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讀古詩
A. 孩子就是不肯背古詩,怎麼辦
可以用一些兒歌的形式去逐漸的引導孩子,不能
讓孩子對古詩產生厭煩,也可以用獎勵的方式,比如今天背過一首就可以看動畫片之類的。但是要注意孩子的量,適度去背誦
B. 孩子不愛讀古詩怎麼辦啊啊
我覺得這個不能強迫,現在的小孩逆反心理很重,你越讓他干他越不幹。如果你真想讓他讀古詩,就平常沒事自己多讀讀,在他面前多看古詩的書,多念古詩的詩句,讓他感興趣自己來找你學習探討。
C. 小朋友不願意背古詩怎麼辦
1
家長以身作則。
說教是最無用的教育方法,而最有效的教育就是家長的以身作則。以背詩詞為例,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愛上詩詞,那麼你也要愛詩詞,至少不能夠反感。如果你能夠經常背誦或者和孩子一起背誦,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先激發興趣,再設定獎勵機制。
對於孩子來說,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在興趣中學習,一個是學習與獎勵機制結合。如果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夠則可以試著用獎勵機制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獎勵的內容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定才能夠起效。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家長要堅持原則,不能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妥協。獎勵措施要合理、適度。
3
背誦方法要科學。
在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和養成習慣之前,家長要堅持有效陪伴孩子學習。所謂有效陪伴,就是引領或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而不是孩子在學習,家長在旁邊看手機或做其它事情。
家長要教會孩子背誦的方法,有方法,再加上多次重復,自然會很快背誦下來。
按照這三點來做,孩子都會愛上背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望採納
D. 孩子不願意背古詩,記不住怎麼辦
1. 關鍵詞記憶法
關鍵詞記憶法就是在每一句古詩詞中選擇一個關鍵詞,然後將關鍵詞進行串聯,讓孩子概括古詩詞的大意。需要注意的是,關鍵詞的選擇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人、事、物體」等具有指向性的名詞,也是可以「情感、動作」。我們以最為常見的《詠鵝》為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每一句的關鍵詞可以是:鵝、曲項、白毛、紅掌。
將這四個關鍵詞所代表的畫面串聯起來,只要孩子腦中有這些畫面,古詩便能脫口而出。
2. 情境記憶法
情境記憶法比較適合一些情境性較強的古詩文,比如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虛實結合,淺顯易懂,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一貫的浪漫風格。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當成一個故事,記住其中的場景和情感,比如:詩人李白臨別之際「乘舟欲行」,友人汪倫帶著村民急忙趕來「踏歌送行」,李白觸景生情,發出感慨,並留下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可以抓住這三個情境生發生的先後順序來進行講解,分別是:乘舟欲行、踏歌送行、感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情誼。只要記住這幾個情境,這首詩就背下來了。
3. 無意識接收法
無意識接收法,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洗耳朵」,「洗耳朵」是學音樂的孩子最常用的一種記憶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學習和記憶古詩詞。
家長可以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重復播放經典的古詩詞音頻,或者直接拿古詩詞音頻當家庭中的背景樂,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這些古詩詞就會「印在」孩子的腦袋裡。
網上有許多古詩詞的音頻,家長們可以自行下載,也可以在「喜馬拉雅APP」上選擇「小學生必備古詩詞」和「古詩詞朗誦賞析」等欄目進行播放。
4. 古詩詞接龍法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過一段時間古詩詞後,在閑暇時間玩古詩詞接龍的游戲。家長和孩子可輪流擔任出上句和接下句的角色,比如:家長先出「鋤禾日當午」,孩子接對應的下句;孩子也可以出「大漠孤煙直」,家長則接相應的下句。
這樣的小游戲既可以促進親子互動,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記住這些古詩詞。家長通過建立全員參與的學習型家庭,可以激發孩子的勝負欲和掌控感,進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可以讓他們主動去多背多記。
E. 小孩不喜歡古詩詞,有沒有方法讓小孩子愛上詩詞
孩子不喜歡讀古詩?那是方法不對
今天我們繼續來解讀一下《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
其實我們古代的詩歌,很多時候創作都是離不開地理的,你要不信,我們下面就去瞧瞧!
