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老是出汗
『壹』 家裡的小孩經常出汗,出汗多的原因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家裡的小孩經常出汗,出汗多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這屬於生理性的原因,還有一種出汗多是屬於病理性的原因,比如說,長期的營養不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症,都會引起身體出汗的現象。
第2種導致家裡小孩經常流汗的原因,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原因,病理性的原因也分為很多種,有的時候小孩子發燒之後,在吃完退燒葯之後,為了使體溫快速降下來,身體會大量的排汗。其次一些疾病也會影響小孩子出汗,比如說長期的營養不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症等等也會引起小孩子出現流汗的明顯症狀。
一般來說這些病症除了流汗還有其他明顯的症狀,所以如果家中的小孩子經常流汗,其實沒有必要太過擔心。首先小孩子新陳代謝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他們的神經發育在幼兒時期還並不是很完善,所以尤其是到了夜晚的時候他們身體會出現非常多的汗液,不過只要他們進入深度睡眠之後,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這種出汗的情況就會逐漸好轉。
『貳』 我家孩子特別愛出汗,是為什麼
什麼是寶寶正常的出汗呢? 一般地說,小兒的新陳代謝旺盛,而且活潑好動,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他們在活動、吃奶過急、玩得興奮時就特別容易出汗。小兒正常情況下的出汗,是生理性汗,常常可以找到明顯的出汗原因,如衣服穿得過多、劇烈的運動、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引起出汗的原因排除以後,出汗的現象就消失了。汗出得多少並沒有什麼標准來衡量,主要是看寶寶出汗的同時有無其他伴隨的症狀和不適。 冬天那麼冷,有的寶寶卻還經常出汗,這又是為什麼呢? 寶寶出汗多的原因很多。首先寶寶比較愛動,這樣汗就容易多。還有一個原因,大家可能注意不到,那就是缺鈣,也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缺鈣的寶寶經常會導致出汗多。家長應該帶寶寶到醫院查一下血鈣,然後給寶寶適當地補充鈣。造成寶寶病理性多汗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從以下幾種情況判斷: (1)多汗出現的時間。如活動性佝僂病多數是在晚上睡後多汗,深睡以後汗液逐漸減少;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則為通宵多汗,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盜汗;空肚子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來時多汗應注意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如果寶寶睡眠中出汗,醒來後汗止者,稱盜汗;不分夜寐,無故出汗者,稱自汗。 (2)多汗與伴隨症狀。多汗伴枕禿(即俗稱小兒脫帽圈)和方額頭、肋骨串珠等骨骼改變的,多為佝僂病;多汗伴低熱、食慾減退、消瘦等,可能是結核病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遊走性骨關節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狀,可能是風濕病。 (3)多汗與年齡。嬰幼兒多汗,可能是活動性佝僂病;年長兒多汗可能是結核病、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寶寶由於體質較弱,也容易出汗。 (4)多汗的部位。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低血糖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身體的一側多汗則可能有腦部病變;頭部多汗多見於佝僂病。 當然,鑒別小兒病理性多汗,除必須結合病史、體征分析以外,還應進行有關檢查,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結論,隨便給孩子用葯。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可以帶孩子上醫院檢查,向醫生詳細描述孩子的症狀,以便及時正確診斷。 出汗多了對寶寶有什麼影響,爸爸媽媽應該怎樣護理自己多汗的小寶貝呢?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盜汗多屬陰虛,自汗多屬陽虛。出汗多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在分泌的汗液中,主要成分是水、鈉、氯及鋅元素,故出汗多的孩子容易丟失更多的水分、鹽和鋅,從而導致血鋅降低。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與兒童的生長發育、免疫功能、視覺以及性發育密切相關。