟985集成5G基带,麒麟820集成5G基带等中高端移动SOC。华为也对外透露未来可能会给其他友商供应芯片。
因为自研的麒麟芯片是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都知道苹果手机体验好,一方面是因为A系列芯片本身性能强大,还有就是苹果能根据自家IOS系统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拿自己的芯片来适配,所以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的麒麟,能够最大限度的根据自家手机的特点进行优化定制,比如华为最新的P20拥有很强的拍照功能,离不开华为对麒麟970的ISP图像传感器的优化,同时华为还能把自家成熟的基带技术融入麒麟芯片,这些都是麒麟芯片和华为手机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
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总是最安全的,万一高通和联发科不给供货芯片或者产能不足,很多手机厂商就得干瞪眼,而华为严格控制住麒麟芯片就相对安全多了,同时也降低了对其他芯片厂商的依赖。
如果换个思维,华为打算出售麒麟970给友商使用,但是价格怎么定呢?如果定的较高,保证利润率,但是麒麟970的整体性能还是明显不如高通骁龙845,如果定的较低,利润得不到保障,再说还有价格更便宜的联发科在那里,很难竞争的过。
如果说其他手机厂商低价买进了麒麟970,那么很可能会有不少搭载麒麟970的国产手机卖到1000多元,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华为自家手机的销量,毕竟华为现在搭载麒麟970的手机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因为出售芯片而让其他厂商拉低麒麟的定位,并影响自家手机销售的事华为肯定不会干。
华为即使想敞开了供应,能否有足够的产能也很难说,毕竟华为目前的手机已经在国内外全面铺开,在国内更是数一数二,如果再开始对其他手机厂商供应芯片的话,恐怕很难满足需求,至少也是一件很操心的事情,不如把这些精力投入到研发当中。
就在近日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已经明确表示麒麟芯片不对外销售,其实主要还是为了保持自身手机的竞争力,再直白点就是为了保持利润。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的华为有可能会出售麒麟芯片,但我想那一天麒麟芯片应该有足够的实力跻身于最强手机芯片之列。
㈡ 为什么总有人鼓吹手机芯片性能过剩
手机芯片过剩与否是相对而言的,假如你只是用来聊微信、看新闻等一些日常操作,那么现在的高端处理器性能肯定存在过剩的现象,但假如你用来玩手游或运行一些吃硬件的应用时,那么永远没有性能过剩一说,越来越复杂的应用任务会催生着芯片的性能越来越高,甚至永无止境。
手机性能高低的表现为,在处理一定的任务时,硬件是全力以赴还是游刃有余的在工作。就拿现在的大型手游来说,即使是强如骁龙855处理器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才能保证更清晰的画质和更流畅的运行,并且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散热才可以,在这一方面性能又怎么会过剩呢?
当然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玩 游戏 的,不过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升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任务程度更加复杂,所占用的硬件资源也会越来越多,就好比现在的微信和几年前相比已经增大了不少,拿几年前的手机配置运行现在的软件虽然可以使用,但绝对会很吃力。
总的来说,为了满足越来越丰富的功能,手机系统和应用都会占用到越来越多的硬件资源,性能的提高同样也会促使更加复杂的任务产生,所以性能过剩只是相对而言的,这就好像人类的欲望一样,有的人解决三餐温饱就可以满足,而有的人即使拥有再多都嫌不够,手机性能的过剩与否和这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手机对于人们来说更多的还是一个通讯工具,只是这个通讯工具非常全能,既可以看新闻还可以看视频,开车的时候可以做导航,发现美景可以拍照,无聊的时候还可以玩 游戏 和听音乐,经过这么多年手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后,芯片的性能已经达到了一定地步,但是人们的使用需求却变化不大,仍然是用手机在做之前那些事。
看看现在的麒麟和骁龙高端处理器,动辄8核以上的CPU,还分成小核与大核协同工作,虽说手机芯片和电脑芯片架构不一样,但是主流电脑的核心数也就在4核左右,然而手机在几千年就出现了大批8核以上的芯片,发展速度确实有些过头了,毕竟APP开发者如果想对多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实就要求不高的用户而言,如今千元级别的手机芯片就足以满足需求了,甚至有时候和中高端手机用起来也没什么区别,除非你热衷于大型手游,高端手机芯片确实能达到更高的帧速和画质,但是不玩 游戏 的话,恐怕90%以上的使用场景你都难以感觉出2000元手机和5000元手机的差距。
