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訓孩子後反而不生氣了
❶ 為什麼大人越打孩子,孩子越不聽話。還會更不服氣,小的時候都不是這樣的....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❷ 為什麼孩子被父母吼完後,轉身就會忘記了「仇恨」呢
為什麼小孩子總是“不記仇”?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有點令人心酸。
為什麼被父母吼過之後,孩子總是轉眼忘記了仇恨
1、依戀父母
孩子“不記仇”的背後其實是他們的不斷成長,每一個被訓斥的孩子都會經歷從難過到釋懷的過程,有的時候他們並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甚至父母的訓斥根本就是一場誤會,但是在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面前,這些都算不了什麼。哭過之後,他們還是會選擇笑著擁抱自己的父母。
❸ 經常被父母訓斥的孩子,是變得更聽話還是更叛逆了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
例如:“寶寶,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
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成人通常在發泄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
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
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盡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鍾。”
❹ 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反而越來越不聽話,這是為何
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反而越來越不聽話,這是為何?
這是因為,你真正想要的孩子「聽話」,並不是孩子因為懼怕你一時的火氣而暫時順從你,而是希望孩子真正地內化了規則、習得了道理,自律起來。但是,發脾氣,恰好是達不到你的目標的。發脾氣對於塑造孩子的正面行為極為不利。
你發脾氣的時候,孩子聽不見你講的道理,ta全部的能量都在關注你的火氣。
你希望孩子能反省他做錯了什麼?這絕對不可能。
很快你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又出現偏差了,這個時候,你只能再次發脾氣。
可惜,發脾氣就像吸毒一樣得不斷加大劑量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
再過個幾次你就發現發脾氣都沒用了。
(精讀300本育兒好書的思思。公眾號:思思說育兒)
❺ 為什麼我兒子打他罵他他反而更不怕你更加變本加厲
這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打罵不起作用,反而剌激他的叛逆。孩子也有自尊,凡事與孩子好好交流溝通,有些事用商量的辦法反而能起到比打罵不同的效果。
❻ 為什麼家長越大聲教育孩子,孩子反而越不聽話
生活中相信不少家長都大聲教育過孩子,孩子犯錯了,吼一頓、孩子不聽話,吼一頓、孩子成績差,也要吼一頓,但最後,大聲教育的效果卻並不理想,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家長教育態度決定孩子是否優秀
1、親子間互相保持冷靜
控制情緒,是進行低聲教育的第一步,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時感到憤怒,那麼請先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等冷靜下來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如果孩子因為犯錯出現了緊張情緒,家長也要適當幫助其穩定下來,這樣更有利於接下來的交談,教育質量會有顯著的提升。
2、找地方坐下
家長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多半居高臨下,殊不知這樣的狀態,再加上語言攻擊,會給孩子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壓力。另外,高聲喊叫式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沒什麼說服力,有些孩子乾脆被家長的大嗓門嚇到,什麼也聽不進去。所以,教育孩子時,互相之間的狀態也應該適當進行調整。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發上、床上,或者搬兩個小板凳面對面坐著,這樣可以拉近親子間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什麼是平等,孩子接受了平靜狀態的家長,交流起來才會更加順利。
3、切不可亂飆臟話
有些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多半會用一些粗鄙之語去訓斥孩子,但實際上,家長罵的越難聽、越大聲,孩子對家長的印象就越差,難免讓親子間無法達到互相尊重,所以家長們,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措辭,你的說話方式不僅會影響到親子間的關系,還會降低教育質量,請務必糾正。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變得優秀,但孩子成長中做錯事也是很正常的,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平常心,正確對待孩子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的更優秀。
❼ 孩子最近情緒不高,在我訓斥他的時候也不說話,是不是心理出問題了
每位家長都希望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都不想對孩子發脾氣,可是有時孩子總會做一些錯事惹得父母生氣,這時,一些家長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了, 對孩子一頓責罵,其實內心是不想發脾氣的,但孩子總是惹事,父母壓抑的情緒就會迸發出來,忍不住的對其吼罵,父母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脾氣。
很多家長在吼孩子時都會對其講道理,可在這種情況下對孩子講道理,孩子是根本聽不進去的,往往都會出現逆反心理,從心底上對你產生抗拒,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形成一系列的反抗情緒,和家長頂嘴,故意和家長反著干。這時家長的負面情緒就會越來越多,心裡產生更大的壓力,就會經常對孩子責罵。
同時還能減輕過孩子的傷害,避免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從中還能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行進行反思,讓孩子可以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從中吸取教訓,下次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任何人都需要學會冷靜,只有自己冷靜下來了,才能有更好解決問題的方式,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起到榜樣,不要成為孩子內心的陰影。
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創傷,這對孩子來說是無法逆改,所以家長一定要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
❽ 為什麼小孩子怎麼打她,她都不記仇,剛打過她,她都不會對你生氣呢但是是打死都不改的那種孩子,說好幾
隨著年齡增大,他會記仇的。你不珍惜這一階段,只會把她慢慢推遠。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❾ 被父母吼過之後,孩子為什麼從來都不記仇
最關鍵的是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完善的人來看待,給予孩子基本的尊重,少一點情緒化的吼叫,多一點心平氣和的交談。當感到自己的怒氣洶涌時,可以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然後再和孩子溝通。如果吼罵了孩子,一定要及時真誠地道歉,以免埋下不好的影響。
❿ 孩子被吼後,為什麼一會兒就不記仇了
自從帶了孩子後,父母無時無刻體會著愛和被愛,想想這些,帶孩子的過程再辛苦也值得!
一天晚上下班後,做飯耽誤的時間比較多,吃完飯後已經八點多了,又給孩子洗頭發吹頭發,孩子刷牙洗臉,忙活完快九點半了,這比平常晚上床一個小時。
等孩子上床後,我給他講故事,已經連續講了三個故事,孩子還睜著大眼睛,身體不停翻動,完全沒有要睡的意思。
看到孩子這樣,我沒有控制住情緒,對著孩子大聲吼叫了幾聲,孩子見到我生氣的表情,一下就哭了,還一邊哭一邊說不要媽媽生氣。
當孩子越哭聲音越大的時候,我怕吵到鄰居,又狠狠地打了一下孩子屁股,這時孩子蜷縮在被子里,不敢大聲哭。
原因三:吼罵成了習慣,孩子學會了討好對方
有些父母特別喜歡吼罵孩子,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早已經習慣,並學會了如何討好父母,這樣自己才能好過一點,或者討好了父母,父母的愛才不會消失。
看了這些原因,你還會時不時地吼罵孩子嗎?我真的不忍心了,我們一起努力變得更好吧。其實面對孩子,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就不會出現吼罵的情況,試試控制自己的情緒。