兒童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於鋅的需求量比較大,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造成體內缺鋅,自然食慾減退。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動物內臟等,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甘草鋅等。另外寶寶出汗多時家長要多給孩子喝水,喂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代謝的需要。飲食忌辛辣。 對於夏天這樣一個多汗的季節,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呢?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無論寶寶愛出汗還是不愛出汗,家長都要從順應四季節律和生命規律出發,該出汗時就要讓寶寶出汗,而且要多出汗,因為像通過運動等排汗是有利於寶寶身體健康的。 專家提示 針對汗多的寶寶,家長要隨時用軟布給寶寶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乾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 當寶寶出汗時的症狀表現為精神萎靡,容易疲勞,面色淡白,活動時愛出汗,易患感冒,語聲低等,對於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和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葯、扁豆、蓮子、大棗等。 如果孩子在睡覺時出汗,醒時汗止,形體消瘦,皮膚乾燥無光澤,兩顴紅,手足心熱,大便乾燥,小便黃,煩躁不寧等,屬於陰虛表現。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不吃辛辣食物。 此外,還可服用一些中葯,如黃芪、大棗、孩兒參等,有補氣斂汗的功效。 奶香綠豆蛋黃泥 夏季天氣悶熱,人們都喜歡吃清涼解暑的食物,小寶寶也不例外。下面為4個月以上的小寶寶推薦一道奶香綠豆蛋黃泥,可以幫助小寶寶防暑降溫。 原料:綠豆50克、雞蛋1個、軟乳酪、橄欖油少許。 製作過程: (1)先將綠豆放在鐵鍋中清炒10分鍾,然後再煮。但須注意不要炒焦,以免使綠豆湯有一股糊焦味。 (2)把煮熟的綠豆包在粗紗布里,濾出綠豆沙。 (3)將熟雞蛋從中間切開,取出蛋黃,把蛋清頂部去掉一小片做底托。 (4)在蛋黃里加入綠豆沙、軟乳酪、橄欖油,拌勻之後放在蛋托上,奶香綠豆蛋黃泥就做好了。 綠豆可以解暑涼血,預防寶寶因為暑熱生痱子。此外,干綠豆磨成粉,用蛋清調成泥外敷,可以治療痱子和濕疹。 這道菜譜的主料是蛋黃,蛋黃是適合寶寶最早添加的一種輔食,它吸收起來是比較容易的,而且蛋黃還含有豐富的鐵和脂肪。但是蛋黃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要欠缺一些,所以配上一些綠豆沙,再加上乳酪,這樣它的營養成分就非常合理了。
『叄』 孩子老是出汗是怎麼回事
排出汗液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自然反應,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嬰幼兒都會有出汗的情況。但是,如果出汗太多或是一直出汗不止就會變得特殊,尤其是這種情況出現在嬰幼兒身上,會比較容易引起家長恐慌。那麼,寶寶一直出汗該怎麼辦呢?首先,家長們要先給寶寶擦乾汗液。爸爸媽媽在帶寶寶時最好隨身攜帶干凈的軟布,在寶寶出汗時可以及時給他們擦乾身子以防著涼或者出現黏糊糊的不適感。需要注意的是,寶寶身上有汗時應減少戶外活動,避免直接吹風引起感冒。其次,家長們還可通過食療的方法去改善寶寶常常出汗的體質,多給寶寶攝入富含鋅和鈣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等,能比較有效地防治這種現象。如果自家寶寶容易出汗,家長們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衣服的選材上,愛出汗的寶寶應該選擇透氣性好、吸水性強的衣物。第二,床單、枕頭等日常貼身物件要多更換,避免因滋生細菌導致的寶寶們的過敏現象。嬰幼兒睡覺時出汗、吐奶或者流口水等情況都會浸濕枕芯。長期浸濕卻不更換就容易滋生黴菌,給寶寶的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肆』 我家孩子老愛出汗怎麼回事
您好:您需先排除寶寶是否是生理性多汗,如衣服穿得過多、室內空氣不流通、被子過厚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後,多汗的現象就會消失.寶寶一般健康狀況較好,由於植物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睡覺時容易出汗,只要沒有伴隨其它症狀,屬正常現象.缺鈣常見的症狀: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具體可表現為孩子食慾不好、愛哭鬧;夜間尤其一驚一乍地哭鬧,睡不踏實;孩子睡著後多汗可浸濕枕巾和衣服,而且這種汗味酸,刺激皮膚而造成孩子頭癢,不斷地用頭蹭枕頭止癢的結果形成枕禿.如排除生理性多汗,建議您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微量元素,若缺鈣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補鈣.平時多攝入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多帶寶寶曬曬太陽.