所以说手机厂商们一方面在挖掘更高端的手机应用,比如虚拟现实VR和AR技术,4K显示屏等等,这些都会对手机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不至于让现在的手机芯片出现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各品牌手机也在发掘除了性能以外的产品特色,比如更好的摄像头,更快充电速度等等,因为这些相比枯燥的手机性能而言更能体现出进步。
文/小伊评 科技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手机处理器的性能确实过剩了。9月16号,苹果发布了世界上首款基于5nm工艺打造的移动处理器——A14 Bionic,作为业界第一款采用全新工艺打造的CPU,A14却并未带来多么颠覆的性能革新,相比于采用7nm EUV工艺的A13处理器, A13的CPU性能提升仅为16%,GPU的提升甚至只有8.3% (根据发布会上苹果公布对比A12处理器的提升幅度推算得出),这应该是自A系列处理器问世以来CPU和GPU性能提升幅度最小的一代,与之相对的,苹果却加大了对于NPU的重视程度,从A13的8核心NPU直接升级为16核心的NPU,AI性能提升巨大。
削弱CPU和GPU的提升幅度,增强NPU的性能提升,作为手机行业的风向标的苹果这波操作已经在向外界透露出了一个信息—— 单纯提高手机芯片性能的意义并不大 , 如何在有限的性能提升的情况下做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
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推动PC行业CPU和GPU性能不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没错,就是 游戏 ,准确点说是大型的单机 游戏 ——光线追踪,更加真实和丰富的细节,2K,4K甚至8K的分辨率等等无不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这个驱动力对于手机这个载体来说却并不适用。
首先是因为手机的屏幕尺寸的限制注定了一款 游戏 的画面哪怕做的再好,再绚丽都无法带给消费者那种耳目一新的临场感和代入感(你会盯着手机屏幕去看风景么),这就是为什么电影行业在电视大行其道的今天依旧不会被取代的原因之一,电视哪怕再大都不会有巨幕电影那样的沉浸感,手机也是一样的,那些对于 游戏 画面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一定不会在手机上浪费时间,电脑或者 游戏 机+电视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其次,手机作为一款移动设备,是不可能无时无刻连接电源的,而且电池容量也不可能无限的做大,这就对手机处理器的功耗框定了一个严格的范围,如果一款 游戏 的画面过于精良,对于处理器的负载过高的话,其注定不会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手机 游戏 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会以具备普适性的网络 游戏 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那么既然是以网络 游戏 作为发展方向, 游戏 公司为了兼顾低配的手机,其 游戏 需求配置自然不可能定的太高。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就缺乏了内在的驱动力。说到这,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以下,目前可有一款热门的 游戏 能够真正榨干手机的性能么?真的很少,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款《崩坏》了,至于像《光明山脉》《方舟进化》这样的 游戏 ,说白了大家都是上去跑个分而已,真正好好去玩的有几个呢?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并不是所有手机用户都玩 游戏 的。
如果一个用户使用手机只是为了聊微信,看微博,打电话,看B站的话,一款旗舰手机和一款中端手机带给他的体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什么?你说旗舰手机打开软件的速度会更快?拜托,那零点几秒的差别对于使用者而言只要不刻意的去对比基本上就感受不出来。
至于手机的其他功能,譬如手机拍照,成像,双扬声器,电话通信等等和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紧密,旗舰处理器也许可以带来更加出色的体验,但也仅仅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必需品。
所以,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旗舰处理器的性能其实是浪费的,他们很难有真正发挥作用的机会,只不过配备旗舰芯片是一款高端手机的必备条件罢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被动的去接受了这个现实罢了。
我就是其中一个“鼓吹”手机芯片性能过剩的用户。我不能接受的:不是处理器性能过甚,而是手机商家会一个劲的发布新的旗舰处理器,然后告诉我们:快来使用新处理器,那些老处理器已经过时了!
