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的孩子為什麼長的都一樣
A. 為什麼弱智兒童長的都一個樣子呢
妮看到的很多樣子相似的弱智兒童,都是患了"唐氏綜合症"的兒童,他們都有比較相同的面容.
唐氏綜合症或稱21三體,國內又稱為先天愚型,是最常見的嚴重出生缺陷病之一。臨床表現為:患者面容特殊,兩外眼角上翹,鼻樑扁平,舌頭常往外伸出,肌無力及通貫手。患者絕大多數為嚴重智能障礙並伴有多種臟器的異常,如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本病發生幾乎波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種差異。椐統計染色體異常在新生兒中的發生率為5-6/1000,唐氏綜合症約為1/750,絕大多數病人屬隨機發生,但隨母親年齡的增長其發生率隨之升高,一般母親年齡35歲以上,該患兒的出生率可高達1/350。
B. 小兒痴呆症的表現有哪些
小兒痴呆症症狀表現具體如下
1、不會笑。正常的小兒2個月會笑,4個月可被逗得大聲發笑,而痴呆症的小兒,一般不會笑,或只會無目的的傻笑。
2、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6個月後,仍不能注意到大人在和患兒講話。對周圍的人和物注意力差,目光呆滯。
3、喂養困難。給6-8個月的嬰兒喂米飯、饅頭等固體食物時,嬰兒常出現惡心和嘔吐,咀嚼能力差,經常有嗆咳的現象。
4、動作發育遲。4個月仍不能抬頭,10個月仍不會獨坐,12個月後不會用手指捏東西,開始走路時,兩腳仍到處亂踢。
5、應激反應不明顯。受刺激後,不會立即引起啼哭,而要隔一會,或反復刺激後,才能啼哭,哭的聲音與正常小兒不同,常出現刺耳的尖叫,或哭聲無力。
綜上所述,了解小兒痴呆症症狀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的發現,從而得到治療的最佳時期,才不會因為逾期而導致患兒的病情引發更為嚴重的危害。
C. 為什麼得了唐氏綜合症孩子外貌都一樣
唐氏綜合症又叫先天愚型,是一種染色體變異形成的遺傳病。患者一出生就伴有學習障礙,智力障礙等情況。患了唐氏綜合症的人,小時候可能就長得各不相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長相會越來越相似,給人一種唐氏綜合征患者長得都一樣的感覺。所以在某些地區又被稱為國際臉,或者是國際人。
他們都是身材矮小,基本15歲的時候就停止發育了。面部的立體感比較差,眼角往上挑深雙眼皮。頭部的長度也比普通人短一點,那麼唐氏綜合症患者為什麼會長得幾乎一樣呢?主要是因為懶色體異常,正常人的染色體是46條。
而唐氏綜合症體內患者體內是47條,多出的這一條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反應。染色體的上面的基因控制人體的各種發育,而異常的染色體可能就會導致外貌的變化。所以給人一種,他們都是眼距寬,眼小塌鼻子脖子粗壯的印象。
唐氏綜合症的患者,智力較低,免疫能力低下。白血病的發病率比普通的小孩子高了10-30倍。在30歲以後,還可能出現老年痴呆的症狀。目前這種疾病還沒有辦法治癒,最好的辦法就是產檢的時候發現孩子是唐氏綜合症患者,就立馬停止妊娠。
D. 有一種痴呆症,得病後,人長的都很像,中外都一樣,而且不是很痛苦,反而很輕松
是的沒錯,痴呆症患者,外表都差不多!
它是腦部疾病的其中一類,此症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力長期而逐漸地退化,並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影響[1]。其他常見症狀包含情緒問題、語言問題、還有行動能力降低[1][2],但個人意識卻不會受到影響[1]。診斷痴呆症有兩個要點,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1][3]。這些疾病也常帶給照顧者相當大的影響[1]。
最常見的痴呆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患者占所有痴呆症患者人數的50%到70%,其他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痴呆症(佔25%)、路易氏體型痴呆症(佔15%)、以及額顳葉型痴呆症(英語:frontotemporal dementia)[1][2]。相對少見的失智成因則有常壓型水腦症(英語: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帕金森氏症、梅毒、以及庫賈氏症等[4]。同一個人可以同時得到超過一種痴呆症。[1] 有少部分的痴呆症起因於家族遺傳[5]。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英語:DSM-5)中痴呆症被視為一種認知障礙(英語:DSM- 5#neurocognitive_disorders),並再依其嚴重程度分類[6]。痴呆症的診斷通常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經過一系列心理衡鑒(英語:cognitive testing)與醫學影像檢查,並搭配抽血檢查,來找出可能的病因[7]。簡短智能測驗是其中一種常用於初步評估的工具[2]。預防痴呆症的方式,主要是減少常見的風險因子,比如說高血壓、吸煙、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1]。目前並不建議全面進行一般民眾的痴呆症篩檢[8]。
痴呆症目前無法治癒[1]。多奈派齊(英語:donepezil)等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英語: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類葯物經常用於治療輕至中度痴呆症[9][10][11],但這些治療的幫助終歸有限[11][12]。對於痴呆症患者與照護者而言,有些方法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1],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有所助益[1];另外,對於照護者的衛教與情感支持亦相當重要[1]。運動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有幫助,並可能改善預後[13]。痴呆症引起的行為問題或思覺失調症狀經常以抗精神病葯治療,但一般而言不建議這么做,因為這樣的治療幫助有限,並可能增加病人的死亡風險。
要結合中醫治療!