『伍』 小孩子為什麼容易出汗
總有家長問我家孩子特別能出汗,醒來枕頭老是濕的,這到底是怎麼了?是不是”身虛”,是不是缺鈣了?
如果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多,同時還伴有口唇發紺、活動耐量(就是易疲勞,稍微活動一下就累了)下降、抵抗力下降、反復呼吸道感染、氣喘等則應注意先天性心臟病。如如果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多,同時伴有飲食多,但消瘦,甲狀腺腫大、長期腹瀉等症狀則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亢進。
『陸』 為什麼小孩總愛出汗
一般來說,出汗是一種生理現象,機體通過出汗蒸發,可吸收、散發熱量,從而維持正常體溫。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而且孩子皮膚含水分量大,微血管豐富,因此通過皮膚排出的水分也多。
另外,汗腺分泌是植物神經調節的,兒童青少年的神經內分泌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較差,即使晚上睡眠時,植物神經仍處於興奮狀態,這是為什麼孩子在睡著以後仍汗多的原因。
一般睡眠時的出汗在入睡開始,幾小時後進入深睡,汗會慢慢減少。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逐漸完善,這種出汗的現象就會減少。此外穿衣過多、蓋被過厚、室溫過高、進食辛辣食物、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因素也會造成孩子多汗。
醫學上把出汗多稱為多汗,分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絕大多數孩子屬於生理性多汗。通常情況下只要孩子生長發育良好,胃口正常,而且沒有其他異常的症狀,平時多汗都屬於生理性多汗,無需過分擔心。
而病理性出汗就需要家長關注了,一般病理性出汗是由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貧血、寄生蟲感染甚至是腫瘤等引起的。
小兒佝僂病
多汗是佝僂病活動期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通常還伴有夜驚、煩躁、方顱、枕凸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雞胸,肋緣外翻、脊柱變形、下肢呈o型或x型腿。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如傷寒、敗血症、結締組織疾病等也常有多汗的表現,但通常還有相應疾病的一些其他臨床症狀。
小兒結核病
患有結核病的患兒不僅前半夜汗多,後半夜到天亮之前也多汗,稱為盜汗。同時還伴有胃納欠佳、午後低熱、面色潮紅、消瘦等表現。有的還會出現咳嗽、肝脾大、淋巴結腫大等情況。
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
較少見,如糖尿病,可有多汗表現,但常伴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狀。
低血糖
孩子會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四肢冰冷。
葯物和中毒
如解熱鎮痛葯、催吐葯等及汞、鉛、有機或無機磷中毒。
顱腦、腦干、脊髓及交感神經節的炎症或損傷
如顱內炎症、出血、損傷、脊髓灰質炎、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脊髓空洞症等。
總之,如果孩子除了汗多以外還出現其他的異常情況,那麼有必要去看醫生,鑒別是否為病理性出汗。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柒』 小孩子易出汗是怎麼回事
經常有家長帶多汗的寶寶到兒科門診向醫生咨詢,如寶寶出汗多,是因為體質虛嗎?哪些出汗現象要引起我們家長注意?對多汗的寶寶如何護理呢?這些問題帶有共性,因此,我將這方面的知識整理成文,以便受益於更多的家長。 一、屬於生理性多汗的寶寶 出汗是身體內的一種神經反射表現,寶寶由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身體中生理代謝旺盛,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不很健全,所以出汗多,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這種生理性多汗的寶寶,在以下情況時會出汗更明顯,如夏天、寶寶衣服穿的太多或過緊、寶寶活動時、吃熱的食物、精神緊張或恐懼時。 如果您的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即屬於生理性多汗,這樣的寶寶出汗多,不是寶寶的體質虛,家長不必擔心,無需服特別葯物。 對策:對多汗的寶寶,家長需要細心護理,具體包括: (1)應該讓寶寶多飲水; (2)要在生活中培養寶寶適應環境的能力,如衣服穿得寬松一些,被褥不要太厚; (3)給寶寶勤換衣服、多洗澡和保證寶寶的皮膚清潔等; (4)重視教育,不能溺愛,這些不僅對寶寶的心智培養有益,也能加速寶寶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的健全。 另外,寶寶長期的多汗,會從汗中丟失了鋅元素,需要有意識增加 含鋅豐富的食物 ,如蛋、肉、肝、豆和花生等,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鋅元素。