更主要的是,现在手机商家喜欢用跑分定输赢,比如安兔兔跑分。骁龙855刚出那会,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一窝蜂的将跑分作为宣传的重点,似乎没有跑到40分,都不好意思的说。
这种宣传,会让我们消费者有这样的误区:处理器跑分越高,手机性能越好。更为关键的是:它们会进行对比,什么CPU性能提升45%,GPU性能提升20%等。
于是,普通消费者怎么知道处理器好坏呢?在我们想法中已经慢慢形成,处理器跑分越高就越强。这种想法的危险地方是,我们过度的宽大处理器性能,而忽略系统的优化。
这一点,我比较欣赏iPhone的A处理器,在老款的iPhone手机中,即使A7,A8这样的处理器依然能够流畅运行,能够 游戏 等等。
我们不反对处理器的进步,我们反对的是过度宣传处理器性能。要知道即使现在低端的处理器,也能流畅运行。
对于非专业人士,只针对那些仅玩玩QQ微信,王者荣耀这种低配置要求App的用户而言,确实过剩了
芯片性能是不会过剩,更快更节能是永远的发展方向。19年,主流中高端soc主要是710 ,712 660 675等,这些soc在工艺制成上略有不同,但是实际体验上其实差不多。为什么前年的660和今年的712体验差不多呢?难得是二者性能真的相差不大吗?其实不然,二者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跑分体现出来,或者发烧友们通过具体的参数也能评出优劣。但是一般消费者却做不到。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理论和实际差距。处理能力提升百分之40,听上去好像厉害,其实也就是原来处理需要0.5秒,现在用0.3秒。考虑到内存或者闪存还有屏幕触控反应时间以及系统优化,实际差距更小。而目前来看,soc的历代升级性能提升40%的很少很少。
二、软件适配,安卓机软件适配永远都是被动的。什么意思呢?譬如:新出了mix4,然后你需要装个淘宝app,事实上这款app不会提前给你的mix4做优化。直到app运行发现很多bug然后反馈回去,才给你推送更新,修复bug。soc性能越好,小bug一般用户越感知不到。但是app商不会主动给你的某款手机做优化,这也是安卓机体验不如iOS的原因。
三、投机取巧。典型就是OPPO带头的专属 游戏 优化,先说明,这种行为并不坏,分你怎么理解。王者荣耀要求的配置并不高,但是过去你会发现即便是835运行起来也有时候不太流畅,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说的第二条,厂商不会主动给你适配。但是,你给钱求人家就另当别论了。最了解app的自然是app开发商了。财大气粗的手机大厂分分拿钱把主流 游戏 app优化了个遍。所以,835 845和660的体验差距就没多少了。不过,蜜月期一过就不一样了。最典型的就是625和很多早期660机型,明显玩 游戏 不给力。因为厂商砸钱优化必然是砸在新发售机型上,老机子型,你还是丢一旁换新机吧,手机厂商们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四、软件开发的滞后性。不管是 游戏 还是软件,你开发的目标当然是尽可能适应更多的机型,如果开发一块只有旗舰款才能有足够性能运行的机子,那他的用户量天然的就少了,不会有这样的傻子。因此,世面上几乎所有的app都是以保证大部分机型都能流畅运行而开发的。
那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更强的就没必要?如果,你是年年换新机的“有钱人”,那我没话说。但是,如果你是希望买一款用个两年甚至跟多还像尽可能的有个好体验的话,买旗舰soc还是有必要的。优点如下:
一、只有最旗舰的soc才能保证性能的充足,660这样的soc在未来一年里沦为最底层是必然。最典型的就是redmi已经下放660到千元机了。