唐朝詩詞江山中最閃耀的明星莫過於李白,李白24歲出蜀飽覽山河大地,這是他第一次離開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家鄉,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親人!
出蜀之後李白一路興致盎然,他真正體會到了詩與遠方的樂趣所在!
這就和我們讀完高中,終於踏上遠方大學之路,覺得世界又大了一圈,這種大是此前一直壓抑在心中的,只是存在於想像的,而突然間的實現讓心境變得激動昂然!
李白也一樣,李白童年時期便熟讀《詩》《書》、《諸子百家》,有著非常強的文學基礎,所以我們看李白的履歷會發現,在15歲時,李白已經名震蜀地,是個在蜀地非常紅火的少年!
24歲這年,李白遇到了名士蘇頲,蘇頲告訴他遠方有更大的世界,這一下打開了李白新世界的大門!
李白當時揮筆寫下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是的,李白決定仗劍走一波天涯,於是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踏上了詩與遠方!
那一年李白從重慶來到了巫山,出蜀至宜昌,此後轉入湖南嶽陽,朝著夢寐以求的揚州而去!
在這段路上他寫下了無數令人驚嘆的詩篇,包括其中最有名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他去揚州的時候過廬山的時候寫的,詩成名動天下,無數詩人寫過廬山瀑布,但他們眼中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眼中的廬山瀑布,可以說完全是不同的瀑布!
李白眼中的廬山瀑布無疑是最為壯麗的景象,李白透過廬山瀑布彷彿看到了天上的銀河傾瀉而下,在現實之中李白賦予了無限的想像力。
開元十四年,李白26歲,離他離開蜀地已過去兩年。這一年李白終於到達了揚州,這是他心中夢寐以求的揚州。
可到達揚州後,李白卻沒有心情去欣賞揚州的秀麗風光,因為他病倒了!
在達到揚州後,他生了一場病,只能一個人居住在揚州的施捨。
李白是詩仙,但同樣也是個凡人!
人在什麼時候最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呢?
當然是人不在家鄉親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為思念,曾經有詩與遠方作為念想,波瀾壯闊的山河美景讓李白不再孤單,可病倒在揚州的施捨之後,李白有了時間思戀家鄉,思念親人,人也變得多愁善感起來!
於是李白看著窗外的月光寫下了著名的《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看似非常簡單,但實際上李白在這首詩裡面運用了許多技巧,比如遠近的對比,從床前的地上到抬頭看到明月,而隨著目光的轉移,李白的思維也發生了轉移,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從描繪月夜的景色轉移到了對故鄉的思戀!
這種抬頭與低頭之間,將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李白的詩之所以有著神奇的美麗,是因為他的詩裡面總是帶著很濃厚且很直白的情感,他毫不掩飾此刻自己多愁善感的思緒,讓人看到了李白不同的一面!
所以,我們讀詩的時候也可以了解一下這首詩背後創作的故事,李白不到廬山寫不出《望廬山瀑布》,不到揚州也寫不出《靜夜思》。
可見把詩詞和地理聯繫到一起,能更好的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也容易讓孩子更好理解詩中的意思,並且還能擴展知識!
很多孩子單純的去背古詩,其實就是沒有找到好的方法,用地理、歷史去理解古詩詞,這才是好方法,找到了好方法,自然不愁學不好古詩詞!
所以不二在這里給各位親們推薦這套《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這本書通過用地理的方式把一百六十首詩講解出來,集地理、歷史、詩詞、掌故於一體,配上精美的圖片,能夠讓孩子一眼就愛上詩詞。
F. 兒子快五歲了,不願背古詩怎麼辦
那就讀,熟能生巧,我舉個例子,我每天都路過一個葯店,那回復的天天都在放一個腳氣葯膏的廣告,我沒有特意背過,但是我現在已經倒背如流。
G. 孩子不願意背誦古詩詞咋辦
應該從身邊的小事慢慢引導他,讓他知道古詩中其實包含了很多有趣的知識,歷史故事等,提起他的興趣,古詩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