E. 得老年痴呆的人越來越多,和哪些原因有關哪些人得老年痴呆的概率更高
由於現下的生活好啦,平均壽命也長了許多,50時代平均壽命僅有40幾歲,而如今的人均使用壽命做到77歲,有一些地區已高於80歲,老人多了,同樣的佔比痴呆症的人數就會多許多。有一部分老人退休後就沾有欠佳的生活方式,不太喜歡與人交流,一天到晚渾渾噩噩的,好朋友約他去飲茶,沒去!約他去散步也沒去,一天到晚將自個鎖在家裡面,漸漸地就會有一種孤獨感,這時候離痴呆症早已不遠了。
不一樣的人老了有不同的轉變,相對比較集中化的好多個現象是:從前的精銳,到老了以後覺得心有餘力不足,自尊又不容許他向組織上向小輩尋求幫助,長此以往會有情緒和生理學變病;從前的體系人,准時上下班時間38年,吃完38年行政機關食堂的飯,守了38年規定,一旦離休、慣性力工作能力就全喪失了,在家中和社會發展眼前全是路人,難以融入、永難融進;沒朋友、認不出親朋好友、子女關聯冷漠的單身男女,一旦老了也馬上變成孤老老人。
F. 不少痴獃人幾乎都長著同樣的面孔
不是長的一樣
而是他們的表情差不多
G. 小孩痴呆症的表現是什麼
痴呆症,是指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表現,尤其是高級皮質功能的喪失,這些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及空間關系等.它是一種後天性,持續且廣泛的心智障礙,影響病人之日常生活甚鉅. 痴呆的現象在老人特別多,也是使老人產生慢性病廢的最嚴重原因之一. 痴呆症,是指一癥候群,而不是專指某一特殊疾病.在老人,發生認知障礙或痴呆症狀者,約10-25%可以找到可能治療的原因,予以適當的治療,可以恢復或獲得重大的改善.不幸的是,其餘大部份引起痴呆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既無治療的良方,亦無法預防或很難預防其發生.
H. 小孩會的 痴呆症
阿氏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最為常見的老人痴呆症,但其成因亦未明。阿氏痴呆症的病變,是大腦組織出現了不正常的澱粉樣蛋白,因而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現象,腦細胞逐漸萎縮,導致腦部功能逐漸下降,病情呈現漸進式發展。 患者在初期階段表現為健忘,思考能力減低,難於想起近期的事情和談話、容易遺失物品、迷路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在中期階段慢慢地失去記憶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時間概念、方位判斷等,患者亦出現情緒不穩、容易動怒,日常生活亦需要別人幫助,例如從早期階段需要別人幫助選擇衣服,發展到需要別人幫助穿衣服。從早期階段需要別人提醒照料日常生活,發展到需要有別人幫助洗澡、服葯、刷牙等等。當病情發展到後期,患者無法辨認人,不能溝通,連咀嚼能力都慢慢退化,吞咽可能困難,大小便失禁等,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如懷疑患上阿氏痴呆症,應及早求診,請醫生作出深入診斷及評估。在正常老化過程中出現偶然性的健忘、情緒低落等,都與患上早期阿氏痴呆症的症狀很相似,所以必須及早診斷,以作出區別。 雖然目前阿氏痴呆症未能透過葯物治療而痊癒,但此病是漸進式的發展,每個階段都可能持續數年。患者及其家人有時間提前計劃未來,家人亦可以及早學習照顧患者的技巧,以減低照顧上的困難。盡管未有葯物能根治阿氏痴呆症,但患者若能及早得到診斷,可利用葯物延緩它的發展。
I. 小孩智力低下的原因是什麼你有什麼看法
小孩智力低下的原因是什麼?你有什麼看法?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照顧很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有些孩子由於先天或產後發育,心智發育要表現得比較遲鈍,智力水平也低於正常的孩子,讓父母擔心的是,也很著急。事實上,每個孩子的發育和性格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心智發展都大不相同,但對一個母親來說,孩子的智力發展需要及時發展,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是智力遲鈍,什麼能使孩子智力遲鈍?准備懷孕的家長或家長應該知道這一點,以避免給孩子帶來精神障礙的問題。
弱智兒童面對各種障礙,例如語言障礙、行為障礙、弱智兒童等。此外,家長對照顧有嚴重甚至長期的需要,對家長造成沉重的負擔。許多父母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的智力低下?現在我們一起知道。避免早婚和40歲以上的嬰兒出生,因為這可能導致先天性染色體缺陷。進行產前體檢,改進復雜分娩的治療方法,減少分娩損傷,在可能的地區對新生兒進行基因檢測,早期發現患者,早期治療,減少弱智兒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