二、看不见的性能差距。譬如:ai技术还没多少实用性的东西,但是同样支持的660和855 ai性能差距天壤之别。soc可不仅是cpu gpu这么简单。除此之外,中高端和旗舰soc差距大了去。不然,为啥三年835从来不会下放到中低端。表面的跑分712已经追上835了。但是用835对很多手机厂商来说不划算。
三、用不落后,前年米6采用的是835,至今流畅,当然。摄像头规格 电池容量缩减 硬件层面的自然老化是必然。但是,这款手机的短板永远都不会是soc。那么,同期的660 625机型如何呢?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很多人说手机的soc就像 汽车 的发动机,排量大只会费油,动力够就行。但是,我想很多人都希望, 汽车 猛踩油门的一瞬间把别人远远摔在后面。那种快感体验了一次,怕是永远的忘不了。
在很多时候所谓的手机芯片性能过剩并不是说技术上追求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芯片没有必要,而是很多消费者频繁购买采用速度更快能耗更低芯片的手机这件事没有必要。
几年前的手机很多屏幕分辨率之低令人发指,每个像素都像是个大果粒;王者荣耀的大火和普及和处理器的飞速发展直接相关;手机高清视频拍摄、流畅播放都需要更快更强的芯片;很多人应该都有多年前被安卓后台程序搞到几乎死机的经历。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和芯片升级息息相关。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你的手机只是用来上上网,发发朋友圈,就没要非要上5G;如果你不怎么玩大型手游和编辑高清视频,那么什么华为旗舰、苹果新款都不应该在你的考虑之内。
让手机芯片性能过剩的并不是追逐更高性能的技术研发者,而是鼓吹消费主义的商家和陷入消费主义的我们。
说手机性能过剩的那些用户肯定都是聊个微信,看看在线视频,偶尔拍几张清晰度不高的图片。就像诺基亚时代的手机一样。
科技 类的产品到后来肯定是越来越好,各方面的标准肯定是越来越高,性能方面,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这是趋势他只会往前走,永远都不会倒退。可能只是会走的慢一点而已。走的慢的都是在挤牙膏。
现在我们普通用户使用手机的需求无非就是,聊聊微信,看看新闻,在线看一个视频,偶尔拍几张照片。这种日常普通的需求。配合使用现阶段的手机,配置处理器,来使用的话,性能肯定是绰绰有余的。但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这样的一个操作。
有一些用户喜欢玩一些大型的网络 游戏 ,或者对配置要求比较高的单机 游戏 ,这个时候对性能配置就高很多了。那如果说你性能跟不上的话,反应速度就会慢,出现卡顿,显示画面就会掉帧,画面不清晰。而且每一代的软件 游戏 更新过后,对配置的需求就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个比方说,你使用16年的手机聊微信,你可能到了19年20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使用的微信,就会显得速度比较慢。因为每一年的微信都在更新,但是你的手机硬件配置没有更新,所以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就会一步一步的提高。
还有一种场景,现在的手机对拍照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了,要求这个拍出来的照片清晰度越来越好。这个就对手机的处理器的算法要求很高。只有高性能的处理器,在拍照录影方面的要求,可玩性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完全不存在手机性能过剩的这一种说法。说这种话的用户肯定都是用老人机。
其实“性能过剩”这种说法在前几年就有了,这种说法不仅在手机圈有,在PC圈也很常见,那为什么总有人鼓吹手机芯片性能过剩呢?
