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家務的因為什麼
『壹』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事
沒有必要說必須讓孩子做家務 但是教育孩子勤勞的作風這是必須的 畢竟小孩子需要規范他們的行為 從小抓起非常關鍵
『貳』 為什麼小孩要做家務
好處有很多: 1、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2、讓孩子在家務中體驗快樂,有利於寫作文; 3、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家裡的一員,家務活也有自己的分; 4、不讓孩子死讀書; 5、給孩子以後在社會的人際關系打基礎。
『叄』 孩子為什麼要做家務
那家務應該誰做?作為家庭的一員,都有義務做家務
『肆』 小學生為什麼要做家務勞動
因為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大家一起去維護的,每個人有自己的任務,不能盡享受著別人,給予自己的的優惠,特別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優惠,那以後就完全不負責任,這是不利於你的養成,你就不會成為一個成熟,有擔當,能乾的人
『伍』 家長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做家務
1.鍛煉生活自理能力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將來一個人獨立生活時父母就不會太擔憂。
父母總覺得孩子不會自我管理、獨立性差,而且對大人的依賴性強,其實是家長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特別重要。
2.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7年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的2萬名小學生進行了家庭教育狀態調查,結果顯示:
相比於不做家務的孩子,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提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看似簡單,然而家務勞動整合了很多認知技能,比如孩子收拾玩具,需要將玩具分類,然後放到不同的箱子里去,考驗了孩子的分類能力。
先澆花還是先擦地,如果先擦地,之後澆水澆多了流下來,就又需要擦一次地了,事倍功半,做事情的先後順序涉及到孩子的統籌能力、邏輯能力、時間管理等等。
這些能力是影響孩子未來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家務勞動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某種程度上還能促進孩子的學習。
所以,做家務讓孩子動手又動腦。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類似的話: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陸』 為什麼幼兒要做家務 各年齡段孩子能幹點
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美國專家談孩子學做家務
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可以幫你干一些簡單的家務 事的年齡,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幫助做家務的良好習慣,來自美國的早期教育專家為您提供以下建議:
如果你曾經有過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經歷,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爭,一個處於學齡前階段(3-6歲)兒童的孩子已經開始能夠對大人的要求表現出不耐煩和抵制的情緒。這可能會使你感到與其要求他去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容易。
對父母來說,剛開始時與其說是讓孩子幫忙,還不如說是給父母增加負擔。但這卻是培養孩子養成幫助人的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4、5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用以完成簡單的家務勞動所要求的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們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圖,對孩子來說也家務勞動是益處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讓他們發揮自信去獨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時也要幫助孩子理解幫助他人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盡管孩子們會覺得做一些家務勞動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非易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賴。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務的好習慣卻非不可能。
如何讓孩子輕松的,持久地養成這個好習慣
以下幾點家長必須注意: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 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致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 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里,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 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 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 住為止。
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干凈,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干凈。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 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 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作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盡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盡快做完這些 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 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鍾,十分鍾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制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復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 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范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這張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或許可以借鑒一下。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 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 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獨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鋪床;准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並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自己准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 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台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乾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櫃);修理草坪。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的手,使其終身受益。
『柒』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1、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不會做家務是家長的責任。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機會鍛煉。每天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從簡單到復雜,慢慢鍛煉他們的技能,他們能很快學會的。
2、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有學習和分擔家庭責任的義務和權利。堅持讓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讓孩子感受到他們也是家庭的一員,富有照顧家庭其他人的義務和責任。
3、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孩子完成一項家務,是很有成就感的。覺得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一項任務。
4、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孩子完成了某項家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表揚,他們會格外高興,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他們覺得自己也能做到,會對生活更有自信。
5、分享家庭的和諧
如果家長能在周末或者其他空閑時間,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項復雜的家務,教孩子做這些家務的方法,一家人就會有更多的交流的機會,孩子的能力也得到鍛煉,一家人其樂融融。
6、讓孩子了解勞動的快樂和辛勞
家長下班回到家後,不必要經常對孩子說,自己是多麼多麼的辛苦,你一定好好學習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勞動是苦的,你們不願意勞動。應該告訴孩子你今天又完成了什麼工作,告訴孩子你的成就感。這樣潛移默化,孩子就會覺得勞動快樂的,他們也會更愛勞動,勞動起來也就更快樂,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