如果寶寶出現厭食、體重和身高增加緩慢等情況,則要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含鋅元素的葯物治療,一般葡萄糖酸鋅副作用小,寶寶更容易接受。注意鈣劑會阻止鋅劑在腸道的吸收;許多寶寶在預防性服各種鈣劑,鋅劑要避免與鈣劑一同服鋅。 二、佝僂病多汗的寶寶 除寶寶的生理性多汗外,佝僂病引起的多汗也是嬰幼兒寶寶常見的原因。嬰幼兒寶寶每日需要維生素D400~800IU,若日光照射不足,又不能及時補充維生素D的食物,易致維生素D缺乏,加上寶寶生長發育迅速,所以寶寶因維生素D缺乏就引起了佝僂病,有佝僂病的寶寶表現為煩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尤以頭部汗多,但與氣候無關。 佝僂病的寶寶除多汗外,還有骨骼的畸形,如方顱、囟門寬大,閉合延遲;出牙延遲、肋緣外翻、手鐲或腳鐲等。佝僂病多汗的寶寶需要治療佝僂病,才能解決多汗的問題。 對策: 1、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D和鈣的治療,完成療程後再進行預防佝僂病的措施,如給寶寶添加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奶製品等; 2、平時注意讓寶寶多曬太陽;2歲內的寶寶每天要補充維生素D400IU和鈣元素600毫克左右(葯房裡有專給寶寶的維生素D制劑和鈣劑),以滿足快速的生長發育需要。 3、佝僂病多汗的寶寶的其他護理要求與生理性多汗寶寶相同。 三、需要特別關注的多汗寶寶 生理性多汗和佝僂病的多汗是嬰幼兒寶寶最常見的,但尚有一些少見的情況,如結核病、有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蟲感染、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甚至腫瘤等疾病,多汗是這些疾病的伴隨表現,要引起家長重視,患有疾病的寶寶除多汗外,還會有低度發熱、體重不增或消瘦、面色蠟黃、皮疹等表現,對於多汗的寶寶家長如果發現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都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以免延誤疾病診治。
『捌』 小寶寶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引言:很多媽媽在寶寶睡覺的時候經常出汗,導致衣服很濕。如果寶寶出汗了,不馬上處理的話,就會容易生病。但是出汗也要搞清楚情況,有些是正常現象,所以寶媽不用太擔心。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小寶寶經常出汗的原因。
所以,造成寶寶出汗的原因有很多,媽媽應該及時發現並處理。在寶寶出汗後,父母也要給寶寶喝淡鹽水,以免孩子身體漏太多水分和鹽。
『玖』 小孩子老是出汗怎麼回事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時)、結核病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病變)促使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也會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象,此則為長期的症狀,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聽聽心跳聲有否異常、摸摸肚子有無腫塊(瘤)、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或有無過敏體質等,以除卻心中的疑慮。 臨床觀察所見,盜汗患兒以內熱多見,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於是盜汗不停,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清其熱。 脾胃積熱的患兒,可見飲食旺盛或減退,精神好,大便秘結,常數天一行,雖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療原則須清熱通便,使熱下出。 最多的要數陰虛內熱類型,由於長期盜汗,使津液耗損過多,出現一種陰虛現象,這種患兒表現為唇舌紅干,手足心熱,口乾,大便數天一行,糞干且呈粒狀。治療宜清熱養陰使熱內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盜汗患兒經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屬體虛的極少,大多因出汗而在夢中將被子蹬掉,受寒所致,這與體虛感冒應當有所區別.盜汗患兒中也有個別人不屬於內熱所積,表現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時稍運動也易出汗,對這樣的患兒,治療時不宜盲目用補品補劑,可以調和脾胃。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慾,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葯調理脾胃不合。 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以上幾點你不妨試試,希望對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