其实在几年前就有人有这种说法,认为现在的硬件完全够用了,没必要过于堆性能,还不如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上。
通常说性能过剩的人都是对手机没有重度使用的用户,这部分人平时就是聊聊微信,看看小视频抖音之类的,或者就是浏览一下网页,根本就没有高性能的需求。所以这部分人看着每年新发布的芯片又涨价了,心里自然不开心。总有种我手机还能用,你却变着法的要我换手机的心里,心里自然很不爽。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确实有性能过剩的嫌疑,因为这部分人的需求就那么点,再多了也没用。就说这华为海思麒麟820,其性能都可以跟麒麟970过招了,但话又说回来,麒麟820的手机真没比麒麟970的手机贵到哪里去。
性能过剩只不过是部分消费者的一厢情愿罢了我记得前两年很多人都说“性能过剩”,但这两年为何这种声音还少了呢?我记得是前两年某一年王者荣耀更新新赛季,更新包一下来到3点几G,一更新完这个 游戏 ,好多手机都吃不消,吐槽腾迅负优化。
但说到底这一次是腾迅的更新步子迈大了,所以大家的感知变强了而已。要是像之前那样按部就班的更新,可能大家就会感觉手机性能驾驭这些 游戏 还绰绰有余。毫不客气的说,只要软件厂家想,每一次更新多加一点功能,那手机性能就不怎么够,完全没有过剩的说法。看看吃鸡 游戏 ,每次更新包多大,升级一下画质,现在还有高刷新率,性能蹭蹭蹭往上涨,所以永远不要迷信手机性能过剩,那只是软件厂家还没发力而已。
我一直倡导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即使硬件稍微多一点,软件没有跟上来也是暂时的。现在5G一来,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这时候性能过剩的说法就没有了。所以想要把手机性能榨干还是很容易的,加功能,加特效,加画质,加速度。 科技 发展就是如此,所以不要迷信性能过剩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一边是这个说法,一边手机硬件厂商每年花大力气不断的更新换代,推出新的硬件呢?归根结底, 手机芯片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话题,这个相对表现在用户的相对与时间的相对两个方面。
手机的用户群体广大,小到刚上学的小学生,大到退休的老人。这么大的用户群体,他们用手机的场景和需求又各不相同。可能年轻人喜欢用手机打 游戏 的居多,比如崩坏3,刺激战场这类手游是极其受欢迎的;而中年人和老年人用手机主要是用来做联系工具,最多用手机刷个新闻。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两个用户群体中对手机芯片的性能的要求就出现了分化。可以说,只要不打大型的3D 游戏 和使用耗性能的应用(比如AR,VR),2000块的手机与5000块的手机根本区分不出芯片性能。那么不玩3D 游戏 ,不用耗性能应用的那些用户自然就发出了手机芯片性能过剩这样的说法。
还记得当年在小米1,小米2的发布会上,雷军发出了“小米,为发烧而生”的情景。当时小米使用的骁龙800和810那可是手机芯片中的旗舰,性能在当时真的是机中翘楚。那么,设想一下,把小米1和2拿到现在来使用,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恐怕装几个社交应用,新闻应用,就会卡顿的不能愉快使用吧。因为现在市面上app对手机芯片的性能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想要app功能更加丰富,界面更加好看,启动更加快捷,硬件的提升是必须的。虽然在当下感受不到,但是把它放到长远来看,它绝对是一个逐渐跃升的过程。这也直接说明了为什么硬件厂商每年不惜余力的推出自家的芯片产品。
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手机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缩短至不足一年,刚出的旗舰芯片手机才到手10个月,下一代旗舰芯片又发布了。这样快的更迭速度,在前面说的这个长远过程中间隔太短,用户根本都体会不到性能有多大的改进。所以,这时又会有手机芯片性能过剩的说法出现。至少从这个维度来说,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大多不必理会手机芯片性能是否过剩的说法。最关键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定位在哪儿,使用时间大概多长,挑选性能适合自己的手机就好。
㈢ 为什么有的人买苹果手机从不看硬件配置,买安卓手机却那么在乎配置呢
买苹果手机不看配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苹果手机在横向对比同时期的安卓手机时,它的硬件性能就是最强的。比如iPhone 11 Pro的A13处理器和同期的三星Note 10的高通骁龙855 Plus处理器相比,优势就不止一点半点。即使是三星S20的高通骁龙865处理器,相比苹果A13在刨去5G功能之外,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至于很多网友买二手的苹果手机也不看配置,甚至有人在2020年还打算买二手的iPhone 8、iPhone 7,这就见仁见智了。很多网友可能早几年的时候用过一段时间安卓手机,但是四五年前的安卓手机如果配置一般,系统就会很卡,尤其是当年“高价低配”的安卓手机大行其道,很多网友都被坑过,对安卓手机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所以这部分用户宁可卖两三年前的二手苹果手机,也不愿意买最新的安卓手机。这都属于个人的选择,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㈣ 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
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客观地说,电脑CPU与手机CPU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它们是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这就好比拿2个不同的行业进行对比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当然,如果硬要进行对比,也是可以挤出一些东西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CPU
三、电脑CPU在性能上远超手机CPU。
由于采用的架构不同,集成度的不同,电脑CPU在运算能力上比手机CPU要强N个级别。现在的手机CPU和电脑CPU,在工艺制程上差不多,都在采用7纳米的工艺制程,体积大小相同时,两款CPU内部晶体管相差不大。但是,电脑CPU的体积都比手机CPU的体积大得多,内部没有集成其它模块,比较专心;而手机CPU体积较小,且里面集成了很多的其它模块,比较花心,真正的cpu模块并不大(如上图标红处就是麒麟990芯片soc的cpu模块),所以,在整体运算能力上远远落后于电脑CPU。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脑CPU和手机CPU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各有各的优势。术业有专攻,这并不只针对我们职业而言,对于电脑CPU和手机CPU来说,也是非常贴切的。
㈤ 手机带soc好还是不带SOC 好
每个手机都有soc,也就是处理器
SoC称为系统级芯片,也有称片上系统,意指它是一个产品,是一个有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入软件的全部内容。同时它又是一种技术,用以实现从确定系统功能开始,到软/硬件划分,并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
㈥ 为什么很多人看手机只拿处理器说话,其他什么都不管了
有很多手机用户根本就不懂手机配置,所以他们会把手机的处理器性能当成手机的性能来看待,这个想法其实非常幼稚。
在我们选购手机的时候,如果一款手机的处理器非常好的话,处理器确实可以给这款手机加分,但这并非意味着处理器可以完全决定手机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对于那些功能型手机来说,不同的手机的配置特点各不相同。有些手机会更加关注拍照功能和成像功能,有些手机会更加关注用户的游戏体验,所以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配置适合自己的手机。
以我个人来看,每个用户都要充分评估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判断什么样的手机适合自己,同时也能判断什么样的手机最具有性价比,我们不能简单根据手机的处理器来评价一切。
㈦ 手机拍照跟SOC关系大吗
在不加外挂isp情况下,基本上soc好坏就是拍照好坏最好的区分。但是不同soc带的isp不同,所以看isp
㈧ 中国急缺的soc是手机的么
中国急缺的soc是芯片,长期看,只要产品达到大量生产的阶段,ASP价格方面势缓,尤其对中低端手机SoC市场的影响是必然。
㈨ 为什么大部分人买手机都先看处理器
大部分人购买手机都是要看手机的配置的,手机中重要的就是处理器了,处理器的好坏决定了手机的性能的。
有些喜欢拍照的人,可能会更重视手机拍照性能的吧。
㈩ 手机芯片为什么非要做成soc,而不是CPU和GPU,ISP分开的形式
高集成度是未来芯片行业的必然方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手机芯片要做成SoC的原因。现在手机的SoC包括了CPU、GPU、ISP、声卡、基带、内存控制器等一系列芯片。事实上,现在桌面级CPU中也集成了众多的其他芯片,包括内存控制器、集成显卡;GPU也以HBM显存作为发展趋势。做一说做成高集成度的SoC是整个芯片行业的趋势,而不是手机芯片这一块。
其次,手机在向着越来越轻薄的方向发展,所以手机内部的空间是非常重要,高集成度的芯片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机内部空间的使用率,降低手机的设计难度;同时也缩短了手机的开发时间,有利于产品更快上市。
从芯片设计者来说,提高手机芯片的集成度也有利于产品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竞争力。因为在SoC的内部可操作空间和芯片之间的贷款都可以有SoC厂商控制,如果采用单独芯片设计的话,前期的晶圆开发成本就会非常高,只能依赖高集成度以及大量出货来维持相对低廉的成本。
前面有答主提到了制程工艺的问题,实际上,制程工艺的作用确实是可以提高缩小晶圆的实际面积,但是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芯片的面积并不会有明显下降,现在很多厂商的芯片并不会有明显缩小面积的行为,而是注重晶体管数量,用晶体管的规模换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